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穎
摘要:《李爾王》通過對李爾既是權力擁有者又是普通父親的雙重身份塑造,構建了李爾與子女間親情天平的失衡狀態(tài),其悲劇性根源就在于家庭禮法和城邦政治的劣性斷裂。修復斷裂實現(xiàn)關系重建,達到政治與禮法間的貫通,才能實現(xiàn)城邦的持久長存。
關鍵詞:《李爾王》;權力;家庭;禮法;斷裂;修復
《李爾王》中的人物軌跡就像埃德蒙口中“命運的車輪”一般,高高在上的君王遭到巧舌如簧的女兒們的虐待,轉瞬成為在雷電中暴怒呼號的瘋子;李爾被時代打上了最醒目的標簽:權力擁有者和普通父親,家庭禮法與王權在其身上呈現(xiàn)出斷裂狀態(tài),這懸殊如此的雙重身份注定了如果他無法將二者置于平衡的情勢中,就可能走向悲劇的結局。城邦禮法中最基礎的家庭人倫關系往往映射出一個政治共同體治理體系之優(yōu)劣,處理好王權與家庭禮法的關系是政權穩(wěn)固不可忽視的政治使命。
一、李爾王“分國”背后王權與家庭禮法的失衡
正如莎士比亞向我們呈現(xiàn)的那樣:李爾的命運和“逆轉”一詞密切相關,一個年老昏聵的國王,依據(jù)幾句極盡諂媚的甜言蜜語將權力平分給兩個蛇蝎般的女兒,因為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不會花言巧語而要跟她斷絕父女關系。失去權力后的老王遭到兩個女兒的虐待后沖向曠野,在電閃雷鳴的呼號中承受著從國王到流浪漢的心理落差。當自己愧對的小女兒為了他與自己的祖國開戰(zhàn),此時的李爾已經(jīng)變成了歷盡世事的老父親,當王權政事都成為過眼云煙,視父女之情如珍寶之時,女兒又在自己懷里死去。對女兒死亡的無力感讓身為父親的李爾不得不接受命運的拷問,在那場分國戲碼的背后,李爾和她的女兒們無疑都要背負王權與家庭禮法失衡的罪責。
不論是作為國王還是父親的李爾,通過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儀式來明確王權的走向,抑或了解被王權遮蔽的父女關系下,看清自己在女兒心目中的地位,這一做法無疑是精明的。本文認同雅法的觀點,認為李爾分權的背后包含自己明確的政治規(guī)劃。分權儀式其實就是在解決王權繼承問題,這是王權繼承最虛偽卻不是最不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生長在帝王家的繼承者們一舉一動都要受到公眾輿論的考量,言行合一是確立權威的關鍵。在“愛的宣講”前,李爾對三個女兒的品行都有一定的了解,詢問哪個女兒最愛自己無疑是李爾作為一個國王的任性之舉??俊皭鄣男浴眲澐謬帘揪突闹囍翗O,這中間摻雜了李爾作為王國威權的虛榮之心,而非一位父親給予女兒的質樸之愛。李爾說:“告訴我,你們中間哪一個最愛我?我要看看誰的天性之愛最值得獎賞,我就給她最大的恩惠?!保ǖ谝荒坏谝粓觯┮?,這場所謂的分權到底是劃分權力還是愛的拷問,其最終指向恐怕在李爾心中也是捉摸不定的。作為坐擁無上權力的王,在王權繼承的問題上,李爾首先考慮的應是繼承人的德性,在他的心里,小女兒考狄利婭的地位明顯已經(jīng)高于兩個姐姐,考迪利亞的品行一定有過人之處,否則不會在分國上幾乎可以靠一句愛的宣言就可以繼承最龐大的權力?!艾F(xiàn)在,我們可以附和尼采與弗洛伊德,可以斷言,西方文化中只有一個無始無終的形象,那就是父親。和葛羅斯特相比,和任何莎劇人物相比,李爾王都更像是父親的代表,父權的象征。”(1)如果說政治家要以道德和理性審慎的標準選拔,那么孝子評選的唯一準則就是愛了。這個愛就是李爾口中的“天性之愛”,即孩子對父母與生俱來的無意識的感性之愛與回報養(yǎng)育之恩的回饋之愛。作為王,李爾肩負國家使命,感性的言語表達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必然不會像普通家庭那樣家常便飯,但他的野心在于,他作為國王的虛榮,他想了解到女兒對自己愛的真相,潛意識中他希望真相能和愛吻合,也就是說,他更希望真相能與順從、贊美吻合,可是一個父親是不需要逼迫女兒在大庭廣眾之下憑借愛的宣言來維持自己高大偉岸的形象的。所以考狄利婭站在政治美德的制高點堅持吐露真相,卻傷及了一個舍本逐末的父權主義者的敏感之心。考狄利婭說:“父親,您生我,養(yǎng)我,愛我,我理當盡義務回報,服從您,敬重您,愛您?!保ǖ谝荒坏诙觯┱恰傲x務”一詞戳中了李爾的心。在家庭禮法中,對老人的贍養(yǎng)義務是一種回饋之愛,你來我往的公平交易并不能滿足李爾的支配性特權。