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娟
摘要:作為清代說部珍品,《聊齋志異》雖不為《四庫全書總目》所收,然卻見著于《馬禮遜手稿書目》(1824年)、《亞洲文會(huì)中文圖書館書目》(1838年)、《中國經(jīng)典書目提要》(1867年)等19世紀(jì)西人編纂的中國書目。這些書目不僅將《聊齋志異》著錄在冊,而且對其作者、版本、內(nèi)容、文體等展開或多或少的闡述;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19世紀(jì)西人眼中的《聊齋志異》,而且對《聊齋志異》在西方的翻譯、接受與傳播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關(guān)鍵詞:聊齋志異;西人編纂的中國書目;書目著錄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正如蔣瑞藻《小說考證》所言:“《聊齋志異》一書,為近代說部珍品,幾于家弦戶誦,甚至用為研文之助,其流傳之廣,蓋可知矣。然不為《四庫說部》所收?!?[1]219 但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被《四庫全書總目》所忽略的《聊齋志異》卻受到了19世紀(jì)西方藏書家、書目學(xué)家的重視。就現(xiàn)有文獻(xiàn)而言,最早著錄《聊齋志異》的西人書目似為《馬禮遜手稿書目》。該書目由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于1824年編纂而成,距乾隆三十一年(1766)《聊齋志異》青柯亭本的刊刻僅五十八年。此后,《聊齋志異》又陸續(xù)見著于《亞洲文會(huì)中文圖書館書目》(1838年)、《中國經(jīng)典書目提要》(1867年)等數(shù)余種19世紀(jì)西人所編中國書目,本文即以這些書目中的《聊齋志異》為研究對象,探析《聊齋志異》在19世紀(jì)西人所編中國書目中的著錄情況,并兼論其對《聊齋志異》在西方的翻譯、接受和傳播的影響。
一
在19世紀(jì)中西文化交流的活動(dòng)中,馬禮遜、斯當(dāng)東、威妥瑪?shù)任鞣饺耸恳约皝喼尬臅?huì)、牛津大學(xué)、大英博物館等漢學(xué)研究機(jī)構(gòu)較早就開始有意識地蒐集和收藏中國典籍,成為一種有益的文化實(shí)踐。這些在中國購置的書籍經(jīng)由各種方式被運(yùn)回歐洲,不僅構(gòu)成了漢籍流傳海外的物質(zhì)存在,為漢學(xué)的發(fā)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文獻(xiàn)支持;而且往往都編纂有或詳或略的藏書書目,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人對所藏漢籍的認(rèn)知與評價(jià)。作為清代說部珍品,《聊齋志異》即見著于以下數(shù)余種19世紀(jì)西人編纂的藏書書目之中。
1.《馬禮遜手稿書目》(Morrisons Manuscript Catalogue,1824)
《馬禮遜手稿書目》 [2] 由來華新教傳教士馬禮遜就其中文藏書編纂而成,是目前所知最早著錄《聊齋志異》的書目?!恶R禮遜手稿書目》將《聊齋志異》著入“Leaou 了”目之下。著錄譯名為:Collection of wonderful stories,但馬禮遜誤認(rèn)為《聊齋志異》采用了口語(colloquial)寫作。
《馬禮遜手稿書目》所著《聊齋志異》為十六卷本。扉頁題“淄川蒲留仙著、《聊齋志異》、青柯亭開彫”。有乾隆三十年余集序及趙起杲例言。正文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一字,左右雙邊,黑口,版心題《聊齋志異》。并在余集序后刻有“杭州油局橋陳氏刊”字樣。
2.《亞洲文會(huì)中文圖書館書目》(Catalogue of the Chinese library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1838)
基德牧師(Samuel Kidd)根據(jù)亞洲文會(huì)中文圖書館藏書編纂而成的《亞洲文會(huì)中文圖書館書目》 [3] 分為語言、歷史、傳記、詩歌、小說、游記等二十二目,其中“小說”目(Works of fiction)著有23種中國小說,第23種為《聊齋志異》(Leaou Chae che e),著錄譯名為:The fortuitous narration of strange occurrences。基德指出《聊齋志異》曾被比作斯賓塞的《妖后》(the “Fairy Queen” of Spenser),作者旨在揭示塵世萬象的短暫性(It appears to be the object of the author to depict the transitory nature of earthly things)。亞洲文會(huì)圖書館藏有兩種《聊齋志異》,皆為十六卷本。
3.《斯當(dāng)東藏書書目》(Catalogue of Chinese Printed Books & Manuscripts Presented to the Library of Kings College,1853)
《斯當(dāng)東藏書書目》 [4] 分為語言、歷史、倫理、詩歌、小說等十一目,共著錄中國典籍74種,其中“小說”(Novels)目著有《聊齋志異》《紅樓夢》《三國志》《好逑傳》《唐寅傳》與《今古奇觀》6種小說,著錄比較簡略,所著錄《聊齋志異》為十六卷本,英譯名為The Pastimes of study- Fairy tales.
