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細連
摘 要:隨文小練筆是讀與寫的結合,通過借助文本載體,拓寬習作平臺,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為學生搭建一個充滿趣味的習作園。通過模仿練筆、想象練筆策略,捕捉學生寫作的興趣點,提高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提高教師文本解讀和寫作教學的能力。
關鍵詞:隨文小練筆;習作;寫作教學
隨文小練筆是以課文內(nèi)容為載體,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選擇一處或幾處著筆點,引導學生在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有機進行書面語言文字訓練,是語言形式的運用和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有機結合。一般篇幅較小,易于動筆。教師通過靈活捕捉文本的語言價值,尋找練筆點,以讀促寫,以讀促思,豐富學生積累,增強體驗,培養(yǎng)語感,激發(fā)學生寫作積極性,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要加強平時練筆指導”“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弊T旭東在《作文小論》中指出,“閱讀是寫作的前提,沒有一定的文學閱讀量,沒有對文學世界的敏感和悟性,就不可能寫出好作品。而且,閱讀也是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過程。閱讀是讓你見世面,讓你長智慧,讓你長才干的”,“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作家,只要他多讀多寫,堅持不懈,就能創(chuàng)造出好作品。”閱讀與寫作就是吸收與吐出的關系。語文教材是通過專家精挑細選而來的,一般行文或是優(yōu)美,或是雋永,具有典范性,如果有選擇地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精讀,在與作者進行充分對話的基礎上,以隨文小練筆的形式,進行適當書面語言文字訓練,將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滲透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圍下潛移默化地形成較強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以下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歷,淺談如何在教學中巧借隨文小練筆,構建習作趣味園。
一、模仿練筆,循序漸進,播下習作的種子
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以文本為載體,通過搭建讀與寫的橋梁,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謀篇布局的寫作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學生的心中播下習作的種子。
1.單項模仿。即仿照課文某一個方面來寫,或者一個句式,一個詞語,一個事件,一個場面,一處景物,一個人的面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如學習《我們的民族小學》,第三段通過描繪窗外的風景——“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來襯托教室內(nèi)同學們讀出的認真。在適當點撥寫法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單項仿寫。
2.片斷模仿。片斷訓練是寫作訓練的基礎和前提。它不必要求有明確的主題,完整的情節(jié),也不必要求有嚴密的結構。局部描寫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自己的獨特感受。如學習《爬天都峰》時,可引導學生模仿課文表達順序,即爬山前、爬山時及爬山后,體會有序表達的重要性。嘗試簡單寫寫自己一次有趣的爬山經(jīng)歷,提高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有序表達的能力。
3.章法模仿。章法狹義上是指作品的謀篇布局。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與其對文章進行抽絲剝繭,不如讓學生與文章進行一次親密的接觸,大膽進行模仿、創(chuàng)作,可能孩子筆下的文字會更加有彈性。如《聽聽秋的聲音》是一篇優(yōu)美的詩歌,讓我們領略了秋天的多姿多彩。
二、想象練筆,放飛童心,捕捉文字的芬芳
文本是一個敞開的世界,當學生與文本、教師與文本、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文本就賦予了新的活力。抓住文本的豐富內(nèi)涵,適當進行文本補白,有助于更直觀地走進文本,學習習作方法。
1.故事續(xù)寫。很多故事戛然而止,其魅力在于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在教學中,抓住文本故事這一特點,有助于引導學生進行二次文本開發(fā),創(chuàng)造出個性化的作品。如在學習《找駱駝》時,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假如再遇老人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學生通過大膽想象,續(xù)編了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天,商人牽著駱駝又遇見了老人。商人為了感謝老人,送了老人一些蜜和米。商人對老人說:“謝謝您,老人家,要是沒有您,我就找不回我的駱駝了?!崩先苏f:“沒什么,舉手之勞而已。以后有什么事情,不要著急,要沉著冷靜?!睆膶W生質樸的語言中我們讀到了感激與理解。
2.鞏固式練筆。在一節(jié)課快要結束時可以嘗試進行鞏固式小練筆,梳理全文知識,升華理解。學習《好漢查理》時,讓學生寫寫想對查理說什么呢?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解人物形象。昌×同學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查理,你以前愛搞惡作劇,現(xiàn)在你變得有禮貌,有上進心,守信用,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你,相信你會更加棒的?!?/p>
3.插圖解說。在教材中,許多文章都配有生動鮮明的插圖,這些插圖是進行隨文練筆的極好媒體。如《畫家和牧童》一文插圖上畫的是畫家、牧童和圍觀的人在討論畫作的情景,可以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情,結合文本體會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走進人物。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提高自己文本解讀的能力,做文本解讀的有心人,挖掘文本讀寫訓練點,為閱讀和寫作搭建一座橋梁,構建習作趣味園,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訓練中感受語言,積累語言,豐富語言,內(nèi)化語言,一步步地提高寫作的興趣,徜徉其中,樂于其中。
參考文獻:
譚旭東.作文小論[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