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yè)大學 經濟技術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36)
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于2017年2月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大學”的根本問題,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zhàn)略工程?!兑庖姟分赋觥耙M一步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理論課”),充分發(fā)揮思政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實施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完善教材體系,提高教師素質,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高校思政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fā)揮著培養(yǎng)“又紅又專、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作用。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發(fā)展迅速。截至2016年,全國民辦高校有742所(含獨立學院266所),在校生為634.06萬人,規(guī)模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shù)的20.36%[1]。2016年12月,在《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國發(fā)〔2016〕81號)中,對民辦教育改革發(fā)展作出全面部署,這為民辦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新的發(fā)展機遇[2]。經過近年來不斷地實踐探索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各民辦高校在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上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面對新形勢下新任務變化的迫切需求,不斷提升思政理論課教育實效性,是各民辦高校不可回避和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實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實踐中的可行性,產生良好結果的可靠性[3]。思政理論課實效性主要指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培養(yǎng)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然而,民辦高校一般建校時間短,實行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院長負責制,人才培養(yǎng)層次以應用型人才為主,師資力量、辦學理念與教學管理與公辦高校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運行機制不夠順暢,校黨委與校董事會的溝通協(xié)商機制不夠健全。因此在民辦高校易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被忽視和邊緣化,產生良好結果的可靠性不足等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在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二十條中規(guī)定:“民辦學校應當設立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決策機構并建立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盵4]民辦高校由校長執(zhí)行學校理事會、董事會等決策機構的決定,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工作,保證教育質量,致力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人才。2017年1月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這些國家政策的鼓勵與支持再加上民辦高校的辦學體制靈活,以職業(yè)能力為導向的培養(yǎng)機制,逐步獲得了社會對民辦高等教育的積極認可,民辦高校的生源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穩(wěn)步提高。在上海軟科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發(fā)布的“2017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100強(畢業(yè)生就業(yè)率排名)”中,位列前10席的高校中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占了5所,其就業(yè)率高達99.52%~100%。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正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新矛盾、新情況,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和環(huán)境的變化,這就迫切地需要民辦高校首先堅持思想先行,發(fā)揮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確立思政理論課的重要地位,把思想政治素質作為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提升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桿,自覺地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然而民辦高校由于受激烈的市場競爭影響,更多地追求治理運行的低成本、高效率和實用性,不少民辦高校都存在著把學生的報到率和就業(yè)率看作是辦學的重要目標,重視招生、就業(yè)、專業(yè)課程教學、校園硬件建設等工作,黨委作用被弱化,而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虛功’”[5],沒有認識到思政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沒有認識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思政理論課的經費投入、資源配置及教師隊伍建設上重視不夠,再加上民辦高校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發(fā)揮不夠,缺少思政教育的頂層設計,因而在教育理念上,沒有站在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的高度來把握,容易導致思政理論課的形式化與邊緣化。因此如何凸顯思政理論課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提升思政理論課的實效性是民辦高校在辦學理念中需要強化的重要問題。
提升思政理論課實效性的關鍵是教師隊伍。“親其師而后才能信其道”,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到思政理論課建設水平,關系著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民辦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也普遍有所提升,大部分思政理論課老師都能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中來,做到與時俱進。但是,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對思政理論課的核心地位認識不足,沒有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教學工作的突出位置,缺乏培養(yǎng)與構建一流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工作機制。民辦高校教師在工資待遇、職稱評聘、教師培養(yǎng)、教師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此背景下,部分思政理論課老師把教學僅僅看作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沒有站在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高度來對待,缺乏主人翁意識。有學者對山東省10所民辦高校的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的調研表明,88.7%的思政理論課教師職稱為講師,非思政教育專業(yè)的教師占比為38.8%,不乏有老師表示“目前正努力伺機跳槽”,對“職業(yè)滿意度”中不滿意的教師占比44%,出現(xiàn)認同危機[6]。上海市的19所民辦高校中,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中有15所的師生比達不到教育部于2012年頒發(fā)的《全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測評體系》中的1:400的比例,且科研能力明顯偏弱,具有高學歷高職稱教師嚴重偏少[7]??傮w而言,民辦高校中具有專業(yè)背景的思政理論課專職教師普遍缺乏,教師政治意識、核心意識、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相對欠缺,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方法和理念落后,使得思政理論課的教育目標難以有效完成。
