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振
摘要:雙基僅對應“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是一個維度;“三維目標”使學科教學目標更加全面,是學科教學的內涵擴充;“核心素養(yǎng)”則是對“三維目標”的發(fā)展和深化,直指教育的真實目的,那就是育人。在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結合教學經驗做了探索和總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 數學 教學 培養(yǎng)
2016年9月13日上午,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發(fā)布會”,對中國學生身心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做了界定,成為了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方向標,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創(chuàng)新實踐。
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等六大素養(yǎng)。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水平,教師們紛紛開展對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結合實際,突出核心素養(yǎng)的特征和價值,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下面就我在小學數學中的實踐,談談做法和想法。
一、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剩下”的東西
教育以人為本,教師的職責是教學生先做人,后求知。對于學生的學習,其實知識本身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理解和體驗知識的意義。“如果人們在獲取知識時,沒有理解意義,那么知識被淡忘后,很難留下什么。如果人們在學習知識時,理解了它對生命的意義,即使知識已被遺忘,這種意義定可以永遠地融合于生命之中?!边z忘掉的東西是所學習的具體知識和內容,而剩下來的就是所謂能力和素質。人們經常抨擊的高分低能現象,實際上就是只注重知識積累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大量積累后,經過濃縮和結晶等加工工作,才能被有效利用轉化為能力。所謂有能力的人,就是能夠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的人。
例如,教學《乘法交換律》,這節(jié)課主要是探究和發(fā)現規(guī)律,在探索新知的環(huán)節(jié),采用競賽的形式進行教學。在講清競賽的內容和規(guī)則后出示題目:32×25、47×15、25×32、15×47……兩小組輪流答題,答到第4題時,先答題的小組的同學馬上提出了問題:“老師,其他組的同學做的是我們小組做過的題目,不公平!”這時老師問:“為什么不公平,你來說說。”接著學生就順其自然地說到問題的本質:“雖然乘數的位置相反,但是因數是相同的,所以結果也是相同的?!蓖ㄟ^讓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本質,進一步讓學生明確乘法交換律的內涵。
二、送給孩子學習之外能“帶得走”的東西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其核心任務是為學習者后續(xù)發(fā)展打基礎,為學習者終身學習做準備。所以數學課堂所教的東西應該讓學生“帶得走”,應陪孩子行走一生。雖然可使學生終身受益,但并不意味它立即生效,它要經過漫長過程才會生效。正如莊子所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彼栽跀祵W課堂中解決問題時,要適當做些“無用”之功,如“閱讀題目,認真書寫,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精密表達……”。
例如,在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練習題,題目如下:我們班一共有20人,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來幾人?
此類型題是有多余條件的減法問題,讓一年級學生去甄別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認真分析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排除多余條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習題講解時,教師可以先做一個情景安排,如安排20個學生為一組,本組學生再安排14人到教室外活動玩捉迷藏游戲,在室外活動的學生有6人在外面,其他學生藏起來。通過游戲體驗,每個學生有固定的角色,游戲結束再回到課堂來解答這個問題,就相對容易很多了。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很清晰地找出多余條件,是“我們班一共有20人”。這是數學邏輯思維的初步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全面思考能力。對低段學生來說,通過游戲方式引導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也是效果顯著的。
三、交給孩子“可再生”的東西
樹葉春生秋落,生命不很久長,但只要樹根扎得夠深,足夠茁壯有力,那么當老的樹葉落了之后,新的樹葉定會在合適的季節(jié)重新長出。這樹根便是能力,具有生長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性。只要有了“根”,便隨時可以長出知識。能力在學習中的突出表現就是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能力就像大磁鐵,能把知識的鐵屑吸引過去。有能力的學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充分地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通過畫圖的方式初步感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在新課的教學中,再次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并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練習:奇思早上吃了6塊餅干,笑笑吃的餅干數是奇思的1/2,淘氣吃的餅干數是奇思的1/3。求笑笑吃了多少塊餅干?
方法一:笑笑吃的餅干數是奇思的1/2,也就是說把奇思吃的6塊餅干看作單位“1”,再把單位“1”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笑笑吃的餅干數。
方法二:把每塊餅干都分成2個,6塊餅干的就相當于6個,也就是3塊餅干。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們知道了6塊餅干的1/2是3塊餅干。引導學生借助“畫圖”的方法來理解數學問題,得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的方法,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通過實踐得出“畫圖”是一種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學科的教學需要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的結合,在嚴謹、縝密的文化基礎上,要發(fā)展學生責任擔當的意識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健康生活,學會學習。核心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任重而道遠。
在教學研究的路上和學生共同學習,不斷完善,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終身事業(yè)。
參考文獻
[1]朱小蔓.教育的問題與挑戰(zhàn):思想的回應 [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司徒勇.教育之后“剩下來的是什么”[J].教學與管理,2011
[3]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