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永忠
【摘要】互動教學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所提倡,其強調老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去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愛上學科學習。本文將主要結合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從師生互動的有效性談幾點個人看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 歷史教學 互動教學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34-02
一、初中歷史課堂開展互動教學的意義
互動教學是指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再給以明確、具體、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或者組織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以達到學好知識的目的。筆者認為,在初中歷史課堂開展互動教學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處于主體地位,作為知識接受者的學生在學習中則較為被動,這樣不利于激發(fā)學生持久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開放式教學方法運用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有利于通過開放式的溝通交流拉近學生和老師間的距離,老師能夠有意識地去和學生進行開放式交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內心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主動去質疑、去思考、去發(fā)現,與同學、老師交流,解決疑問,逐漸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和體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互動學習能力,發(fā)揮學生歷史學習的主體性。
2.有利于加強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師生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目前的學生,對一門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這門學科教師的喜愛程度。如果學生喜歡這門學科的教師,與教師的關系融洽,他們就會更主動、更積極、更投入地學習這門功課,學習效果就會更好。將互動教學方法運用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可以弱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置于課堂學習討論的中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成為發(fā)言者和組織者,有利于加強師生間的良性互動,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3.有利于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普遍重視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主體性的發(fā)揮,卻忽視了作為知識接受方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到底如何,未能考慮到學生是否能很好地領悟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即忽視了教學的有效性。將互動教學方法運用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利于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一來一去的語言交流和知識分享,使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知識進行更多的雙向溝通和交流,有利于改善老師和學生間的關系,有利于改善學生和學生間的關系,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1.要不斷提高自身歷史教學素養(yǎng)
新課程的實施對老師們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準確流利的語言表達,規(guī)范美觀的板書設計,靈活多樣的授課方法,卓越出眾的文學才華,儒雅高潔的學者風范,正直高尚的道德品質,既專又博的豐富知識,嫻熟先進的信息技術。這就決定了歷史老師必須加強自身學習、終生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積淀自己的底蘊,增強自己的能力,彰顯自己的魅力。初中歷史老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將更多的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運用到互動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新型教育理念進行利用,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創(chuàng)新,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當今社會互聯網高速發(fā)展,互聯網使得知識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在世界各地廣泛而迅速地傳播。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歷史課程準備中,能夠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
2.要重視教材互動內容的挖掘
目前我國初中歷史的教材的覆蓋內容很廣,老師在教學時,要對教材十分熟悉,充分挖掘教材,從不同維度、不同層面去對知識進行拆分和解讀,從多方面去挖掘教材中存在或能與教材產生聯系的互動案例,利用互動案例去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體驗,從多方面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知識系統(tǒng)地被學生掌握吸收,有利于學生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在初二歷史教材中的“中國近代史”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教學讓學生知曉當時中國的屈辱以及有志之士為了救國做出的努力,教導學生要愛國,要明白自身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告訴學生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努力承擔自己的集體責任和社會責任;接下來可以舉一些現代知名企業(yè)、知名人物為社會奉獻的情感案例,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社會群體可以為社會做些什么來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和思考,讓學生明白愛國情懷以及現代社會不同的群體應該承擔的不同的社會責任,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要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互動教學形式
為了將互動教學方法更好地運用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筆者建議,老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來設計不同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合理地進行互動學習。例如:在老師對某專題內容進行教學講解時,可以將學生分為5-6人小組,并在組內做好分工,告知哪些同學負責課外資料搜集、哪些同學負責專題內容講解、哪些同學負責課堂學習報告的撰寫,將學生合理分工,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書本上的具體內容,探究并總結所學知識的特點,最后嘗試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創(chuàng)新展示和比拼;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組織類似辯論賽的思辨型比賽;除了以上例子,老師還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互動教學方式,對自身的互動教學形式不斷進行更新和優(yōu)化。
4.要優(yōu)化初中歷史評價方式
目前初中歷史的評價機制較單一,對學生的指導和激勵作用不大。老師此時可以考慮采用互評的方式,對評價機制進行優(yōu)化。以往的評價主要是由老師進行點評,多元互評機制包含多種評價方式: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再讓小組之間相互評價,適當的競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斗志;同時老師還可以引入組內成員互評,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打分,可以對學生進行很好的監(jiān)督和鞭策作用;自我評價也是可以考慮的,學生在每次自我評價中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通過一次次評價不斷克服自己的缺點,每次進步一點點,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進步和改變會是很明顯的;老師可以在最后做一個總結性的評價,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多給學生以鼓勵和支持,讓學生愛上歷史學習,最終實現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
三、結語
總之,要想提高師生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歷史老師要努力優(yōu)化自身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利用各類新型教育理念,給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教育氛圍,認真實施誘導、鼓勵、嘗識的教育策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增強師生間的良性互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琴.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如何實現高質量互動[J].課程教育研究,2017,22:53-54.
[2]湯曉珊.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探究[J].中華少年,2017,28:44-45.
[3]肖桂芳.初中歷史課堂融入互動式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