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轉喻—概念整合下壯族民間敘事長詩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2018-11-24 02:46:14
梧州學院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長詩壯族隱喻

宋 琪

(廣西大學 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情感,是人對事物的客觀體驗及相應行為反應。人類情感豐富多樣,晦澀難懂,需借助通俗易懂的概念實體表征。隱喻是基于普遍身體經驗的認知方式[1],為理解抽象復雜的人類情感提供了認知通道。近年來,情感隱喻研究漸受學界重視,成果豐富。Lakoff與Kovecses[2]率先從文化視角探索人類情感“生氣”的認知機制; 李恒、江桂英[3]利用產出性實驗探索漢語母語者情感隱喻的手勢表征方式,證明隱喻是理解情感概念化的核心機制;其他學者[4-6]也多從認知語言學視角探求情感與隱喻之間的內在關系,但鮮有學者以情感隱喻為整體研究對象,從轉喻和概念整合雙重視閾探究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結合轉喻與概念整合理論分析情感隱喻,能夠對其源域與目標域相互映射關系有更深層次解讀,使抽象化情感得以表征,以此揭示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過程。心臟是人體的最重要器官,人類情感多圍繞“心”產生,因此圍繞“心”產生的情感隱喻亦值得探討?;诖耍疚臄M選取壯族民間敘事長詩為語料,從轉喻—概念整合雙重視角探討“心”與其中情感隱喻的關系,旨在揭示壯族民間敘事長詩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一、 理論基礎與情感隱喻

(一)轉喻與概念整合理論

1.轉喻的概念與分類

與修辭學的轉喻觀不同,Lakoff和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提出轉喻是依賴于人體體驗,以一個概念實體代替另一個概念實體的認知過程[1]?;诖耍琑adden和Kovecses將轉喻定義為“一個認知過程,在該過程中一概念實體或載體(vehicle)為同一理想化認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或ICM)內的另一概念實體或目標(載體)提供心理可及”[7],其中理想化認知模型是指一個有組織的概念結構知識域。轉喻的本質為兩個概念實體之間的鄰近關系(Contiguity),即轉喻是由概念上的鄰近性為基礎的聯系引起的。因此,鄰近性是轉喻定義的核心。

Peirsman和Geeraerts認為,轉喻是一個具有原型結構的范疇(a prototypically structured category),而概念間的鄰近關系是其分類的重要變量[8]。在該范疇中,空間和物質域以及空間的部分—整體鄰近性為范疇的核心或原型,基于此,Peirsman和Geeraerts將轉喻分為6種類型:空間部分與整體、方位與所在、容器與被容納物、物質與客體、一件衣物與人以及一件衣物與身體部分,其中容器與被容納物是指基于部分—整體鄰近性,容器被概念化為一個功能和經驗的整體,而被包容的內容則是經驗整體的部分[9]。例如,在“壺燒開了”這個例子中,容器是指“壺”,而被容納物為“水”,“壺”作為抽象物質可儲存在容器“水”內,因此可用“壺”轉指“水”,其轉喻認知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壺燒開了”中容器“壺”轉指被容納物“水”

2.概念整合理論

概念整合理論繼承和發(fā)展了認知隱喻理論和心理空間理論,它不僅彌補了認知隱喻論在解釋概念結構上的缺陷,而且基于心理空間理論對概念解讀更具闡釋力和說服力。根據Fauconnier和Turner的觀點,心理空間是指人們在思考和交談時為了達到局部理解和施行某種行動而建立的小的概念包[10]?;诖耍拍钫侠碚撜J為,人們在思考和交談時不斷建立起心理空間并彼此進行映射,以不同方式合成新的空間,人們就是系統運用這種概念整合網絡進行實時意義建構[11]。概念整合理論主要包括四個基本心理空間:輸入空間1(input space 1)、輸入空間2(input space 2)、類屬空間(generic space)與合成空間(blend space),并通過跨空間映射進行彼此聯系。其具體運作模式如圖2所示:概念在兩個輸入空間內進行跨空間映射(projection),兩個空間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映射到類屬空間,與此同時,基于類屬空間中抽象信息,兩個輸入空間中的部分信息再選擇性地映射(selective projection)到合成空間形成層創(chuàng)結構(emergent structure)。層創(chuàng)結構由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和擴展(elaboration)三個認知過程構成,是概念整合理論中最具創(chuàng)新的部分,也是形成新概念結構的基礎[12]?;谠撜J知運作過程,概念意義完成構建。

