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生
【摘 要】2012年教育部推出了國培計劃和全員遠程培訓,從而使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但是,調查發(fā)現,有少數的老師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解決問題,部分老師偶爾使用或只是公開課或競賽時使用,有少數的老師是基本不用。信息技術培訓如何走出困境,我們必須立足實際,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讓信息技術更好地融合到日常教學中去。
【關鍵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策略;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8)012-050-03
近年來,我們相關的培訓部門先后組織進行了英特爾、多媒體、教育技術、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多項培訓,但是,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不感興趣,消極應用;有的老師認為掌握了信息技術就代表能在教學中合理應用;有的老師雖然參加了多次信息技術培訓,卻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
如何立足實際問題,探索出路,分析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對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探索出良好的培訓模式,讓老師們從被動轉變?yōu)橹鲃咏邮芘嘤?,從厭學到樂學,從樂學到善用,從而有效提升全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
巧選培訓內容
根據調研我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來選擇培訓內容:一是真正從教師的現實需要出發(fā),思考哪些內容是教師需求的、最有現實意義的;二是思考培訓應提升教師什么樣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掌握什么樣的方法以及該如何做;三是思考通過什么樣的教與學活動,引導老師在“做中學”,在做中改進、轉變、提高,改變過去培訓中的“聽了激動,回去不動”的現象,達到培訓的有效性;四是思考運用什么理念策略和工具對培訓進行全過程的評價。
按照分類、分層、分崗、分學科的原則,培訓部門將通過調研、討論后確定的內容,以菜單方式供老師們選擇,根據老師們反饋的信息,進而確定具體的培訓內容。
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
從教師的希望和教師培訓工作發(fā)展的趨勢來看,可以概括為“一種模式”“四個結合”“五項推行”“三個策略”。即“混合—反思”培訓模式;實行專家(名師)講解與返崗實踐、互聯網與校本研修、集中與遠程、集中與影子(學員與帶教老師如影隨形)相結合;推行任務驅動,名師、教研員、教師學習共同體,情境體驗,移動學習和“送教下鄉(xiāng)”;融入分層式、課題帶動、菜單式策略。建立“引導—激勵—應用—測評”常態(tài)化機制,使教師自覺學習,在實踐中感悟,在應用中提升。
采用混合式培訓模式:集中研修—成果獲取—實踐體驗—交流互動—成果內化—名師指導—反思提升—成果展示,利用微格教學提升技能;問題帶動任務驅動(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預設任務經歷問題、實踐操作發(fā)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深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切入點,在信息技術培訓中,我們應該超越技能,讓教師經歷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用最簡單的技術解決關鍵問題;利用互聯網平臺,研修、交流、分享;利用面授集中,答疑解惑;利用學習共同體,學習、交流、反思、互動、提升。
對工學矛盾突出的學校,選派講學團送教送培。請專家問診把脈、對癥下藥,幫助農村教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惑。詳細情況見上圖。
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
鑒于教師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技術水平高低等問題,因此在培訓的同時,需要通過骨干教師及學科帶頭人的幫傳帶、言傳身教,去引領帶動周圍的教師。
組建名師講學團:團隊成員由理念先進、經驗豐富的一線中小學骨干教師或外聘學科專家、名師組成。
通過外出取經、跟崗實踐、在崗研修、深入課堂實踐等方式,不斷提升培訓者的教學、教研及培訓能力。認真組織實施對培訓者的崗位練兵,嚴格考核評價,打造一支“素質好,施訓能力強”的培訓團隊。
建立共享資源庫
群策群力建立共享資源庫提供各類資源,便于老師們學習借鑒應用。資源庫里有經過測試安全的常用學科軟件(幾何畫板、中文語音、物理化學虛擬實驗、英語語音練習),常用通用軟件(音視頻類、互動類、課件工具、文檔類、圖片類、動畫類、工具類、搜索類)。有搜集整理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信息技術應用技巧,解決應用困惑的案例及方案,課例研修,生成性成果等。定期更新各類簡單實用有效的資源,及時上傳到共享平臺,讓教師隨時分享。
創(chuàng)建教師學用、會用、樂用的長效機制
(1)行政推動政策引導,改變教師“只學不用”的局面。近年來,各級教育部門非常重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將信息技術應用規(guī)定為每年全員遠程學習的必修課程,將應用信息技術情況列入學校、校長、教師考評體系,促進教師自覺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同時加強對校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力度,使他們轉變觀念,增強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和主體責任,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工作的考核測評。每年對所有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情況進行測評,對測評差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追究相關責任。
(2)創(chuàng)新管理考核,激勵教師主動應用。建章立制,創(chuàng)新考核機制,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資格注冊、職稱評聘的考核指標,形成教師主動參訓、自覺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良好機制,進而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建立健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學分機制,落實學分應用,將行政推動與激勵相結合,不斷激發(fā)教師的內驅力,激活其參訓動力。
堅持訓用結合,落實“訓用賽”一體化舉措,充分發(fā)揮比賽的激勵作用,面對不足與差距,再針對性的施訓,做到以賽促用,以用激活教師的內心需求,以賽引燃培訓動力,推動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提升。每年進行測評考核,組織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大賽。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測評內容和比賽項目。對比賽優(yōu)秀的教師頒發(fā)榮譽證書、優(yōu)先安排外出學習及精神獎勵,并將優(yōu)秀成果收集匯總,上傳共享平臺,增加教師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分類指導,評價跟進。充分考慮各層次、各學段和各年齡段教師的不同要求,根據不同特點科學實施特色及全員培訓。培訓部門及時了解培訓需求,聽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提取有代表性的建議,針對問題進行有效分層分類指導,及時反饋,及時進行。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檔案”,進行形成性評價,將平時應用和考核測評相結合,進行綜合性評價,不斷優(yōu)化完善培訓進程,確保培訓有效實用。
(3)創(chuàng)建訓后跟蹤機制。針對培訓結束,就畫上了“圓滿”句號的現象,建立訓后跟蹤團隊,并有專人負責。要求每位參訓者培訓后,要做一個成果匯報,一個教學設計,一節(jié)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公開課,并記入老師的培訓檔案。
精選的內容,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精彩實用的案例,名師的引領,同伴的幫帶,豐富的軟件、微視頻資源,良好的政策導向、激勵機制,扣人心弦的任務驅動,流連忘返的情境體驗,有效適切的技術手段,簡單突破教學難點的方法,讓教師解放出來,不再局限于三尺講堂。這些定會讓老師有效改進課堂教學,感受信息技術的強大魅力,感受信息技術優(yōu)化日常教學的簡單有效實用,自覺轉變觀念,實現從被動到主動,從樂用到善用的升華。
作者單位:河北邢臺市南和縣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