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堅堅
摘要:本文著眼于當前我國高中作文教學滲透人文素質(zhì)教育模式的探究問題形勢的探索展開討論,筆者又根據(jù)當前我國高中階段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結合個人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談及一些個人的觀點,希望借閱者能夠積極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9-0052
我國這幾年有關新課程改革的高中作文教學的相關文獻中,所涉及的高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比較多,也比較突出,一部分作文寫作的目的性過于突出,以及在教學方法上也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并且在學生的作文批改上也沒有將其很好的落到實處,對閱讀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等,因此這一系列的問題也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提出相對應的改進策略。
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學的特點
1. 集中性
新課改以后,高中階段的作文教學就呈現(xiàn)出相對比較集中的趨勢,以往的教材中,作文教學一般都是將作文寓于閱讀過程中來展開的,如今的新課程課本(人教版)所有的必修教材都有其獨立的作文單元安排,在教學方式上也表現(xiàn)的比較靈活,即將以往的習作訓練進行修改,從而綜合性運用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所能感知到的知識展開比較全方面的滲透工作。選修教材中,亦將作文教學的數(shù)量進一步進行了增加,在內(nèi)容方面也做了相對應的增加,與此同時,作文教學的比重也增加了。
2. 拓展性
就作文題目的安排方面,學生的寫作形式逐漸轉化為命題、半命題以及出現(xiàn)話題作文的形式,寫作形式不再單一,而話題作文具有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與該話題相關的寫作題材不受限制,并且立意也比較明確。此很大程度上使得作文寫作的空間得到拓展和提升,也使得作文寫作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出多樣性。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 教學方法缺乏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喜歡給學生提出統(tǒng)一的要求,然后讓學生依據(jù)此來完成作文寫作,再擬訂一個平均分,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可以更有利于作文的批改,同時也便于講評,也就會能夠進一步發(fā)現(xiàn)這其中學生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同時使得作文教學富有系統(tǒng)性。但筆者個人而言,在作文教學的實踐工作中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符合學生日常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站在寫作要求的角度來看,以及寫作體會的角度來看其需要依照一個比較狹隘的和固定化的要求來讓學生進行作文,比如在作文的具體內(nèi)容方面要緊跟高考的命題步子走,比如,高考考什么,指導學生練習的時候就練什么題目,在作文形式上理所當然的要求要四平八穩(wěn),主題方面則盡量要求要“放之四海皆準”,這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高考的指揮棒下秉承不失分的具體原則,另外又不要求其求新求異,否則,導致的最終后果將會不堪設想。
2. 作文批改未落到實處
葉先生曾說:“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边@句話當中明確道出了一個道理:教于學,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授之以漁是關鍵,那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則成為教學過程中一個主要的教學原則。教為不教,不教的前提是教,這時候就要求必須要教好。站在教師的角度來講,在教學方法上則不需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意,在命題方面也沒有什么新意,在評改方面也均未能將其落到實處,這就大大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講,想要寫好一篇作文遠遠沒有完成一道數(shù)學題來的快,原因是,寫作中所具備的功利性往往是不為作而寫作,其目的在于為高分而寫作,最后所導致的結果就是高分低能的情勢發(fā)生。
3.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秉著“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整日置身于數(shù)理化生英各學科的題海中,從而在課外閱讀方面花費的時間就極其有限,因此他們的閱讀面就極其狹窄,并且在思維方面也停滯不前,將問題看的不夠透徹,表達不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于是寫文章就表現(xiàn)的語言結巴不流利,作文內(nèi)容也比較空洞,僅僅只是簡單的將一些寫作素材羅列到其中,最終導致了素材的堆積,此為作文寫作中的一個瓶頸。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寫作訓練不抓是絕對不行的,原因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適應性策略
1. 教師更新作文教學觀念,改變作文教學模式
作文教學的目標應著眼于學生“學會做人”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生活的構建和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作文教學的內(nèi)容應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以及情感價值的宣泄;作文教學的過程應強調(diào)學生的真實體驗和實踐感悟;學生學會做人,在做人中挖掘并儲蓄作文的活水,能教會學生從實踐中儲蓄作文的素材。
2. 創(chuàng)設廣闊空間,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作為教師,要將以前長期形成的作文教學的封閉式格局,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使得學生的思維定勢得到突破,能夠使得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獲得提升,讓學生的作品要得以在文中得到情感的發(fā)散,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品質(zhì)。當然,此要求學生需要對寫作的材料作個性化以及更為多元化的有效解讀,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較為大膽和張揚的個性,揮灑自己的青春。將自身所感及所想的真情實錄寫進作文,這樣能讓學生的情商進一步提升,又能幫助學生從情感建立中提升其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總之,教師要盡可能的引導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和視野,也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避免作文在寫作素材方面被重復性運用,以激發(fā)其極具新穎性和生動性的文章。
參考文獻:
[1] 范克勤.新課程背景下對高中作文教學的理性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1).
[2] 李海新.新課改下高中作文教學摭談[J].考試周刊,2010(48).
[3] 楊翠玉.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及教學建議[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