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紅
【摘 要】我國的檔案文化不僅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對我國五千年文明的見證,并且其歷史研究價值在世界上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論文對新媒體時代檔案文化價值的發(fā)掘與傳播進行詳細概述。首先,對新媒體時代檔案文化價值的發(fā)掘與傳播的重要性進行總結,而后對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對檔案文化價值進行有效的挖掘和傳播提出了幾點針對性策略。此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為創(chuàng)新檔案文化發(fā)掘和傳播提供良好的幫助。
【Abstract】The archiv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is not only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the witness to our country's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value of which in the world is immeasurable. Therefore, the paper gives a detailed overview of the excavation and spread of the archival culture value in the new media era,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trategies on how to effectively excavate and spread the archival culture value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good help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excavation and spread of the archival culture.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檔案文化價值發(fā)掘;檔案文化價值傳播
【Keywords】new media era; excavation of the archival cultural value; spread of the archival cultural value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7-0098-02
1 引言
檔案文化是勞動人民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文化成果,并且更是人們在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進行不斷積累得來的,其能夠有效地對人際關系進行良好的維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有效推動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精神財富。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而文化以此為相應的傳播載體,其影響范圍也變得更加廣泛。因此,檔案文化更應該借助新媒體時代的良好條件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充分發(fā)揮其存在價值。
2 新媒體時代檔案文化價值的發(fā)掘與傳播的重要性
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下,檔案文化充分借助新媒體進行廣泛傳播。隨著當前現(xiàn)代先進的科學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人工智能化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成功地運用了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極大地受到了大眾的喜愛。而檔案文化也已經成功的借助了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興的傳播媒介建立了更加龐大的檔案文化資源管理數據庫,有效地提高了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由于新媒體自身帶有的即時性以及便捷性的特點,能夠使得大眾在第一時間獲得政府所發(fā)放的最新關于檔案文化信息的相關內容,與此同時企業(yè)也能夠及時的受到群眾的反饋意見,進而迅速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檔案文化所反應的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并且檔案文化更是對人類原始生活的記錄,其能夠在一定角度上真實的對人類發(fā)展過程進行反映。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載體,檔案文化極大地彌補了人類通過大腦對文化文明的儲存缺點。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上,由于國家的動亂、歲月的洗禮以及民族矛盾的日益深化,其嚴重地對文化的傳播造成了影響。因此,檔案文化就顯現(xiàn)的尤為重要。并且,隨著我國在1980年加入了國際檔案理事會,我國就已經開始對各國檔案文化的發(fā)展和交流進行著不懈的努力,通過建立大型的檔案展覽點以對檔案文化進行相應的翻譯和出版,大力支持檔案文化進行全球性的發(fā)展。
3 新媒體時代檔案文化價值發(fā)掘的途徑
3.1 根據群眾的不同需求進行檔案文化挖掘
