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皓宇
(聊城市外國語學校,山東 聊城 252000)
在學校音樂器樂教學模塊中,音樂教師在教學、排練、演出當中經(jīng)常擔任的是“指揮”的角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人說:“世界上沒有壞的樂團,只有壞的指揮”。這就意味著給指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賦予了指揮極大的責任感。那么作為教學一線的音樂教師,其實是很少有機會接觸專業(yè)的樂團及系統(tǒng)的學習指揮課程的。那么,如何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開好器樂教學模塊、擔當起“好指揮”的角色呢?這是值得我們廣大中小學老師深思的問題,下面我就結合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因地制宜,組建樂隊。器樂教學在各地由于條件差異,開展起來確實有一定挑戰(zhàn)。面對挑戰(zhàn)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自己的機會。我想,要想卓有成效的開展器樂教學、把自己歷練成為一個“好指揮”,最好的形式就是組建一支適合自己、符合本地條件的樂隊了。
就當前的情況看,樂器可以大概劃分為兩大類:1、電子樂器;2、傳統(tǒng)樂器。這兩類樂器都有各自的特色,可以互為補充。
電子樂器最常見的就是電子琴。其它的如:電子合成器、電鋼琴、電子鼓、電吉他、電貝司、雙排鍵等等。傳統(tǒng)樂器的種類也很多,大家也比較熟悉。比如常見的中國的民樂:笛子、笙、二胡、古箏、揚琴、琵琶、花盆鼓、堂鼓、鑼、鐃鈸、木魚、梆子等等;常見的西洋的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小號、圓號、長號、大號、薩克斯、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豎琴、大軍鼓、小軍鼓、定音鼓等等。這些樂器有一個共同點特點,專業(yè)性強,一件樂器就是一門專業(yè),需要較長時間系統(tǒng)的學習,如果學生從零學起,效果不好,短時間內很難見成效。所以我的經(jīng)驗是,充分利用社會音樂教育資源,利用招收音樂特長生的辦法,把有器樂基礎的學生招進來,組建樂隊,就會相對容易一些。當然,面對許多熱情積極、但是沒有專業(yè)基礎的學生,我們也不要把他們拒之門外,可以針對他們自己特點,在樂隊中安排一些演奏技術要求相對較低,操作相對簡便的節(jié)奏性聲部給他們,比如常見的打擊樂器:木魚、梆子、雙響筒、三角鐵等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這樣既鍛煉同學們的團隊協(xié)同能力又不會打擊同學們的積極性,有時也能起到很好的排練與演奏效果。
樂隊組建可以有一下幾種形式:
1、電聲樂隊。顧名思義就是完全利用電子樂器組建,這些樂器具有音色豐富、音響豐滿、音準好、不用麥克風拾音(音頻信號直接進調音臺)等優(yōu)勢,適合演奏多種風格的樂曲(尤其是流行音樂)或歌曲伴奏,深受年輕學生們的喜愛。針對目前鍵盤樂器與吉他的普及率較高的現(xiàn)象,選出能演奏這一類電子樂器的學生是非常容易的。
2、電聲樂隊與民族樂器組成的混合樂隊。類似“女子十二樂坊”或“紅櫻束”等形式的“新民樂”隊。以幾件民族樂器為主奏,電聲樂器作為現(xiàn)代音樂元素出現(xiàn),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完美結合,也別有一番風味。
3、電聲樂隊與西洋管弦樂器組成的混合樂隊??梢匝葑嘁恍┙?jīng)過改編的管弦樂曲,如《卡門序曲》《馬刀舞曲》等,可以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
4、管樂隊。完全由西洋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組成,這是目前中小學樂隊種類較多的一類,規(guī)模相對教小,但是聲音效果并不差。可以用來舞臺演奏,更擅長戶外演奏。
甚至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完整的民族管弦樂隊或西洋管弦樂隊??傊?,樂隊的組建形式非常靈活。只要積極參與、用心發(fā)掘、因地制宜,總能找到適合自己學校條件的器樂教學與樂隊組建模式。讓同學們感受音樂的美妙。
第二,多種渠道,不斷學習。要想搞好器樂教學模塊,作為指揮,要不斷地通過多種渠道,繼續(xù)學習新的知識。在當今知識爆炸,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更應該通過多種渠道繼續(xù)學習相關知識,比如觀摩演出、短期培訓、進修學習、網(wǎng)絡遠程研修等等。具體的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嚴格的視唱練耳訓練
首先,指揮要具備良好的先天音樂聽覺,這是成為一名合格指揮的必要條件。其次,還要進行嚴格的視譜與聽音訓練。在識譜方面除了單聲部視唱之外還要訓練駕馭樂隊總譜的能力,樂隊總譜的讀法不同于單聲部旋律的讀譜,其中關鍵的技巧是迅速找到各聲部的出入點,這個工作需要在排練之前完成,這樣在排練時達到準確清晰揮出各聲部的出點于入點;在聽音方面主要從三方面重點訓練:
