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冬玲
《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強調,幼兒園教師要具有觀察了解幼兒、掌握不同年齡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個體差異的能力,因為這是教師對幼兒施以積極影響的基礎?;谟變航處熡^察能力現狀和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我們開展了“深描幼兒學習經歷”教研活動,以便教師了解幼兒需求,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
一、幼兒教師運用記錄觀察存在的問題
研究表明,一些教師記錄觀察事件的能力不足:一是記錄大多是機械性、羅列式的。雖然完整細致,但缺少典型事件,剝奪了幼兒鮮活個性的存在,難以找到有價值的信息。二是記錄不夠客觀。教師在記錄中使用了大量主觀性詞匯,對幼兒的想法、意愿等進行了猜測,并不符合實情。教師分析觀察事件的能力較弱:一是分析表面化,停留在描述或籠統(tǒng)的概括、總結層次,無法分析得出幼兒行為的內涵、影響因素及培養(yǎng)策略。二是分析不準確。三是分析過于主觀,使用標簽性、推論性詞語較多。四是對所觀察到的幼兒行為不知道意味著什么,不會分析、解釋,不敢判斷。
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教師缺乏正確的幼兒觀、學習觀以及扎實的理論基礎,習慣于關注幼兒的行為結果,忽視學習過程中“錯誤”“失敗”的價值。二是教師對幼兒的觀察不夠投入,缺少移情能力,不能走進幼兒內心世界,缺乏兒童視角。三是隨意性、片段式的觀察記錄多,針對性、連續(xù)性的觀察記錄少,導致教師無法獲取關于幼兒全面、翔實的信息,更無從談起提供適宜性教育。
二、“深描幼兒學習經歷”的教研實踐
“深描幼兒學習經歷”是教師對幼兒主動參與、從始到終的積極建構經驗的活動過程予以深描?!吧蠲琛笔窃诳陀^觀察基礎上融合教師的主觀理解。其核心是,以客觀的、精細的觀察與記錄為基礎,通過觀察者的反思、整理、相互印證和共同討論,同時結合必要的訪談,以及多次、各方面活動的連續(xù)觀察,促進觀察者對于幼兒學習歷程的整體把握和理解。教師通過觀察、記錄、描述、分析,進而產生表現性的評價,并且在評價的基礎上產生課程決策。
“深描幼兒學習經歷”有三個構成要素。第一,精細觀察——盡可能精細地去描述學習經歷。第二,對孩子和自身的理解,即嘗試解釋、分析、推測孩子的行為。第三,就是交叉觀察,三個教師同時觀察一個孩子,從不同角度去看問題,避免產生偏差。
法國著名哲學家亨利·柏格森將生命看作是主體對自身存在的體驗、領悟。在探索萬物和發(fā)現真理的過程中,要親自體驗,只有這樣,生命之間才能聯絡和溝通,才能互相產生移情和共鳴。“深描幼兒學習經歷”的教研活動,是教師在觀察描述和判斷幼兒學習過程中,對自我的不斷體驗和領悟。在活動中,每個教研主體通過親身體驗和深刻領悟,互相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和心靈的碰撞,進而有效地解決教研問題,升華教研主題。教研的活動流程如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體驗式觀察——走進幼兒學習活動現場,系統(tǒng)觀察并聚焦問題。三位教師交叉觀察一個孩子,并在觀察中努力做到與幼兒同在共在。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體驗式互動——走進多重互動研討現場,深度解釋并論證焦點問題。觀察小組三人充分交流,對錄像、照片或文字描述等記錄觀察資料精細客觀地進行分析、討論、相互印證和推斷,并對幼兒相關發(fā)展予以表現性評價。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體驗式改革——重新審視幼兒學習活動,積極探索和解決焦點問題。對三人觀察描述不一致的焦點問題,或存在疑點的,要回放錄像,再次觀察、分析、印證,謹慎判斷,更新對幼兒的認識。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體驗式重構——再進多重互動研討現場,理性反思并重構焦點問題。我們通過整理幼兒學習經歷的資料,形成對幼兒學習經歷的描述和表現性評價,在達成共識的過程中重構對幼兒和自我的認知,并提出課程反饋意見和建議。
三、對“深描幼兒學習經歷”教研的思考
1.預操作體驗能夠促使教師捕捉有用信息
教師在觀察幼兒活動前先操作材料的體驗活動,稱為預操作。預操作可以讓教師體會以下方面:一是了解材料的特征和價值,幫助教師敏銳、專注地觀察記錄;二是能夠幫助教師預估可能出現的教學難點,促進幼兒完成活動任務。
2.“深描幼兒學習經歷”教研帶給教師的革新
“深描幼兒學習經歷”教研活動,帶給教師對幼兒學習過程、對自我、對同伴、對執(zhí)教教師的深刻理解和認識,能讓教師改進教育行走的方式,甚至讓一些教師脫胎換骨。因為有了了解幼兒的興趣,他們能夠在觀察和教學活動中與幼兒同在共情,能夠從不同角度和方面談論自己對幼兒學習品質的認識,對幼兒個體差異有更深切的認識,對幼兒活動中的“錯誤”表現出更兒童本位的認識。
教師更重視“幼兒學習經歷”的教育理念,在教研中不斷收獲。正如朱細文博士所言:“幼兒的學習,遠不僅僅是一個正確或錯誤的結果,它有一個完整的過程,過程內部有更有價值的內容?!苯處煂τ變赫J知特點和規(guī)律的認識不斷深入。在教師的交流分析互動中,常常出現不同幼兒遇到相同問題的不同行為表現,大家通過分析認識發(fā)現了幼兒學習過程中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規(guī)律。
在“深描幼兒學習經歷”的教研中,我們發(fā)現了幼兒操作過程中的解決問題的更好策略,了解了幼兒處理問題的獨特方法和思維特點,也發(fā)現了幼兒成長所需的環(huán)境和機會,以學定教,首要是觀察。蹲下來不僅僅是一個體態(tài)的改變,更是教師與幼兒的同在共在?!吧蠲琛弊尳處熣媲械馗惺艿搅藢I(yè)成長。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依托‘深描幼兒學習經歷開展體驗式教研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7)-JKGHYB-0879】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