近年來,隨著民辦高校的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進一步提升,辦學效益不斷提高,辦學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特別是自2017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取消“三本”招生以來,各民辦高校生源充足,質量也有所提升,但隨著高考考生絕對數(shù)量的不斷減少和高校錄取率的不斷提高,仍然面臨著較大的生源壓力。如北京市民辦高校2012—2016年的招生數(shù)分別為20 526人、19 979人、18 880人、17 683人和16 976人,呈逐年減少的態(tài)勢[8]。此外,從生源的整體層面上來看,民辦高校大學生群體的學習能力、思想觀念和心理狀況與公辦高校存在顯著差異。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理想信念淡化、組織紀律性差、功利心強,且存在焦慮情緒和自卑心理,學習力水平存在顯著差異[9]。有學者對山東5所民辦高校的調研結果表明,23%的學生自身認為自律意識差,36%的學生認為校園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養(yǎng)成關系不大,41%的學生不注重文明修身,存在混文憑混日子思想,53%的學生認為自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乏直觀、深刻的感性認識和具體踐行的體驗[10],因而對現(xiàn)有思政理論課的教育模式提出更多的挑戰(zhàn)。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盵11]70作為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政理論課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當前民辦高校的思政理論課主要是借鑒公辦高校思政理論課的建設理念和力量支持,缺乏針對民辦高校(含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分類教學與因材施教方法。并且在當前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發(fā)展進程下,伴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來臨,思政理論課的教育環(huán)境、任務、內容等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實際情況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95后”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個性率真坦誠、積極樂觀、樂于接受新鮮事物,行為表現(xiàn)務實。他們作為思政理論課的主體,給思政理論課教學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但同時也成為了思政理論課變革的動力。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是主要陣地。近年來,高校思政理論課無論是在教材體系建設、教學模式改革還是師資隊伍建設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我們也同時看到,一些民辦院校,沒有把思政理論課擺上高位,對思政理論課的作用、功能和地位沒有給出準確的定位,而只是把它作為一門“副課”,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立德樹人是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教育的根本,而高校思政理論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主要載體,事關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重要的戰(zhàn)略工程,是實現(xiàn)“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xiàn)代教育之路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12]01。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的全過程,而思政理論課是傳授這一價值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落實思政理論課育人的目標,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學校層面認真學習和領會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充分認識到思政理論課的重要性,積極踐行,切實把思政理論課列入核心課程,要把思政理論課作為引導學生立志、成才的重要抓手。“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學校層面要從戰(zhàn)略高度來認識思政理論課的重要性,落實思政理論課在學校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點建設地位,要切實加大投入,將人才引進、教師培養(yǎng)、課程體系建設、辦公科研等所需經費納入到學校財政單列預算,精準投向、足量保障;同時,在科研立項、職務評聘、評優(yōu)表彰等方面優(yōu)先支持思政理論課教師,從而為高效開展思政理論課教學和科研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和政策保障。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12]01
陳寶生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學調研時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政理論課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陣地牢不牢”,并強調:“提高思政理論課的質量和水平要緊緊抓住教師環(huán)節(jié),解決好內功問題。一是集中研討提出問題。二是集中培訓提素質。三是集中備課提質量。”[13]這為思政理論課教師理論水平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教師的思政理論課教學與實踐中,必須通過“三集中”(集中研討、集中培訓、集中備課)切實提高思政理論課的實效性。更為重要的是,民辦高校要建立思政理論課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總體規(guī)劃,貫徹落實《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教社科〔2015〕2號)中的國家示范培訓、省級分批輪訓、學校全員培訓的三級培訓體系[14];通過進修、培訓、學歷提升和社會實踐研修,切實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同時要培養(yǎng)教師的科研意識,營造科研氛圍,建立激勵機制,努力提升教師科研能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新時代下如何正本清源、重塑師魂,是歷史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與職責。教育部2016年9月在《人民教師誓詞》(征求意見稿)中倡導人民教師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遵守教育法律法規(guī),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為教育發(fā)展、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努力奮斗”。思政理論課教師自身要切實提高教師職業(yè)榮譽感,加強職業(yè)歸屬感,積極自我進取,明確使命。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學習專題講座、思政理論集訓、思政理論課競賽、學術會議交流,以及學歷提升等多種形式,堅定政治立場和政治信仰,培養(yǎng)較強的政治敏感性和觀察力,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學習并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積極弘揚中國精神,弘揚中華優(yōu)秀美德,加強道德教育和實踐,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思政教育工作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禮記》有云:“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思政理論課教師要通過堅持言傳與身教相統(tǒng)一,教書與育人相統(tǒng)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才能更好地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的職責。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了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盵15]堅持“四個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前進的內在動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障。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高等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思政教育的靈魂則是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當前在社會思潮多元化、“互聯(lián)網+”浪潮的形勢下,部分大學生易受各種錯誤思潮和西方價值觀的迷惑,價值觀相對缺失,注重個人利益的獲得,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而家國情懷理念較弱。