(二) 情感隱喻

情感是人類與周圍世界互動而產生的身體體驗。孫毅認為,情感是抽象、模糊或難以表達的感覺,看不見摸不著,缺乏物質形象的特征和聯系[13]。為生動形象地理解情感,人們常借助隱喻這一概念化的認知手段表征多樣化情感,即情感隱喻。情感和隱喻均依賴于人類與物質世界的交互活動,因此情感隱喻是人類身體體驗和周圍環(huán)境有機融合的“結晶”[14], 其實質為用一種具象化的概念來映射抽象情感。根據具象化概念的不同類型,情感隱喻可分為食物隱喻、植物隱喻、工具隱喻和天氣隱喻等,如“淚如雨下”中具象化概念是“雨”,屬于天氣類型,因此該情感隱喻為天氣情感隱喻。

情感依賴于人類身體體驗,而人的身體感官是我們體驗世界的起點。當人類感官接收的外界刺激為良性刺激時,人類會產生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反之,當感官感受到的外界刺激為惡性刺激時,人類會產生悲觀的情感狀態(tài)。因此,我們可借助感官詞匯描述人類情感狀態(tài),如以“甜”這一味覺形容喜悅情感,而以“痛”這一觸覺刻畫悲觀情感。當情感產生時,身體中荷爾蒙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會使心臟心跳和心率發(fā)生變化,基于感官的情感體驗最終統一于“心”中[14]。基于此,人類在表達情感時通常與“心”有著密切聯系,如心花怒放、心如刀絞、萬箭鉆心等,這些表達均反映心臟是容納情感的重要器官。以情感隱喻為研究對象,不僅能揭示“心”與人類各種情感及感官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能彰顯情感隱喻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三) 轉喻—概念整合視閾下對情感隱喻的認知闡釋

心臟作為容納情感的重要器官,在情感表達中通常代替情感,成為情感表達的核心。在這一過程中,情感作為抽象物質可儲存在心臟中,因此二者之間存在認知轉喻關系,即以“心”這一容器轉指容器內的容納物“情感”。與此同時,情感概念形成過程需借助具象化物質得以表征,二者可通過映射關系相互連接,構成概念整合網絡中兩個相互映射的心理空間,因此,轉喻—概念整合模型能夠充分反映情感隱喻形成的軌跡?;谠撃P?,情感隱喻可以解釋為兩個輸入空間之間部分結構的映射,即一個范疇賴以得到解釋的概念域是用另外一個概念域來解釋的[15]。基于轉喻和概念整合理論探究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不僅能展現情感隱喻兩個概念之間互相映射關系,而且能揭示情感隱喻這一抽象概念具體化的語義構建過程。

二、壯族民間敘事長詩情感隱喻研究思路及主要類型

(一)研究綜述

民間敘事長詩具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或散韻結合的民間詩歌,敘事性是其突出特點[16]。壯族民間敘事長詩是廣西壯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反映了古代廣西壯族傳統文化面貌、思想觀念及其發(fā)展演變情況。近幾年來,學界多研究壯族民間敘事長詩的發(fā)展階段[17],亦或選取某一具體長詩為語料分析其藝術特色[18],少有從認知語言學視角分析壯族民間敘事長詩。基于此,本文從轉喻和概念整合雙重視閾分析壯族民間敘事長詩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過程,旨在揭示壯族人民表達情感特點,宣傳保護壯族傳統文化。

(二)圍繞“心”的情感隱喻類型及比例

本文語料選自韋守德和韋蘇文共同編寫的《廣西民間敘事長詩集成》,該書于2012年出版,時間較新,是總結和收錄壯族民間敘事長詩最新的出版物。因此,以該書中收集的37首壯族民間敘事長詩為語料,具有全面性和概況性。結合定量統計與定性研究,本文窮盡了長詩中所有圍繞“心”的情感隱喻,根據其源域類型選取數量最多的5種情感隱喻,其數量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壯族民間敘事長詩中圍繞“心”的情感隱喻類型及比例