他所要的愛的宣言必須是一種被夸大的不求回報的天性之愛,這種愛沒有道理可講,唯一的道理就是李爾本身,因為他將自己看作是倫理秩序的化身,所以他讓女兒們把親情當做換取權力的籌碼,家庭禮法秩序在政治秩序的支配下異化,倫理與王權在失衡的局面下共存,李爾在王權與父權的僭越中扭曲,無疑為悲劇的發(fā)生埋下伏筆。分權后的李爾,怒火蒙蔽了理智的雙眼,將善意諫言的肯特放逐,還意圖勸退之前心儀的良婿勃艮第公爵。此時,不自知的李爾因為親情綁架已經(jīng)使考狄利婭失去了王權繼承的資格,甚至連維系家庭禮法的血緣紐帶都無情地剪斷。他的有心逼迫反而使勢利的勃艮第逃離,使擁有無價真心的法蘭西國王得到考狄利婭的垂青,這無疑是對李爾父權統(tǒng)治的辛辣諷刺。
縱然李爾在這場分權儀式中有其昏聵之處,但是他的女兒們也難以洗脫自己的罪責。高納里爾和里根看似是襯托考狄利婭品行高尚的存在,其實也是李爾救贖之路上的標牌。高納里爾和里根無疑是自私、諂媚、奸詐、惡毒的標志,靠變質的甜言蜜語,平分了只有擁有美德的人才有資格擁有的王國權力。她們藐視孝道與家庭禮法,從父親那里獲得獎賞之后對父親進行殘忍的虐待,最終使得李爾在暴虐中得到無情的償還。在她們的認知中,憑借公主的身份和愛的宣言就可以得到權力與獎賞,美德的考量在這場分權儀式中無人提及,當美德教育難以在一個家庭中普及,首先作為父親,此等的家庭教育就是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治國理政的基礎,莎士比亞編織的或者可以說是必然發(fā)生的悲劇讓觀者見識到了王室家庭禮法失衡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李爾瘋癲無狀受盡摧殘,考狄利婭慘死獄中均拜兩姐妹所賜,可謂倫理無常必致國本不興。
二、考狄利婭的德性與過失
考狄利婭正直、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魄力深得人心,她冷峻的目光和理性的思維令人肅然起敬。但是她顯然從未思索過這場分權儀式背后父親的政治規(guī)劃,《李爾王》的悲劇其實就是子不懂父、父不知子的悲劇,而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王權與家庭禮法的失衡??嫉依麐I是李爾最為寵愛的小公主,李爾愛她的純直品行,但是如此正直的考狄利婭是否適合做一個善于融通、靈活思辨的政治人就有待商榷了。在所有世襲制下的皇權繼承中,繼承人除了擁有政治美德外,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政治思維。“目前我只相信這一證據(jù):英國歷史上,君主制至高無上的目標是英格蘭的安定統(tǒng)一?!保?)蘇格拉底認為政治和哲學的目標都在于讓人們的生活變好,而政客們只是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才愿意讓民眾的生活變好。在這里,考狄利婭更像是一個哲人,而非政治家。她明知經(jīng)受愛的考驗之后就可以坐擁英格蘭的最高權力,卻偏偏靠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撕碎了作為君主的父親妄圖支配一切的幻想?!吧窨梢圆粣廴说蝗藧?,人卻不可能做到?!保?)君主都以為自己具備神性,都想站在上帝視角接受臣民的朝拜、贊美與敬仰,但是考狄利婭的誠實揭露了君主這一虛幻的想法?!袄顮柺且粋€對自己和自己的世界充滿幻想的囚徒,然而,正是對自身能力的過高估計,才使他給自己罩上了權威的光環(huán);這是他號令臣民所必須的光環(huán)?!保?)考狄利婭沒有過多的對權力的貪欲,以及對權威的膜拜,在表達個人意識闡述愛的真相之時,又不違背家庭禮法的基本準則。考狄利婭在被驅逐后仍然在說:“好好對待父親;你們自己說要孝敬他的,我把他托付給你們了。可是,哎!要是我沒有失去他的歡心,我一定給他找一個更好的地方?!保ǖ谝荒坏谝粓觯?/p>