4.《牛津大學(xué)圖書館中文書目》(A Catalogue of Chinese Works in the Bodleian Library,1876)
艾約瑟(Joseph Edkins)編纂的《牛津大學(xué)圖書館中文書目》不分綱目,共著錄中國典籍二百九十九條。其中第六十一條為《聊齋志異》,著曰:“《聊齋志異評注》(The Leaou chae History with comment),作者蒲松齡,是一本文風(fēng)優(yōu)雅且在中國極為流行的故事集(A collection of stories in elegant style and of most remarkable popularity)。共16卷,于1765年刊行” [5] 11該館所藏《聊齋志異》為1843年翻刻本。
5.《M. J. M. Callery所藏中文書籍書目》(Bibliothèque Chinois: Catalogue des Livres Chinois provenant de la Bibliothèque de Feu M. J. M. Callery,1876)
《M. J. M. Callery所藏中文書籍書目》1876年在巴黎由Ernest Leroux éditeur 出版社出版,該書目分為西人論華書目和漢籍書目兩部分。其中,《聊齋志異》見著于漢籍書目“文學(xué)(Littérature)”類:《聊齋志異》(LIAO-TCHAI?魵-TCHE-Y)著名的寓言、中國傳統(tǒng)故事及歷史軼事集(Recueil célèbre de contes allégoriques et danecdotes tirés de lhistoire et des traditions populaires de la Chine)。紙張為黃色。并指出:“如果仔細(xì)閱讀《聊齋志異》將有助于漢學(xué)家解決其所面對關(guān)于中國歷史或傳統(tǒng)精神的不可逾越的困難,因?yàn)椤读凝S志異》所反映出的思想或哲學(xué),無疑比史家的記載更為豐富”。[6]
6.《大英博物館館藏中文書籍、手稿和繪畫書目》(Catalogue of Chinese printed books,manuscripts and drawings in the Library of the British Museum,1877)
道格斯(Robert K. Douglas)編纂的《大英博物館館藏中文書籍、手稿和繪畫書目》按羅馬拼音順序著錄?!读凝S志異》見錄于“蒲留仙(Poo Lew-seen)”條目之下。著有2種《聊齋志異》,著錄譯名為:“Curious Stories from a Carless Mans Study”, 一種記為1765年十六卷本,于杭州刊行。另一種于1767年刊刻,亦為十六卷本,有王士禛評語。據(jù)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所論,該本或?yàn)榍∪旮=ńò怖顣r(shí)憲翻刻本。[7]261-263
7.《亞洲文會(huì)圖書館中文典籍目錄》(A Catalogue of the Chinese manuscripts in the Library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1890)
亨利·霍爾特(Holt H. F.)整理的《亞洲文會(huì)圖書館中文典籍目錄》 [8]即《聊齋志異》十六卷,參見大英博物館書目第67頁,倫敦大學(xué)書目第52頁,基德書目第55頁。翟理斯曾有《聊齋志異》譯本,名為“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翟理斯譯本為兩卷本,1880年在倫敦出版。亞洲文會(huì)圖書館所藏第一種《聊齋志異》的索書號為:Amherst I,B.2 。而第63條所著《聊齋志異》則為兩函十六卷本,1768年刊刻。
8.《劍橋大學(xué)圖書館威妥瑪所藏中文及滿文書籍目錄》(A Catalogue of the Wade Collection of Chinese and Manchu Books in the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898)