根據我國的網絡數據報表的數據情況顯示來看,我國目前所用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了9.8億人次,并且目前依舊處于持續(xù)上漲的階段,而網民中絕大部分是手機網民,且已經達到了8.9億人次。在這些手機網民中大部分的年齡為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且學生占據的比例最多,高達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其次就是自由職業(yè)者或者是個體戶。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對檔案文化進行挖掘時可以將對象指向空閑時間較多的年輕人。另外,在對以歷史為主要發(fā)掘的檔案文化,要滿足不同年齡段群眾的不同需求,并且同時滿足其相應的好奇心。據有關調查顯示,大部分的群眾都對名人的日記、個人收藏以及信件等檔案文化較為喜愛。例如:某電視臺一檔關于檔案文化的電視節(jié)目中進行文化挖掘時,充分展現(xiàn)了古代名人,像是我國末代皇后婉容、清代皇后慈禧、香港著名男演員張國榮等,充分展現(xiàn)了當代歷史名人的一些故事,不僅滿足了不同群眾的好奇心,同時還對群眾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
3.2 利用新媒體技術挖掘聲像檔案文化
根據我國互聯(lián)網的信息中心數據調查表明,我國網絡視頻的總用戶量已經超過了五億,并且手機視頻用戶已經超過三億。而主要運用移動終端進行視頻播放的群眾大多數為十歲到二十九歲的群眾。由此可見,新媒體時代下,聲像檔案文化更加深受群眾的喜歡。聲像檔案文化由于本身能夠將靜態(tài)的文化以圖像和聲音結合的方式展現(xiàn)在群眾面前,因此,這種檔案文化方式才更加受到群眾的歡迎和喜愛。但是由于這種挖掘方式有著難以保存等不足,導致其在開發(fā)時曾經一度存在著限制[1]。但是,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和壯大,聲像檔案文化挖掘的方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機遇。由于電視媒體自身存在著更加專業(yè)化的數字設備和專業(yè)性的團隊,因此,檔案文化可以充分借助這一 特點進行挖掘。例如:我國某電視臺推出的大型聲像類檔案文化挖掘的電視節(jié)目,涉及到了我國電影事業(yè)等多個方面文化的發(fā)展,在節(jié)目中,通常會插入電影制作使得插曲或者請來電影制作的參與人員對當時電影拍攝進行講述,有效地對檔案文化進行了挖掘。
4 新媒體時代檔案文化價值傳播的策略
4.1 增強檔案文化傳播意識,激發(fā)檔案文化影響
檔案文化部門要積極培養(yǎng)檔案文化的傳播意識,主動去尋找能夠有效發(fā)揮檔案文化價值作用的相關渠道和方式。例如:韓國的國家檔案文化記錄院早在2008年就已經與韓國的電信公司簽訂了關于廣播與公共服務進行融合的協(xié)議,其主要內容是要求電信公司能夠對國民提供閱覽國家檔案文化記錄的相關服務,進而有效的為國民獲取檔案文化提供良好的途徑。檔案文化是全球性的,并且其是能夠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因此,我國應該學習國外的優(yōu)秀檔案文化傳播的方式,對各個民族的心理進行有效探索,增強檔案文化傳播意識,借助新媒體的作用對檔案文化進行有效傳播。
4.2 大力發(fā)展檔案文化產業(yè)和產品
檔案文化主要是由館藏為主要基礎的,并且同時以文化為主要的創(chuàng)意,通過市場為運營為主的機制新形成的能夠順應當前時代發(fā)展的一種文化產業(yè)。這種檔案文化產業(yè)通常以影視、設計、教育、咨詢等為主要形式對檔案文化進行相應的展示。新媒體時代下的檔案文化要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鄉(xiāng)音的檔案文化的新形勢來引導群眾進行消費,并且向群眾提供水平層次較高的檔案文化產品。對于檔案文化的產品設計來說,當前的新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本身的傳播能力較大,因此,檔案文化在進行其周邊產品設計時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移動終端的交流性和應用型進行重要研發(fā),通過移動終端的WebAPP等各種平臺進行傳播。
4.3 有效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檔案文化傳播方式
新媒體時代檔案文化價值傳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加強檔案文化傳播與網絡的合作對檔案文化進行話題營造,并且對大力支持檔案文化周邊產品的開發(fā),進而綜合性對檔案進行有效傳播。例如:我國某檔案文化管理站就充分的運用當前的新媒體,積極開發(fā)相應的檔案文化網站,真正將這些檔案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播。另外,在對檔案文化進行傳播時,要不斷創(chuàng)新文化傳播的形式。選擇不同的渠道對檔案文化進行相應的傳播,進而為檔案文化的周邊產品提供良好的傳播形式。其次,要擴大檔案文化的傳播范圍。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新媒體微信公眾號的形式對檔案文化進行傳播,進而將檔案文化滲透到每一個移動終端用戶的面前。在對檔案文化進行傳播時,還要相應的注意對反饋信息的關注度,進而保證檔案文化在進行傳播時的質量。
5 結論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檔案文化價值的發(fā)掘與傳播有著重要的實際作用,而在新媒體時代下對于檔案文化的挖掘要根據群眾的不同需求進行檔案文化挖掘、利用新媒體技術挖掘聲像檔案文化。另外,在新媒體時代下對檔案文化進行傳播時要增強檔案文化傳播意識,激發(fā)檔案文化影響、大力發(fā)展檔案文化產業(yè)和產品、有效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檔案文化傳播方式,進而有效地對檔案文化進行傳播。
【參考文獻】
【1】劉美岐,劉志鵬.新媒體時代檔案文化價值的發(fā)掘與傳播路徑研究[J].智庫時代,2017,27(1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