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20年的教學生涯中,作為一名一線歷史老師,過去我一直認為初中歷史可講可不講,學生只要讀讀背背就可以了。于是,我就在課堂上讓學生把“該掌握”的知識點畫上標記然后背誦下來。結果到考試時,我發(fā)現(xiàn)試題非常靈活,學生無法把書本上的知識和題目要求聯(lián)系起來,導致知識的脫節(jié)。
因此,我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課堂的組織形式上。單調死板的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很難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從而導致他們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近幾年來我把搞活歷史課堂作為努力方向,課堂教學也在自己的努力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下變得“活”而“精彩”了起來。
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0課中的“元朝的統(tǒng)一”時,我用忽必烈行軍途中吃涮羊肉的故事導入,使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在教學《宋代經濟的發(fā)展》這一課時,正是各類穿越劇流行之時,我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本課內容:“假設你穿越到了宋朝,請描述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學生一下子就情緒高漲,這和以往只是畫畫重點就開始背誦的課堂相比,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也非常濃厚,以至于下課后還意猶未盡。
歷史學科是一門知識非常龐雜的學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對學生而言難度很大,所以,在課堂上我很重視歷史知識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
例如,在教學《三國鼎立》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杜牧的詩歌“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在教學《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一課時,就可以引用岳飛的《滿江紅》,讓學生體會當時英雄的豪邁氣概。
歷史學科不僅與語文學科有緊密的聯(lián)系,與地理學科,甚至美術學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2015年我縣的階段測試試卷上給出河姆渡居民的歷史材料,讓學生們通過想象,把河姆渡居民的房子畫出來。這要求學生除了要有相應的歷史知識外,還需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
信息時代,信息量突飛猛進,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對歷史課的考查也變得多元而靈活起來。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課堂各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都需要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自己讀書,充分讀書,理解每課時的重點和核心內容。
例如,學習完《百家爭鳴》之后,我用了一節(jié)課時間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場辯論賽,讓學生找出各個學派思想的精髓,各抒己見,分析各流派學說對當時世界的影響。
除了辯論賽,我還經常在歷史課堂不時地舉行趣味知識競賽、歷史小論文寫作等活動,讓學生真正融入歷史課堂,積極參與其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吸取以往教學中“分數(shù)至上”的教訓,我不再以一張試卷來評價學生的優(yōu)劣,不以一個簡單的分數(shù)來確定學生成績的好壞,而是會綜合學生各方面的表現(xiàn),給每一個學生一個客觀的、動態(tài)的、相對公正的評價,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找到學習歷史的成就感,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
我把學生的歷史成績分為幾部分:課堂回答問題積極性表現(xiàn)占10%,平時作業(yè)完成占15%,歷史小組活動占5%,試卷成績占70%。這樣,學生即使偶爾考試失誤,也不會導致一切無法挽回。多元評價有力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作為一名歷史老師,我沒有把自己僅看作是一個“副科”老師,而是先讓自己融入歷史知識的海洋之中,采擷知識的碩果。這樣,加上多彩的情境創(chuàng)設、多樣的活動設置、多元評價的貫穿,學生對歷史課堂和歷史知識就會流連忘返,興趣盎然,正所謂歷史課堂因多彩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