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期校樣,正反面布滿文字,而所有的故事,都等待著躺入印刷廠的大型機器,安安靜靜被碾壓在白紙上。
這一期的小說里的人物,也就這樣一個一個被生活碾壓過來,正反面,滿當當?!秵柪钴娏梁谩穼懙蒙?,寫得疏離。故事講得冷冽又殘酷。不是凌厲的殘酷,是遲鈍的,后置的疼。出身背景讓李軍亮先天殘廢,只能匍匐在地,但是生而為人,還想要擁有某種向往和尊嚴,于是和那些看上去優(yōu)質的,有社會地位的“精英” 的些微聯(lián)系,都可以成為他賴以站立的假腿。作者對李軍亮這個人似乎沒有半分溫情,但他對于他的理解,漫散在字里行間。其實,人最終留下的,不過是夠做一匣火柴的那點磷,或造一枚成年人可以用來上吊的釘子的那點兒鐵。然而更多的人,還是不會選擇掛上釘子,而是劃亮了火柴?!栋肫帧泛汀渡臧貛r村人圖譜》里,每一個故事的尾音,都散淡而蕭疏,可是人努力活著這個事,從散淡中間透出來,反見令人感嘆的力量。
現在,有人活在時代的灘涂,有人向往“海市蜃樓”。在《沙灘書》里,人影凋零的和悅洲,因為天生和余飛,殘存了生的意義。到外面的世界去,是大多數年輕人眼睛存在的理由。這是個精力充沛的時代,切掉小指,綁住肉體,大概也不能讓養(yǎng)在體內的小獸昏昏欲睡。半夜找魚的余老爺子說,“這沙灘就是魚鱗”。年輕人離開了鄉(xiāng)村故土,身上的鱗片,也會有被生生刮下的痛感嗎?
鄉(xiāng)村的扶貧故事,最是感人。余莊鄉(xiāng)苗莊村第一書記張尚富的扶貧日記寫了13年,我們只截其小半年。在這些簡短的篇目中,可以感到時間的重量與密度,這些平實到無棱角的文字記錄的,是一線干部的脫貧攻堅工作。這一份樸素的犧牲和奉獻格外珍貴,正是他們不懈的努力,逐漸燃起了燒掉寂寥和衰敗的火焰。
人間四月,盡管有時生活不很仁慈,但是每一個愿意去讀這些故事的人,應該都還擁有對這個世界的諒解和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