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維文學博士,關注中西文化交流歷史,曾訪學美國馬薩諸塞州立大學,著有《百年文學:匪類敘事研究》《湘西王陳渠珍》等。
第一次看《瓦爾登湖》的時候,在一部美國人引以為驕傲的經典文學作品中,看到那么多熟悉的中國儒家典籍中的語句被充滿敬意地引用在字里行間,是件讓作為中國人的我感到新鮮好奇而又驕傲的事情。
你不知道這些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孕育形成的思想是如何漂洋過海并且在另一片文化土壤里生根發(fā)芽的。它們會被怎樣理解、怎樣運用于西方人的文學作品中呢?我們老祖宗說的話,會對西方人有啟示嗎?會放之四海而皆準嗎?那些高鼻深目的西方人會敬肅地對待這些來自東方的思想嗎?
這樣的疑問是寫下這篇文章的初心。
新英格蘭的馬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的西北郊,有一個叫康科德(concord)的小鎮(zhèn)??瓷先ィ@個小鎮(zhèn)和美國的其他小鎮(zhèn)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但在美國歷史和文學中,它可是赫赫有名。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第一仗就是在這里打響(萊克星頓和康科德戰(zhàn)役)。
這個小鎮(zhèn),誕生了聞名于世界文學史的四位作家,而且奇妙的是,他們都生活在同一時代:美國文學之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代表作是演講與隨筆體的《論文集》;梭羅(Henry DavidThoreau,1817-1862),代表作《瓦爾登湖》;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代表作《紅字》以及路易莎·梅·奧爾科特(Louisa May Alcott 1832-1888),代表作《小婦人》。
不過,其中最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學作品,應該是《瓦爾登湖》了。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中國中學生必讀書目之一。
它的第一位中文翻譯者,著名的翻譯家徐遲說:
“這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一本一個人的書?!?/p>
梭羅的《瓦爾登湖》是美國文學的驕傲,一百多年前,這個哈佛大學的畢業(yè)生徑直跑到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隱士般居住了兩年零兩個月。他遠離塵囂,自力更生,寂寞地生活與思考,然后寫下這部偉大的作品。和到了安城必然要去瞻仰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故居一樣,到了波士頓,怎能不去康科德鎮(zhèn)的瓦爾登湖看看呢?
2015年的夏天,朋友驅車帶我從波士頓前往康科德鎮(zhèn)。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就到了心儀已久的瓦爾登湖。
今天的瓦爾登湖水依然清澈,梭羅筆下與世隔絕般的幽靜卻已然不再。這里成了人們嬉戲游樂享受陽光的好去處。只見游人們如一個個亂紛紛的標點符號般漫不經心、密密麻麻地隨意點在湖岸邊白色的沙灘上。
水邊兜著尿片、含著奶嘴還在踉踉蹌蹌學步的小小孩自己在水里岸上到處亂跑,萌得不行,媽媽懶懶的在旁邊和朋友聊天:這邊身材高大帥氣的爸爸給兩個女兒細心扎辮子,涂防曬霜。還有帶著孫子在并不算熱的湖水里游泳的體型健碩的老爺爺:穿著比基尼大大方方躺在湖邊曬太陽的女子……總之,完全不同于我的想象,瓦爾登的畫風十分親民。
忍不住在心里像梭羅一樣問出同樣的話:瓦爾登湖,是你嗎?
因為,如果不是有梭羅的那本書的存在,沒有人會相信,這個如此熱鬧的普通的小鎮(zhèn)湖畔,一百七十多年前,曾經那么幽靜寂寞,遠離塵囂,作為沒有被污染過的宇宙的一部分,在森林深處遺世而獨立,把人世遠遠拋在后面。
梭羅大概也想不到,當年他批判人們忙于庸碌的生活而從不停下來欣賞湖光山色,只過油膩的充斥著商業(yè)氣息的新英格蘭生活而不愿回頭對瓦爾登湖留心一瞥:可時間流逝,今天的瓦爾登湖已經來到人間,成了“人民”的湖,但是它也失去了孤獨的本質,不再是梭羅筆下的那片神奇幽寂的風景。
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人類征服和占領宇宙自然的速度與激情。