表1中,壯族民間敘事長詩主要蘊含6種圍繞“心”的情感隱喻,其中悲哀類、喜悅類、焦慮類、煩亂類和憎恨類情感隱喻數量最多。與此同時,每種情感隱喻類型中源域類型呈現多樣化特征分布,主要包括食物類情感隱喻、植物類情感隱喻、生活用品類情感隱喻等,反映出壯族人民在表達情感時多采用身邊熟悉的事物表征情感,體現《易經》中“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隱喻內在規(guī)律?;谵D喻和概念整合理論,下文將分析這5類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三、轉喻——概念整合視閾下壯族民間敘事長詩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一)轉喻視閾下壯族民間敘事長詩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轉喻基于鄰近關系,是指在同一理想化認知模型內某一概念實體轉指另一概念實體的認知過程。壯族民間敘事長詩情感隱喻豐富多樣,但均圍繞一個概念實體進行,即人類最重要的核心器官“心臟”?!饵S帝內經·素問》中說,“心者,君主之官也?!敝袊鴤鹘y哲學將心臟視為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也是統帥和掌管所有心理和生理活動的“總司令”[19]。據此可知,“心”與情感隱喻密不可分,“心”作為容器可轉指其容納物“情感”。因此,根據轉喻理論,壯族民間敘事長詩中的情感可用“心”轉指(如圖3)。由于壯族民間敘事長詩中多樣化的情感隱喻類型,“心”也可轉指情感的不同類型。如在“心紅好似火燒天”“頓時好比箭穿心”和“心煩如坐熱蒸籠”中,“心”可分別轉指喜悅、悲傷與煩亂情感。這些情感范疇形象地被容納于“心”中,并處處留有“心”的痕跡,故以“心”轉指具體情感具有合理性。從轉喻視角分析壯族民間敘事長詩中的情感隱喻,不僅能夠揭示情感與“心”之間的聯系,而且為深層分析情感隱喻的運作機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圖3 容器“心”轉指被容納物“情感”

(二)概念整合視閾下壯族民間敘事長詩中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基于上文探討“心”與情感的關系,壯族民間敘事長詩情感隱喻可借助“心”轉指具體情感。簡言之,壯族民間敘事長詩情感隱喻是經過“心”轉指后的情感,其中運用的轉喻機制是進一步解讀情感隱喻語義建構的基礎?;诖?,結合概念整合理論,下文將對壯族民間敘事長詩中數量最多的前五類情感隱喻結合具體實例分析語義建構過程。

1.“悲傷類”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悲傷是人類基本情感之一。當人類自身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悲傷之情油然而生。在壯族民間敘事長詩中,由“心”轉指“悲傷”后的情感隱喻蘊含豐富多樣的源域類型,主要是食物情感隱喻和工具情感隱喻,如“心似油煎” “萬箭穿心”及“心如刀絞”等,例1將結合具體實例從概念整合理論視角分析“悲傷類”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例1:起程去當兵,天黑來探嬌,見妹坐在寨口等,哥心如同插尖刀[16]387。 (《廣西民間敘事長詩集成· 唱離亂》)

例1講述妻子等待在外當兵的丈夫歸來場景。丈夫與妻子久別重逢,分別的痛苦與悲傷情感隨之產生,這種情感無法外顯,只能通過相似的身體體驗來表征。“尖刀”是一種工具,該情感隱喻為工具類情感隱喻。在“哥心如同插尖刀”中,概念整合的輸入空間1描述了人體悲傷情感的形成過程,主要元素包括經過“心”轉指后的情感及情感的具體類型悲傷;輸入空間2描述尖刀插入人體的過程,主要包括插在身體上的尖刀和尖刀帶給人體的痛感,二者共同特征映射到類屬空間內,情感和插在身體上的尖刀抽象化為概念實體,而悲傷和痛則是情感和插在身體上尖刀的特點。與此同時,基于類屬空間中的抽象結構,兩個輸入空間內元素被選擇性地映射到合成空間形成層創(chuàng)結構,即經過組合、完善和擴展等過程,輸入空間 1中的情感與輸入空間2中的痛被選擇性映射到合成空間內,而其他成分如悲傷和尖刀則被舍棄,形成了“情感很痛”的結構(如圖4)。當尖銳的“尖刀”插入人體時,人體會有痛感,這一感官觸覺表達接收到的外界刺激是消極刺激,與悲傷情感有關聯性,因此可以用“痛”形容悲傷情感。通過轉喻與概念整合運作,“哥心如同插尖刀”這一圍繞“心”的情感隱喻得到深層解讀,探究該情感隱喻的意義建構,有利于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壯族同胞表達悲傷情感的生動性與形象性。

圖4 “哥心如同插尖刀”概念整合語義建構

2.“喜悅類”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喜悅,是一種快樂情感,即達到所盼望目的后緊張解除時個體產生的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適[20]。作為人類最基本情感之一,由“心”轉指“喜悅”后的情感隱喻在壯族民間敘事長詩中也頗為常見,其源域類型多與壯族同胞生活場景相關,多以植物和食物表征情感,如“心里齊開花” “口吃蜜糖甜在心”等,例2將結合實例從概念整合視角分析其中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例2:阿可見她心意轉,口吃蜜糖甜在 心。再擺九十九桌酒,張燈結彩宴客賓[16]26。(《廣西民間敘事長詩集成· 望郎石》)

