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光
【摘 要】目的:觀察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電解質(zhì)紊亂情況,并評價治療與預后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51例作為重癥組,選擇同期收治的老年輕癥肺炎患者47例作為輕癥組;抽取2組肘靜脈血檢測其血清氯、鈣、鉀、鈉等離子濃度,以便分析患者電解質(zhì)紊亂情況,同時評價治療與預后的效果。結果:重癥組患者血清氯、鈣、鉀、鈉等離子的濃度顯著低于輕癥組(P<0.05),預后良好組血清氯、鈣、鉀、鈉等離子的濃度顯著高于預后欠佳組(P<0.05)。結論:強化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電解質(zhì)的監(jiān)測并及時糾正,能夠有效提升治療的療效,改善預后。
【關鍵詞】 老年重癥肺炎;電解質(zhì)紊亂;治療;預后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215-01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的加劇,使得老年重癥肺炎的患病率、病死率逐年升高,給患者家庭、社會等增加了極大的負擔[1]。本文主要觀察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電解質(zhì)紊亂情況,并評價治療與預后的效果,并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方法
1.1 臨床資料 數(shù)字隨機法的方式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間收治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51例作為重癥組,本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8例、23例,年齡為62-87歲,平均(76.69±2.54)歲;根據(jù)其預后情況將重癥組劃分為預后良好組(32例)、預后欠佳組(19例)。與此同時,選擇同期收治的老年輕癥肺炎患者47例作為輕癥組;本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5例、22例,年齡為61-88歲,平均(77.01±3.14)歲。對比各組臨床資料(P>0.05)。
1.2 納入標準 本次所選重癥病例均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①需行創(chuàng)生性機械通氣治療、病變的范圍在患者入院后的48h增加50%以上,②尿量減少到每日<400mL或血清肌酐>177mmol/L,③呼吸頻率在30次/min以上、氧合指數(shù)在250mmHg以下,④收縮壓低于90mmHg、舒張壓低于60mmHg,⑤病變部位累及患者的多肺葉或雙肺[2]。本研究均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并與患者及家屬簽署“我院知情同意書”;研究均無合并嚴重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患者,無合并藥物禁忌或過敏病史者。
1.3 方法
1.3.1 檢測方法
于患者入院24h內(nèi)抽取2組患者肘靜脈血,并檢測患者血清氯、鈣、鉀、鈉等離子的濃度。
1.3.2 治療方法
評估患者病情、機體狀況等,給予其控制感染、改善通氣等對癥處理;對于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可給予其面罩吸氧;對于伴有心力衰竭患者,可給予其利尿、強心、擴張血管等治療;對于循環(huán)欠佳者,可給予患者多巴胺治療;對于伴有酸堿失衡或電解質(zhì)紊亂者,應及時糾正患者酸堿失衡和電解質(zhì)紊亂,并給予其營養(yǎng)指導。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中使用到的軟件版本為SPSS19.9,對計量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時,以(x±s)表述,對計數(shù)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時,以(n)表述。客觀對照分析各項研究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有差距且P<0.05,表明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重癥、輕癥組患者電解質(zhì)紊亂情況
重癥組患者血清氯離子濃度(97.51±2.54)mmol/L、鈣離子濃度(2.06±0.14)mmol/L、鉀離子濃度(3.92±0.34)mmol/L、鈉離子濃度(133.56±15.49)mmol/L,輕癥組分別為(105.96±3.41)mmol/L、(2.31±0.54)mmol/L、(3.39±0.53)mmol/L、(142.59±14.27)mmol/L,組間對比(P<0.05)。
2.2 對比預后良好組、預后欠佳組患者電解質(zhì)紊亂情況
預后良好組血清氯離子濃度(99.89±2.51)mmol/L、鈣離子濃度(2.41±0.16)mmol/L、鉀離子濃度(3.59±0.24)mmol/L、鈉離子濃度(139.68±4.27)mmol/L,預后欠佳組分別為(90.13±2.65)mmol/L、(2.12±0.36)mmol/L、(3.12±0.65)mmol/L、(129.68±3.52)mmol/L,組間對比(P<0.05)。
3 討論
老年重癥肺炎的發(fā)病較急、病情較為危重,且預后欠佳;加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長伴有電解質(zhì)紊亂,而低鉀血癥、低鈉血癥等也會給治療及預后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本次研究也顯示了,重癥組患者血清氯、鈣、鉀、鈉等離子的濃度顯著低于輕癥組(P<0.05),預后良好組血清氯、鈣、鉀、鈉等離子的濃度顯著高于預后欠佳組(P<0.05),與姜娜等[3]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可能是由于:(1)血鉀主要參與和維持人體細胞正常的代謝及細胞酸堿平衡,進而維持神經(jīng)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及心肌正常功能;而重癥肺炎患者極易因缺氧而使呼吸的頻率加快、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導致血漿中的鉀離子轉(zhuǎn)移到細胞中,降低機體血鉀濃度,最終引發(fā)低鉀血癥;(2)血鈉是人體細胞外液中的陽離子,其能夠維持細胞內(nèi)外的容量以及滲透壓,進而保證神經(jīng)肌肉的興奮性;但由于重癥肺炎患者的機體常處于水過剩而鈉不足的病理狀態(tài),最終引發(fā)低鈉血癥。因此,臨床治療老年重癥肺炎的同時嚴密監(jiān)測患者電解質(zhì)紊亂,并及時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能夠進一步維持患者機體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4-5]。
綜上所述,臨床上應強化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電解質(zhì)紊亂情況,并在對癥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糾正患者電解質(zhì)紊亂現(xiàn)象,方能夠提升治療療效、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 熱娜古力·阿布力孜.老年重癥肺炎合并低鈉血癥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進行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69):9-10.
[2] 姚敏.抗凝治療對改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73):107-108.
[3] 姜娜,牛文會.老年重癥肺炎患者血清電解質(zhì)異常原因及對病情和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20):138-139.
[4] 林景明,孫興奎,陳少林.小兒重癥肺炎伴電解質(zhì)紊亂的臨床治療方案與治療轉(zhuǎn)歸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07):48-50.
[5] 王愛皎.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特點、病原菌耐藥性及死亡相關因素[J].中國醫(yī)刊,2017,52(0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