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根清
(中國海洋大學(xué) 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山東 青島 266100)
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金華知府李嗣,因“介于龍游之東,金華之西,蘭溪之南,遂昌之北”的湯溪一帶,“阻山界水,民之趨役輸稅,往往后期”,議“割四邑之邊隅,增湯溪之縣治”,奏知朝廷,得到許可,故于成化七年成立湯溪縣,首任知縣為宋約。[注]乾隆《湯溪縣志》卷之九上《藝文志一》商輅《建湯溪縣志記》。
成化八年,胡超參加殿試,獲二甲第七十八名,賜進士出身,成為湯溪縣成立以來的第一位進士。這對于剛剛成立的湯溪縣而言,無疑是一件舉縣歡慶的大事,為此,在縣城南邊為其建起了“開封首薦”坊。[注]乾隆《湯溪縣志》卷之三《建置志·坊表》:“開封首薦坊,縣治南,為進士胡超立?!?/p>
但由于胡超考中進士時,已經(jīng)48歲,[注]《成化八年進士登科錄》載其“官年”為46,然按胡超于洪熙元年(1425)計,則為48歲。加上生性敦厚,作為工部主事,“默默干飭,不少推遜”,又不喜“與少年爭捷徑”,“歷兩考,始升營繕員外郎”,始列朝班,即乞歸休,[注]《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四所載文林《明故工部員外郎致仕進階奉議大夫恥庵先生墓志銘》。因此在正史中極少有他的記載。只有在當(dāng)?shù)氐姆街局?,才能看到簡略的記載。如:
成化《金華府志》卷之十七《人物·國朝湯溪縣》:“胡超,字彥超。天順間例貢,卒業(yè)南雍,有能文聲。成化戊子應(yīng)天鄉(xiāng)試,錄其文為程式。登壬辰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改虞衡司,轉(zhuǎn)營繕員外郎。當(dāng)官廉慎,自奉如寒士。及家居,至老求學(xué)一日廢學(xué)。有《恥庵文稿》?!?/p>
乾隆《湯溪縣志》卷之七《選舉志》“進士”下:“成化八年壬辰科吳寬榜,胡超,青陽人?!本碇拧度宋铩べt達(dá)》:“胡超,字彥超,青陽人。天順間由選貢卒業(yè)南雍,有文名。成化戊子,應(yīng)天鄉(xiāng)試錄其文為式。登壬辰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改虞衡司,轉(zhuǎn)營繕員外郎。奉使華陽,王餽遺,皆不受,強之,勉取其一,出投之江。至今人以投金名其地。分理通洲河道,隙地為豪右所占,言于尚書,悉奪還之。往年京糧廩庾歲修,費甚巨,超盡剔宿蠹,約其十之五,永為定額。尋上書乞骸骨歸。家居未嘗一日廢學(xué)。宏治初,覃恩進階一級,歲給米四石。子綬舉人?!?/p>
萬歷《龍游縣志》卷之七《選舉》“皇明進士”下:“成化壬辰科吳寬榜,胡超?!庇帧芭e人”下:“成化戊子科,胡超,應(yīng)天中式?!本碇恕度宋铩せ聵I(yè)》:“胡超,字彥超,龍游鄉(xiāng)人。為諸生,有賢名。以貢入國學(xué),中式應(yīng)天第六人。舉進士,授都水司主事,改虞衡。奉使華陽,王餽遺皆不取,強之,勉取其一,出投之江,至今人以投金名其地。分理通州,往時京糧廩庾歲修,費甚巨,超盡剔宿蠹,約其十之五,永為定額。尋上書乞骸骨歸。弘治初覃恩進階一級,歲給米四石。子綬舉人。”
