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娟
摘 要:文學概論課程作為一門以理論為主的基礎課程,理論概念是教學的難點。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在概念教學中效果并不理想,而同伴教學法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為主要方法,通過小組互助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對概念學習產(chǎn)生興趣,并且在互相啟發(fā)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將同伴教學方法運用到文學概論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師生之間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互動,保證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同伴教學法;文學概論;課堂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9B-0054-03
文學概論課程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理論思維能力的重要課程。但是因為課程本身的抽象性,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科。多年以來,文學概論課程一直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式方法進行課堂教學,以老師為中心來進行教學活動,學生以預習、記錄、背誦為基本學習方式,導致其對理論知識的機械記憶,無法真正理解理論內(nèi)涵并實際運用到文學閱讀和文學批評的實踐中去。很顯然,這種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當前社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主要方向。同伴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法,已經(jīng)在物理理論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借鑒國內(nèi)外同行成功的經(jīng)驗,嘗試將同伴教學法運用到文學概論課程的概念教學中去。
一、同伴教學法
同伴教學法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埃里克·馬祖爾教授創(chuàng)立的一種結合實時式教學和同輩教學的交互教學模式。1984年開始,馬祖爾教授在哈佛教授基礎物理,他所在的物理考研小組開始探索教學改革,1991年創(chuàng)立并設計了同伴教學法。同伴教學法使用專門設計的以概念為主的測試題,借助計算機應答交互系統(tǒng)或選項卡片,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把傳統(tǒng)的教師單向講授、學生被動記錄變?yōu)榛诟拍罘治龅淖灾鲗W習和合作探究,尤其在大班課堂教學中運用,可以構建一種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同伴教學法的具體實踐過程包括:首先要求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要求回答與預習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學生漫無目的的預習情況。學生在預習中可以發(fā)現(xiàn)理解困難的部分。在課堂教學中,將課程時間以單元的形式劃分。每一個單元圍繞一個基本概念來設計,教師在進行關鍵概念講解之后,給出“概念測試題,學生以表決器或者任務卡的方式進行回答(2~3分鐘),教師進行統(tǒng)計,然后進入小組(3~4人)討論,通過說服同伴來達成共識。為了達成共識,學生必須解釋他們的推理與問題的求解過程來說服其他同伴,說服別人的同時也加深了本人對問題的認識。小組討論結束后,學生再次提交此前問題的答案,教師進行統(tǒng)計。然后進入全班討論,小組之間可以互相分享討論結果,最后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補充解決。
同伴教學法在哈佛取得了成功,哈佛大學對傳統(tǒng)教學法和同伴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了評估,同伴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要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馬祖爾教授及其團隊一直在對這一教學方法進行完善,并把它推廣到全世界各級各類學校及各個學科。在對全世界使用同伴教學法的調(diào)查中,80%的教師認為它是有效的,92%的教師表示會繼續(xù)使用這種方法。這一教學方法對于解決文學概論課程中的學生畏難情緒、被動學習情況以及傳統(tǒng)教學法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均有指導作用。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例如,教室沒有表決系統(tǒng),對于完全采用同伴教學法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理念,根據(jù)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采用同伴教學法的一些步驟來進行文學概論課堂教學的教學改革。
二、同伴學習法在文學概論課堂中的實踐
文學概論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以理論概念為主,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概念作為一個歷史發(fā)展的結果,往往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論背景,缺乏對背景知識的了解往往是學生無法真正掌握概念的一個重要原因。文學概論課程中還涉及各種各樣的假說,學生依靠個人的認知能力往往很難分辨假說的合理性及缺陷,需要通過小組活動來解決這個問題,針對以上的情況,可以通過同伴學習法的三個步驟來化解:
(一)課前布置預習