翟理斯(H. A. Giles)編寫的這一書目分為儒、釋、道經(jīng)典;歷史、傳記、法規(guī);小說、戲劇、文集;語言等目?!读凝S志異》著錄于“小說、戲曲、文集”(Poetry, Novels,Plays,Etc.),著曰:“《聊齋志異》(Liao Chai Chih I)是一本故事集,作者為出生于1622年 ① 的蒲松齡(P‘u Sung-ling)。該書主要描寫超自然的事物,書中有評論和注釋,該館所藏《聊齋志異》刊行于1884年?!?[9]91
由上所述,《聊齋志異》見著于《馬禮遜手稿書目》《亞洲文會(huì)中文圖書館書目》《牛津大學(xué)圖書館中文書目》等數(shù)余種19世紀(jì)西人編纂的藏書書目。這些藏書書目所著錄的《聊齋志異》版本為十六卷本,以青柯亭本及其翻刻本以及但明倫評本最多。雖然這些藏書書目對《聊齋志異》的著錄比較簡單,譯名亦不一致。但畢竟較早地對《聊齋志異》進(jìn)行著錄,且大都認(rèn)為《聊齋志異》是一部奇異故事的輯集,又或多或少地加以品評,成為構(gòu)建19世紀(jì)西方人眼中《聊齋志異》的一種重要的文本支持。
二
除19世紀(jì)西人編纂的藏書書目,西人編纂的漢籍書目也較早地對《聊齋志異》進(jìn)行了著錄。與藏書書目就其藏書狀況編寫不同,西人編纂的漢籍書目則不受藏書狀況的限制,可以從目錄文獻(xiàn)的角度,對漢籍進(jìn)行著錄,且往往編寫有相應(yīng)的提要或敘錄。如梅輝立(W.F.Mayers)的《中國經(jīng)典書目提要》(Bibliographical Notes on Chinese Books)、高第(Henri Cordier)的《西人論華書目》(Bibliotheca Sinica:Dictionnaire Bibliographique Des Ouvrages Relatifs a LEmpire Chinos)等。這些漢籍書目對《聊齋志異》的著錄內(nèi)容較為詳細(xì),涉及《聊齋志異》的作者生平、內(nèi)容主旨、行文風(fēng)格及翻譯流傳等諸多方面。
《中國經(jīng)典書目提要》(Bibliographical Notes on Chinese Books,1867)
英國漢學(xué)家梅輝立撰寫的《中國經(jīng)典書目提要》最早于1867年在《中日釋疑報(bào)》(Notes and Quires On China and Japan)連載,后又于1872年在《鳳凰雜志》(The Phoenix)再刊。該文將中國典籍分為演義(Paraphrases of history)、志怪(the Record of Marvels)、游記(Works of Travel)、譜錄(Chinese Biographical Dictionar?螄ies)和小說(Chinese Works of Fiction)五目。其中,《聊齋志異》見著于志怪。
梅輝立不僅將《聊齋志異》(Liao Chai Chih Yi)著錄于志怪,而且還是志怪書目唯一著錄的著作。他將《聊齋志異》視為記錄異聞或志怪文學(xué)中最為流行、傳播最為廣泛的作品,對《聊齋志異》展開了較為詳實(shí)的論述。首先,介紹了《聊齋志異》的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意圖。梅輝立指出《聊齋志異》的作者為蒲松齡,山東人,活動(dòng)于順治康熙年間(約1640-1720) ① 。盡管蒲松齡焚膏繼晷地研習(xí)古文與典籍,卻在通過童子試之后屢挫于鄉(xiāng)試。為了慰藉科場失利的痛苦,蒲松齡開始廣泛收集中國各階層關(guān)于狐仙、精靈與鬼怪的傳奇故事,并擬以《鬼狐傳》名之。然友人認(rèn)為此名與內(nèi)容均不足以盡顯其才,蒲松齡乃增益他條,并改其名曰《聊齋志異》。
其次,梅輝立指出《聊齋志異》最初以抄本的形式流傳,直至1740年蒲松齡之孫才將其付梓刊印 ② 。之后《聊齋志異》出現(xiàn)了許多版本,但其中最有價(jià)值和最完整的版本由兩淮鹽運(yùn)史但明倫贊助刊刻,并為文中晦澀難解的詞匯和典故增加了注釋,且為每篇撰寫評語,是為道光二十二年刊刻的《聊齋志異》但評本。
再次,鑒于《聊齋志異》的故事大都與精靈鬼怪有涉,而中國人又普遍將之具象為狐仙。梅輝立選譯了其中最具代表性、且篇幅最為經(jīng)濟(jì)的一篇,即《酒友》(The boon Companion)一文以窺全豹。梅輝立的譯文從“車生者,家不中資。而耽飲”譯至“狐量豪善諧,于是恨相得晚。”為止,僅翻譯了《酒友》的前半部分,但幾乎逐字逐句地將狐仙和車生成為酒友情節(jié)譯出。如:
