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然然 王佳 何守蓉
【摘要】提高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的溝通知識與能力,可以更好的促進其開展護理實踐活動,轉變學生的職業(yè)角色,為學生搭建護理溝通的平臺,促進學生掌握護理溝通的技能,幫助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有效運用護理方法。
【關鍵詞】護理 溝通技能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232-01
現代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護理知識技能,而且還要有一定的護理溝通能力,只有引導學生掌握全面、主動的護理溝通知識技能,才能有效的與患者交往,避免產生護患矛盾,同時更好的滿足患者提出的各種需求。
1.護理專業(yè)學生人際溝通知識及能力現狀
1.1適應能力不足
當前高職護理專業(yè)學雖然具有一定的護理溝通理論知識,但是溝通技巧相對較差,學生普遍缺少護理職業(yè)背景溝通經驗。部分學生沒能做好職業(yè)背景下的溝通準備,不能從職業(yè)角色角度認識溝通語言內容與表達方式,沒能在溝通時主動照顧到溝通對象的情緒及心理。還有一些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未能在日常課堂教學中與同學及教師保持良好的溝通,甚至在日常交往時存在著恐懼心理,因此影響溝通的有效性。
1.2社會認知不足
當前不少學生的社會認知不足,高職學生未能建立起足夠的社會認知體系,不能正確的評價自己、評價環(huán)境,不少學生在自我認知時存在著偏差,沒能充分尊重他人處境和心理,還有部分學生自我評價較低,缺乏主見,或存在著壓抑自己性格,故意討好他人問題。還有的學生對社會中的現實問題理解與處理不當,阻礙了自己社會化的發(fā)展,因此影響個體發(fā)展有效性,影響護理溝通知識技能形成,不利于實現全面發(fā)展。
1.3溝通學習不足
當前還有一些學生在溝通知識方面學習不足,不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溝通能力,沒能在教師身上汲取必要的經驗,對病人及工作環(huán)境不熟悉,因此影響學生護理實踐操作時與病人溝通的成效。
2.影響護理專業(yè)學生溝通技能因素
2.1性別因素
男生溝通知識溝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好于女生,這主要是因為男生心理上更放松,心理上更具有果敢剛毅的特征,因此能夠在溝通時保持沉著冷靜,鎮(zhèn)靜自若,能夠有效的處理溝通時的具體問題,達到更好溝通效果。
2.2生源地因素
生源地因素也是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溝通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城市學生的溝通能力要好于農村地區(qū)的學生,這主要是因為城市成長的學生在日常溝通時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社會不同職業(yè)、不能背景的人,因此有更多的機會實踐鍛煉溝通能力,可以在豐富的溝通渠道建立起良好的社會關系,在實踐中學會了各種有效的溝通方式。
2.3專業(yè)因素影響
護理專業(yè)學生對專業(yè)的認同感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溝通水平。例如,有些護理專業(yè)技能較強的學生認為護理工作主要依賴護理技術,因此在護理溝通技巧方面投入的訓練不足,沒能充分的運用溝通方法輔助完善護理工作。而有些護理技巧相對低的學生更注重護理溝通技巧,注意運用護理溝通知識與方法來關注患者的實際情況,從而在良好的溝通中完成護理任務。專業(yè)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溝通方式方法。
2.4性格因素影響
通常性格外向的學生在溝通知識與溝通技巧方面要好于性格內向的學生,溝通技能與性格有顯著的相關性。外向性格的學生的溝通技巧要明顯的好于內向性格的學生。而內向性格的學生往往在溝通知識方面要好于外向性格的學生。內向性格的學生不善于利用人際溝通技巧交流,因而更注重知識的學習與記憶。
3.培養(yǎng)護理專業(yè)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策略
3.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品質,促進學生保持良好的性格特征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必要的心理教育可以促進學生了解自己的內心狀況,有助于學生完善自己的人格結構,從而提高學生自我調節(jié)心理與情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還有助于學生尊重別人,贊美別人與鼓勵別人??梢源龠M學生正確發(fā)揮特長,達到展示自己個性目標。
3.2加強護理專業(yè)溝通教育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護理溝通的重要意義,同時通過教師的示范讓學生清晰、準確、規(guī)范、科學的做好護理溝通工作。其次,教師還要有意識的在護理操作示范中引導學生練習護理溝通語文,強化學生的主動溝通意識,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更好適應未來工作環(huán)境。第三,為學生設置實踐性問題,引導學生從基本的問候語開始,全面提高護理練習的質量,解決學生護理練習操作時的問題。
溝通能力是護理專業(yè)學生必備基礎能力,教師要明確學生護理溝通能力現狀,根據學生的需求使用正確護理溝通教學手段,要創(chuàng)新護理溝通教育途徑,豐富學生的護理溝通知識,提高護理溝通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魏玉蓮.淺談護理專業(yè)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現狀與對策[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2(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