康熙《衢州府志》卷之十八《選舉表上卷第八·進士》“(成化)八年吳寬榜”“龍游”欄:“胡超。”卷之三十九《藝文志》:“胡超《恥庵集》十卷?!?/p>
沈翼機《浙江通志》二百四十九《經(jīng)籍九·集部二·別集》:“《恥庵集》十卷,萬歷《龍游縣志》:胡超著,字彥超?!?/p>
張衡等《浙江通志》卷之二十九《選舉·歷朝進士》“成化八年壬辰科吳寬榜”下:“胡超,湯溪人。”
光緒《蘭溪縣志》卷之六《志選舉》“明憲宗四年戊子舉人”下:“胡超,字彥超,青陽人。前志無,今補……”
如此之類,從事跡上看,顯系一人,但或云湯溪人,或云龍游人,讓人疑惑。茲就披覽所及,特別是《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下文簡稱《文獻錄》,今藏金華市婺城區(qū)余舅家)的相關(guān)記載,對胡超的籍貫、生平、著述等,進行一下系統(tǒng)的考索。倘有疏漏,冀方家有以教之。
關(guān)于胡超的生世,《文獻錄》卷二《芳蹤志》有明確的記載:“胡超,字彥超,行昌三十五,號恥庵,銘十七公孫,正久(九)公子也……公生于洪熙乙巳九月廿三日,卒于弘治戊申八月二十日,壽六十有四……初名特,改名超,作《班超傳奇》以見志。”
銘十七公,即胡榮?!段墨I錄》卷二《高誼志》:“胡榮,字希華,號蕓閣,晚號瀫洲漁隱。廉一公季子也。生而性敏,日記千余言。九歲知大義,從鄉(xiāng)先生江行甫、江善之游。二江皆往來宋景濂(宋濂)、胡仲申(胡翰)、王子充(王袆)三先生之門,其文詞學(xué)問悉有軌度。府君相從既久,聞見日益,自經(jīng)史傳記,逮堪輿星卜之說,無不淹貫,為文詞清古激烈,二江稱其高處可逮古人。與名宦吳公紳、邵公玘、葉公宗文為布衣交。恬然隱德,不慕榮利,凡蹤跡所至,人咸愛重之。然常自謙抑,伍于編民,或縣符下其鄉(xiāng),即奉役維謹(jǐn)。退而授徒,自樂其志。永樂間,辟人才,不就。邑大夫有所造問,不敢輒行謝。正統(tǒng)五年歲饑,率子侄出粟二千一百石賑之。奉詔旌異,一時士夫豪杰咸以道義相推重。年六十二,以疾終。門人私謚曰‘文莊先生’?!?/p>
乾隆《湯溪縣志》卷之九《人物·儒林》:“胡榮,一名道榮,字希華,青陽人。早歲嗜學(xué),蒐獵百家,旁通九藝,與江善之游,繼從金華江公若,得其淵源。居家孝友,名重鄉(xiāng)閭。守令高其行,都憲邵玘、亞卿吳紳交薦,不起……著有《瀫洲漁唱集》《戒子孫箴》三篇?!?/p>
廉一公,即胡麒,乾隆《湯溪縣志》卷之九《人物·質(zhì)行》:“胡麒,又名廉一(傅按,廉一乃排行,非名也)。父贅楓林(今金華婺城區(qū)上境村)劉氏,客死失怙,奉母孀居,克自樹立,撫弟廉三,為娶婦,甫期而廉三歿,有遺腹子,名印童,即銘七也。不三月而弟婦亦病故。遂抱印童,令其妻乳之??制抟獠粓?,乃插柳為驗,曰:‘柳活,則此子長矣?!罅?,妻撫養(yǎng)益堅。及長,婚娶畢,念寄居外家,非善后策,乃攜子姪徙居青陽,各授田百畝余。撰《家規(guī)二十四條》,有‘出仕不可捷徑,臨難不可偷生’之語,皆有補于世教。其后子孫簪纓濟美,為湯首稱?!?/p>
