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公元1039- 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人。歷任大名府推官、河南推官、秘書省校書郎、右司諫、起居郎、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御史中丞等職。寫作兩篇公文時,蘇轍任右司諫一職,掌諷諭規(guī)諫,凡朝廷闕失,大事廷諍,小事論奏。①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甫登相位的司馬光展開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廢除免役法、恢復差役法。王安石當政時期,司馬光曾明確反對免役法,他在《乞罷免役錢依舊差役札子》②中條陳了免役法的五害:一是上戶年年出錢,卻無得休息;二是出錢免役,貧者更貧;三是受召充役的對象大多居無定所,如果滋生事端則不易追捕;四是剝削農民,不利于農業(yè)長遠發(fā)展;五是包庇貪吏,橫征暴斂。倘若恢復差役法,以上弊端將會漸漸消弭。然而司馬光改革之心過切,竟然限定朝臣五日之內將差役法落實完畢,此時免役法已實施近二十年,一旦驟然改變,必定會對國家經濟、民生等方面造成極大影響。因此許多原先支持司馬光變法的人都不贊成恢復差役法,例如蘇軾曾表示:“先帝之法,決不可廢”“差役之法,天下以未便?!雹鄣抉R光并沒有聽取這些意見,役法變革還是在反對聲中開始了。在群臣苦于變革過急的情況下,唯獨蔡京不顧百姓疾苦,如約執(zhí)行,“悉改畿縣差役,無一違者”④以此博得了司馬光的贊許。
蔡京由一縣之尉起家,其弟蔡卞與他同中進士,因為支持新法而取得了王安石賞識,并且成為了王安石的女婿,從此平步青云。蔡京見機行事,順應王安石的變革主張,上奏請求在蒲南興修堤壩,果然博得了王安石的青睞。之后,蔡京便成為了新法的擁護者。然而,在反對新法的司馬光掌權后,蔡京的仕途出現(xiàn)了重大轉折,為了討好司馬光,他迅速轉變立場,積極向舊黨靠攏。從新法的支持者迅速轉變?yōu)榕f黨的急先鋒,可見蔡京十分擅長見風使舵,他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自身官途量體裁衣,并非切實關心國家法度與百姓生活。針對蔡京這一壓迫下級與百姓、以媚求榮寵的行為,時任右司諫的蘇轍作《乞罷蔡京開封府狀》以奏圣上,狀中不僅分析了蔡京此行此舉的流毒,還將蔡京及其同黨的劣跡一一揭露,最后懇切地乞求上峰懲罰蔡京之類的“挾邪壞法之人”。然而,這封奏章并未被采納,蘇轍沒有氣餒,繼而又上《再乞責降蔡京狀》。
1、剛直耿介,公正不阿
蘇轍為官,《宋史》如此評價:“君子不黨,于轍見之”⑤起初,蘇轍多次直言反對王安石施行青苗法的提議,以至于出為河南推官;其后力斥章惇、蔡確,反對新舊黨人兼用的調停之法;議及回河、雇役之事時,與文彥博、司馬光意見相悖;在開邊一事上,又同呂大防、劉摯的主張不合。無論手執(zhí)權柄者是誰,蘇轍始終以國家民生為準則,保持公正不阿的態(tài)度。彈劾蔡京等禍國亂綱之人,既是蘇轍職責所在,更是他的為官準則所決定的,兩篇奏章分別從身世人品、為官行徑兩個方面展開對佞臣的鞭笞撻伐,措辭之銳利,態(tài)度之堅決,無一不透露出蘇轍的婞直之風。
