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公益事業(yè)設施建設的不斷增多、農(nóng)村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標準不斷提高、農(nóng)村社會事務的不斷增加,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零星、臨時用工開支呈逐年增長趨勢,有的村集體每年臨時用工開支幾萬元,有的村集體每年臨時用工開支達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這些龐雜的臨時用工開支,由于涉及的用工數(shù)量多、用工項目雜、參與務工的村民多、金額大、跨年度報賬(甚至幾年)等原因,如果管理不好,一方面容易引起村民對村集體臨時用工開支產(chǎn)生疑問,甚至造成上訪,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農(nóng)村集體收支審計中對臨時用工開支真實性的核實。因此必須加強對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臨時用工的管理,實際工作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管好村集體臨時用工,首先必須明確村集體臨時用工上限標準即每類用工日工資上限。為此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每年初要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專項討論本年度集體臨時用工分類日工資上限標準,如青壯工日工資上限標準、老年工日工資上限標準、享受誤工補貼人員日工資上限標準等,并形成決議。
一是明確用工批準手續(xù),即村集體臨時用工由誰批準方可使用。如:臨時用工開支預計500元以下的,由村書記和村主任批準即可使用;臨時用工開支預計在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由村“兩委”班子討論形成決議后方可使用;臨時用工開支預計在2000元以上的,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形成決議后方可使用(以上數(shù)字僅供參考)。
二是明確用工報銷手續(xù)。村集體臨時工的報銷手續(xù)是管好集體臨時用工關鍵,實踐中對于村集體臨時用工的報銷可采用“完工證明單”。對于村集體每一項臨時用工,在工作完成后,都要由村集體給每位務工村民出具“完工證明單”,注明用工項目名稱、務工村民姓名、用工開始時間、用工結束時間、日工資標準(不得突破年初制訂上限標準)、用工金額合計,并由工作監(jiān)督驗收人員、村書記、村主任在“完工證明單”上簽字后交由務工村民,作為日后支領臨時用工工資的證明憑證。
明確村集體臨時用工報賬時限也是管好村集體臨時用工的關鍵,實踐中可采取“兩時點”報賬制度,即每年度的6月30日、12月31日分別作為本年度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報賬時限。凡每年6月30日前發(fā)生的村集體臨時用工,要求最遲應在本年度6月30日前由務工村民持“完工證明單”到村集體報賬(報賬時不能實際給付工資的先作掛賬處理);每年6月30日后至12月31日前發(fā)生的村集體臨時用工,要求最遲應在本年度12月31日前由務工村民持“完工證明單”到村集體報賬(報賬時不能實際給付工資的先作掛賬處理)。這不僅有利于管理核算用工項目的成本,同時也可以有效防止村集體臨時用工跨年度報賬所造成村集體臨時用工管理混亂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