正久(九)公,即胡椿,胡超之父?!段墨I錄》卷二《芳蹤志》:“胡椿,字宗韶,行正九。文莊先生子,彥超公父……公為冢嗣,代理家政,充萬石長,縉紳大夫、郡邑官長及四方賢士,絡(luò)繹于家……家貲既饒,負(fù)氣不能下物,為仇家抅訟于京三年。事既白,遂杜門養(yǎng)晦,日于兄弟敦睦天倫以自樂?!薄段墨I錄》卷二《閫節(jié)》:“胡宗韶之妻祝氏,贈安人……即超之母也。銘十七公長子名椿,字宗韶,行正九。先娶江氏,生三子,繼娶祝氏,生子超?!?/p>
《文獻錄》卷四陳琦《工部員外郎恥庵胡公行狀》(下文簡稱《行狀》):“弘治戊申,公詣女家,謂曰:‘此行永訣矣?!嗽鲁?,命駕舟過金華訪舊,舟中以“故人無一字,貧病有孤舟”分為十韻,作《述懷詩》二十首(傅按,當(dāng)是“十首”),寓憂國愛民之意,乃絕筆也。舟回不數(shù)日,乃無疾而逝。實八月二十日也。距其生洪熙乙巳九月二十二日,得年六十有四?!?/p>
《文獻錄》卷四文林《明故工部員外郎致仕進階奉議大夫恥庵先生墓志銘》(下文簡稱《墓志銘》):“先生生于洪熙乙巳,卒于弘治元年戊申,其年六十有四。曾大父曰德仁;大父曰希華,能詩,有《文莊集》;父曰宗韶,贈承德郎工部主事;母祝氏,贈太安人;配方氏,封安人。”
這些材料,非常清晰地呈現(xiàn)出胡超的身世及基本情況:
1.胡超,初名特,因仰慕班超投筆從戎的壯舉,改名為超,字彥超,并撰《班超傳奇》以見志,號恥庵。成化四年(1468)舉人,成化八年(1472)進士。
2.出生于洪熙元年(1425),卒于弘治元年(1488),享年63歲(64乃虛歲)。
3.曾祖胡麒,字德仁,本居楓林,后徙居青陽,為青陽胡氏之始祖,因插柳全孤事及撰寫《家規(guī)二十四條》,為鄉(xiāng)里所頌,載入縣志“質(zhì)行”;祖父胡榮,字希華,以學(xué)問淵博,名重鄉(xiāng)閭,載入縣志“儒林”;父親胡椿,字宗韶,以子貴,贈承德郎工部主事;母親祝氏,贈太安人;妻方氏,封安人。
但關(guān)于胡超的籍貫,卻出現(xiàn)了三種說法:湯溪人、龍游人、蘭溪人。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說胡超是湯溪人,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乾隆《湯溪縣志》卷之七《選舉志》“舉人”下,說得非常清楚:“成化四年戊子科,胡超,《舊志》:‘時邑未建,超由龍游縣學(xué)入胄監(jiān),中應(yīng)天第六人。成化八年(傅按,八,為“七”之訛)建縣,隸湯溪,登進士,故其坊名“開封首薦”云?!焙信e人時,因沒有成立湯溪縣,所以還不是湯溪人,但成化七年湯溪縣成立了,成化八年胡超中進士,自然就是湯溪人了。
那么,在湯溪縣成立之前,胡超的家鄉(xiāng)青陽,屬于何縣呢?乾隆《湯溪縣志》給我們提供了一點線索——“超由龍游縣學(xué)入胄監(jiān)”。也就是說,胡超是在龍游縣學(xué)求學(xué)的。胡超好友文洪《淶水遺文》有《龍游從學(xué)記》,也直接證明胡超求學(xué)龍游的經(jīng)歷:“景泰某年,舅氏張宗德先生以乙榜教諭衢之龍游。于時,洪方以家庭子執(zhí)經(jīng)授業(yè),而先生駕言于邁,洪念不能往從,垂成之業(yè)無所于卒,將遂棄而他圖。先生不可……比行,遂持以去,至止于茲,三十有幾月矣……而中心有不釋然者……友人胡彥超,知余所嬰,每加慰洪曰:‘子之志善矣,而不必以是自歉也。聞之先師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M不以定省不可缺,而滫瀡之奉非可假人邪?