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連友
【內(nèi)容摘要】隨著體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也應運而生。但是面對教學時間、教學條件、班級規(guī)模和學生個體差異等客觀條件的限制,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同伴互助”學習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以期能為高效體育課堂建設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同伴互助 中學 體育教學
新課程賦予了體育教學新的內(nèi)涵,要求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增進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相動交流,注重學生個性化學習,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如今,面對教學時間、教學條件、班級規(guī)模和學生個體差異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很難兼顧到每位學生,導致兩極分化嚴重。因此,如何因材施教、激發(fā)每位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體育課堂效率,實現(xiàn)新課程目標呢?筆者以“同伴互助”學習的方式在教學中加以了探索。
一、“同伴互助”學習的定義
“同伴互助”是指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其實質(zhì)就是通過優(yōu)等生的示范、幫扶、監(jiān)督、互動互評等方式,使學困生的學習習慣得以修正,自我控制和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使優(yōu)等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與認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是一種互助合作式的學習形式。
二、“同伴互助”學習的具體運用
1.選出師傅,提出要求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運動能力、學習成績、智力水平、興趣愛好、性格、性別、交際能力等因素,把學生劃分成:A優(yōu)秀、B良好、C一般、D較弱四個層次。按照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要求進行優(yōu)化組合(即A帶C,B帶D的均衡標準搭配同伴)。當然,如果受學生人數(shù)、學情、項目特點等因素的制約,那么一個師傅可以有2-3個徒弟。比如在耐久跑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通過積極的引導消除學生的思想顧慮。其次,根據(jù)最近的耐久跑測試成績,并通過學生推薦選出具有一定耐久跑技術和心理素質(zhì)較好的同學當“師傅”,形成“一對一”的同伴關系。最后,教師提出練習要求:一是要求師傅不但要做好帶頭人,還要對“徒弟”進行積極的技術指導和心理指導;二是要求徒弟要虛心接受師傅的指導,如果遇到有爭議的問題,請老師來進行解答。
2.同伴商議,制定目標
同伴結對成功之后,教師要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同伴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與評價,這樣既能讓師傅了解徒弟的情況,又能讓徒弟認識到師傅的長處,最后總結出結伴后的綜合評價,其目的是通過合理的綜合評價,共同商議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進行練習,最終實現(xiàn)教師的教學目標。
3.實踐練習,互助互學
采用集中與分散、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的形式,要求同伴互幫互助共同進行練習。比如在學習籃球運球轉身技術時,先由教師講授技術動作的方法和要領、重點和難點,并進行正確技術動作的示范,然后結伴進行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由同伴互相對彼此的技術動作進行評價、糾正,直至幫助對方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師傅”不但要練習,同時還要觀察徒弟的情況,并進行指導;練完后共同分析問題并總結評價。在課外練習時,同伴二人靈活的為對方設置障礙,進一步提高運球轉身技術的質(zhì)量。
三、實施“同伴互助”學習需要注意的事項
1.明確任務,給足時間
實施“同伴互助”學習策略應該是適時的,任務必須是明確的。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每次課前必須深入研究教材,設計好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開放性、探索性的任務,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提出任務,讓同伴明白合作的目的、探究的內(nèi)容。同時,給足學生合作、探究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確保同伴在合作、探究時有充分交流和表現(xiàn)的機會,在互幫互助的學習過程中共同完成任務。
2.動態(tài)管理,確保效果
在實施“同伴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師傅”是老師的助手,是決定“同伴互助”學習效果的關鍵人物,其主要職責是幫助徒弟完成學習任務,督促、管理徒弟學習常規(guī),培養(yǎng)徒弟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啟迪徒弟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靈感等。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互助配合情況和效果進行動態(tài)管理,針對同伴互助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采取一定的調(diào)控措施及時給予調(diào)整,避免出現(xiàn)學生各行其是,看似熱鬧卻無實效的場面。如:表現(xiàn)好、學習有進步已足夠勝任師傅的徒弟可以調(diào)整為師傅;表現(xiàn)不好、責任心不強、學習退步的已不能勝任師傅工作的師傅調(diào)整為徒弟;同伴因性格、感情等因素配合度不高的與其他同伴進行重新組合。
3.關注進步,及時評價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是“同伴互助”學習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學情,每對同伴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評價時既要評價個體又要評價團體,還要兼顧個體與團體間的互動評價,尤其是對于徒弟的點滴進步,也要給予表揚和激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到互助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快感,讓他們真正懂得:成功并非聰明人的專利,善于吸取別人意見,懂得與他人合作的人一樣可以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 肖旻嬋. 同伴互助的理論與實踐[J].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3(5).
[2] 呂昌民. 差異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3).
[3] 但鳳榮.“同伴結對”耐久跑差異教學模式的研究[J].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6).
(作者單位:重慶市朝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