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選擇飲食的過程中,由于菜式各種各樣,因此看到的菜名翻譯也是五花八門。如何做好菜譜的翻譯工作,對傳播中國飲食文化和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從美學角度研究菜譜翻譯,以崇左某國際大酒店的菜譜為例,以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為出發(fā)點,再談形美、音美、意美的結合,對其菜名進行分析、研究和總結,也從中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使菜譜翻譯達到更好、更吸引人的效果。
關鍵詞:翻譯美學;形美;音美;意美;菜譜翻譯
對菜譜的翻譯研究在國內外比比皆是,但是從美學角度去分析的調查研究卻是鳳毛麟角。中國是一個飲食文化非常發(fā)達的國家,中式菜肴是世界三大流派之一。如何做好菜譜的翻譯工作、傳播中國飲食文化,對中西方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從美學角度研究菜譜翻譯,以崇左某國際大酒店的菜譜為例,以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為出發(fā)點, 再談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結合,對其菜名進行分析、研究和總結,也從中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使菜譜翻譯達到更好、更吸引人的效果。
一、翻譯美學
在我國,對翻譯的研究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美學景象”的說法在古代起源于“美麗”一說,并且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上。隨之而來的便是許多偉大哲學家們對“美”這個字的討論。起初的中國傳統(tǒng)翻譯理論就是傳統(tǒng)美學和古典文學的一部分,并不是非常受重視。隨著種族間的文化交流和不斷進步,最終才形成一個“翻譯”的框架。
王樹槐在他的出版物《翻譯美學的三個層次》闡述了翻譯美學的三個層次,他認為翻譯方法之間存在著深厚的聯系,并用于文學作品和菜譜翻譯中。這三個層次的翻譯美學是表層美質、中層美質和深層美質。由于菜譜翻譯和文學之間的聯系,可以認為一個完整的菜譜翻譯也是一篇文學作品。在這篇文學作品中, 形式代表表層美質,聲音代表中層美質,意義代表深層美質。正如你所看到的,一個好的菜譜翻譯了集合了美學的“三美”——形式美、音韻美和意蘊美。這些用于翻譯的方法會使中國飲食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得以傳播。
二、菜譜翻譯的美學特征
1.形式美
形式美即表層美質。形式美就是當顧客閱讀菜單時可以感知的最直接的美。它指的是翻譯從中文變成英文,英文翻譯將保存在結構方面,比如單詞和對立,給讀者視覺上的享受。用中文寫的中國菜的名字很長,但英語翻譯有時選擇忽略長名稱。這是由于一些漢字被發(fā)現沒有英語中的詞的語義等價。然后,只有主要材料將與一個或兩個單詞翻譯補充。我們可以想象當客戶想訂購一道菜,但發(fā)現一個字符串在中國似乎是美味的,但與此同時,看看英語解釋,只是一個普通的魚或湯,他可能不會第二次回頭看這道菜。
Example 1: 猴頭菇鴕鳥燉翅骨(Ostrich soup)
這個例子清晰地展示一些菜譜中文名很長,但翻譯成英文只使用一個或兩個英語單詞。外國客戶可能非常困惑為什么用那么多中文字來解釋這道菜,而英文卻用那么少單詞。例“猴頭菇”英文叫做猴頭菌屬Hericium,很顯然這樣命名是因為它的形狀看起來像一只猴子的頭。猴頭菌屬是一個非常美味的佳肴,肉嫩,甜蜜和美味,享有“植物肉”的盛譽。當用鴕鳥的翅膀燉湯時,它非常有營養(yǎng)和美味的。所以“猴頭菌屬鴕鳥湯”(Ostrich soup with Hericium)將使客戶更好地理解和欣賞。
2.音韻美
音韻美,也稱為中層美質。這種美是對物體的物理特性與審美心理相結合的結果。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客戶不僅要客觀閱讀菜譜的翻譯,同時其大腦和心態(tài)很忠實地傳達翻譯的節(jié)奏,收集整個圖像在他的腦海中。翻譯時為了使翻譯流暢、漂亮、更吸引人,就需把音韻考慮在內。音律和音韻是構成語音層審美的基本要素。菜譜的音韻美就在于其語言節(jié)奏明快,發(fā)音響亮,富有音韻的和諧與流暢,給人以聽覺上的美的享受。譯者應盡量把這些美學特質譯出來,以使簡短的菜譜讀起來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給人以耐人尋味的感覺,從而引起食客的注意和興趣。