再加上當前思政理論課教育往往社會實踐有限,學生參與率低,學生認知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一項2015年針對廣東5所民辦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調查表明,只有46.2%的學生表示確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取向,還有53.8%的學生表示不清楚或確立其他的價值觀[16]。因此迫切需要發(fā)揮第一課堂的作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自然而然地融入學生的生活和內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fā)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盵12]01當下的中國正以奮進勃發(fā)的雄姿闊步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征程中,因此在思政理論課教育中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中國夢”來撥動學生心底的歷史情愫,自覺將中國夢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青春行動,堅持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信念和決心。對于民辦高校而言,要將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放在首要位置。在思政理論課教育中,要積極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理論解讀和互動,有效解答大學生思想行動上的理論困惑,將理想信念與“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堅定理想信念的自覺性,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自主性和互動性是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主要特點。當前在校大學生絕大多數(shù)為“95 后”,“我的青春我做主”正逐漸成為“潮流”,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團隊合作精神缺乏、集體榮譽感較弱等思想傾向,這影響了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在思政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切實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第一課堂,以校園課堂、社會實踐課堂、網絡課堂為第二課堂,形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聯(lián)動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體系,廣泛深入地開展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教育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教育,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做到虔誠而執(zhí)著、至信而深厚,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切實實現(xiàn)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在第一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做到妥善區(qū)分意識形態(tài)領域不同性質的問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問題意識為指導,以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為導向,努力從學生的問題出發(fā),構建以問題為中心的開放式教育教學模式,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科學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學術理論問題,提倡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和百家爭鳴式的討論;對思想認識問題,運用擺事實、講道理以消除誤區(qū);而對于政治原則問題,則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敢于亮劍,嚴肅處理。在課堂上,要特別加強案例設置,將第二課堂上常見的文化與實踐活動用第一課堂的理論加以指導和支撐。
在第二課堂中,充分運用自學、集體學習、輔導報告、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和網絡平臺互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真正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特別要注重實踐教學,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戰(zhàn)略,邀請專家學者、成功人士進課堂報告;組織學生到革命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到貧困縣貧困村參與扶貧脫貧工程調查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外,要加強對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思政教育,通過踐行“兩學一做”活動,發(fā)揮在學生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17]。
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建設和新媒體運用能力,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當前以互聯(lián)網和智能手機為載體的新媒體日益成為思想、信息交流和社會輿論的主陣地。而網絡是把雙刃劍,相當部分大學生已成為“網絡中毒癥”“手機控”和“網購癥”患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不了互聯(lián)網這一關,我們黨就過不了長期執(zhí)政這一關”?!吨袊ヂ?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7.72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55.8%,其中手機網民達7.53億[18]。大學生是互聯(lián)網的“主力軍”,更是“原住民”。據(jù)騰訊控股有限公司2017年第三季度業(yè)績顯示,微信和WeChat的月活躍賬戶數(shù)達到9.8億,月活躍公務號350萬個,公眾號月活躍關注用戶數(shù)為7.97億[19]。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成為當前高校宣傳教育的主流媒體之一。以微信和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成為學生捕獲信息的重要渠道,傳統(tǒng)課堂教學面臨新挑戰(zhàn)。這就迫切要求民辦高校思政教師和思政工作者進行理念和手段創(chuàng)新,有效應對新挑戰(zhàn),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在思政教育中,要發(fā)揮“95后”大學生思維活躍、參與意識強的優(yōu)勢,積極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和共同研討的網絡情境,帶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剖析時政和社會熱點問題,達到澄清模糊認識,深化理論認知,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四個自信”。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以“師生朋友”的身份,積極應用他們的話語體系與之對話,在啟發(fā)中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還應積極通過網絡、新媒體等第二課堂傳遞新知,以微信、QQ等互動聊天方式進行答疑解惑、分享人生感悟、滲透價值理念,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微方式”傳播正能量,增強學生的道德自律,抵御不良信息誘惑,消除網上不良行為,占領思政教育新高地。
“雙一流”大學建設正成為熱點,必將推動高校新一輪發(fā)展。民辦高校如何找準定位,牢牢抓住人才培養(yǎng)這個根本,堅持立德樹人,將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新的階段,是黨和國家賦予的根本使命。提升思政理論課實效性是檢驗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體現(xiàn),只有形成系統(tǒng)的合力才能得以很好的實現(xiàn)。自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后,黨中央和國家對高等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思政課建設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必然隨之提出了新的目標,民辦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也相應邁向新的階段。然而,圍繞實效性這個關鍵,思政理論課在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手段更新、教師隊伍建設、豐富教育載體等方面還有很多的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