原文:燭之,狐也,酣醉而大臥。視其瓶,則空矣。因笑曰:“此我酒友也?!辈蝗腆@,覆衣加臂,與之共寢。留燭以觀其變。半夜,狐欠伸。生笑曰:“美哉睡乎!”啟覆視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謝不殺之恩。[10]227
譯文:He cast a light upon it and behold! it was a Fox,lying asleep (as if) drunk. He looked at the bottle, and it was empty! Amused at this, he exclaimed:“Here is a boon-companion for me!” and could not bring himself to startle his bed-fellow,but covered it with the clothes and threw his arm around it, keeping his candle alight to watch its transformat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the fox stretched itself,and our hero laughed, saying:“Well done!You have had a nap!”and throwing off the covering beheld a handsome man in scholars garb,who rose and made an obeisance before his pillow,in gratitude for the mercy shewn in not putting him to death while sleeping. [11]26
梅輝立以直譯的方式將以上情節(jié)忠實(shí)地翻譯成英文,重在展現(xiàn)狐仙幻化的法力和貪杯的個(gè)性。但梅輝立指出雖狐仙大都具有幻化人身的本領(lǐng),但并不皆如《酒友》之狐仙般無邪,而是具有多種多樣的性格,或邪惡、或善良、或癡情、或勤學(xué)?!读凝S志異》成為承載中國人眼中狐仙形象的最生動(dòng)有趣的文學(xué)文本。
《西人論華書目》(Bibliotheca Sinica: Dictionnaire Bibliograhpique Des Our?螄rages Relatifs a LEmpire Chinos,1878-1885)
法國漢學(xué)家高第(Henri Cordier)整理編纂的《西人論華書目》,1878年至1885年在巴黎由Ernest Leroux 出版社出版,1895年又有補(bǔ)充卷發(fā)行。全書分為綜合、地理、歷史、文學(xué)等類,分門別類地將歐洲人關(guān)于中國的著述編纂成目。《聊齋志異》著錄于“文學(xué)”(Littérature)類,主要輯錄《聊齋志異》的西文譯本。
高第《西人論華書目》在《紅樓夢》條目下共列出6條記錄,實(shí)涉及8種《聊齋志異》的西譯文本,分別為阿連壁(C.F.R. Allen)選譯的《聊齋志異》(Tales from the Liao Chai Chih yi) [12]、梅輝立《酒友》英譯文(The Boon Companion)、郭實(shí)臘譯介的《聊齋志異》(Liáu Chái I Chi,or Extraordinary Legends of Liáu Chái I Chi) [13]、翟理斯(Herbert A. Giles)的英譯本《聊齋志異》(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14]、陳季同(Tcheng-ki-tong)的法譯本《聊齋志異》(Contes Chinois) [15]、謝翁(Chéon)《羅祖》法譯文(Histoire de La-t?觝)以及翟理斯在其譯本序言中所提及其他譯文,即翟氏所譯《羅剎海市》《續(xù)黃粱》與衛(wèi)三畏(Samuel W. William)翻譯的《種梨》《罵鴨》等。此外,高第還摘錄了翟理斯對《聊齋志異》的相關(guān)評價(jià)。如翟理斯指出《聊齋志異》的作者是山東淄博人,姓蒲,名松齡,字留仙。但其崇拜者則稱其為“柳泉”,這無疑是更富想象力的名號等等。
此外,丁義華(E. W. Thwing)撰有《中國小說》(Chinese Fiction)一文,該文載《中國評論》第二十二卷, [16]758-764旨在對中國書店經(jīng)營之小說做出簡單描述并編寫提要,這在一定程度上相當(dāng)于中國小說之營業(yè)書目。在丁義華著錄的20種中國小說或叢書中,第3種即為《聊齋志異》,著錄譯名為: A Book of Strange Tales。
