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麗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 100025
賦予合同違約方的解除權(quán),是以違約方承擔因其違約給守約方造成的損害賠償?shù)拇鷥r為前提,也可以理解為違約方以承擔損害賠償?shù)倪`約責任作為交換而取得了合同解除權(quán)。我國《合同法》對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做出規(guī)定,但沒有明確具體的賠償損失范圍。賠償損失包括什么?是信賴利益損失還是履行利益損失?對此如何界定,理論界存在爭議,司法實務中也沒有統(tǒng)一做法。
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因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而給對方造成損失,依法或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我國《合同法》在第一百零七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逗贤ā返谝话僖皇龡l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這些規(guī)定非常原則和抽象,司法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
違約損害賠償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損害僅僅限于財產(chǎn)損失的賠償,不包括精神損失。二是損害必須具有確定性,守約方必須能夠證明其損失通過合理的方式能夠確定,而不是基于猜想或推測得出,特別是對可得利益損失賠償?shù)恼埱?,必須具有確定性才能得到賠償。三是損害必須是針對守約方,具有合同相對性,是因違約給守約方所造成的損害,不包括第三人的損失。四是損害與違約方的違約行為存在直接因果關(guān)系,是因違約行為而造成的損失。
違約方解除合同涉及到被解除一方即守約方利益的保護。在違約方解除合同的情形下,違約方不僅應當賠償守約方因其違約而造成的現(xiàn)實財產(chǎn)的減少,還應當賠償守約方基于合同履行可以得到的履行利益,即完全賠償原則。只有在違約方充分賠償守約方的損失的情況下,支持違約方合同解除權(quán)才具有正當性,因為法院保護違約方的利益(如履行費用過高)不是以犧牲守約方的利益為代價的。完全賠償原則是指因違約方的違約使受害人遭受的損失都應由違約方賠償,不僅賠償受害人遭受的實際損失,而且要賠償其可得利益的損失。完全賠償原則是違約方賠償守約方損失范圍的一般原則。因為從損害賠償原理上看,填平原則,也就是使受害人獲得損失的完全彌補,如同損害事故沒有發(fā)生,是損害賠償?shù)幕驹瓌t。如果不能實現(xiàn)充分賠償,賦予違約方。合同解除權(quán)就不能實現(xiàn)公平結(jié)果而且會使違約方從自違約行為中獲得過多的價值剩余,而這種價值剩余并不能給社會帶來正的收益,僅僅是收益在不同的主體之間再次分配而已,這會扭曲正確的法治觀。
一般情況下,違約方應賠償守約方的履行利益損失,在不存在預期利益損失或者履行利益不具有確定性時,違約方應賠償守約方信賴利益的損失,也即以賠償履行利益為原則,以賠償信賴利益為例外。需要說明的是,守約方只能選擇要求違約方賠償履行利益或者信賴利益中的其一,而不能既要求賠償信賴利益,又要求賠償履行利益。此外,司法實踐中,守約方主張可得利益賠償,需要提供證據(jù)證明可得利益的損失具有高度合理性和確定性,如果可得利益的獲得由自然天氣、經(jīng)營狀況、市場行情等等具有高度變化性的因素決定,并且在一段時間內(nèi)無法知曉,就很難證明達到了確定性標準。在可得利益損失難以證明的情況下,守約方可以要求違約方賠償信賴利益的損失。此外,由于是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而發(fā)生的訴訟,因此訴訟費應由違約方予以承擔。
如何計算違約方賠償損失的數(shù)額,就是違約損害賠償?shù)挠嬎惴椒▎栴}。司法實踐中,通常采用抽象的計算方法或者具體的計算方法。抽象的計算方法是按照損害的通常一般情況來計算損失。具體的計算方法是按照個案的具體實際情況來計算損失。抽象的計算方法旨在給予守約方合理的補償,而不考量守約方實際遭受的特定損失,便于操作,易于確定,避免了守約方舉證的繁瑣。具體的計算方法著眼于守約方因違約方解除合同而實際遭受的損失,從守約方的具體實際情況考量守約方在合同被違反的情況下所遭受的實際損失,賠償更加充分全面,符合違約損害賠償制度的目的和完全賠償原則,但守約方的證明責任較大。抽象的計算方法以通常的市場價格計算損害賠償數(shù)額,具體的計算方法以守約方實際替代交易的價格計算損害賠償數(shù)額。針對同一損害,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所計算的損失數(shù)額是不同的。