然在當(dāng)時,四方之士違其親學(xué)者,豈少哉?言游,吳人,至輕千里而學(xué)于魯。當(dāng)其時,其親在與否,雖不可知,而諸子之近而非魯人者,豈皆無親哉?未聞夫子之拒之也。使士當(dāng)學(xué)而不當(dāng)從師遠(yuǎn)游,則夫子當(dāng)拒其來矣。子,游子之鄉(xiāng)人也,固子之所當(dāng)法也。龍游視吳,與吳之視魯何如哉?子惟自奮以取功名,求所謂孝之大者可也。定省之業(yè),昔人所重,然固小之為道也。子亦求其大矣乎!’余聞之躍然,曰:‘命我矣!’因筆而為之記?!?/p>
明代的科舉考試,分童試、鄉(xiāng)試、會試與殿試四個階段。由于不同區(qū)域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在童試與鄉(xiāng)試階段,采取的是按戶籍多寡與文風(fēng)高下而分配定額的制度,嚴(yán)禁冒籍參加考試。因此,胡超在龍游求學(xué),并在龍游參加童試,進而由此入胄監(jiān),只能表明此時的胡超是龍游人。
關(guān)于胡超是龍游人的記載,披覽所及,尚有如下文獻材料:
1.鄭紀(jì)《東園文集》卷十二《奉政大夫浙江按察司僉事孫君墓志銘》:“公姓孫,諱弁,字文冕……壬辰登吳寬榜進士。時方慎選守令,公遂有龍游之拜……邑人胡工部彥超,錄公善政,有‘愛民如子,讞獄如神’諸異績?!?/p>
2.陳琦《行狀》:“公諱超,字彥超,姓胡氏。三衢龍游之青陽巨族,今始隸湯溪?!?/p>
3.《文獻錄》卷五張弼《恥庵說》:“三衢胡彥超,以恥庵自號,蓋知其機者也,遂為說以歸之?!?/p>
4.吳寬《匏翁家藏集》卷七十三《明故工部營繕清吏司員外郎致仕胡君墓表》(下文簡稱《墓表》):“君諱超,字彥超,自號恥庵,姓胡氏。初為衢之龍游人,今割其地置湯溪,又為金華之湯溪人,族大而盛,號浙東名家?!?/p>
5.文林《墓志銘》:“先生家龍游,為三衢右族?!?/p>
6.《文獻錄》卷五錢悌《送胡君彥超赴奉常序》:“龍丘直三衢之右,大江迂裊,由南而來,其境綿歷曠遠(yuǎn)……物得之而靈,人得之而秀。胡君彥超生焉。曩予經(jīng)其里,與之為文字交,其博學(xué)贍識,雖欲不為世用,不可得而捐棄者?!?/p>
7.《文獻錄》卷五載有林芳、李諤、倪謙、周纮、馬愈、蔡暹、徐珤、項麒、徐欽等《送胡彥超歸龍丘省親詩》,乃是成化四年(1468)胡超中舉人后返鄉(xiāng)省親時,在南京的友朋所作的送行詩。龍丘,即龍游。
上述人物,鄭紀(jì)(1438-1513),字廷綱,號東園,福建仙游人,為天順?biāo)哪?1460)進士,成化二十三年(1487)為浙江按察司副使。孫弁于成化八年舉進士后出任龍游知縣,則所謂“邑人胡工部彥超”,就是以其為龍游人。
陳琦(1439-1504),字粹之,號冷庵,江蘇吳縣人,成化二年進士。他與胡超為“布衣忘年交”。[注]《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四陳琦《工部員外郎恥庵胡公行狀》。在胡超《恥庵先生遺稿》里,不僅有《送陳粹之憲副之貴州》《鴛湖旅寓和陳萃之僉事韻》《冷齋為僉憲陳粹之賦》等詩作,還有寫給陳琦從弟陳璲的《和陳孟圭韻》三首。
