摘 要:課標全國卷第42題已成為高考命題專家改革創(chuàng)新的實驗田,近十年來,該題不斷變化,越發(fā)靈活開放,形式多樣。從試題的類型和解題的套路兩個方面探討如何有效應對及合理偷分。
關鍵詞:題型特點;解題技巧;“三三制”原則
課標全國卷第42題(2011年~2016年為41題)已成為高考命題專家改革創(chuàng)新的實驗田,從2010年首次出現(xiàn)了開放性設問,即“恩格斯觀點題”,當年尚未獨立命題,隨后從2011年起,開放性設問獨立成題,2017年題號變更,即42題。
該題題型開放,靈活多變。2011、2012年屬于“觀點論證題”,2013年風云突變,出現(xiàn)“比較地圖,提取信息,加以說明”題;2014年“教材目錄修改題”;2015年“生產(chǎn)力公式探討題”;2016、2017“自擬(自提)觀點闡釋題”。雖然高考42題從創(chuàng)新以來不到十個年頭,但是該題能夠最大限度地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核心素養(yǎng)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受到越來越多的追捧,對考生具有較大挑戰(zhàn)性,此題才露“小荷尖尖角”,必將被發(fā)揚光大。
一、辮清類型,合理套用模式
高考42題突出考查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命題形式雖然千變?nèi)f化,但是到目前為止,此題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1.歷史論證探討題
觀點判斷+論證評價。如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從兩種觀點中選其一;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從贊成、反對、片面三種觀點中選其一;2015年全國卷I自主觀點下多維闡釋;2016年全國乙卷自擬論題的民主制度題、甲卷自提觀點的佛學傳播題。
題型特點:往往給出一段材料或一個人的觀點,判斷這個材料和這個人的觀點的正誤。
解題技巧:先判斷,即明確對觀點的態(tài)度,反對或同意,或有對有錯(片面的)。此類型觀點可以多樣,能夠自圓其說即可。如果同意觀點,則直接依據(jù)材料和所學的知識直接論證。如果不同意,首先要批駁材料觀點,提出自己的觀點,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
2.歷史說明闡釋題
信息提煉+闡釋說明。如2013年全國卷I和卷Ⅱ;2014年全國卷I和卷Ⅱ;2015年全國卷Ⅱ;2016年全國丙卷;2017年全國卷I、卷Ⅱ和卷Ⅲ。
題型特點:往往給出一段材料(文字或者圖表與數(shù)據(jù)),要求“讀懂讀透材料(尤其是圖表與數(shù)據(jù))”,必須明確其中的主要概念,說明的主要問題,而后提取圖標與數(shù)據(jù)相互關聯(lián)的信息,然后予以展示概念、說明問題的。
解題技巧:首先,要充分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謂“有效信息”是指與設問相關的內(nèi)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
二、理清思路,靈活運用套路
面對高考42題不斷創(chuàng)新,年年“變臉”,伴隨著命題者思路的求新求變,試題的開放靈活,答案的專業(yè)多元,怎么樣在紛繁復雜的命題思路中,找出一個相對合理的解答套路,讓學生在繁重的學業(yè)中“又好又快”地“踩點得分”,是我們一線教師亟須探討的話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用“三三制”原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巧解歷史開放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筆者建議學生回答此題時,一定要做到“三”個環(huán)節(jié),即:觀點+論述+綜述,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必須齊整,缺一不可。
其次,在提煉“觀點”時,一要注意避免一個誤區(qū),學生在寫“觀點”時,會習慣性地把觀點寫成作文式的標題,語文的作文標題一般很短,由幾個詞語構成關鍵詞,而歷史開放題的觀點是要明確說出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由一個完整的句子構成。
二要注意寫出“三”個方面要點,即“時空+核心內(nèi)容(事件)+性質(zhì)(意義、影響、感悟等)”,不過分地講,此題觀點的質(zhì)量直接決定了得分高低。一般建議學生,觀點由這三部分組成?!皶r空”即時間+空間(舉例:近代+中國),“核心內(nèi)容”“性質(zhì)、意義、影響等”(舉例: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發(fā)展)。強烈建議學生用好“客觀上”三個字,否則會因為“三觀”不正影響得分。
再次,在論述環(huán)節(jié),第一,建議學生審清題目中規(guī)定論述的時間范圍,你不可舉近代史的案例,更不能舉古代史的例子。第二,在該環(huán)節(jié),是要求學生一定要做到史論結合,切不可泛泛而談,一定要用具體的史實支撐并說明好你的觀點,不可隨意捏造史實,更不可隨意歪曲歷史。
三、要緊扣你的觀點舉例,不可隨意跑題
最后,在綜述環(huán)節(jié),它不能是觀點簡單的再敘述,而應該在觀點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升華和感悟。學無止境,教無定法,理無專在,貴在得法。高考中要想在此題拿到比較理想的分數(shù),還需要學生勤于練習,樂于總結,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作者簡介:陳新生,1975年5月出生,男,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德育處主任,研究方向:中學歷史。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