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玉
古人說:“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敝丶壗處熡谟勒苍f過:“教學中最能給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體構思與設計,而是對于細節(jié)的處理,如一句機敏的話,一個得體的動作等。”所以,關注教學細節(jié),其實就是關注新課程的理念能否落實到位,就是關注我們的教學行為能否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在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配合中,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捉住有價值的細節(jié),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當然,一課堂所涉及的細節(jié)很多,如一節(jié)課中教師在引入、過渡、小結、提問等方面的語言、對突發(fā)事件的處理、甚至教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等等。
對此,我深有體會,那么語文教學應從哪些環(huán)節(jié)哪些方面的細節(jié)處去下功夫呢?
案例一:以下是特級教師肖紹國執(zhí)教的《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實錄中的一個片斷。
師:著名的戲劇家曹禺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老舍作品中的語言很有特色,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但是感動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美不勝收,不可言談的。為什么“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還“常常美不勝收”呢?咱們趕快到字里行間去感受吧。你們最喜歡老舍的哪個時間點上的描寫?
生:除夕、元宵、小年、初一……
師:好的,你們猜猜,老舍他自個兒最喜歡哪個時間點上的春節(jié)?老舍自己曾經(jīng)說過:“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jié)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初一是體面的,家家門前都貼著鮮紅的春聯(lián),人人都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jié)呢,處處張燈結彩,紅火與美麗?!庇纱藖砜?,是哪個點?
生:元宵。
……
師: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那片紅火與美麗?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
師:請注意,這句話中老舍一共用了幾個“有的”?
……
師:請同學們注意這個句子的每一個“有的”的分句上,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妙的現(xiàn)象,誰來說說?
生:“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全部”,這些詞都是一個意思。
師:奧秘被你發(fā)現(xiàn)了。這是簡單的重復嗎?這樣,我把重復的詞語全部去掉:“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紗燈,有的彩繪《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备杏X怎么樣?與原句比,節(jié)奏還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有沒有看都來不及的感覺嗎?
生:沒有。
師:有目不暇接的感覺嗎?
生:沒有。
師:原來“重復”是一種美!原來這就是曹禺所說的——美不勝收。
……
肖老師的教學實錄小片斷,除了能感受到他的課大氣、平實,處處呈現(xiàn)出濃濃的語文味外,另一個就是肖老師圍繞了文本京味十足的這一特色,對教材鉆研之細。我們不妨來看一看他教材鉆研之細處。
1、教師在問完學生最喜歡哪個時間點的描寫,在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后,拋出老舍先生的態(tài)度:“你們猜猜,老舍他自個兒最喜歡哪個時間點上的春節(jié)?老舍自己曾經(jīng)說過:‘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jié)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初一是體面的,家家門前都貼著鮮紅的春聯(lián),人人都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jié)呢,處處張燈結彩,紅火與美麗?!仙岬南矚g哪個時間點上的春節(jié),在語文書中,在現(xiàn)行教師教學用書中是絕對沒有的,可肖老師卻于細處下功夫,由課內(nèi)兩本書備到課外有關老舍先生談春節(jié)的書,極其自然的實現(xiàn)了課標對閱讀的要求:閱讀過程就是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過程。
2、教師在讓學生找出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那片紅火與美麗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后。教師沒有放過引領學生感受老舍先生《春節(jié)》一文京味十足的機會,又再次在細處下功夫,抓住學生朗讀的句子中一個很細、一般教師都忽視之處,引導學生注意并發(fā)現(xiàn)句子的每一個“有的”的分句上一個奇妙的現(xiàn)象:“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全部”,這些不同的詞語卻表達相同的意思。進而深切感受老舍先生運用重復的寫法實現(xiàn)更好地表情達意效果的語言特色。
因此,我想特級教師的課之所以上得出彩,除了教師本人的素質(zhì)高、課堂駕馭能力強之外,我認為他們在鉆研教材上做得扎實,研究透徹的同時,特別是在鉆研教材細節(jié)處:一是由課內(nèi)兩本書備到課外,教師很細心;二是于文本句子中的細微處,深挖細嚼。下了大功夫。
案例二:以下是一位年輕教師上的一節(jié)一年級下冊《識字4》的一個教學片斷。
……
課件出示:圖片中的小動物們在美麗的夏天里都在忙些什么呢?
學生們紛紛舉手。
一生:螞蟻在地上運糧食。
教師將課件切換到“螞蟻在地上運食糧”圖片,指導學生朗讀。
另一生:蝌蚪在水池中游泳。
教師想將圖片切換到“蝌蚪在池中游得歡”,卻將圖片切換成了“蜘蛛房前結網(wǎng)忙”和“蚯蚓土里造宮殿”。其間,教師還出現(xiàn)了些許的緊張,學生也在圖片的晃動中了解了下一個答案。隨后,學生沒有按課文中順序進行逐個匯報了,教師便于匆促中繼續(xù)指導學生學完了剩下的“蝴蝶、蜻蜓、蚯蚓、蜘蛛”等小動物的相關內(nèi)容。
課后,我問這位教師為什么會那樣,老師告訴我課前的她根本沒想到,學生會不按順序回答,讓她不知所措了。
教學中有太多的不可預測,也同樣有許多可預設。如上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便是可預設,只要教師能在教學預設時考慮細一些,便能在相應的如課件的制作時進行調(diào)整解決。
案例三:在一次閱讀教學觀摩課上,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的過程中,一位學生提出“老師,諸葛亮是男的還是女的?”這位教師當時有些意外卻沒有多想,便喝斥到“廢話,當然是男的了,這還要問?!睂W生被老師喝斥后,有些不滿的坐下,而且很快,負面效果就來了,接下來無論這位老師如何引導學生質(zhì)疑,全班學生響應者寥寥無幾。
這一教學的突發(fā)事件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時的動態(tài)生成,我們暫且不論是好是壞,但每一個動態(tài)生成都是學生參與課堂學習、進入思考的體現(xiàn),是師生互動的引子。如果處理得好,能立刻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讓全體學生與老師互動起來,可這位教師卻沒靜下來,只是簡單粗暴地處理一下,沒有細心引導將這一動態(tài)生成為研讀文本的好機會。如果像上面這位教師這樣教學,非但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好奇心也受到了打擊。
相反,如果這位教師當時靜下心來,教師這時應在細微處充分發(fā)揮教學機智,而不是簡單的粗暴的生冷的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應該要把這一有爭議的問題再拋回給學生,及時引導學生回到文本,課堂將會是另一種精彩。如:
生:老師,諸葛亮是男的還是女的?
師:大家覺得諸葛亮是男的還是女的?
生:(估計大部分學生會說是)“男的”
師:你又是怎么知道“諸葛亮是男的呢?”課文里也沒有說明。
……
(假如這時學生說不出理由,教師應引導學生回到文本,認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
師:請大家認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你就知道“諸葛亮是男的還是女的?”
生:是男的、是男的……
師:誰來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課文中插圖諸葛亮長胡子,只有男人才長胡子。
生:是男的,我在《三國演義》電視中也看到諸葛亮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摸摸胡子,搖著羽扇。
生: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女人更不可能拋頭露面做事了,所以說諸葛亮是男的。
……
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氣氛也就活躍了,學生親自去找到答案,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學習的成就感,找到學習動力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細節(jié)藏得很深,要靠教師去發(fā)掘。細節(jié)猶如竹筍,每“剝”一層,就有一段“鮮活”呈現(xiàn)出來。教師若能一層一層“剝”下去,課堂就會精彩不斷。所以說,只有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都獨具匠心去精雕細琢,才能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才能讓語文教學彰顯其應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