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叫醒音樂的耳朵,聆聽花開的聲音”。音樂欣賞能力的高低關系著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因為只有欣賞者的欣賞能力提升了才有可能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音樂欣賞課堂要加強對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音樂的美感才能為學生所感受,才能達到培養(yǎng)性情、陶冶情操的目的。本文以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為例進行音樂欣賞教學的分析,希望為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提供參考依據(jù)。
新《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音樂欣賞課程是指師生共同參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領下,在聆聽音樂過程中體現(xiàn)音樂傳達的美感,享受精神上的愉悅。教師應把學生聆聽興趣的培養(yǎng)作為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主要目標,并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養(yǎng)成聆聽音樂良好的習慣。
音樂欣賞是一種比較直觀的審美教育活動,小學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欣賞教學,依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設計教學目標,對欣賞教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不斷思索、不斷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生學習音樂的韌性。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音樂情感進行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形成高雅的審美情趣、良好的藝術修養(yǎng)。那么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音樂欣賞課堂更加充滿活力和趣味呢?
探索嘗試,激發(fā)體驗
激趣——視聽結合,點燃興趣
新《音樂課程標準》提出“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這是音樂新課標的核心理念之一。在音樂欣賞課上聽聽歌;分析樂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等基本元素等等都是我們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課模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般缺乏趣味性,同時與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心理認知特點不符。筆者認為,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從音樂欣賞教材中發(fā)現(xiàn)并找準切入點,善于運用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音視頻動畫、情境創(chuàng)編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欣賞教學中來。
例如:在蘇少版二年級下冊《鴨子拌嘴》的欣賞教學中,教師把整個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聆聽此作品。教師首先將互動游戲“聆聽猜猜猜”引入課堂,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幾位極為神秘的動物朋友,讓我們聽聽他們是誰?以播放多媒體音響來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專注地聆聽。還可以采用“音配畫”的游戲,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只小鴨子走路和拍翅膀的視頻,由于投影儀只有畫面沒有聲音,想邀請你們交流討論一下,并嘗試給畫面配音,感受小鴨子拍翅膀和走路的樣子。在教學拓展環(huán)節(jié),請大家觀看民族打擊樂隊演奏的《鴨子拌嘴》視頻,在大家完整、重復地欣賞樂曲的基礎上,觀看音樂家的表演,多一分視覺體驗,使學生運用多重感官參與對樂曲的欣賞,并初步了解民族管弦樂隊。
養(yǎng)趣——緊扣體裁,體驗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情感的種子。學生只有欣賞大量的樂曲、大量好的音樂作品中,才可以得到充分的情感體驗和情感共鳴,進而產生一定的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審美能力,最終提升音樂欣賞的水平。
新《音樂課程標準》提出小學一二年級對音樂體裁的了解是聆聽童謠、兒歌、舞曲和進行曲等,清晰地區(qū)分音樂的段落。例如:在欣賞二年級上冊《水族館》樂曲時,引導孩子們一邊聽音樂一邊聽故事,我們來到的海底世界有許多水草,它們正在慢慢地生長;瞧,一群小魚游來了,正在水草里歡快地鉆來鉆去,愉快地和水草玩起了游戲;天黑的時候,小魚告別水草回家了,水底下又恢復了平靜。通過故事來引導孩子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圖形譜,了解A段音樂表現(xiàn)的是水草在生長;B段音樂表現(xiàn)的是小魚在游來游去,愉快地和水草玩游戲。整節(jié)課設置在“水族館”這一情境中,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會兒化身水草,一會兒變身可愛的小魚,非常投入,學生能夠容易地區(qū)分A段和B段,樂意做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事實證明了緊扣體裁情景化的教學效果顯著。
增趣——對比分析,引起共鳴
在音樂欣賞課堂上,當孩子們對樂曲有了初步體驗后,就會對樂曲作品進行對比分析,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鳴。在欣賞課堂中,我通過聆聽、分析、對比來提高孩子們的音樂審美能力。讓孩子們在對音樂作品進行剖析與對比中,才能感受到樂曲的美感。感受到樂曲時而歡快,時而靜謐,時而婉轉,還有莊重輝煌的交響音樂之美。例如:在進行三年級上冊鋼琴獨奏《牧童短笛》欣賞課教學時,我沒有立刻使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而是對學生說:今天我們來合作學習音樂,需要請同學們做兩件事情。第一,請大家欣賞由我們班的小鋼琴家?guī)淼匿撉傺葑?,她精心地為我們準備了本次的演奏,為我們準備了一分驚喜;第二,請你做“小導師”對同伴的鋼琴演奏進行點評,說出你最喜演奏的哪一部分。”本節(jié)課讓孩子做小主人,做小演奏家,做小導師,整節(jié)課學生都能以非常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中。
聲勢律動,圖譜參與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可積極運用奧爾夫教育體系的獨創(chuàng)“聲勢律動”教學法。奧爾夫“聲勢”是最簡單的身體動作和聲音進行節(jié)奏組合的活動。拍手、拍腿、捻指、跺腳等都是奧爾夫教學法常用的動作。激發(fā)學生參與聆聽樂曲的興趣,可以更好地體驗聆聽的樂曲,對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借助奧爾夫的聲勢教學法進行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將旋律的高低起伏用圖形來呈現(xiàn),輔助學生記憶音樂主題,輔助學生欣賞樂曲。
例如:在欣賞五年級《藍色多瑙河》第三主題時引導學生用手劃一劃圖譜。隨著春姑娘的舞步,我們來到多瑙河河畔,浪花拍打著河岸,像一個個跳動著的音符。聆聽第三主題后,說說樂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學生會說表現(xiàn)了舞姿很輕俏、節(jié)奏歡快春姑娘的舞蹈場面。教師出示圖形譜: ,并說請同學們一起來演繹第三圓舞曲。
動靜交替,表現(xiàn)情感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他們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庇纱丝梢姡魳肥恰皠印钡乃囆g。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安排對音樂欣賞的內容進行選擇,在欣賞樂曲時,配合表演音樂情景劇、音樂舞臺劇、音樂繪本等各種藝術整合的形式,學生在進行表演時,充分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造熱情。
例如,在蘇少版五年級下冊《森林狂想曲》欣賞教學時,使他們身臨其“境”,親身感受大森林的神奇,親身聆聽來自大自然的音響。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編樂曲播放時間,感受樂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的變化。在樂曲引子可以輕輕地晃動身體,感受大自然的靜謐,在主題一時加入捻指、拍手、拍腿聲勢律動感受稍快、活躍的氛圍;在主題二時加入串鈴感受樂曲的舒緩之感。用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要牢牢地把握情感體驗這根音樂欣賞教學的主線,融情于音樂課堂中,讓學生在音樂情感的渲染與表達中得到藝術的浸潤。
多元融合,關注主體
新《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欣賞教學以音樂為本體,抓住音樂最本位的東西來教學。音樂欣賞課要運用音樂語言的手段來促成音樂教學,一切教學方法應是充分利用“音樂”這一情感藝術的。欣賞課堂用鮮明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等來表情達意,震撼學生的心靈,滲透和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
簡而言之,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需要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法與途徑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涵與意境,多聯(lián)想、多感知、多體驗、多表達音樂中的情感,調動多重感官,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他們的通感體驗,開闊他們的音樂視野,激發(fā)他們的音樂思維,從而達到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目的。真正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回歸本真,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給其一片天空,使其成為創(chuàng)造的主人,讓學生徜徉在魅力音樂課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