可是,縱使李爾的政治幻覺成為其人生的敗筆,他的政治謀略卻也是一望而知的。在李爾的心里,他想選擇的是王權繼承者,是審時度勢的政治家而非充滿智慧的哲人。他愛考狄利婭就像愛自己,考狄利婭只是李爾心里擅自刻畫的與自己類同的王權主義者,所以當考狄利婭的言行沖撞了李爾的想象,這種突如其來的陌生感撕裂了李爾精心繪制的政治藍圖。“在封建體制中,權力很大程度上倚重于個人的忠誠和公開的誓言,這是確保計劃實現(xiàn)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保?)李爾違背了傳統(tǒng)立嗣觀念,跳過長女欲將王位傳給自己偏愛的小女兒,所以急于得到“公開的誓言”以換取輿論的支持。但是考狄利婭的回答不僅使父親顏面受損,更讓一個急于分權的君主蒙羞。李爾頂著壓力挑選的繼承人甚至都不愿意用充滿愛意的口吻在公開場合表達感恩之情,更別說通過鼓舞人心的誓詞去博得民眾的擁護了。政治美德中追求言行合一,但是“言”是換取民眾信任的基礎??嫉依麐I作為王室要員,將來的王位繼承者,在廟堂之上肆意表達自我而不顧及父親背后的政治意圖,其幼稚與驕縱顯然不合時宜。其次,考狄利婭的言行或許能使英格蘭的統(tǒng)治穩(wěn)固統(tǒng)一,這包含著李爾的期待。人們不會懷疑,按德行來考評,考狄利婭成為英格蘭下一任君主幾乎是眾望所歸。她明知兩個姐姐利用諂媚之言騙取父親的歡心,視權力如獎賞,執(zhí)掌大權后不會保英格蘭江山永固。在這等情況下,考狄利婭依然堅持自我肆意放權,使權力旁落他人之手,任由英格蘭陷入水深火熱的境遇之中,不得不說,考狄利婭作為君主候選人,其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的淡薄。而后,李爾遭到高納里爾和里根的虐待,成為法蘭西王后的考狄利婭率軍攻打英格蘭,讓英格蘭的還擊師出有名,幸好此時得到救贖的李爾開始蔑視政治權利,一心只想回歸家庭倫理的精神之愛,否則看到被自己寄予重托的女兒在自己熱愛的土地上兵戎相見,李爾心里該是怎樣的痛苦。
李爾身上具有王權擁有者慣有的虛榮、多疑、驕狂的弊病,也具有普通父親常有的軟弱、敏感、偏執(zhí)的缺憾,這也是李爾被世人詬病的原因。但是他精心設計的分國儀式充分彰顯了他的政治才能;肯特盡管因衷心諫言被驅逐,仍要改頭換面回到李爾身邊盡忠;葛羅斯特更是為了傳遞密訊使李爾免遭禍患付出被剜雙目的代價,這一切都襯托出李爾是一個極具人格魅力的卓越王者。“李爾是莎士比亞筆下最偉大的君王。在莎士比亞的寫作生涯中,他從未將自己的祖國置于如此卓越的威望與政治成就的巔峰。唯有在《李爾王》里我們看到,作家筆下所有明君衷心盼望的成就得以實現(xiàn)?!保?)《李爾王》的故事本身便是李爾要傳位分國與一位父親要分割家產(chǎn)故事的重合,這正是王權與家庭禮法的沖突所在,如果是分權,那就是分配對國家的責任,李爾就該用政治美德的標準去考量女兒們的德行,如果是分配財產(chǎn)與土地,將這些視為獎賞與皇室地位的保障,他大可以愛的宣言為基礎去評判女兒的孝心。可是李爾將代表政治統(tǒng)治的王權與體現(xiàn)家庭禮法的孝心混淆,其評判標準的差異所預示的就是王權與家庭禮法的失衡。顯然,王權與禮法在李爾的家庭中沒有得到認真對待和好的維系,對女兒美德教育的缺失以及過分尋求女兒的絕對順從導致了后來系列悲劇的發(fā)生。
三、結語
莎士比亞對現(xiàn)世政治穩(wěn)固發(fā)展的探索永不停息,李爾難以把握好家庭禮法與王權的界限,以僭越神明的君主姿態(tài)妄圖將絕對順從延續(xù)到家庭之中,考狄利婭不具備王室繼承人的政治思維,用個人的驕縱打亂了父親的政治規(guī)劃。正所謂“正家而天下定”,家庭作為最基礎的政治單位,家禮所張揚的明志、節(jié)制、德行、敬親等倫理取向是城邦倫理的預演,維系好家庭禮法是維系政治共同體政治清明乃至長存的基礎?!独顮柾酢返谋瘎〖壤顮柕募彝ケ瘎?,也是英格蘭的政治悲劇。它告訴我們,王權繼承是城邦最大的政治,家庭禮法與城邦政治的平衡是共同體政治穩(wěn)固的基石。
注釋:
哈羅德·布魯姆著.劉志剛譯.劇作家與戲劇[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6,122.
阿蘭·布魯姆、哈瑞·雅法著.潘望譯.莎士比亞的政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100.
阿蘭·布魯姆、哈瑞·雅法著.潘望譯.莎士比亞的政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116.
阿魯里斯·蘇利文著.趙蓉譯.莎士比亞的政治盛典[M].南京:華夏出版社,北京,2011,226.
阿蘭·布魯姆、哈瑞·雅法著.潘望譯.莎士比亞的政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111.
阿蘭·布魯姆、哈瑞·雅法著.潘望譯.莎士比亞的政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