例2描述了主人公阿可看到自己喜歡的女子同意結婚后心情喜悅的場景,以“蜜糖”表征“喜悅的情感”,屬于食物類情感隱喻。其具體意義建構過程如圖5所示:輸入空間1描述喜悅情感,主要元素包括由“心”轉指后的情感及其具體類型喜悅,輸入空間2描述吃蜜糖的情景,主要元素有蜜糖及吃蜜糖產生的味覺甜。兩輸入空間中的元素被抽取共同特征映射到類屬空間,即情感和蜜糖均為概念實體,而喜悅和甜則屬于特點類詞匯。基于類屬空間的共性,兩個輸入空間內元素選擇性地被映射到合成空間內,經過組合和完善,情感與甜這兩個元素被保留形成層創(chuàng)結構,完成了“情感很甜”的語義建構。當吃蜜糖時,人體味覺會產生“甜”的感覺,這表明人體受到外界刺激為積極刺激,因此與喜悅情感間存在關聯性,可用“甜”形容喜悅的情感。通過揭示該“喜悅類”情感隱喻的意義構建,有利于揭示壯族同胞表達喜悅情感的特點,加強讀者對壯族傳統文化的了解。

圖5 “口吃蜜糖甜在心”概念整合語義建構

3.“焦慮類”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焦慮,是個體企圖追求某種事物卻被其他困難所羈絆后產生的情感體驗。在壯族民間敘事長詩中,圍繞“心”產生的“焦慮類”情感隱喻亦豐富多樣,其源域類型主要是生活用品和食物,如“心中好似把鼓擂” “焦急心要碎”以及“油炸豬肝過了火”等。例3基于概念整合理論以壯族民間敘事長詩中具體實例闡述“焦慮類”“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例3: 屋漏偏碰天下雨,行船恰遇頂頭風。日駕腳傷未治好,急的心中如火焚[16]307。(《廣西民間敘事長詩集成· 望郎石》)

例3講述主人公日駕腳傷未愈卻需趕路的焦慮情感,以“火”的灼熱形象生動地說明日駕的焦慮,為生活用品類情感隱喻。在由“心”轉指“焦慮”后的情感隱喻中,具體的意義建構過程如下頁圖6所示:輸入空間1和2分別描述焦慮情感和火燃燒的情景,其中涉及主要元素有由“心”轉指后的情感及其具體類型焦慮、火及火燃燒時產生的灼熱感。兩個輸入空間內元素抽象化后被映射到類屬空間內,即情感和火為概念實體,焦慮和灼熱為其特點?;陬悓倏臻g,兩個輸入空間內元素選擇性地被映射到合成空間形成層創(chuàng)結構,經過組合完善,即情感和灼熱被保留,而其他元素焦慮和火則被舍棄,“情感很灼熱”語義建構過程得以實現。由于火在燃燒時人體產生的灼熱感屬于消極刺激,反映了人體對高溫環(huán)境的不適應,這與焦慮情感存在關聯性,因此以“灼熱”表征焦慮情感具有合理性。借用概念整合理論可有效地闡釋由“心”轉指“焦慮”后情感隱喻的認知機制,這不僅加強了讀者對壯族民間傳統敘事長詩的理解,也增加了敘事長詩的生動性與趣味性。

圖6 “急的心中如火焚”概念整合語義建構

4.“煩亂類”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煩亂,是個體在等待某一事物或事件過程中產生的消極情感。長詩中由“心”轉指后的“煩亂類”情感隱喻主要有“心亂如貓抓”“心煩如坐熱蒸籠”及“心亂如麻”等,例4將結合概念整合理論分析具體“煩亂類”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例4:哥問要新鞋,花針不帶來,心中亂如麻[16]385,眼矇手軟扯不開。(《廣西民間敘事長詩集成·唱離亂》)

例4講述情侶離別時女方想送男方一雙新鞋卻因未帶針線而心亂如麻的情景?;凇靶摹鞭D指后的抽象情感由源域“麻繩”表征,其語義建構過程如圖7所示:輸入空間1和2分別描述煩亂情感和麻繩很亂的情景,其空間內元素包括由“心”轉指后的煩亂情感及其特點不平靜、麻繩及其特點亂。輸入空間內元素相互映射被抽象到類屬空間內,即情感與麻繩屬于概念實體,不平靜和亂是其特點。隨后,三個空間內元素相互映射后被選擇性地映射到合成空間,經過組合完善過程,形成“情感很亂”層創(chuàng)結構。在該過程中,不平靜與亂這兩個元素被舍棄,而其他元素被保留,完成“情感很亂”的語義建構。當認知主體煩亂時,心中會有不平靜的感覺,如同“麻繩”般雜亂無章,故二者存在相似性,可借助“麻繩”之亂表征由“心”轉指后的煩亂情感。麻繩是壯民日常生活中常見之物,壯民衣服原料也多是棉麻布料,因此以“麻繩”之亂表征煩亂情感,有利于讀者了解壯族的基本文化。

