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平
摘 要:古詩的語言凝煉含蓄,意境深邃,充分表現了漢語之美的多種形式。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許多古詩立意高遠,構思新穎,語言清新,趣味濃郁。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品味古詩,剖析其語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吸取古詩營養(yǎng),探索古詩真諦,使學生充實起來,“靈秀”起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 教學
一、深入理解古詩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品讀古文字的語言美
品味語言,首先讀懂語句。古詩的語言有它自身的特點,如語句濃縮、意思跳躍、成分省略、詞序倒置等,這些都是學生學古詩的障礙。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幫助其疏通理解,教給古詩學法-分詞連序法:一是分詞解義,逐詞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詩中的含義;二是按現代漢語規(guī)范進行連序翻譯。古詩學法具體概括為七個字:擴、留、補、換、調、嚼、考。
補:成份省略是古詩中常見的現象,碰到這種現象,只要把省略了的成份補起來,學生就會不講自通了。如: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這里就省略了主語誰,誰對愁眠這樣補上以后,學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換:古今用法不同的詞語要更換。因為古詩“古”,所以就有古今差異較大的字義、詞義和古今不同的語法現象。如“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死去元知萬事空”的“元”,“兒童急走追黃蝶”的“走”,“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的“衰”等,這些古今意思有別或讀音不同的字詞,學生容易望文生義,產生誤解,因此教師要進行適當的講解。
擴:濃縮的詞語要“擴”,就是把詩人本來高度濃縮了的語句加以擴展,使詩句本來的意思明顯化、具體化。把詞意擴展開來學生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留:古今通用的詞語要保留。詩句中諸如時間、地點、人名等。這樣也便于保留詩文原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背誦。
調:就是調整句子的順序。講解古詩時,要把因對仗、協(xié)韻、平仄等而倒置了的語序按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重新調整,調整以后再解釋就容易多了。
嚼:就是咀嚼、品味,就是說我們在講解古詩時,對于詩中一些關鍵的、傳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詞、句要引導學生細心地咀嚼、品味,從而把學生對于詩句的理解,引到更深一層。
考:古人寫詩常常引用典故,在講解時,對于詩句中所用的典故要給學生進行恰當的“考證”,才能使學生弄清詩句的真正含義。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這里的“茱萸”,是古代的一種象征物,在講解時結合有關實例一說學生很快就懂了。
學生掌握了古詩的學習方法后,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把古詩譯成生動具體、有情有景、有詩有畫的短文,這樣不僅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還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古詩學法,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fā)學生悟法用法。另外教師還要注意點撥指導,學生運用鞏固學法。
二、采用情境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使得學生領會意境美
1.運用直觀形象。在古詩教學中往往由于條件的限制,不能實景實物進行觀賞,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圖片和音樂等輔助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通過這樣的親身體驗,就容易理解詩意;
2.豐富情感想象。教學時指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jié)、場面。這樣既訓練了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為再現能力、想象能力,又幫助學生弄懂了詩意,感受古詩意境之美。
3.介紹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詩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個人閱歷,學生了解了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詩去想象。如教《游子吟》時,由于學生的現實生活與當時環(huán)境相差甚遠,可將《孟母三遷》的故事作補充,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值得一提的是,介紹背景只是古詩教學的前奏或插曲,因此,教師教學時一定要抓住重點,言簡意賅,不能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而講得太多或面面俱到。
4.聯(lián)系現實生活。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把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詩中,拉近距離,搭起入境橋梁。如袁枚的《所見》描繪的是騎牛高歌的牧童,忽然停歌靜立捕蟬的生活畫面,明白如話,淺顯易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自己心情愉快時放聲高歌的情景和平時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蟲時的體驗,使他們腦子里呈現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感受到詩中的畫面美。
三、通過感情朗讀方式,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音韻美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惫旁妼φ坦ふ?,平仄有律,讀起來瑯瑯上口。古詩以它特具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古詩的教學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tǒng)教育之優(yōu)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采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
指導朗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感情朗讀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導確定感情基調,然后指導處理重音與節(jié)奏。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要指導他們反復誦讀。宋代萬岳說:“書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敝挥凶寣W生反復吟誦,仔細品味,而不以背誦為滿足,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古詩的語言美。
除掌握上述教學要點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前要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有的課文兩首詩,要理解其編在一起的緣由;這篇古詩課文在本單元的作用,與古詩前后課文的聯(lián)系。二是把詩進行歸類。如愛國詩、友情詩、邊塞詩、田園詩等。三是適當安排改寫、仿寫訓練。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進行表演、繪畫、演唱,真正做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境地,而且使學生學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總之,小學古詩教學就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放開自己,放開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深切體會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音韻美和形象美。
參考文獻
[1]鄭淑紅.關于小學古詩文教學的思考[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3(05):18-19
[2]涂培源.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小學生展開想象[J].教育評論,2001(0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