張弼(1425-1487),安汝弼,號東海,上海松江人,成化二年進士。胡超能拜托他撰寫《恥庵說》,自然說明彼此之間有深厚的交誼。張弼《張東海詩集》卷之四有《琳湖》二首:“琳湖湖上草堂幽,四面窗涵一鑒秋。軒冕紅塵飛不到,竹床高枕對閑鷗”,“廿年不踏琳湖路,修竹依然舊日清。醉后錯疑湖水上,東風(fēng)吹落鷓鴣聲”,說明張弼還曾經(jīng)兩度親臨胡超老家,應(yīng)該是知根知底。成化十三年,張弼為胡超祖父胡榮的《文莊先生存稿》作序,云:“工部主事彥超……與予交稔?!盵注]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五張弼《文莊先生存稿序》。
吳寬(1436-1504),字原博,號匏庵、玉亭主,江蘇蘇州人,成化八年狀元。在同年進士中,胡超與吳寬最為交好。在《恥庵先生遺稿》中,有《和吳原博修撰新年韻二首》《送吳原博還吳省親》《和周原己飲餞吳狀元宅留別之韻》《吳匏庵辟地作圃李西涯有詩予次其韻》等詩作;吳寬則有《送胡彥超》《和胡彥超過園居》《四答胡彥超》《次韻胡彥超致仕留別》《恥庵記》《贈工部員外郎胡公致仕序》《墓表》等詩文。
文林(1445-1499),字宗儒,號衡山,江蘇蘇州人,成化八年進士。文林是文洪之子,文洪與胡超交稔,在成化四年考舉人時,曾向胡超請益,所以他在《墓志銘》里說:“先生與先學(xué)諭君交甚契。成化戊子,林試應(yīng)天府時,捧先學(xué)諭手書謁先生太學(xué)中,先生置坐隅,親如子姪。叩端啟難,鑿鑿探圣賢深旨,殊非一時經(jīng)生所談。林退而服繹者久之。是年,忝同榜;壬辰又忝同進士?!?/p>
錢悌,字舜夫,浙江嵊縣(今嵊州)人,胡超好友。除了成化七年所寫的《送胡君彥超赴奉常序》,成化十五年還為胡超撰有《感遇詩序》。在《文獻錄》卷之五《名公投贈》,還有《琳湖四景》《琴室詩》等。
林芳、李諤、倪謙、周纮、馬愈、蔡暹、徐珤、項麒、徐欽等人,則應(yīng)該都是胡超在南雍時的前輩、知交、同學(xué),甚至學(xué)生。林芳,字德馨,江蘇江寧人,成化十三年舉人,仕至莒州知州;[注]參看萬歷《江寧縣志》卷八《科貢#鄉(xiāng)貢》。李諤,浙江樂清人,天順?biāo)哪赀M士,成化十一年知肇慶府;[注]道光《肇慶府志》卷十二《職官》“【知府】成化朝”下:“李諤,樂清人,進士,十一年任?!蹦咧t,字克讓,號靜存,浙江錢塘人,正統(tǒng)四年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注]參看光緒《上元縣志》卷十《選舉志·進士》,卷十五《人物·仕籍》。周纮,字仲瞻,周瑄之子(周瑄曾延請胡超教授子弟),⑤山西陽曲人,成化十四年進士,官至山東右布政使;[注]參看康熙《陽曲縣志》卷之十一《選舉志》,及吳寬《匏庵家藏集》卷三十九《送周仲瞻應(yīng)舉詩序》《周紳字叔謹(jǐn)序》。馬愈,字抑之,號清癡,上海嘉定人,天順八年進士,官至刑部主事;[注]參看萬歷《嘉定縣志》卷之十《選舉考》。蔡暹,字文輝,湖北江陵人,成化十七年進士,官終太仆寺丞;[注]參看夏力恕《湖廣通志》卷五十三《人物志·荊州府》。徐珤,字信之,江蘇江寧人,弘治三年進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參議;⑦項麒,字文祥,浙江杭州人,官至工部營繕?biāo)締T外郎;[注]參看乾隆《杭州府志》卷八十一《人物·名臣二》。徐欽,錦衣衛(wèi)籍,江蘇上元人,成化十七年進士。[注]參看光緒《上元縣志》卷十《選舉志·進士》。這樣的關(guān)系,自然是不會把胡超的籍貫弄錯的。
