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樹寶
【摘 要】 歷史課堂的生成性資源是指在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伴隨著教學過程而產生的能推動教學進程的各種動態(tài)教學條件和因素。這些動態(tài)生成的條件和因素往往蘊藏著學生的需要和困惑,這正是教育的契機,具有潛在的教育價值。抓住這些課堂“意外”,它能讓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為此,本文以生成性資源為切入點,探索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生成性資源。
【關鍵詞】生成性資源;開發(fā);利用
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因其知識儲備、實踐能力的不同,會對所學的歷史知識提出各種各樣的看法,會有各種不同的反應,而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各種狀態(tài)和表現,都可以說是具有現實價值或潛在價值的課程資源,因而具有開發(f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利用好這些生成性資源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
一、團隊合作,科學預設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旅程。 ”這說明意外的動態(tài)生成會讓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真實。“意外”頻出的歷史課堂要求我們教師課前科學預設,為課堂生成性資源的生成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當然,要想更加科學的預設,還需要我們在集體備課中集中教研組、備課組的全部資源,發(fā)揮集體的力量。
例如:分析這樣一道題目: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在《偉大的中國革命》一書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生意味著中國拒絕在外交平等和對等貿易的基礎上參加國際大家庭,結果導致英國使用武力。”費正清的上述觀點:
A.抹殺了鴉片戰(zhàn)爭的實質
B.肯定了中國抗擊英國侵略的正義性
C.揭示了鴉片戰(zhàn)爭的根源
D.從全球化的角度正確分析了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
分析:據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歷史背景和原因可知,英國為了向中國傾銷鴉片,牟取暴利,而發(fā)動的殖民戰(zhàn)爭,而費正清的觀點否認了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抹殺了鴉片戰(zhàn)爭的實質。A項符合題意。
集體備課時有老師提出如果有學生選擇D項,需要怎么解釋?如果有學生提出: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近代文明,如果沒有鴉片戰(zhàn)爭,我們不可能那么快融入世界潮流,不可能那么快邁出中國近代化的步伐。也會有學生反問:這么說我們應該感謝鴉片戰(zhàn)爭嘍!課堂上我們要怎么面對學生們的交流碰撞?這樣的課堂“意外”需要更多的課前預設。如果出現類似的狀況,教師可以提供恩格斯的一句話:“每一次歷史的災難都是以歷史進步為補償的”,讓學生們結合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暢所欲言,通過不同觀點的交流碰撞,深化對鴉片戰(zhàn)爭雙重影響的認識。最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討論提示學生們:歷史,尤其是屈辱的歷史,更應該讓我們去好好反思,但同時我們應更清晰,更全面去看待這一事件!這樣的提示是借助學生的交流碰撞教會學生們利用唯物史觀去看待歷史,辨析歷史。
二、敏銳捕捉,寬容對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是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眲討B(tài)生成性資源的特性決定了教師要善于從教學中識別、捕捉和利用這些課程資源。生成性資源是在一個又一個“意外”中產生的,面對這些“意外”,教師如果“裝聾作啞”,就會泯滅學生智慧的火花;如果嚴詞斥責,就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當以敏銳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去審視和容納學生思維的火花,尊重學生的見解和感受。因此,當課堂“意外”出現時教師要用教育智慧抓住它,用寬容之心接納它,用教學藝術整合它。例如,我在講授清朝軍機處“跪受筆錄”這一特點時,前排有兩位男生小聲討論:甲同學“我們看的影片中古代皇帝早朝時文武大臣都是跪著的嗎?”乙同學“不對,也有站著的?!奔淄瑢W“你說有沒有可能會坐著,甚至趴著的?。俊币彝瑢W“不可能。”結果兩個同學在那里賊賊的笑。面對這樣的一幕,我沒有嚴厲的批評,而是接過他們的話題“剛剛兩位同學私下討論了古代皇帝早朝時大臣們是如何面對皇帝的?有沒有同學能夠回答他們問題,幫他們解惑?!蔽抑灾袛嘧约旱恼n堂,拋出這樣的話題,就是希望把兩位同學的私自討論的問題,放大成全班同學的思維碰撞。在學生的激烈討論之后。我繼續(xù)點撥學生中國漢唐宋明百姓見了皇帝和官員都無需下跪,主要看百姓自己的自愿。這種情況到了滿清時有了改變,一般百姓見了皇帝、滿人、官員都必須下跪,否則就是死罪。接著我給同學們闡述了這樣一道題目:據史料記載,從漢到明清,文臣武將的上朝禮儀經歷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變化,這一現象本質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B.中國禮儀不斷等級化