完全賠償原則必然要求損害賠償采用具體的計算方法,只有采用具體的計算方法才能對受害方的損失給予全面的、充分的彌補,符合違約損害賠償制度的宗旨。所以,對于違約方解除合同時損害賠償?shù)挠嬎?,原則上應當采用具體的計算方法,違約賠償損失以賠償守約方受到的實際全部損失為原則,違約救濟應該能夠彌補守約方因違約所遭受的全部損失,當然守約方采取的替代交易價格必須合理,不能過分高于市場價格。具體的計算方法對守約方的舉證責任要求較高,需要守約方對其具體的實際損失提供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如果守約方舉證不能或者自行選擇抽象的計算方法,則應采用抽象的計算方法計算守約方的損失。
在違約方解除合同的情形下,完全賠償原則要求違約方以賠償守約方因合同解除而遭受的全部實際損失為原則,但這并不意味著守約方的一切損害請求都應得到支持,違約方賠償損失的范圍應當限制在法律規(guī)定的合理范圍內(nèi)。因此,在認定守約方的損失賠償數(shù)額時,筆者認為應遵循如下規(guī)則。
(一)確定性規(guī)則。在司法實踐中,對于違約方的違約行為給守約方造成的可得利益損失,守約方只有在能夠舉證證明損失具有確定性或者蓋然性極高的情況下才能獲得賠償,也即該損失不僅主觀上是可能的,客觀上還需是確定的。如果損失數(shù)額是基于推測或者取決于市場需求、價格水平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就很難說達到了確定性的標準,當守約方不能提供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可得利益損失確定性的存在,則法院一般會以守約方主張的可得利益損失不具有確定性以證據(jù)不足駁回其相應賠償請求。
(二)可預見性規(guī)則??深A見性規(guī)則即合同一方當事人因違約給對方造成損失時,違約方僅就訂立合同時可以預見到的因其違約給對方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對于因市場風險等因素造成的不能預見的損失,違約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根據(jù)可預見性規(guī)則,只有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可以預見到的其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才與其違約行為具有因果關(guān)系,對這些損失違約方才予以賠償,超出違約方預見范圍的損失與其違約行為沒有因果關(guān)系,違約方不予賠償。
(三)減少損失規(guī)則。又稱為防止損失擴大規(guī)則。即合同一方當事人違約并造成損失后,另一方當事人應該及時采取合理的措施減少損失或者防止損失的擴大,否則對擴大部分的損失無權(quán)要求賠償。減少損失規(guī)則是根據(jù)誠實信用原則而產(chǎn)生的一項屬于守約方的合同義務,它要求守約方應當依善意行事,不得濫用合同權(quán)利,惡意擴大損失。這一規(guī)則要求守約方在對方違約后應當依據(jù)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及時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以防止損失的擴大。守約方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一般要結(jié)合守約方的主觀方面和當時的客觀情況來加以判斷,但不能要求守約方采取可能使其承受不當負擔或損害風險的措施。守約方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應由違約方承擔。
(四)損益相抵規(guī)則。損益相抵規(guī)則是確定違約損害賠償責任范圍的一個重要規(guī)則,指違約方的違約行為既使守約方遭受了損害,同時還使守約方獲得了利益,違約行為與損害和受益都具有因果關(guān)系時,守約方因違約所獲得的利益應從損害賠償數(shù)額中扣除。損益相抵規(guī)則旨在確定違約方因其違約給守約方造成的實際凈損失額,而不是減輕或者免除違約方的損害賠償責任,與混合過錯不同。違約損害賠償?shù)哪康氖茄a償守約方因違約所遭受的損失,而非使守約方反而因此而獲利,守約方因違約方的同一違約行為既遭受損失,又獲得利益,如果不將所獲利益予以扣除,就等于讓守約方因違約行為而額外獲得利益,這違反了違約損害賠償?shù)哪康摹R虼?,必須采取損益相抵原則以限制違約損害賠償范圍。
嚴格把握違約方行使合同解除權(quán)的適用條件,公平合理地界定違約方解除合同時的賠償損失范圍,真正發(fā)揮違約方合同解除權(quán)制度在平衡利益、提高效率、減少損失、有效配置社會資源方面的作用,這在司法實踐中無疑對“裁判者”的職業(yè)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