綜上所述,梅輝立的《中國經(jīng)典書目提要》、高第的《西人論華書目》和丁義華《中國小說》對《聊齋志異》的著錄,不再僅僅基于藏書狀況,而是嘗試著從目錄學(xué)的角度斟酌《聊齋志異》在中國小說中應(yīng)有的地位,特別是針對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意圖、小說版本及其翻譯流傳情況等諸多方面展開了更進(jìn)一步的探析。
三
如上文所述,或基于藏書狀況、或從文獻(xiàn)目錄的角度,或重在整理漢學(xué)研究的已有成果,馬禮遜、梅輝立、高第等西方藏書家、目錄學(xué)家與漢學(xué)家對《聊齋志異》進(jìn)行著錄。這些書目不僅成為構(gòu)建19世紀(jì)西方人眼中《聊齋志異》的重要文本支持,而且對《聊齋志異》在西方的翻譯介紹、傳播接受及其經(jīng)典化產(chǎn)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首先,當(dāng)《聊齋志異》因其“一書而兼兩體”而被《四庫全書總目》黜落時(shí),卻受到了西方藏書家、目錄學(xué)家的重視,見著于《馬禮遜手稿書目》等數(shù)余種19世紀(jì)西人所編中國書目。這些書目對《聊齋志異》的著錄不僅占據(jù)了先機(jī),而且在著錄方式上進(jìn)行不斷的嘗試,大抵出現(xiàn)了四種不同的著錄門徑。其一,不分綱目,與其他中國典籍著錄在一起。如《馬禮遜手稿書目》《牛津大學(xué)圖書館中文書目》等。其二著錄于文學(xué)類,如《M. J. M. Callery所藏中文書籍書目》《西人論華書目》。其三著錄于小說,如基德的《亞洲文會(huì)中文圖書館書目》及斯當(dāng)東的《斯當(dāng)東藏書書目》將小說單獨(dú)為目,將《聊齋志異》與《紅樓夢》《好逑傳》等小說一并著錄。其四,著錄于志怪。如梅輝立的《中國經(jīng)典書目提要》不僅將《聊齋志異》著錄于志怪,而且還是志怪書目唯一著錄的著作,將之視為記錄異聞或志怪文學(xué)中最為流行、傳播最為廣泛的作品。由此可見,西人對《聊齋志異》的著錄雖未統(tǒng)一門徑,或著錄于文學(xué),或著錄于小說,或著錄于志怪等,尚未形成共識,反映出19世紀(jì)西人對《聊齋志異》的切磋砥礪,而其對《聊齋志異》認(rèn)知亦是一個(gè)不斷深入發(fā)展的過程。
其次,西人所編中國書目中的《聊齋志異》以其行文風(fēng)格而備受矚目,《聊齋志異》因之成為西方人學(xué)習(xí)漢語,特別是學(xué)習(xí)古文的有效載體。如艾約瑟稱《聊齋志異》是一部文風(fēng)優(yōu)雅且在中國極為流行的故事集。而梅輝立更是認(rèn)為《聊齋志異》大部分故事內(nèi)容極其枯燥乏味。蒲松齡的聲名與其說是來自于作品內(nèi)容,不如說是來自于行文方式,他繼承了古代史家雅潔的文風(fēng),又輔之以廣博的學(xué)識和熨帖的典故,形成了古雅蘊(yùn)藉的文體風(fēng)格。而《聊齋志異》這種突出文體風(fēng)格亦早就引起西人的重視,將之作為學(xué)習(xí)古文的憑借。如衛(wèi)三畏的《拾級大成》即從《聊齋志異》中選譯了《罵鴨》《曹操?!返裙适?,并采用了中文、中文拼音、英譯文三者兼?zhèn)涞姆绞剑ㄒ妶D1)。此外,又給出《黑獸》《牛飛》《趙城虎》等9篇故事的漢語(見圖2),以資閱讀。前者采用從左往右的橫版,后者采用從右往左的豎版,并標(biāo)注句讀;形成了以一種摻雜中西的獨(dú)特版式,是早期漢語讀本所特有的。
再次,《聊齋志異》的書目著錄與其西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jìn)了《聊齋志異》在西方的經(jīng)典化。其一,西人書目對《聊齋志異》的著錄為其翻譯提供了中文底本的版本參考。如19世紀(jì)西人所編中國書目中所著錄的《聊齋志異》版本皆為十六卷本,以青柯亭本與但明倫評本最多。而梅輝立《中國經(jīng)典書目提要》更將但明倫評本視為《聊齋志異》最有價(jià)值最完整的版本。翟理斯借鑒并秉承了這種觀點(diǎn),其英譯本《聊齋志異選》即以但明倫評本為底本,并用1766年刊行的余集序本???。而翟理斯對《聊齋志異》版本的精審與底本厘擇無疑為其譯本奠定了扎實(shí)的文獻(xiàn)基礎(chǔ),翟氏英譯本遂成為19世紀(jì)《聊齋志異》最為流行的經(jīng)典譯本。
