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東聲
在《中國篆刻大辭典》中,“陶印”即為“陶質印章”,“瓷印”的定義為“瓷質印章”。描述比較粗略。所以,“陶瓷印”即為“陶印”和“瓷印”的統稱。古代文獻對“陶瓷印”的記載并不多。明陳繼儒(1558—1639)《妮古錄》中有“陶印”一條,說:“吳門丹泉周子能燒陶印,以堊土刻印文,或辟邪、龜、象、連環(huán)、瓦紐,皆由火范而成。色如白定,而文亦古。”明屠?。?542—1605)在《考槃余事》中談到瓷印:“(?。┯懈绺G、官窯、青冬窯者,其制作之巧,紐式之妙,不可盡述?!狈謩e對陶印、瓷印的制作、制紐等方面有所描述。
古泥 往來無白丁
陳國斌 慎獨
魏杰 百年之后遇見
劉彥湖 安敞廬
朱培爾 佛像
可以說,陶瓷印藝術古已有之。
陶器的出現,成為人類社會從舊石器時代發(fā)展到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先民開始大量使用陶器,在陶器上刻畫、制作圖案等。而用于陶器上復制壓抑紋樣和字符的陶印模,即與印章的初始形態(tài)有一定的相似性,并被認為是古璽的起源。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十”字契刻原始文字陶模,即被認為是古代璽印濫觴期的代表作。
近代學者王獻唐認為,璽印從質地上有陶璽和銅璽、木璽三種,并認為陶印“昔人類未著錄,陳簠齋(介祺)半生搜求,從未一獲。因疑當時或為木質,木質易毀,故未流傳”。1930年黃賓虹刊印《陶璽文字合證》,把陶印跡和古璽放在一起比照,陰陽反正,對應吻合,印證了陶印跡系用印壓抑而成。至今已發(fā)現較早的“陶印”是商代陶印模和陶器印跡。安陽殷墟展覽館的“從”字商代印,1989年湖北長陽漁峽口鎮(zhèn)香爐石遺址出土的商末至西周時期的兩枚陶璽,以及東周時代三晉陶璽“陽城?!睘楝F已出土帶有可識文字的一些最早的陶印。
瓷印多見于宋元。但是,隨著文人藝士對石印材質的開發(fā)利用,陶瓷印在篆刻的歷史舞臺上被漸漸淡化。當代以來,基于現代化的技術支持,以及藝術家群體對新媒介的開發(fā)和對新語言的探索,陶瓷印創(chuàng)作已成為篆刻界蔚然風氣的一種藝術現象。
程風子 筆墨當歌
魏廣君 淮鳳人
李強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張公者 入于深山
在今天,陶瓷印不僅順理成章地成為篆刻大家族中的一員,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于陶瓷印的創(chuàng)作,無論刻印,還是制作印坯以及燒制的程序都已經暢通無礙,關于陶瓷印的展示與研究也此起彼伏。
在篆刻界,河北古泥(原名馬丹青)較早進行封泥方式的篆刻創(chuàng)作。1986年6月,古泥的一批封泥作品在《書法報》主辦的“黃鶴獎”書法篆刻比賽中榮獲金獎。而后又在“西泠印社首屆全國篆刻作品評展”中獲獎,獲獎作品還被放大印在了作品集封面上?!肮拍唷边@個名字與其封泥方式制印為印界聞傳。此后,臺灣和日本的書法界對此亦有關注,其中臺灣的《印林》雜志作有“拓印先驅古泥”的專題介紹。
20世紀90年代初期,遼寧王丹在一次赴日交流中有過“陶印刻制”經歷之后,回國開始研究陶瓷印,1997年建立了自己的陶印制作基地——“虎溪窯”。由此,王丹成為當代陶瓷印創(chuàng)作的較早實踐者,學者馮其庸譽其為“中國陶印第一人”。
杭州蕭山蔡履平也是較早參與陶瓷印事業(yè),并集制瓷、雕塑、篆刻于一身的篆刻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2006年在蕭山建立了以陶瓷印形制開發(fā)與篆刻創(chuàng)作為主的杭州陶瓷印藝術館。該館成為國內最早甚至唯一一家專門研究中國陶瓷印文化的藝術館。
2006年4月22日,由北京京華印社青年創(chuàng)作委員會策劃,在中國書法院培訓中心組織了一次“京華雅集——在京篆刻家刻陶瓷印”雅集活動。此為最早舉辦以陶瓷印為主題的創(chuàng)作活動。2007年5月8日,由京華印社青年創(chuàng)作委員會策劃,北京海淀區(qū)委宣傳部、北京海淀區(qū)文學藝術聯合會主辦的“首屆全國陶瓷印展”及《首屆全國陶瓷印展覽作品集》首發(fā)式在北京愛家國際美術館舉行。此為最早舉辦以陶瓷印為主題的展覽活動。
此后,2008年1月書法篆刻家陳國斌的陶印集《印陶一廬》在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以及2016年1月書畫篆刻家王鏞在北京杏壇美術館舉辦了“寸耕堂陶印展”,并出版《寸耕堂陶印輯》。另外,篆刻家曾翔、燕守谷、劉彥湖、蔡大禮、程風子、尹海龍等也以舉辦個展、出版?zhèn)€人專輯等方式推出陶瓷印創(chuàng)作,為當代陶瓷印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近年來,北京理工大學陶藝工作室一直在參與陶瓷印實踐與研究活動。2017年7月,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申請的“瓷印輝光——中國陶瓷印創(chuàng)作生態(tài)研究展”課題獲得了國家立項,成為了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項目將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之間赴全國多站巡回展出,展示當代108位致力于陶瓷印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作品三百余件(組)。
物流產業(yè)化、信息智能化的今天,不論是瓷業(yè)發(fā)達地區(qū),還是尋常百姓家,瓷印制作都成為十分方便的一件事。當代陶瓷印人如雨后春筍,陶瓷印創(chuàng)作頗有蔚然成風之態(tài);更多的學者、策展人、藝術家參與到關于陶瓷印的組織、策劃工作,不僅為當代陶瓷印創(chuàng)作提供更多可能性,也為當代陶瓷印生態(tài)建設不斷走向深化和完善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可以說,當代陶瓷印以其獨具魅力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與審美特點,已經迎來了篆刻史上的一次革命,陶瓷印也完全開啟了篆刻史上的一個新時代——陶瓷印時代,陶瓷印必然與銅章、石章一樣在篆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曾翔 眾妙和合
尹海龍 壽如金石佳且好
楊濤 飲之太和
陳震生 歪打正著
王東聲 日喜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