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滟嵐(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 注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
“請問給孩子辦卡游泳有必要嗎?”
一個媽媽給我留了言,經(jīng)過交流發(fā)現(xiàn)這可不是咨詢游泳對孩子有沒有好處的問題。
兜兜繞繞一大圈,終于知道了這位6個月男孩媽媽的困惑:“我和他爸爸第一次帶著他去游泳。一進游泳館的店就感覺他挺緊張的,游泳館店員逗他就哼哼著小聲哭,把頭埋進我懷里。然后一個店員就帶我們?nèi)ビ斡镜牡胤?,剛把他放下脫衣服,他就開始大哭,套上游泳圈后哭得更厲害了,放到泳池里稍微好點,但還是一直哭,一直哭到整個過程結(jié)束,穿好衣服,我抱著他才不哭,期間我和他爸爸一直在他身邊,不停地安撫他、親吻他,可能因為環(huán)境陌生還有那個陌生的店員幫他脫衣服、做按摩、教游泳,他一直哭得停不下來,除非我單獨抱著他,他才哭得小聲些?!?/p>
看完媽媽的留言,我深深感受到孩子的恐懼和無助,還有媽媽心里的糾結(jié):這哪是帶孩子去享受游泳啊,這分明是帶孩子去受煎熬啊!
我腦中充滿了疑問:媽媽已經(jīng)深刻地體會到孩子的感受,這是多么不好的一種體驗,就算游泳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再好,可是孩子因為情緒體驗不好,運動給他帶來的好處全被隔斷了。
“我個人感覺不愿意讓孩子一邊哭一邊完成游泳、做操那些項目,但是聽店員介紹說必須邁出這一步,孩子才能更加活潑勇敢,游泳也有利于健康,我丈夫擔心他總這么認生會變得內(nèi)向,我就動搖了。聽說認生的孩子多出去見見生人就好了,但是我對這個說法持懷疑態(tài)度,再鑒于他只是對一部分人表現(xiàn)得害怕,有的人就不認生,我想不明白為什么,就來請教您了?!?/p>
孩子的媽媽提到了“認生”,一般來說孩子七八個月才會開始認生,而且一旦開始認生,會針對除了家人之外的任何人,不會“挑肥揀瘦”的,她的孩子才6個月,“他只是對一部分人表現(xiàn)得很害怕”,這些都不太像認生的表現(xiàn)。
“孩子平時誰帶?見的人多嗎?”我想先考慮一下養(yǎng)育的因素。
“平時我和他姥姥帶,他爸爸每天下班回來也能逗他玩一會,每天上午他睡起來帶他出去玩一會,每天在外面曬太陽兩個小時左右,也和其他人說話,讓他和其他小朋友拉手?!?/p>
對于剛滿6個月的孩子來說,每天在外面轉(zhuǎn)2個小時還和別人打招呼還是可以的,這個因素排除!
那再問問認生?!昂⒆釉谑裁磿r候開始認生的?認生的時候是什么表現(xiàn)?”
“第一次發(fā)現(xiàn)他認生是4個月的時候,他奶奶從老家來看他,一進門就迫不及待地要抱他,結(jié)果一抱他,他就號啕大哭起來,哭得眼淚都流出來了,以至于我抱回來以后他一看到奶奶就哭得不行,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天才稍微好些,但隔段時間再看到奶奶還是認生,奇怪的是看到爺爺就不哭。”
看完這段話,我立刻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女兒小七1歲前是外公、外婆幫忙帶,爺爺奶奶偶爾來看看她。有天我和爸爸帶著小七去地鐵口接爺爺、奶奶,當時奶奶一見到她就把她緊緊摟在了懷里,那個親啊。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公園隨便讓人親、讓人抱的小七突然大哭起來,哭得撕心裂肺。很巧的是,當時小七也是4個月。我們困惑極了:是剛才經(jīng)過的橋上風大嗎?不會吧,在橋上等了好幾分鐘了,風一直吹著,為什么偏偏等奶奶抱著了才哭?難道會是認生?4個月的孩子應該還沒到認生的年齡啊……
當天上午小七一直不讓爺爺、奶奶抱,直到下午爺爺、奶奶走的時候她才配合著玩了一會兒。晚上來了個朋友看小七,還是個男的,我想機會到了,剛好讓這個叔叔來測試一下小七是不是認生。本以為她會像上午一樣大哭,但沒想到她很平靜地讓叔叔抱著,還在叔叔的懷里和叔叔咧嘴笑,這和上午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沒有在書上找到直接的答案,只是根據(jù)孩子的認知發(fā)展做了一個大膽的推測,關(guān)于4個月看到奶奶大哭,就我個人經(jīng)驗來說,那并不是認生的表現(xiàn),孫子都4個月了,奶奶在老家得多想念啊,所以見到孫子的時候自然會有很強烈的情感(有類似經(jīng)歷的家長,這種情感中包含的復雜情緒,你懂的),而孩子天生就有感知大人情感的能力,但他承受不了,于是就變成了一種恐懼。爺爺相對而言較為克制、能控制情緒,所以他可能沒有給孩子帶來那么大的恐懼感。
這個孩子可能還沒有進入全面認生階段,正如媽媽所描述的,孩子一進店里就感覺到緊張,套上游泳圈更是緊張,是陌生的事物讓他感受到了恐懼,這種恐懼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情緒。
認生是孩子認知發(fā)展的結(jié)果,恐懼的對象主要是針對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對所有陌生的人感到恐懼,因為他能夠分辨出來誰是安全的親人,誰是可能會產(chǎn)生危險的陌生人,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體現(xiàn),所以這個階段需要家長不斷地擁抱他,告訴他“沒關(guān)系,媽媽在,媽媽會保護你,你是安全的”,這也是一個安全感建立的過程。
如果這個階段把孩子推給陌生人,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不必要的恐懼,而且讓孩子誤認為媽媽不愛他了。
什么東西都是過猶不及,特別是孩子的心理成長需要逐漸進行,孩子需要推出去見人,但不是完全讓陌生人來操控,而是需要家長的陪伴。
課程再好,不能讓孩子哭著完成,特別是課程還是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由一個陌生人來操作,孩子還要經(jīng)歷一個陌生的活動。所以如果這個課程到了某個階段可以讓家長來操作了,那樣孩子接受起來才會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