圖7 “心亂如麻”概念整合語義建構

5.“憎恨類”情感隱喻的語義建構

憎恨與喜悅情感語義相反,是指個體未達到所期盼目的后在心理上產生的強烈不滿與厭惡。長詩中“憎恨類”情感隱喻亦由“心”轉指后產生,如“心里恨人似鋼針扎” “恨火心中燒”及“心像風蛇一樣毒”等。例5選取其中一例運用概念整合理論闡釋其語義建構。

例5:天寬地闊難找到想我家婆這害人馬,用嘴罵人像刀割,心里恨人似鋼針扎[16]435。(《廣西壯族民間敘事長詩·達備之歌》)

例5講述主人公達備抱怨家婆狠毒的故事,“心里恨人像鋼針扎”形象生動地說明其家婆內心的恨意。該情感隱喻中,“鋼針”為源域,目標域為由“心”轉指后的憎恨情感,其語義建構過程如下頁圖8所示:輸入空間1與2分別描述憎恨情感與鋼針扎在人心的過程,其包含元素分別為情感及其特點憎恨、鋼針及其特點強烈疼痛感;輸入空間內各元素經過相互映射被抽象到類屬空間內,情感與鋼針同屬概念實體,憎恨與強烈疼痛感為其各自特點?;陬悓倏臻g抽象出的共性,三個空間內所有元素進行相互映射,被選擇性投入到合成空間內,經過組合完善過程形成“情感疼痛感很強烈”的層創(chuàng)結構。在該過程中,情感與強烈疼痛感被保留,而其他元素被舍棄?;诖?,“心里恨人似鋼針扎”的語義建構得以完成。在該情感隱喻中,源域“鋼針”是縫衣工具,“鋼針”插入人心帶來的疼痛感與憎恨帶來的心理感受相同,二者存在相似性,故可用“鋼針”表征由“心”轉指后的煩亂情感。利用概念整合構建該情感隱喻意義,讀者能夠加深對壯民情感表達特點的了解,增加敘事長詩的豐富趣味性。

圖8 “心似鋼針扎”概念整合語義建構

四、結語

情感隱喻依賴于人體體驗,是以概念化方式表征抽象化情感的認知手段。心臟是統帥人體情感的“總司令”,因此“心”與情感表達存在密切聯系。本文基于壯族民間敘事長詩,從轉喻和概念整合雙重視角分析其蘊含的情感隱喻可發(fā)現,壯族同胞表達情感時蘊含豐富生動的情感隱喻,且源域類型均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關,如食物、植物、生活用品等;轉喻和概念整合借助事物間的鄰近性和概念間映射關系為揭示壯族民間敘事長詩的情感隱喻語義建構提供認知方式,是對其情感表達的深層解讀。借助轉喻—概念整合模型分析壯族民間敘事長詩的情感隱喻,有助于將認知研究擴展到民族語言研究視角,也有助于理解壯族同胞表達情感的生動性與獨特性,保護和宣傳壯族傳統文化。

猜你喜歡
長詩壯族隱喻
壯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獻給這個世界我們未知的——讀龔學敏長詩《三星堆》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30
壯族民歌“喜”的情感表達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王舍城(長詩)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3
一個人的成都北站(長詩)
劍南文學(2016年1期)2016-02-28 01:16:51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劍南文學(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易卜生長詩《在高原》的自然意象
台中县| 股票| 绩溪县| 达州市| 宁阳县| 桐庐县| 侯马市| 中宁县| 兴城市| 麻江县| 通河县| 遂溪县| 尼玛县| 高邑县| 沁源县| 松阳县| 舒城县| 江都市| 哈尔滨市| 蒲江县| 宣汉县| 津市市| 嘉定区| 通化县| 紫云| 宕昌县| 弥勒县| 安远县| 阿尔山市| 龙南县| 吉木萨尔县| 化隆| 卓尼县| 临澧县| 西乌| 东山县| 青铜峡市| 东乡县| 甘南县| 富裕县|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