還是讓我們回到一百七十年前,去感受梭羅筆下描繪的那個充滿自然魅力的瓦爾登湖吧。
1845年的三月底,一個哈佛大學的畢業(yè)生,扛著借來的一柄斧頭,走進瓦爾登湖邊的森林里,砍下箭矢般高聳入云的幼年白松,為自己建造一個小木屋,又在附近挖了—個地窖?;怂膫€月的時間打造了小窩之后,他住進了這間湖畔小屋。
在他親手建筑的木屋里,即使是距離最近的鄰居,也有一英里的路程。他決定要靠雙手勞動,來養(yǎng)活自己(事實上他對文明世界還是有所借力,尤其是在食物方面,但這無損于他的這次偉大實踐)。
這個人就是梭羅,他以這樣的方式暫別文明世界,在瓦爾登湖畔體驗了兩年零兩個月的隱士生活。
“瓦爾登湖的風景是卑微的,雖然很美,卻并不宏偉?!?/p>
能夠理解卑微之美,是領略瓦爾登湖風景之魅的入口。瓦爾登沒有海的博大,天空的曠遠,高山的巍峨,它只是樸素安靜地存在于宇宙的一隅,水流花開,盡生命之理。
這讓我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辛夷塢,“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唐·王維《辛夷塢》),和瓦爾登湖一樣,盡管花謝花開在無人的角落,但生命的韻律與節(jié)奏卻與宇宙自然同一。
這是一個明亮的深綠色的湖,半英里長。它是松樹和橡樹林中央的歲月悠久的老湖。
倒映著天空的湖水如此透明,鳥兒如同從水底飛過,亦如同在天空游過。赤腳踏水時,可以看到在水面下許多英尺的地方有成群的鱸魚和銀魚,大約只有一英寸長,連前者的橫向的花紋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你會覺得這種魚也是不愿意沾染紅塵,才到這里來的”。
無論四時晨昏,春夏秋冬,瓦爾登湖都是如此美好?!昂系拿鲀舻目諝庾匀缓芟”?,而且給烏云映得很黯淡了,湖水卻充滿了光明和倒影,成為一個下界的天空,更加值得珍視?!?/p>
這個新英格蘭男子,在湖畔自己搭建的木頭房子里,開始做一個在湖光山色之間徜徉的隱士。
“我發(fā)現(xiàn)我的房屋位置正是這樣一個遁隱之處,它是終古常新的沒有受到污染的宇宙的一部分?!?/p>
“每一個早晨都是一個愉快的邀請,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樣地簡單?!?/p>
每天,梭羅早早起床,向清晨的曙光頂禮,并在湖中洗澡。
他一邊洗,一邊贊嘆著造物的神奇,贊美生機勃勃的世界,想起遙遠的東方古國幾千年前的君王刻在自己澡盆上的銘文: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洗澡成了一種心懷虔敬的古老儀式,不僅洗去身體的污垢,也是為了澡雪精神。
在晨曦還沒有出現(xiàn)在天邊之前,他靜靜坐在屋里。門窗大開,一只蚊蟲在房子里自在飛著,微弱的吟聲讓他至為感動。
在溫和的黃昏中,他常坐在船中弄笛,看鱸魚在周圍悠游,好似被笛聲迷住,而月光灑在肋骨似的水波上,上面還凌亂地倒映著破碎的森林。
宇宙的生生不息令他如此感動,令他想起《吠陀經》中的格言: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
他熱愛東方哲學,印度的、中國的,都為他思考怎樣才算健康生活的理念和方式注入了活力。他將東方的佛陀、孔子、孟子的思想拿來為己所用,把它們變成塑造19世紀美國新精神的基石。
他如此摯愛真理,他說:“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
他批判新英格蘭人為庸俗的商業(yè)主義和僵化教條的教會思想所困縛,更從人類的宏大角度批判人漸漸遠離大自然、在物欲和權力欲中沉淪的愚不可及。
他在湖畔思考人類:為什么我們應該生活得這樣匆忙,這樣浪費生命呢?
“人之所需,并不是要做些事,而是要有所為或是說,需有所是?!?/p>
“如果我們不慌不忙而且聰明,我們會認識唯有偉大而優(yōu)美的事物才有永久的絕對的存在?!?/p>
瓦爾登湖畔的梭羅,既是個哲人,又是個詩人。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在山水問凝神默思,頗有莊子式的道家氣質?!皶r間只是我垂釣的溪。我喝溪水,喝水時我看到,它那沙底是多么淺啊。它的汩汩的流水逝去了,可是永恒留了下來。我愿飲得更深:在天空打魚,天空的底層有著石子似的星星?!边@些充滿了哲學氣息的句子雋永清新,意義如星星在夜空若明若暗。
然而魅力也正在于此。
第一年的夏天,整整一個夏天,梭羅都沒有讀書,他聚精會神地種豆。甚至他舍不得把美好的時間犧牲在任何工作中。有時候,他只是在自己造的小木屋前發(fā)呆,在湖畔靜坐,在森林里漫漫行走,或者與林中偶爾遇見的樵夫聊寂寞的天。