利用學校原有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在課程的前一周將下一次課將要學習的概念的相關自測題發(fā)布到平臺上,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教師在課前進行批閱并統(tǒng)計測試的正確率,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提供閱讀書目或上傳理論概念的背景知識到網(wǎng)絡平臺,要求學生在課前閱讀并思考相關問題。以“陌生化”概念教學為例(自測題):
1. 提出著名的“陌生化”概念的理論學派是(? )。
A.俄國形式主義 B.新批評
C.接受美學 D.結構主義
2.陌生化理論體現(xiàn)出文學語言的(? )特點。
A.內(nèi)指性 B.含混性
C.心理蘊含性 D.阻拒性
通過對課前自測成績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對于概念來源,全班40人僅有5人回答正確,正確率不足13%,通過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學生對這個理論概念的來源并不了解。此外,部分同學對概念意義理解有偏差,此項自測題40名同學有23名同學回答正確,44%的同學理解錯誤。針對以上預習的情況,教師在教學平臺上提供俄國形式主義學派關于陌生化概念的相關理論資料,包括什克洛夫斯基的理論原文以及陌生化文本分析兩個內(nèi)容。
內(nèi)容一:俄國形式主義學者什克洛夫斯基在論及陌生化問題時強調(diào):“藝術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使人恢復對生活的感覺,就是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頭顯出石頭的質感。藝術的目的是要人感覺到事物,而不是僅僅知道事物。藝術的技巧就是使對象陌生,使形式變得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長度,因為感覺過程本身就是審美目的,必須設法延長。藝術是體驗對象的藝術構成的一種方式,而對象本身并不重要?!?/p>
內(nèi)容二:劉姥姥只聽見咯當咯當?shù)捻懧暎笥兴坪醮蚧j柜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忽見堂屋中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的亂晃。劉姥姥心中想著:“這是什么愛物兒?有甚用呢?”正呆時,只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著又是一連八九下。
這兩個內(nèi)容主要的作用是幫助學生理解陌生化概念的基本內(nèi)容,并通過經(jīng)典作品了解陌生化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保證學生在課前能夠熟悉教學內(nèi)容。
(二)課堂概念測試
課前進行分組(4~5人)或者使用之前的學習小組,教師利用5分鐘對于教學內(nèi)容進行介紹,給出“陌生化”的定義:陌生化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的核心概念。代表人物為什克洛夫斯基。在教師講解相關概念之后,給出關于陌生化理論概念的測試題,讓學生識別文學作品中的“陌生化”寫作方法。
測試題:
(1)“巨人揭開蓋子,箱子里就冒出一股刺骨的寒氣。箱子墜只有一大塊透明的東西,這玩意兒中間有無數(shù)白色的細針,傍晚的霞光照到這些細針,細針上面就現(xiàn)出了許多五顏六色的星星?!?/p>
(2)“黑魘并沒有消退,……我只有不停地跑,才是安全的,能夠把這龐然大物扯開一道口子?!慨斘乙詾榘踩耍胄聛泶跉?,它就像烏云在我眼前迅速聚集起來了。我怕得哭了,再也沒勁跑了,走著嘮叨:你干嘛呀,你老跟著我干嘛呀。想同它講和,它永遠一聲不響,一步不落跟著我。我也邊走邊回頭,想看清它的模樣,到底是誰??伤哪樚L了,走一路也看不清……”
兩個選段中有一個使用了陌生化的寫法,學生要在思考后進行選擇,最后利用卡片的方式進行選擇并提交答案;教師進行統(tǒng)計,如果超過80%的同學回答正確,教師可以選擇精講這一概念;如果僅有30%~70%的學生掌握正確,則開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同伴互助學習。“陌生化”概念測試的結果是有65%的學生能夠在選項中正確選擇出使用“陌生化”寫法的作品,因此,可以進入小組互助討論學習。
(三)小組討論,同伴互助
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往往更傾向于向同學請教解決辦法,所以同伴互助學習的效果較教師課堂講授更為有效。在文學概論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許多概念知識需要運用到實際文本分析中去,相對于選擇正確答案而言,了解如何使用概念更為重要。
以使用陌生化手法的兩個文學作品節(jié)選為例,兩個選段的寫法有相似的方面,容易造成學生的迷惑,這時候小組同伴互助學習就非常重要了。同伴互助學習的核心內(nèi)容是學生之間的辯論、交流和啟發(fā)。闡述本人觀點,說服有不同意見的同學,是這個階段學生要做的主要任務。小組討論的原則是:第一,要求學生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有條理、有主次、有重點,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要求學生有綜合概括的能力,保證發(fā)言質量;第二,在討論過程中,要求學生要積極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取最核心的信息,并做分析;第三,在討論過程中,要求學生用論證和推理的方法來說服別人,不能訴諸人身攻擊。根據(jù)選擇的情況,小組內(nèi)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分別闡明自己的觀點來說服同伴,或者根據(jù)同伴的講解修正自己的答案,時間為10分鐘。教師可以在小組間巡視,隨時向學生提供協(xié)助 。小組內(nèi)討論結束后,能夠形成統(tǒng)一觀點的小組選出一名同學進行總結發(fā)言,小組內(nèi)仍有分歧的小組,可以由不同的同學進行闡述,小組之間也可以進行同伴學習,互相說服。完成小組活動的學生再次提交修正過的答案,如果回答的正確率仍未超過70%,教師需要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進行詳細講解,之后再選擇新的測試題來測試學生的掌握情況。有關“陌生化”的概念及特征,在經(jīng)過小組互助討論后,學生的正確率已經(jīng)達到85%以上,所以教師可以對這一概念進行精講。小部分同學的認識偏差可以通過課下的小組活動解決。
三、同伴學習法的教學效果
