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秀萍
摘 要: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關(guān)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學生思維能力拓展的角度出發(fā),實施課堂教學策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滲透力,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更深刻的體驗,讓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文化內(nèi)涵有更大的提升。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思維能力;滲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1-014-1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課堂上不能單一地滿堂灌,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要讓學生和學生進行思維互動,觀點的分享、溝通與理解,更多的是多種觀點的辨證分析、比較、歸納和整合的互動過程,最終形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思維的品質(zhì),培養(yǎng)語文學科的素養(yǎng)。
一、變“教”為“導”,讓學生敢于提問
結(jié)合學校的“1251”課堂模式,我們組開設(shè)了文言文教學的“同課異構(gòu)”活動,選擇的篇目是《始得西山宴游記》。兩位老師采用了先檢查文言字詞,后文章內(nèi)容分析,最后概括文章的主旨。這兩位老師都是按照先文言后文章的教法,內(nèi)容很充實,學生聽得很認真,學生整節(jié)課的表情可以說如一池平靜的湖水。
兩位老師在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這一環(huán)節(jié),都首先注入了自己的主觀臆斷,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字詞提問學生,表面上教學的重點都教給學生了。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剝奪了學生的提問權(quán)。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很多問題,也許問題簡單,但終歸是自己的真。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僅僅是方法和實驗的過程,而提出新的問題則要找出問題的關(guān)鍵、要害?!狈攀肿寣W生自己提出問題比被動的尋找答案更有效,因為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教學內(nèi)容的初步感知和整體把握的過程,它是學生對教材的認知、理解及掌握程度的具體體現(xiàn)。
現(xiàn)在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學生年齡越大,上課越?jīng)]有人發(fā)言,隨著心理年齡的成熟,學生應該喜歡主動表達自己想法,他們卻選擇沉默,這是我們老師值得深思的問題。所以教師“善待問題”是學生有疑敢問的前提。教師大膽的鼓勵,積極的引導為學生有疑敢問提供了保障。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提問行為給予充分地肯定和贊賞。即使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甚至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教師都要耐心傾聽,給予鼓勵。筆者在執(zhí)教《始得西山宴游記》時,在文言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了“學生問-學生答”的方式,教師只是適時的點撥和引導。有的學生因為把其他同學難住了而產(chǎn)生了成就感,有的學生因為解決了其他同學的問題而產(chǎn)生了感。這樣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夠促進學生思考,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二、變“講”為“聽”,讓學生善于表達
教師經(jīng)常抱怨自己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行,寫作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其實是在平時的課堂上我們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太少了,教師總是舍不得把時間讓給學生,害怕自己的教學目標沒有達成。很多次聽公開課,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師把文本內(nèi)容吃的很透,課堂上就是“獨角戲”,學生充當了觀眾。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語言表達能力?首先,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回答要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和訓練,如說完整話,回答問題聲音響亮,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等。教師一定要做到教學民主,不能總盯著表達能力好的,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提問,筆者每節(jié)課喊學生回答問題都采取學號制(這也是班上學生提出的建議),每個學生都要積極思考問題,我每節(jié)課都鼓勵學生要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說錯了不要緊,至少說明你思考過了,并從學生錯誤的答案中找出正確的地方加以放大。其次,樹立榜樣,采取必要的激勵措施。每個學生都會有惰性,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制,每個人都要為小組爭光,每個星期總結(jié)一次,發(fā)流動小紅旗。營造了積極思考的分為,學生都有一種責任意識,促進了每個學生課堂上積極思考發(fā)言。筆者在執(zhí)教《氓》這一課時,以前都是采用你認為文中的女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問題。這一次我改變了思路,我采用了:有學者說,文中的女性是最完美的女性?你認為呢?采取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學生說了很多自己的想法:(1)完美,婚前的敢愛,婚后的勤儉持家,婚變的清醒認識。(2)不完美,婚前的不理智,婚后不注重自我的保養(yǎng),自我的提升。婚變應該及時處理問題,而不是任由其發(fā)展。學生還有很多很多支撐自己觀點的理由,每個小組都有不一樣的發(fā)言,有兩個小組還在課堂上辯論起來了。整個一節(jié)課,學生的思維在碰撞,彼此互動交流,教師只起到了一個引領(lǐng)和傾聽的作用,課后布置學生寫了一篇課堂小結(jié),那節(jié)課學生的收獲頗豐。
三、變“主”為“次”,讓學生主動思考
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要讓學生在自己的領(lǐng)域中有一個發(fā)展的空間,就必須給學生一個思維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尋找、發(fā)現(xiàn)自己不懂的地方,并能在小組討論中、教師的講解中主動地去學習。筆者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每周有一節(jié)閱讀課,都是學生的閱讀分享時間,有兩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是針對全班同學一周的閱讀篇目,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一是分享自己個性化的閱讀,向其他同學推薦閱讀。把思考的位置讓給學生,學生都是學習的共同體,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懂得讓學生自己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之路。
總之,語文學科以其綜合性、實踐性及其人文內(nèi)涵,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提供了極其廣闊的空間,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