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平
摘要:科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該采用有效的方法對科學這門課程進行教學。課堂交流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因此課堂交流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課堂交流的種類和課堂交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交流;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1578( 2018) 02 - 0036 - 01
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教學理念,因此,課堂交流在現(xiàn)代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教學主要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很明顯的效果。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強調(diào)把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這種模式下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課堂交流的種類
合作交流是當今世界首選的最佳的學習形式,也是未來社會的主要和最佳學習形式,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課堂交流是合作交流的一種形式。課堂交流可分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兩種方式。
1.1 學生與學生的交流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這種交流形式是教學交流的主要形式。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可以使信息得到有效傳遞和交換;可以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進行優(yōu)勢互補;可以使學生相互提出問題和指出錯誤;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協(xié)作能力和交溝通交往能力等。
1.2 學生與老師的交流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的教的活動。教師就如同一個演講者,在講臺上進行知識的演講,學生就如同聽眾,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與老師不能進行有效地交流。而如今,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普遍推行,教師已經(jīng)從演講者轉換成了一個導演,學生成了參演者。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教師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從而使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加強了。這種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變,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的轉變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效果的提高。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知識學習的促進者,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有機結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進行有效的交流,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是課堂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可以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對知識進行傳授;可以使教師更好地得到教學反饋,了解學生學習效果;還可以使教學環(huán)節(jié)順利進行。
2.課堂交流對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科學課程的開設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可以促進學生智力和動手能力的發(fā)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應該被重視,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根據(jù)新課程的“合作學習”理念進行小學科學教學,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實行互動交流。以下是筆者關于課堂交流對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的分析。
2.1 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
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箤W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學習興趣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可以采用課堂交流的方式進行??茖W知識在某些學生看來是深奧的,是枯燥無味的,學生可能對科學課程提不起興趣。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使學生對這門課程有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學習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空氣也是生命之源》這課,教師可以讓學生交流我們的生活,分組討論交流當今的環(huán)境污染主要包括哪些方面,針對這些環(huán)境污染情況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以讓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
2.2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tǒng)的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的教學方式對教學效果的成效并不大。因為在這種方式下,教師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課堂討論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因為課堂討論可以讓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學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與同學進行相互討論,學生之間討論得不出結果就可以與老師進行討論,從而使不懂的問題可以及時、有效地得到解決。這種方式可以起到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雙邊效果。例如:學習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光》這課時,針對彩虹的形成原因教師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假如小組討論得不出結果,學生也可以和老師進行討論,從而得出彩虹的形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這種教學方式比老師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按照課本對彩虹的形成進行講解的效果更好。
3.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應該充分采用交流的方式進行。交流可以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也可以在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利用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這種合作交流的方式應該多利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長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的成長進步。
參考文獻:
[1] 林光亮.論交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文建設,2013 (05):20 - 21.
[2] 王海鵬,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5 (08):128.
[3] 肖會亮,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5( 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