首先,蘇轍在《乞罷蔡京開封府狀》中指出:蔡京、蔡卞兄弟有幸為官完全是憑借王安石姻戚、蔡確族從的“關系戶”身份,蔡京本人只是個“學行無聞”的新進小生。第二篇《再乞責降蔡京狀》更是痛批蔡京“文學、政事一無所長,人品至微”。那么,為什么蘇轍如此憎惡蔡京呢?蘇轍一開始就申明蹙迫執(zhí)行差役法是“故意擾民,以壞成法”的行為,這一舉措既破壞了先王所立法度,更擾亂了人民的生活秩序,因而蘇轍將執(zhí)行者定名為“天下挾邪壞法之人”,暗含了對司馬光的不滿。而蔡京這一朝堂墻頭草的討好行為實在過于明顯,他并不關心實事,對制度的選擇只是他鞏固仕途的工具,其“用意不臧”,令人忿疾,以至于在蘇轍筆下被剝光了最后一絲體面,烙上了奸惡小人的標記。同時,蘇轍還揭露了蔡京及其同黨的惡劣行徑,文章提到了段繼隆贓污私徇之事,盡管段繼隆行跡明顯,然而因為蔡京的曲法庇蓋,大理寺官吏并未公正處理此事。朝中黨派關系似是老樹盤桓交錯的根系,主根之下又有須根,蔡京、段繼隆并非個例,還有許許多多個蔡、段抱作一團,互相牽扯包庇。蘇轍以筆為刃,直刺奸邪,對于宵小,他以犀利的文辭揭露小人禍心;對于同僚,他不屑于用委婉的話語來維護表面的和諧;對于蔡京等人背后的權勢倚仗,他更是坦坦蕩蕩,毫不畏懼。蘇轍還在狀中指責韓縝為相時公報私怨,閉塞人主耳目,言“縝之罪惡,未可與確同日而語,當正其罪以告四方”⑥,韓縝的日益放肆,使得蘇轍愈加激憤,以至于八次上書乞黜韓縝。將韓縝與蔡京并提,可見蘇轍對兩人的評價并無二致,即便此時韓縝依舊擔任丞相一職,他也不曾留情。呈上《再乞責降蔡京狀》時,蔡卞已被迫求退,不久后蔡京請求外任,韓縝也于元祐元年四月罷相,出知潁昌,這一切同蘇轍的堅持與勇敢密不可分。
蘇轍始終擔任著執(zhí)筆勸諫的角色,但他更像一個與敵奮戰(zhàn),不死不休的戰(zhàn)士。盡管提議未被執(zhí)政者采納,他從未退縮,反而越戰(zhàn)越勇,那一道道奏折,既是鼓舞士氣的號角,也是韓、蔡、段等人及其黨羽政治生涯的喪鐘。《再乞責降蔡京狀》呈上后,韓蔡之流未能過久蟄伏于朝堂,這也掐滅了衍生諂媚求寵、貪贓徇私的佞臣賊官的火苗,從而減輕了百姓之苦。
2、顧全大局,思慮長遠
兩篇公文雖然言辭激烈,但蘇轍并非出于義憤而攻訐蔡京等人,他分析了更改役法的影響以及蔡京的意圖,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方提出此狀。
在恢復雇役這件事上,蘇轍也看到了差役法的益處:“差役之利,天下所愿,賢愚共知”⑦“改雇為差,實得當今救弊之要?!雹嗌踔琳J為這是應有的變革趨勢,只是他不認同司馬光限期廢除免役法。原因在于“朝廷自行免役至今僅二十年,官私久已習慣,今初行差役,不免有少齟齬”⑨“今中外用事臣僚,多因新法進用,既見朝廷革去宿弊,心不自安,必因差役之始,民間小有不便,指以為言,?;笫ヂ敚瑪y仁政。”免役法已施行近二十年,倏然更換為差役法,官僚機構尚且應接不暇,更何況與雇役制度息息相關且已習慣了前制的百姓呢?民心不穩(wěn),必然影響朝政。因此蘇轍在《乞更支役錢雇人一年,候修完差役法狀》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則差役條貫既得審詳,既行之后,無復人言;二則將已納役錢,一年雇役,民力舒緩,進退皆便?!彼鲝堄檬S嗟闹菘h役錢繼續(xù)雇役一年,對于是否施行差役法仍需周慮一番,如果確實可行且官民均能接受,明年再實行差役法。蘇轍這一主張顯然是穩(wěn)妥謹慎的,然而司馬光并未接受,他對新法是那樣的痛恨,對變法派是那樣的厭惡,以至于在入朝執(zhí)政一年多的時間里,幾乎完全廢除了宋神宗時期實行達十六年之久的新法,以此澆消心中十幾年黨派、政見之爭的積郁與塊壘。濃厚的主觀色彩和頑固的偏執(zhí)作風,使得司馬光在處理新法和變法派的問題上完全走上了極端化、絕對化、輕率化的道路,⑩因此未能周全地考慮。就雇役制度而言,無論于官于民,變革都應緩緩圖之,兩相對比,蘇轍的思慮長遠足可征矣。因此呂公著曾感嘆道:“只謂蘇子由儒學,不知吏事精詳至于如此?!陛佪嬘?/p>