其二,西人書目對《聊齋志異》的著錄雖未形成固定的譯名,卻引發(fā)了對《聊齋志異》譯名的爭鳴與探討。如基德參照馬禮遜《華英字典》將《聊齋志異》的譯名著錄為“The fortuitous narration of strange occurrences”,斯當(dāng)東則借鑒衛(wèi)三畏的譯法,將《聊齋志異》著為“the Pastime of study-Fairy tales”, 梅輝立又將其譯為“The Record of Marvels;or Tales of the Genni”等。而翟理斯認(rèn)為這些譯名都不正確,指出:“按照字面的順序,這些字表示‘聊(Liao)——齋(library)——志(rec?螄ord)——異(strange)?!氖亲髡邽槠鋾S所起的極富想象力的名字……對于這個(gè)不可譯的‘聊,我嘗試將之替換成‘中國的(Chinese),如此才能更清楚地說明這部書著作的內(nèi)容,因?yàn)椤砉适拢═ales of the Genii)這樣的標(biāo)題并不能完全表達(dá)這部作品的范圍。這些作品既包含了道教鬼神和法術(shù)的離奇故事,又有對海上虛構(gòu)國度里不可思議之事的敘述、還有對中國人日常生活瑣事與奇特自然現(xiàn)象的描述”。[17] 因此,翟理斯認(rèn)為《聊齋志異》的準(zhǔn)確譯名應(yīng)為“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其三,《聊齋志異》在書目中的著錄,特別是高第《西人論華書目》對《聊齋志異》西譯文本的著錄,不僅是對《聊齋志異》西譯實(shí)踐的階段性總結(jié),又勾勒出《聊齋志異》在西方翻譯的過程中從零星譯介逐漸走向系統(tǒng)翻譯的大致進(jìn)程。如高第《西人論華書目》共涉及8種《聊齋志異》的西譯文本,語言以英文和法文為主。1880年翟理斯《聊齋志異》英譯本問世之前多為零星故事的選譯,且或收入中國著述,或在外文報(bào)刊上刊登,尚未出現(xiàn)單行本。而翟氏《聊齋志異》英譯本共選譯《考城隍》《瞳人語》《畫壁》《種梨》《勞山道士》《長清僧》等164篇故事,是當(dāng)時(shí)選譯篇目最多的系統(tǒng)的西文譯本,于1880年發(fā)行出版,標(biāo)志著《聊齋志異》的西譯進(jìn)入了新的階段,即從零星譯介走向了系統(tǒng)翻譯,相繼出現(xiàn)了翟理斯英譯本、陳季同法譯本等《聊齋志異》的西文譯本。
其四,西人書目對《聊齋志異》的著錄不僅引發(fā)了對《聊齋志異》更多的關(guān)注和譯介,又使《聊齋志異》得以步入中國文學(xué)史著述和中國文學(xué)選集之中,從而促進(jìn)了《聊齋志異》在西方的經(jīng)典化進(jìn)程。如俄國漢學(xué)家瓦西里耶夫在《中國文學(xué)史綱要》第十四章“俗文學(xué)、戲劇及中長篇小說”中提及《聊齋志異·羅剎海市》,認(rèn)為這篇故事講述落難書生因精通文章,而娶到龍女的故事,從而彰顯了中國人的自信。而翟理斯不僅在其《古文選珍》選錄《聊齋自志》《湯公》《孫必振》《張不量》四篇作為古文典范,更在《中國文學(xué)史》中稱清代文學(xué)由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拉開帷幕,并用了大量筆墨和篇幅詳細(xì)地介紹《聊齋志異》。書目的著錄、系統(tǒng)譯本的問世、文學(xué)史著述的介紹、中國文學(xué)選集的收錄無疑成為《聊齋志異》在西方經(jīng)典化的主要途徑,共同促進(jìn)了《聊齋志異》在西方的經(jīng)典化進(jìn)程。
綜上所述,《聊齋志異》見著于《馬禮遜手稿書目》《亞洲文會(huì)中文圖書館書目》《中國經(jīng)典書目提要》等數(shù)余種十九世紀(jì)西人所編中國書目,這些書目對《聊齋志異》的著錄既占據(jù)了先機(jī),又在一定程度呈現(xiàn)出19世紀(jì)漢學(xué)家對《聊齋志異》的認(rèn)識不斷深入發(fā)展的過程,而《聊齋志異》在書目中的著錄又與其在西方的翻譯和接受互為補(bǔ)充,不僅推動(dòng)了《聊齋志異》在西方的翻譯進(jìn)程,又使之進(jìn)入中國文學(xué)史和文學(xué)選集的范疇,共同促進(jìn)了《聊齋志異》在西方的經(jīng)典化進(jìn)程。
參考文獻(xiàn):