Example2: 土家蓮藕丸(Tujia lotus root pill)
“Tujia”是直接音譯,但是在英漢字典沒有這兩個詞,這就混淆了許多外國客戶,他們可能會問“這些菜的種類的風格是什么?”“土家”僅僅意味著“home style”,所以它應該翻譯成外國人會理解的意思。如果這些中文菜譜像這樣翻譯成英文,這些菜可以更流利地閱讀和更富有美感的韻律。
3.意蘊美
意蘊美,是美學最深層次意義的美,也被稱為深層美質。它是基于表層美質和中層美質之間。意蘊美是以形象的物體來表達作者的意思,可以誘發(fā)讀者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領悟性,從而喚起讀者的審美激情,產生審美的心靈效應。而在菜譜翻譯中,當翻譯沒有錯誤、遺漏或冗余時,其最終意境能進一步傳達意義,從而使這道菜將獲得更多贊美,同時當人們看到它時立即產生美好的遐想。
Example3: 東坡方肉(Braised Dongpo Pork)
(下轉166頁)
(上接167頁)
這道菜的名字來自在中國的北宋時期一個著名的作家和詩人蘇東坡。蘇東坡不僅是以他的詩歌和書法出名,但他的烹飪也是很著名,在中國文化歷史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皷|坡方肉”是一種通過模仿和改進由蘇東坡之前研制的實踐方法。這道菜的名字以“蘇東坡”命名體現了人民對這位偉大的詩人的欽佩及對古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由于文化意義,采用直譯不能形成所需讀者的頭腦中激發(fā)相應的文化意象的目標語言。建議譯為“ Braised Dongpo Streaky Pork,Zhe Style”。
4.分析材料、味道和過程
Example4: 金瓜東坡肉(Braised Pork with Melon)
譯者在英語中沒能找到一個等效詞“金瓜”,導致“詞匯空缺”現象。這里譯成“Melon”包含所有甜蜜多汁的西瓜,但在讀者的腦海里沒有心理聯想,所以文化損失是無法彌補的。建議譯為 “Braised Pork with Golden Pumpkin ”。
Example5: 釀黃瓜條(Stuffed Cucumber Strips)
“釀黃瓜條”是中國菜的特色之一。其主要烹調方法包括酒添加沒有核黃瓜,然后添加各種調料和鹽一起保存。這道菜有一個有吸引力的外觀和美味。然而,使用的翻譯描述目標語言僅僅是“Stuffed(填滿、塞滿的)”,這顯然并不真正表達這種食物準備的過程同時也沒有描述一個烹飪方法在其烹飪標準的原始文化。
三、結論
在筆者看來,一個準確的中國菜單翻譯就像一個窗口,是提供給外國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國和中國的食物文化的一道橋梁,可以很容易地連接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在菜單翻譯的過程中,充分利用語言和文化實際上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實踐,可以進一步傳播中國文化的知識。藝術可以首先被認為是描述文本的深層含義的理解;其次通過翻譯的轉換,新單詞顯示原始意義的內容。這表示不會機械地逐字翻譯,但它從“聲美、形美和意義美”再現原來的翻譯。因此,譯者在執(zhí)行翻譯時應該非常小心,同時要把握好概念和發(fā)揮偉大的想象力,反映文化的傳播并使其意境。當所有的概念被正確使用在一起時,這些譯文將會讓顧客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就餐體驗并將留下一個持久的回味。
參考文獻:
[1]楊亞蘭.湯偉.論菜單翻譯的文化虧損和文化補償[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143-145.
[2]王娜.從美學角度試論中國翻譯研究[J].考試周刊,2008:225.
[3]楊杰.從美學角度看翻譯[J].翻譯理論與實踐,2013:28-29.
[4]湯君.中國翻譯與翻譯研究現狀反思[J].中國語言文學,2006:195-207.
[5]楊樂.中文菜名英譯研究[J].英語語言文學,2013:48-50.
作者簡介:
李琎(1981年—),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英語教學法及課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