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qū)老竹鎮(zhèn)中心幼兒園 吳旭勇
陳鶴琴先生曾說:“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要兩個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睘榱耸辜覉@共育更具有針對性、科學性,使家長資源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在家園共育的過程中我們嘗試運用“故事活化”策略,讓家園共育發(fā)揮出最有效的價值。
圖1.“故事活化”策略整體框架圖
每位家長都有著不同的教育觀念、教育形式,這就需要教師在家園共育的過程中了解每一位家長不同的教育理念,并鼓勵家長通過自由交流、多人組合等形式分享教育的故事。
在教育的過程中,每位家長都有著不同的見解與理解。教師要創(chuàng)設交流的平臺,鼓勵家長將自己教育的所思所想分享給大家。
春天是傳染季的高發(fā)期,教師在班級微信群中推送有關預防傳染病消息后,鼓勵每一位家長分享自己是如何預防傳染病的故事。在教師的鼓勵后,家長們分享了如何做好預防傳染病的工作,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例如在分享的過程中,可可媽媽講道:“家中要常通風,及時曬被子,引導幼兒多喝開水,這樣能很好地避免傳染病的發(fā)生?!宾析伟职终f道:“在傳染病高發(fā)期,不帶幼兒去人多密集的地方?!闭鎯簨寢屩v道:“在家中,引導孩子多洗手,防止病從口入?!彪S著交流的進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參與講述“自己是如何預防傳染病的故事”,在分享的過程中,很多家長的做法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有時,家長也是非常有經(jīng)驗的教師,我們要做的是創(chuàng)設交流的平臺,讓家長各抒己見,分享自己教育幼兒的點點滴滴。家長之間的互相交流,不僅讓家長之間學到科學的育兒方式,也讓家長在交流中,意識到教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使他們更加配合教師開展各項活動。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在家園共育的探索過程中,我們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讓多位家長集思廣益,共同分享某個主題的教育故事,讓這個教育故事能夠更加深入地開展。
大班幼兒即將畢業(yè),為了讓大班幼兒順利畢業(yè),較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班級教師召開“幼小銜接家長會”。在家長會前夕,教師根據(jù)幼小銜接的“物質(zhì)準備”“心理準備”等將家長進行分組,讓家長根據(jù)分到的主題進行探索交流。在召開家長會時,家長根據(jù)分到的主題進行細致地分享。
通過多人合作分享,讓該主題的分享更具針對性和全面性。教師搭建這種多人合作的形式,不僅讓家長的教育故事觸碰出火花,也讓其他聽的家長受益良多。
在日常教育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在某一領域非常突出,也有的幼兒在某些地方有待于進步;有的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頗有心得,有的家長在教育中卻時常碰壁。這就需要教師用心去觀察這些家長及幼兒,認真解讀這些背后的故事,并突出故事的優(yōu)點與不足,抓活故事內(nèi)容,促進家長更好地進行教育。
在教育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閱讀習慣非常好,有的幼兒能認真地完成任務,有的幼兒自理能力非常突出等。其實只要教師用心去解讀幼兒的這些行為,了解家長的教育方式,定會發(fā)現(xiàn)無限的亮點。
蓮都區(qū)要舉行“治水演講大賽”,幼兒園要選拔一名幼兒到區(qū)級參賽。經(jīng)過園級層層選拔,最終漫漫小朋友勝出,代表幼兒園去區(qū)里參賽。在選拔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漫漫的膽子非常大,能積極地與評委進行互動,并且在演講的過程中,聲音響亮、感情飽滿、肢體語言豐富。在得知漫漫代表園里參賽后,教師將此消息告知了漫漫的家長。在告知的同時,教師也詢問漫漫家長:“漫漫在演講方面這么突出,你們是如何進行教育引導的?”在與漫漫家長溝通了解后,教師鼓勵漫漫家長將如何培養(yǎng)漫漫的演講行為與各位家長一起分享。
家長在教育幼兒過程中會存在許多的亮點,通過亮點故事的分享,不僅肯定了該家長的教育行為,也能讓其他家長進行學習借鑒。
在教育過程中,家長也會碰到各種困難。這時,教師需要及時支招,幫助家長以更好的狀態(tài)去教育幼兒。同時,也可鼓勵家長述說在教師支招下,發(fā)生微妙變化的教育故事。
在布置 “我畫春天”手抄報作業(yè)后 (幼兒親自完成),浩浩媽媽在群中問道:“怎樣才能讓幼兒親自完成手抄報?”很多家長看到后,都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比如辰辰媽媽說道:“可以帶幼兒一起去郊游,讓幼兒感受春天,發(fā)現(xiàn)春天,再讓幼兒用畫筆記錄春天。”思思媽媽說道:“可以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春天的蔬菜、水果、植物等進行記錄。”但是在記錄的過程中,一個問題卻難倒了家長。眾所周知,手抄報不僅需要圖畫,也需要有文字記錄。但是幼兒不會書寫文字怎么辦?一位家長在微信群中提問后,很多家長也都附和。這時,教師說:“幼兒不會寫字,可以選擇幼兒擅長的方式進行記錄。”在教師的支招下,每位幼兒都完成了手抄報記錄。從家長上傳的手抄報圖片來看,每位幼兒的手抄報上都運用了“文字”記錄。這時,教師就鼓勵家長分享,幼兒在創(chuàng)作手抄報時的故事。在分享的過程中,欣喜地發(fā)現(xiàn)家長充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鼓勵幼兒運用符號、圖形等形式進行記錄。
當家長在指導幼兒完成手抄報遇到困難的時候,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支招,在支招后,讓家長分享成功的喜悅,逐漸體會到尊重、理解幼兒的重要性。
在家園共育的過程中,教師利用一些經(jīng)典的故事,能有效地促進家長的參與,以及轉(zhuǎn)化家長的教育行為,讓家庭教育與幼兒園保持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在家園共育中,發(fā)現(xiàn)媽媽會非常積極與主動,爸爸常常會比較逃避,但是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爸爸的參與。因此,我們借助一些經(jīng)典的故事,來呼喚爸爸的參與。
在日常中,教師通過一些有關爸爸的故事分享給各位爸爸觀看,引起爸爸的關注。例如有一次,教師分享了《我爸爸》繪本故事,繪本故事詳細地描述了幼兒對爸爸的熱愛與崇拜,用幼兒的口吻描述了爸爸的厲害。通過這本繪本的分享,使爸爸意識到自己在幼兒心目中的重要,從而逐漸地去陪伴幼兒、參與幼兒的成長。
其實,有關于爸爸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可以選取一些適合的故事片段進行分享、交流,讓故事表達出爸爸這個角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
在教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家長會過于溺愛幼兒,常常會包辦代替。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幼兒的心里話”,幫助家長意識到溺愛的危害性,從而及時糾正自己的教育行為。
班級有些幼兒還不會自己穿脫衣服和鞋子,經(jīng)過了解,原來是幼兒的家長在家都是幫助穿的,從不讓幼兒自己動手。面對這個情況,教師與家長分享了《我可以自己做》繪本故事,通過故事的分享,讓家長意識到,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可以充分鍛煉幼兒的獨立性。學會獨立,幼兒在未來的道路上才能獨擋一面。
通過故事分享,家長逐漸意識到放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日常教育中,家長也逐漸放手,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通過“故事活化”策略的有效運用,有效加強了家園雙向互動,切實提高了家園共育的質(zhì)量。在日后,我們將持續(xù)、深入探索家園共育中“故事活化”策略的運用,讓“故事活化”真正成為有效開展家園共育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