(1)聽節(jié)奏,各聲部的節(jié)奏特點要有準確的把握,對于節(jié)奏不準確的聲部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并加以糾正。
(2)聽音準,合奏中的音準極為復雜,但整體和聲功能的走向要提前了解清楚,從而為音準的判斷于修正提供依據(jù)。
(3)聽音色,由于各種樂器的音色各不相同,同一樂器不同音區(qū)的音色也會有較大區(qū)別,這就要求指揮必須非常熟悉各種樂器的音色特點、音區(qū)特點,從而在排練中通過聽覺中敏銳的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哪件樂器上。
2、樂器法與配器法。
指揮要對各種樂器的發(fā)音原理,演奏法與音色特點有很好的了解,知道每種樂器在那個音區(qū)是最有表現(xiàn)力的,哪幾種樂器搭配在一起效果最好,這里我們不光要了解傳統(tǒng)樂器法與配器法,還要學習電子樂器演奏法,因為我們會接觸到許多自然界沒有的電子合成音色,如何發(fā)揮它們的表現(xiàn)力,也是需要深入學習的新課題。
3、音樂相關理論的學習
指揮要系統(tǒng)的學習各種音樂理論,比如:基礎樂理、復調與對位法、和聲學、曲式結構等等。豐富而全面等理論修養(yǎng),會使得指揮在排練與演出中對音樂的各種表現(xiàn)要素譬如:和聲中聲部的進行與變換、聲部中復調與對位的準確與否、不同的作品曲式結構與風格等等。通過理論的學習與積累,再把理論放到實踐中去運用,這樣,指揮在整個排練與演出中,對作品就會有更清楚與準確對地把握。
4、音樂史的學習
通過對音樂史的學習,可幫助指揮者對于古今中外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作曲家以及樂曲的背景知識有所認識,從而能夠準確地表現(xiàn)出樂曲的時代風格。
5、指揮的技巧
在指揮的揮拍技巧中,首先要對各種常見基本拍子、變化拍子和交錯拍子的打法都要十分清楚,要求:揮拍圖示準確,拍點要清晰,拍速要穩(wěn)定。另外要特別注意兩點:
(1)起拍,又稱預備拍。首先是在演奏前給出的明確且明顯的指揮動作,這在段落開始時非常重要。其次是在演奏過程當中,起拍又是不斷給出的一系列動作,尤其是有轉折或變速度的段落,起拍的意義就在于預示音樂的節(jié)奏、速度、音質、力度。在多聲部進入的拍點上,起拍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每個聲部之間的配合,這是指揮需要花大力氣練習的一個重要基本功。
(2)收拍,在指揮的技術上,收拍與起拍占有同樣的地位。因為,在樂曲終結時,一般是音樂的情緒最高漲、樂曲最精彩或是最弱的時候,這時,聽眾們的注意力全都被帶到一個頂點。精準的收拍往往帶給觀眾非常愉悅的觀賞體驗。反之,如果樂曲的收拍如果沒有做好,則對于整個演出有非常大的影響。
第三,要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瓦格納(Weingartner 1863-1942)說:“一個指揮,不但要將作曲家的意志表達出來,而在音樂里面,還要有一種神秘的創(chuàng)造力量,這種力量的大小,關系到他的成功與失敗?!币虼?,對于指揮家來說,創(chuàng)造力同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整天要求學生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其實器樂教學和指揮樂隊工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俗話說:“實踐出真知”,當你真正拿起指揮棒時,你會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面對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需要我們勤于思考,用自己的智慧與方式去解決。比如:我在排練雅尼的開場曲《Santorini》時,遇到一個拍子問題,樂曲是7/8拍子,結構類型為2+2+3,從3開始,并且2+2還是連續(xù)切分!我的天!一下把學生給難住了,我當時也是一頭霧水,這怎么辦?怎么給學生講?拍子怎么打?按傳統(tǒng)打法:應該是這樣:
后來,我發(fā)現(xiàn):每次出現(xiàn)強奏的地方是三個八分音符的第一拍,十六分音符可以作為半拍一帶而過。于是,我把指揮圖示改成了這樣:
一下子,學生也找到了拍點,演奏起來更加方便,對于指揮把握樂曲來講也容易了很多。因此,作為學校的音樂老師來說,擔任樂隊的指揮,不但是對音樂的一種全新解讀,更是大量學習與反復思考后的再創(chuàng)作。指揮家詹姆士·列文曾說:“指揮棒也是一種樂器。”有的人說,只是聽音樂,就能夠感受到指揮的性情與音樂修養(yǎng)。像這種例子,在實際的排練過程中還會有很多,我這里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有更多新的發(fā)現(xiàn)與收獲。
綜上所述,學校的器樂教學模塊,對于音樂老師來講,是一個綜合性強、涵蓋技術全面、要求理論修養(yǎng)深厚的模塊。決不能因為教師的能力限制,影響了器樂模塊的開展。所以,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不斷學習、動手動腦、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力爭讓自己向“好指揮”的標準靠近!把我們的器樂教學模塊開展的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