除卻限期變法背后的不良影響之外,蘇轍還看到了蔡京暗藏的禍心,即“故意擾民,以壞成法”“挾邪壞法”。狀中直言“今者方欲推行差役舊法,王畿之政為天下表儀,而使懷私之人竊據(jù)首善之地,四方瞻望,何所取法?”如果首都的朝政不清明,那各地的政治機構又以何為榜樣?只有懲戒蔡京這等懷私小人,才能肅清朝堂風氣,從而保證天下政治的光風霽月。同時文章對蔡京的斑斑劣跡進行了列舉:“職在近侍,身為民害”“京嘗為檢正官,與此輩(段繼?。┽蜿恰薄爸味卫^隆事不公,外又曲庇僧錄司公事”。蔡京所為,完全是為博官位榮寵以成全個人私心,處置蔡京,不僅為這一事件,更為杜絕官吏“觀望首鼠,以長奸私”,恢復朝堂清明。而司馬光只見蔡京于五天之內督迫京畿各縣全部恢復了差役法,并未了解蔡京的為人本質與個人目的,且對他加以褒獎:“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蘇轍的彈劾并未對蔡京造成實質性的打擊,反而使他抓住機會明黜暗升,后來蔡京得勢后的種種卑劣行徑的確證實了蘇轍的高瞻遠矚。
“狀”這一文體,在漢代主要是臣僚為皇帝察舉官吏時列其行為和才能,或者對某事進行評論列述優(yōu)劣時使用的文體,也稱薦狀。唐代,名稱中帶有狀字的文體較多,如大臣上于皇帝用奏狀,百姓相訴于官府用訴狀,下級對上級使用的狀,又別稱狀上。宋時下級向上級陳言用的申狀也簡稱為狀,此外宋代凡未經獲準而無權使用奏札的官員,向皇帝陳事用奏狀,奏狀屬于狀的變體,也可歸為狀體文,所有這些狀都可用來彈奏官員。輥輰訛蘇轍這兩篇屬于狀中的申(乞)請狀,其正文的結構模式分別由公文開頭(右臣等語)、申乞(請)事件(陳述事由或者具體做法)、公文結語(伏望圣慈等語)構成,格式與現(xiàn)代公文中的“請示”的格式基本相同。
《宋史》評價蘇轍“論事精確,修辭簡嚴,未必劣于其兄”,《乞罷蔡京開封府狀》《再乞責降蔡京狀》兩篇公文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均是言語質樸流暢,無所矯飾,正如水中著鹽,絲毫看不出鍛煉之痕,然而文中無一委婉之言,語氣堅決,直擊要點。
兩篇公文均以“右臣近奏”開頭?!坝摇笔枪糯牡囊环N格式,表示文中所論述的,就是前列事件。正文先用簡潔的文字寫明事由,讓讀狀者一看就知道此狀的主要內容———請求罷黜蔡京。接著闡明彈劾蔡京的原因,蔡京職在近侍,然而他為了執(zhí)行司馬光的命令,不顧舊法的深厚根基,強行恢復差役法,使得百姓深受其苦。蘇轍并未直接條陳蔡京的罪惡,而是一一列舉,若蔡京“不知舊法人數(shù)之冗”,是為不才;倘若蔡京知曉其中利害卻不告知,則是不忠,無論是不才或不忠,都為蔡京釘上了小人的標簽,句句機鋒。其次,蘇轍坦言“學行無聞”的蔡京有幸得到官職,全都依托他是“王安石姻戚,蔡確族從”,再次強調他的“關系戶”的身份,從而引出他當值檢正官期間包庇段繼隆的行徑。至此,一個無才無德、徇私枉法的小人形象躍然紙上。同時又指出大理寺官吏明知段繼隆之事,在“道路皆知其私徇”的情況下仍舊無所作為,側面反映出朝中相互包庇、權勢壓人的黑暗現(xiàn)象。蘇轍的奏章揭露了平靜表面下的暗流涌動,他的忠義剛正不容許“懷私之人竊據(jù)首善之地”,因此懇請執(zhí)政者罷免蔡京,令大理寺盡快處理段繼隆一事。
蔡京等人聲勢正炙,第一封《乞罷蔡京開封府狀》遞上去后如拋大海,蘇轍又上《再乞責降蔡京狀》,顯示出誓不罷休的態(tài)度。第二封狀書舉朱光庭成功彈劾黃履之例,以黃履“即時罷免,曾不旋踵”之前事對比如今乞罷蔡京而不得,提醒人主莫要懸而不決;又提朝廷設置諫官的目的是“幾察奸惡,為人主耳目之用”,“奸惡”為何人,“人主耳目”又為何人不言而喻。蘇轍以耿直的語氣、樸素的言詞,再三勸說領導者采納自己的勸諫,甚至毫不避諱地警示皇帝不施行此狀的后果:“諫官失職,宰相恣橫,為吏民所共非笑”。末了,他意猶未盡,又附上貼黃。宋代的貼黃已不是用于對皇帝敕書等的修改,而是百官上書皇帝的奏狀、劄子等公文言猶未盡時,則將補充的內容寫在黃紙上,貼在正文的后面。輥輱訛貼黃中再申蔡京罪狀,痛斥其“用意不臧”,令人忿疾。兩封狀書,四次祈求罷免蔡京、處理段繼隆,意志之堅決,言辭之懇切,似是一把鋒芒逼人的利劍,直直指向那些“挾邪壞法”、蠅營狗茍之輩。