[1]蔣瑞藻.小說考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Robert Morrison. Morrisons Manuscript Catalogue[M].1824.
[3]Samuel Kidd.Catalogue of the Chinese library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M].London:
John W.Parker,1838.
[4]Sir George Staunton.Catalogue of Chinese Printed Books & Manuscripts Presented to the
Library of Kings College [M].1853.
[5]Joseph Edkins.A Catalogue of Chinese Works in the Bodleian Library[M].Oxford:Claren
don Press,1876.
[6]Bibliothèque Chinois:Catalogue des Livres Chinois provenant de la Bibliothèque de Feu
M.J.M.Callery[M].Pairs:Ernest Leroux éditeur,1876.
[7]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M].北京: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82.
[8]Holt H.F.“A Catalogue of the Chinese manuscripts in the Library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J].1890,pp.1-
117.
(下轉(zhuǎn)第130頁)
(上接第101頁)
[9]H. A. Giles.A Catalogue of the Wade Collection of Chinese and Manchu Books in the Li
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898.
[10]〔清〕蒲松齡.聊齋志異[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9.
[11]W.F.Mayers.Bibliographical Notes on Chinese Books,Notes and Quires On China and
Japan [M].Hong Kong:Charles A.Saint,Vol.I,No.III,1867.
[12]C.F.R.Allen.Tales from the Liao Chai Chih Yi,China Review[J].Vol.2 No.6,1874;Vol.3
No.1,1874;Vol.3 No.2,1874;Vol.3 No.3,1874;Vol.3 No.4,1875;Vol.3 No.5,1875;Vol.4
No.1,1875.
[13]K.F.Gützlaff.Liáu Chái I Chi,or Extraordinary Legends from Liáu Chái I Chi,Chinese
Repository[J].Vol. XI,No.4,1842.
[14]H.A.Giles.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M].London:T.de La Rue and Co.,1880.
[15]Tcheng Ki-tong.Les Chinois peints par eux-mêmes. Contes Chinois par le Genéral
Tcheng-ki-tong [M]. Paris:Calmann Lévy,1889.
[16]E.W.Thwing.Chinese Fiction,China Review[J].Vol.22 No.6.
[17]H.A.Giles.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M].London:T.de La Rue and Co.,
1880,pp.xxviii-xxix.
(責(zé)任編輯:譚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