小組互助學習是同伴教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生學習心理而言,這種學習更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進行合作,他們通常會很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往往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課前的預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理解比較生僻的概念,減少畏難情緒
由于理論課具有較抽象的特點,很多學生在面對教材的時候,感到難于理解,甚至有的學生直接認為自己看不懂教材。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無法將理論的背景資料在課堂上一一展示。而充分利用目前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將相關理論背景資料上傳到平臺上,結合自測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就能夠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同時也讓學生對于概念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有了大致的了解。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在理解概念的時候,就能夠找到切入點,不至于毫無頭緒。同時,配合理論,上傳一定數(shù)量的文學作品或作品片段,供學生閱讀分析,使理論能夠和閱讀實踐相結合,避免空談理論,讓學生感到抽象空洞。
(二)同伴互助有利于提升學生興趣,改善教學效果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由于心理因素或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學生與教師討論問題大多會感到有壓力或者緊張,使很大比例的學生主動或被迫放棄了提出疑問和思考,學習成為了不反思、不追問的被動記憶。
在同伴教學模式下,以小組為活動單位,在同輩關系中,學生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提出疑問,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說服同組同學,這個過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增強學生的探索精神。因為小組發(fā)言的環(huán)境相對寬松,學生往往能夠將自己的一些潛在的能力發(fā)揮出來,一方面加深自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在表述的過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這種同伴學習營造出來的積極參與的氛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一直保持對課程內(nèi)容的注意力,有效地解決了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最讓教師頭疼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對于課程內(nèi)容的討論很容易延伸到課后時間,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保持,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增強對于課堂的掌控能力
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教師很難掌握所有同學對課堂內(nèi)容的接受情況,對教學效果的檢驗手段只有考試一種途徑,這種教學模式不但過于單一,而且存在即使發(fā)現(xiàn)問題往往也失去了修正機會的局面。
而在同伴教學模式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向教師展示學習成果,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得到了表達自己觀點和思維過程的機會。這樣一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接受情況及時調(diào)整講授的重點和內(nèi)容比重分配,通過最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時間布局,增強對課堂的掌控能力。
同伴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交互式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單向輸出的模式。這種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從學生學習心理的角度出發(fā),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保持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同時,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互助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綜合能力、判斷能力、表達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這種模式在文學概論教學中的應用還只是處于初步的實踐階段,未來還要繼續(xù)探索,有針對性地改進,使這種教學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美]埃里克·馬祖兒,朱敏,陳險峰譯.同伴教學法[M].北京:機械工程出版社,2011.
[2]張萍.基于翻轉課堂的同伴教學法—原理、方法、實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3][美]拉爾夫·泰勒,羅康,張閱譯.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4.
[4][美] 凱·M·普賴斯,卡娜·L·納爾遜,李文巖 等 譯.有效教學設計幫助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5]張萍,劉宇星.同伴教學法在大學物理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大學教學,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