蘇轍這兩封奏章,言語樸實無華,卻是句句中的,將蔡京等人的小人面目一一揭穿,同時在對國事的判斷中展現(xiàn)出老成持重的特質。于佞臣小人,不吝白眼;于君于國,忠義有加。前后兩狀,字句間都是一位朝廷誠臣的憂心焦慮與遠見卓識。雖然擔憂之情溢于言表,但是蘇轍沒有放任自己的情感駕馭文字,他焦慮卻不失理性,因此言詞精準克制;他目標明確堅定,因此所舉事例皆切中肯綮:無才無德、結黨營私、諂媚上級、禍亂百姓,任何一種行徑都為君主所忌諱不喜,這便加速了蔡京的外遷。保持客觀理性、態(tài)度清晰明朗,語句簡要曉暢,這也是現(xiàn)代公文寫作可汲取的啟示。
這樣高水準的奏章只是蘇轍在元祐元年二月至十一月?lián)斡抑G期間所上七十四篇奏章之一,在《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一詩中,他對蘇軾傾訴了自己的狀態(tài):“諫草未成眠未穩(wěn),始知天上極清涼?!痹谠S許多多個不眠的夜晚,蘇轍披衣起身,對著清涼的月色思考琢磨奏章中的一言一句。這些奏章幾乎涉及當時所有重大的政治問題,多數(shù)均被采納施行,對元祐之政起了重大作用。輥輲訛
注釋:
①洪邁.容齋隨筆[M].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第226.
②司馬光.司馬溫公集編年箋注[M].四川:巴蜀書社,2009.224.
③蘇軾.蘇東坡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959.
④司馬光.司馬溫公集編年箋注[M].四川:巴蜀書社,2009.98.
⑤中國文史出版社.二十五史卷十宋史(下)[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1859.
⑥郭預衡主.新版校評修訂本唐宋八大家散文總集[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7076.
⑦郭預衡主.新版校評修訂本唐宋八大家散文總集[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7077.
⑧郭預衡.新版校評修訂本唐宋八大家散文總集[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7111.
⑨郭預衡.新版校評修訂本唐宋八大家散文總集[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7056.
⑩車吉心.中國宰相全傳中卷[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2678.
輥輯訛曾棗莊.三蘇評傳[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379.
輥輰訛肖虹.宋代彈劾公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輥輱訛丁春梅,方麗萍.中國古代重要的公文制度———貼黃[J].陜西檔案,2000.
輥輲訛曾棗莊.三蘇評傳[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233.
(作者簡介:賀仁潔(1997-)女,江蘇揚州人,揚州大學文學院學生。研究方向:中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