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組合作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教學模式,旨在打破傳統的教師主宰、“一言堂”的教學格局,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彰顯,促進生生互助,提高學習效率,而且也淋漓盡致地釋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師生合作學習,教學相長的理想教育局面。在初中英語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通過小組合作模式促進同伴互助,實現“優(yōu)幫差”,優(yōu)生提高,差生轉化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同伴互助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這些年中,教育行業(yè)一直在“大換血”一樣地更新著教學模式。沐浴改革春風,順應潮流趨勢,雖教學碩果累累,但問題層出不窮。想要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不能光是口號喊得響,更要工作做得好。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不僅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學教材有更高層次的認識,更需要我們不斷地摸索、探究,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 合作同伴,是互相學習的資源
合作學習并不僅僅是一種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生活、工作的方式,更是一種價值觀的認識。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時代,基本上家家都是一個寶,“捧著怕摔了,含著怕化了”,在溺愛中成長起來的這些孩子,他們自私、暴躁,什么事情都只容得自己,容不下別人。甚至還會有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害怕被別人超越,或者害怕幫助別人會耽誤自己,這些都是價值觀認識的錯誤。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們彼此之間除了玩耍,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他原來有這么多新奇的想法;她原來每天都這樣努力學習;他原來這么精通體育知識;她原來課外閱讀這么廣泛……當彼此了解了他人的過人之處,彼此欣賞,起初就會產生相互交換的想法,實現初期的互助。隨著合作學習的深入,同伴之間就成為了各自的學習資源。
二、 合理分組,是促進互助的前提
(一) 分層小組
課堂上的分層小組是首先嘗試的模式。平常我們的班級座位普遍都是按照高低排序,再加上后期的磨合、調換,同桌之間可能并不是互補的,而恰恰是“相同”的。他們彼此之間的學習環(huán)境與合作學習就是完全相悖的。這時,我會將學生進行重新排序分組。根據平常的教學表現和生活觀察,每7人一組,剛好各司其職即可。組長,小組內的總負責人,協調本組的合作學習,組長人選不一定必須是學習最好的,而是最有組織能力、號召力的學生,這樣能夠提升團隊的參與度。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內的主要活動,挑選識記能力強,書寫迅速的學生。報告員,負責陳述小組的研究成果,挑選表達能力強,口齒清晰的學生。其他的研究員中,兩兩結對,通常為一個優(yōu)生“捆綁”一個差生。
(二) 位置小組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的學科,單純依靠課堂上的四十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語言積累和鍛煉。那么,離開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教育”與“監(jiān)督”,如何讓學生在課下進行有效的“學習”呢?家庭成員沒有輔導教學的能力和沒有輔導時間是目前家庭教育“空白”的主要表現,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位置小組”,要求兩到三位家庭距離相近的學生結組學習,既互相監(jiān)督,又互相幫助。
三、 恰當任務,是促進互助的關鍵
(一) 設置恰當的語言情境開展合作學習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與生活密不可分,只不過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習慣用漢語交流,只把英語放在課堂上。是語言,它的發(fā)生就需要語境,而這語境,就是生活,恰當的語境,就是與學生息息相關,喜聞樂見的生活。我在課堂教學中會經常設置小組情境模擬活動,將一些英語對話放在小組中,學生選擇自己能夠勝任且喜歡的角色來扮演,要確保人人都有參與。例如,扮演記者和演員,安排每組的一個學生當the journalist對其他同學進行采訪,參考問題是: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Whom did you go with? What did you do or see there?在這過程中,記錄員記錄,匯報員在最后進行全面的復述。這里的分工,就可以是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當記者,句式固定,內容少,更容易上手;被采訪者就可以是基礎好一點的學生,最后的匯報員,則應該是基礎最好的。當然,也要給基礎稍微弱一點的“記者”機會,進行最后的復述工作。
(二) 選擇適合的知識點開展合作學習
如上文提到的,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小組合作模式,有些問題就必須要用傳統的說教式才能取得效果。一般情況下,我會選擇具有規(guī)律性的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開展合作學習,這樣,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總結規(guī)律,自己發(fā)現區(qū)別,比“灌輸”來的更有意義,更有作用。我認為,如果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多安排一些合作學習,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發(fā)揮集體的作用,從而達到學習優(yōu)勢互補,有效合理地解決問題,這對激發(fā)后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明顯的作用。
四、 合理評價,是促進互助的延續(xù)
合理的評價機制要能將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效果評價相結合,小組集體評價與小組成員評價相結合,從而使全體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更加自覺地參與每一次合作學習活動。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平時學習過程中有效地互幫互助,我制作了課堂組內成員個人評價表,包括同伴參與度、明確個人責任、向他人提供幫助、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四項內容,學生可以在表中為自己的表現評分,作登記,也可以互相評分,作評價。當然,我們更多的采用激勵這一教育評價手段鼓勵學生合作互助,以合作小組完成任務、集體學習效果和成員進步情況等指標來對各組的學習行為和效果進行評價,讓他們認識到小組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一榮俱榮。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分析,精心策劃,合理分組,并認真堅持實施一段時間,一旦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活動出現“同學互勵、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便能激發(fā)出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參與教學的有效性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盧婉璐.初中英語優(yōu)質課小組合作活動觀察研究[J].科教文匯,2014.
[2]吳雙.小組合作學習中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探究[J].英語廣場,2011.
作者簡介:
楊昌福,貴州省安順市,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自治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