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王繪華 朱吉明 成 瑋 徐錦瑾 李 成 李 濤
(1.上海市青浦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上海 青浦 201700;2.上海市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上海 閔行 201103)
草莓屬薔薇科草莓屬,是宿根性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富含糖類、蛋白質、有機酸、果膠等營養(yǎng)物質,每100 g鮮果肉中VC含量達60 mg,比蘋果、葡萄中的含量還高,深受消費者喜愛[1]。但由于草莓的栽培技術要求較高,產區(qū)相對固定,受土地資源的制約,連作不可避免。上海地區(qū)連年種植草莓,病害種類和數量逐年累積,各類病害的危害程度不斷加重,使草莓的產量和品質嚴重下降[2]。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果實、花萼、果梗、葉片及葉柄,空氣潮濕時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狀物,嚴重影響草莓品質[3]。開花結果期灰霉病危害最嚴重,常致減產10%~50%[4],草莓灰霉病已成為阻礙草莓增產的主要因素。目前,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賴吡啶胺類、吡咯類、酰胺類等化學藥劑[5],但長期使用化學藥劑后病菌很快產生抗藥性,其防治效果大大下降。為篩選防治草莓灰霉病的高效低毒藥劑,我們選用2種新型藥劑于2018年開展了田間藥效試驗。
參試藥劑為38%唑醚·啶酰菌WG(上海悅聯化工有限公司生產)、1億CFU/g哈茨木霉菌WG(成都特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62%嘧環(huán)·咯菌腈WG(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供試草莓品種為紅顏。
試驗設在上海市孰美農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灰霉病普遍發(fā)生的草莓種植大棚內。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為38%唑醚·啶酰菌WG30 g/667 m2、1億CFU/g哈茨木霉菌WG80 g/667 m2、62%嘧環(huán)·咯菌腈WG30 g/667 m2,以生產上常用藥劑62%嘧環(huán)·咯菌腈WG作對照。各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
2018年3月26日,用衛(wèi)士15型背負式噴霧器進行噴藥,噴藥時使藥液淋濕整棵植株,葉片的正、反兩面和莖、花、果實都要噴到,并使藥液下滲到根,每667 m2用水量60 L。試驗前后20 d未使用其它殺菌劑。試驗期間各處理田間管理基本一致。
每個小區(qū)隨機選定3個點取樣,每點調查5株,記錄總果數和發(fā)病果數以及每株草莓果實的發(fā)病情況和發(fā)病級別。
病果率(%)=(發(fā)病果數/調查總果數)×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其中CK0為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前病果率、CK1為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后病果率、PT0為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前病果率、PT1為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后病果率。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整理數據,采用Spss 16.0的Duncan’s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對各處理之間藥效差異性進行比較,按P≤0.05標準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由表1可知,不同藥劑處理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各不相同。38%唑醚·啶酰菌WG30 g/667 m2、1億CFU/g哈茨木霉菌WG80 g/667 m2、62%嘧環(huán)·咯菌腈WG30 g/667 m2(ck)處理,用藥后7 d防效分別為37.67%、20.43%、29.56%,用藥后14 d防效分別為57.55%、47.46%、48.07%。用藥后14 d各藥劑處理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均高于用藥后7 d。38%唑醚·啶酰菌WG處理的防效最高,用藥后7 d,比1億CFU/g哈茨木霉菌WG處理和62%嘧環(huán)·咯菌腈WG(ck)處理分別高17.24%和8.11%,差異達顯著水平;用藥后14 d,38%唑醚·啶酰菌WG處理的防效顯著高于1億CFU/g哈茨木霉菌WG和62%嘧環(huán)·咯菌腈WG(ck)處理,1億CFU/g哈茨木霉菌WG處理的防效低于62%嘧環(huán)·咯菌腈WG(ck)處理,但處理間無顯著差異。
表1 各處理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38%唑醚·啶酰菌WG與1億CFU/g哈茨木霉菌WG對草莓灰霉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對草莓安全。其中38%唑醚·啶酰菌WG防效最好,且持效期較長,藥后14 d防效仍較高。1億CFU/g哈茨木霉菌WG雖然藥后7 d表現不佳,但藥后14 d的防效僅低于62%嘧環(huán)·咯菌腈WG 0.61%,從整體看,防效良好。38%唑醚·啶酰菌WG與1億CFU/g哈茨木霉菌WG可作為種植戶抗性管理和交替輪換用藥方案中較好的選用藥劑。建議生產中在發(fā)病初期使用38%唑醚·啶酰菌WG30 g/667 m2均勻噴霧,可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