C.君臣關系不斷惡化 D.君主專制不斷加強
依據剛才的討論和講解,學生很輕松的選擇D項。
這正印證了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這樣的課堂處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表現自我的欲望,促使學生更專注于課堂。反之,學生的積極主動思維就會被磨滅, 久而久之就沒有膽量和興趣去提問和質疑了,我們的歷史課堂就索然無味了。
三、敢于面對,因勢利導
吳剛平教授曾說過:“真實的教學情景是具體的、動態(tài)生成的和不確定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才干涌現出來,不是為
(下轉第65頁)(上接第63頁)
了欣賞?!闭鎸嵉恼n堂教學摒棄演練和作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敢于面對課堂的“意外”。
例如:在講解洋務運動時我著重強調李鴻章是興辦洋務成效最大的一個。他,可以說是一個伴隨著近代洋務運動潮流而產生的標志性人物。而這個時候突然有個學生舉手提問:“老師,你的這些評價,給我們的感覺是李鴻章對中國近代歷史的發(fā)展居功至偉,但是李鴻章也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大的賣國賊之一,其中臭名昭著的《馬關條約》就是他去日本簽訂的。老師你怎么不說???”這樣的“意外”讓我始料不及。因為課前沒有這些內容的準備,所以我選擇暫時不回答這個同學的問題。但是我也沒有回避,而是當著全班同學表揚這個同學的提問很好,然后問同學們是需要老師現在回答呢?還是下節(jié)課回答呢?如果現在回答的話老師的答案或者觀點肯定不能夠讓同學們滿意,因為老師對于這個問題課前準備不充分。而選擇下節(jié)課的話,老師會有更多精彩的內容呈現給大家。結果是同學們都愿意選擇下一節(jié)課來交流這個問題。對于同學們的選擇我給予了贊揚,因為他們給予了我理解,我感謝他們。這樣的意外要求我課后必須去查閱更多的資料,以實現我對同學們的承諾。同時,也完善了我對這一知識點的建構。
這次意外讓我認識到教學是一門藝術。如何藝術的處理這些“意外”,我認為這要求教師應具備一顆勇敢的心,要敢于面對學生們提出的自己不能當面解決的問題,要因勢利導,獲得學生的理解,告訴學生教師不是神,教師也有不會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要求我們,一方面,必須要多讀書,讀好書,從橫向維度上去拓寬自己的學科知識視野,從縱向維度上去深化對學科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智慧,積累處理意外問題的經驗和技巧,并要在實踐的基礎上經常進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教訓和積累經驗。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開發(fā)和從容地應對各種生成性資源,真正提高生成性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水平。
總之,教學過程中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需要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它以其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和身臨其境等特點,認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增長知識,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利用生成性資源,把師生互動和探索引向縱深,點燃學生思維火把,使課堂充滿智慧的思維碰撞和交鋒,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和創(chuàng)新,促進師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這是我們每一位歷史教師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只有這樣,我們的歷史課堂才能夠更加豐富多彩和搖曳多姿。
【參考文獻】
[1]王增運.淺探思想政治課堂學生生成性資源的處理計巧
[2]和學新編著.《主體性教學研究》
[3]李利萍.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五大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