“我愛給我的生命留有更多的余地。有時候,在一個夏天的早晨,照常洗過澡后,我坐在陽光下的門前,從日出坐到正午,坐在松樹、山核桃樹和黃櫨樹中間,在沒有打擾的寂寞與寧靜中,凝思沉思……”
他說,我在這樣的季節(jié)中生長,好像玉米生長在夜間一樣。這不就是詩嗎?然而又是如此樸素。
八月的湖畔,生命異常茂盛地生長。在他的庭院前面,生長著草莓、黑莓,還有長生草、狗尾草、黃花紫苑、矮橡樹和野櫻桃樹,越橘和落花生。當他坐在窗前時,有時候會聽到一枝新鮮的柔軟的樹枝被自己的重量壓倒折斷的聲音。鷹在林中空地盤旋,野鴿子在疾飛。一只魚鷹在水面上啄出一個酒窩,便叼走了一尾魚。
十月中,他到河岸草地采摘葡萄,滿載而歸,色澤芬芳,勝似美味。
十一月,北風開始把湖水吹涼。
最后冬天熱心地來到了,積雪覆蓋的森林和湖上,常常有小動物光顧,月色之下可以聽到狐貍爬過積雪。赤松鼠在屋脊上奔竄。黃昏與黑夜中,兔子經常跑來。
一個人是要有多么寂寞,才會將一棵棵雜草頑強的生長寫得如同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戰(zhàn)爭,將一只深雪中的松鼠拖玉米的過程觀察得那么細致生動啊。
有時候,他靜靜站著,長久地,聽著林問各種聲音,樹葉的颯颯聲、獵犬的狂吠聲。那是一場捕獵。有狐貍輕快地穿過林間,跳上林中的一塊巖石,筆直地坐著,聽著,它的背朝著端起槍的獵人,呼的一聲——。奔過來,圍繞著死去的狐貍,獵犬們不知所措地感到了某種神秘氣氛,直到獵人過來繳獲戰(zhàn)利品,剝掉狐貍的皮。
他用如此動人的筆觸描寫道:行走在林間,鷓鴣鳥拍翅而去,震落了枯葉和枝丫上的雪花。雪花在陽光下飄落的時候,像金光閃閃的灰塵。
瓦爾登湖的冰是獨一無二的。近看是綠的,可是從遠處看,藍藍的很美,像一塊很大的翡翠。
“為什么一桶水放久了要臭,而凍冰以后,卻永遠甘美呢?一般人說,這正如情感和理智之間的不同”,這樣的句子實在睿智得令人崇拜,而在書中卻比比皆是,和瓦爾登湖的美麗一樣多姿多彩。
然后,瓦爾登湖的春天又來到了,萬物生生不息。
梭羅在湖開凍的時候,于晚間聽到驚人的裂響,像一聲大炮。他寫道:“于是冰的鎖鏈就此全斷了。”
幾天之內,冰凍迅速消融。野鴨飛來。溫暖的風吹散了霧和雨。微弱的銀色的啁啾之聲穿過了還是光禿禿的潤濕的田野,小草像春火在山腰燃燒起來。積雪消融的澄澈的湖面又開始與高遠的天空心心相印。
他寫道:瓦爾登湖春天的來臨,很像混沌初開,宇宙創(chuàng)始,黃金時代的再現(xiàn)。
梭羅深深感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純潔,他深情款款地說——陽光如此溫暖,壞人也會回頭。人們應該像嬰孩一樣純潔地感受春天。充滿希望的一年的新生活,如此柔和、新鮮,猶如一株幼樹。他相信,人可以從大自然,從海岸的破舟碎片,從曠野和它的生意盎然,從雷云,從連下了三個星期的導致了水災的雨中,從這一切中得到精神的煥發(fā)。大概沒有誰,比他更能領會大自然給予人的精神方面的饋贈了。
時光流逝,季節(jié)輪回,他又期待又惆悵地想,春天以后,就到了夏天,那時,就可以漫游在岸邊越長越高的豐草中了
一年的林中生活就這樣被他娓娓道完了,他又這樣過了第二年。在第三年的九月六日,梭羅離開了瓦爾登湖。這離他扛著斧子走進林間,過去了兩年零兩個月。
這是1847年,這一年里有三位中國少年遠渡重洋,來到了新英格蘭,來到離瓦爾登湖不算很遠的孟松鎮(zhèn),開始他們接受西方教育的讀書生活。其中就有后來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
季節(jié)并沒有因這個特立獨行的新英格蘭男人的來到與離開而有片刻停留,而群峰問的皓月依然亙古不變地照臨澄凈的湖面。
大美不言。大自然的沉默勝于一切語言。
然而,在人的世界從此多了一本叫作《瓦爾登湖》的書。
作者梭羅語重心長地告訴世人:讓生活簡單些,簡單些,再簡單些!
他說,生活越簡單,宇宙的規(guī)律也就越顯得簡單,寂寞將不成其為寂寞,貧困將不成其為貧困,軟弱將不成其為軟弱。
他說,如果你造了空中樓閣,你的勞苦并不是白費的,樓閣應該造在空中,只是,還要把基礎放到它們的下面去。其中深意值得回味,誰說人的夢想不是那空中樓閣呢?
最后他說,使我們失去視覺的那種光明,對于我們而言依然是黑暗。只有我們睜開眼睛醒過來的那一天,天才亮了。天亮的日子多著呢,太陽不過是一顆晨星。
言下之意,人們自我的真正覺醒,才是生命內在的光明所在。
而梭羅用兩年多的瓦爾登湖畔隱居生活,只為證明一個真理——
只有簡單而安寧的生活才可以為人們帶來生命內在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