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迅
摘要:古詩詞是表情達意的重要載體之一,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以及創(chuàng)作技巧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差異,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經過歷史的長河淘淥后還能閃耀著光輝的作品大都飽含著深情厚意,因此筆者在此借助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考角度簡要談一談初中七年級上冊四首古詩詞所蘊含的無限情思的表達,望能為學生古詩詞的閱讀與賞析提供稍許建議。
關鍵詞:古詩詞;思想感情;群文閱讀;教學
在目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習慣了單獨學習一首詩或詞,按照從字詞基礎到藝術手法再到思想內涵的步驟學習,但所謂“情發(fā)一心”,詩詞類作品閱讀其實可以以同一的思路去學習,并從中感知作者、創(chuàng)作以及情感三者的關系。
一、人物遭遇
杜甫在《天末懷李白》中有一句“文章憎命達”,其實這句話應該反向來理解,不是能寫出優(yōu)秀文章的人都是命途坎坷,而是坎坷的經歷更容易豐富創(chuàng)作者的情思,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情動于中而行于言”,只有創(chuàng)作者心中具有了豐沛的情感,創(chuàng)作才能一瀉千里、勢不可當,而這也就為賞析詩詞作品時重視“人物”的經歷提供了依據,只不過這個“人物”所指的就不會是敘事性作品中的具體人物形象,而是詩人在創(chuàng)作此篇作品時所處的境遇與經歷。
在教材中所選取的四篇作品中,有樂府詩,有律詩,還有散曲,作者分別是曹操、李白、王灣與馬致遠,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讓學生第一步需要做的對四位作者進行大致的了解與對比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四位作者分屬三個不同的時代,即使屬于同一時代的李白與王灣人生經歷也大有不同。對于學生而言,相比于王灣與馬致遠,李白與曹操的經歷與人物個性他們要更加熟悉,但因為有這兩位他們較熟悉的且個性突出的創(chuàng)作者,在對比分析之中其他二位稍顯平和的個性反而能得到學生的注意,其實可以想象的到,如果只耽誤賞析一篇作品時提到創(chuàng)作者,對于李白與曹操,可能因為太過熟悉而當作固定的知識,而王灣與馬致遠則可能會將更多的目光直接投向作品而對他們并不顯得多突出的經歷與個性下意識忽略,但將這四位在教學中放到一起,讓學生以平等的目光看待四位,在對比中相似與不同的特點就被無限放大,曹操的疏闊、馬致遠的愁苦等等都為接下來具體作品的賞析奠定了情感基調。
二、觸景生情
當創(chuàng)作者的感情盈滿于心以求抒發(fā)之時,就會需要一個誘因的存在,而目之所及的景就是最容易選擇的存在,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所指的不僅是創(chuàng)作者筆下的景物飽含無限的情思,還在指感情的抒發(fā)其實需要觸景生情。
關于觸景生情,教材所選取的四篇作品可以說都是典型的存在了,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依據已經熟悉的作者個性、創(chuàng)作此篇時的經歷以及閱讀作品時從中所提取的信息總結每一篇作品所寫的季節(jié)與作者在作品的藝術世界中所處的環(huán)境,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發(fā)現作品的景致是作者情感抒發(fā)的誘因,但這些景物能入作者的眼中也與他們本身因為自身經歷所具有的感情分不開,就如曹操在秋日凱旋途中登高臨海激起的是他的豪情,而馬致遠在秋日羈旅途中看到“枯藤老樹昏鴉”的凄涼人融合的是他的悲苦一樣,學生在逐漸加深的思考中會感受到“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就話的妙處,再輔以筆者適時的提問與引導,學生對創(chuàng)作中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表達方式會有更深的理解,自然也會在閱讀中體會到作品的內在情感。
三、言簡意深
不管是詩、詞還是散曲這種文體的呈現其實都暗合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含蓄”的意味,也就是說這些具有詞語凝練、節(jié)奏跳躍以及韻律和諧作品其實都是在借助文字藝術來表現作品“言有盡而意無窮”,因此賞析詩歌類作品,不僅需要賞析其精妙的藝術技巧,還要從中體會語言與情感融合的魅力。
詩詞類作品的體制畢竟短小,在一篇作品中不太可能運用多種創(chuàng)作技巧,所以以群文閱讀的形式將四篇作品藝術形式上的特點進行歸納對比,學生對詩歌創(chuàng)作技巧也會有更直觀的感觸。當然這個過程只依靠學生的自主探究是不恰當的,因為在分析作品之前教師首先需要幫助學生理解常用修辭或藝術技巧的特點與作用,比如“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的比興藝術,比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想象,再比如作品中“子規(guī)”“歸雁”“明月”“昏鴉”等典型意象的使用等等,引導學生以分組討論的形式盡可能多的總結這些手法與這些藝術技巧與情感表達之間的關系,學生會在無意識中發(fā)掘這些藝術不但增添了作品的形式美,更將作者無限的情思融入在了其中,因為情于景是渾然一體的,在加上這些藝術技巧的呈現,使得簡短的文字中反而擁有了多層次的美感與情懷,思緒可以隨著比喻、想象等手法的使用而放飛,感情自然也就愈加濃厚。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作為近些年興起的一種重要閱讀賞析教學模式,在古詩詞類作品的教學中確實可以發(fā)揮作用,教師若能恰當利用,并從不同的角度帶領學生欣賞作品、感悟作品,那對學生閱讀賞析能力的提升還有藝術與情感的審美體驗都會有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黃中英.“群文閱讀”教學法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8(03):45-46.
[2]陳從香.讀出詩詞味 品悟作者情——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古詩詞教學[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4(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