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峰
自古至今中國官員中最難過的有三關:金錢關、美人關和人情關。金錢關和美人關只要有堅決的態(tài)度、堅定的意志都并不難過;但要拒絕人情,就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藝術。
在北宋元 年間,蘇轍身居高位,拜尚書右丞,執(zhí)掌朝政。蘇軾為禮部尚書,翰林學士。身居要職,自然少不了求他們幫忙辦事的。有一年,四川眉山老家來了一位他們幼時的同學劉厚盛,劉厚盛是他們所敬重的老師劉臣之子,并且經(jīng)常有書信來往。劉厚盛千里迢迢從眉山來到京城(今河南開封),求于蘇轍門下,并坦言來京的目的是請?zhí)K轍幫忙在京城謀個一官半職。蘇轍當時既沒答應也沒拒絕,只是每天酒肉熱情招待。忙時讓仆人陪同他在京城游玩,閑時蘇轍陪他敘敘家常,對劉厚盛求職一事只字不提。
劉厚盛也是臉皮薄的窮秀才,見蘇轍日理萬機,自己長期在蘇轍家里閑呆下去也不是辦法,就想蘇轍的哥哥蘇軾性格豪放很講義氣,且樂于助人,何不去找蘇軾試試?見到蘇軾后,劉厚盛言明此行目的,并把求蘇轍一事也說了。蘇軾聽后哈哈大笑,說:“子由老弟真是古板透了,故人相求行便行,不行則罷。何故多日不作聲呢?”
笑罷,蘇軾便給劉厚盛講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人因家貧,無以為生,便想到挖古墓可暴富。一日,他尋到一座古墓群,便挖開一座大墓。只見一人裸露身子坐在墓中,對他說:“你不知道我是漢代的楊王孫嗎?”挖墓人很憤慨地說:“你的子孫真不孝,衣服都不與你穿一件就把你埋葬了。”楊王孫說:“所言差矣!吾欲裸葬,以返吾真,故而吾裸葬以矯世,無物以濟你也。”挖墓人又挖開一墓,見是一個王。王對他說:“我乃漢文帝也,在位時就倡導節(jié)儉,宮中女子穿衣不得及地,帷帳不得紋繡,我自己也常穿締衣,以示敦樸。其一應宮中器皿,無有金玉,拿什么來救濟你呢?”挖墓人大失所望,忽見有一墓相連,于是又動手先挖開左邊一墓,但見一餓死鬼坐于墓中,對他說:“我乃伯夷也,因恥食周粟,隱與首陽山(今河南襄城首山),采薇而食,遂餓死,無以應汝之求?!蓖谀谷藝@息道:“我費了半天的力氣一無所獲,命苦矣。不如再把右邊這座墓挖開,或許有點希望!”伯夷在墓中趕忙勸道:“旁邊是我弟叔齊之墓,不要想在他那里能有所收獲,你看我形骸如此,舍弟能有何物濟你呢?”
蘇軾幽默詼諧的故事使劉厚盛大笑不止,不再提謀職一事,遂提出回鄉(xiāng)。蘇轍、蘇軾遂備特產和盤纏,并送劉厚盛到船上揮淚惜別。
蘇軾將自己和弟弟蘇轍與中華千年道德典范伯夷和叔齊兄弟相比,使劉厚盛不但不記恨蘇軾、蘇轍兄弟,反而更加敬佩?;氐剿拇忌嚼霞液?,劉厚盛把蘇軾給他講的故事帶到家鄉(xiāng)廣為流傳。
從蘇轍與蘇軾拒絕人情的智慧與藝術中,我們能否得到一點啟發(f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