綜上所述,在成化七年湯溪縣成立前,胡超是龍游人,是可以肯定的。這也正是《成化八年進士登科錄》有關(guān)記載之所本:“胡超,貫浙江衢州府龍游縣人,金華府湯溪縣,民籍,國子生,治《詩經(jīng)》。字彥超,行四,年四十六。”如果不了解上述情況,看到“貫浙江衢州府龍游縣人,金華府湯溪縣”這種記載,肯定會莫明所以。
胡超是蘭溪人的說法,始于光緒《蘭溪縣志》,其完整記載是這樣的:“胡超,字彥超,青陽人。前志無,今補。至壬辰成進士,則已析入湯溪縣籍,不復(fù)列。”這看起來貌似很客觀,但其實與事實有出入。今查明萬歷三十四年刊、清康熙年間補刊本《蘭溪縣志》,以及清嘉慶五年刊本《蘭溪縣志》,其《選舉志》無論是“舉人”下,還是“進士”下,都沒有胡超的記載。因為在成化七年割蘭溪、龍游邊裔之地劃入新置的湯溪縣之前,青陽洲一分為二,東部的青陽鄭、黃稍等村,屬羅埠鄉(xiāng),為蘭溪縣境,而西部的湖前、一樂堂、東田(胡超故里)、前陽、青陽洪、三益里、祥里、馬宅基等村,屬洋埠鄉(xiāng),為龍游縣境。光緒《蘭溪縣志》可能是誤以為青陽洲都屬羅埠鄉(xiāng),從而將作為舉人的胡超補入縣志。
1.明仁宗朱高熾洪熙元年乙巳(1425)九月廿三日,胡超出生。
出生年月是肯定的,唯日期尚有“廿二日”之說。前引《文獻錄》卷二《芳蹤志》:“公生于洪熙乙巳九月廿三日?!标愮缎袪睢穭t說:“弘治戊申……乃無疾而逝。實八月二十日也。距其生洪熙乙巳九月二十二日,得年六十有四。”兩者僅一日之差。《芳蹤志》當(dāng)是族人所撰,理應(yīng)不會有誤;而《行狀》是胡超的兒子胡穀親自不遠(yuǎn)千里來找陳琦撰寫的,是“問穀而狀公群行”,似乎更不會出錯。孰是孰非,殊難判斷。
2.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十年乙卯(1435)十月十日,祖父胡榮卒。[注]《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四胡超撰《瀫洲先生行實》。是年,胡超十一歲。
因胡超“自幼穎敏不凡”,胡榮曾說“興吾家者,其是子乎!”⑤當(dāng)是自小對胡超特別喜愛而課導(dǎo)之。也正因如此,胡超對祖父也是特別愛敬,雖“家不幸,中遭變故,先世藏書,先祖手澤,俱已迷失”,在舉進士后,特別搜輯乃祖遺文,“鋟梓藏于家”。
3.明英宗朱祁鎮(zhèn)正統(tǒng)四年己未(1439),父親胡椿卒,享年50。是年,胡超15歲。
胡椿曾罹陷訴訟于京師三年,事白得歸,悠游鄉(xiāng)里,在胡榮逝世后,對其子“教以儒業(yè)”,⑤可惜為時不長。在臨終時,胡椿對其妻祝氏說:“此兒柔順,可讀書為善。我先世以詩書起家,仕宦不絕?;蛘呖赏频诤?!”[注]《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二《芳蹤志》。
4.大概于正統(tǒng)五年之后的數(shù)年間,游學(xué)金華府學(xué)教授嚴(yán)煊之門。
陳琦《行狀》:“文莊歿……既而游金華教授、前監(jiān)察御史嚴(yán)叔之門。年方弱冠,而能宅心經(jīng)術(shù),夙夜匪懈,嚴(yán)公深器重之。居數(shù)歲,博極諸史,議論精到?!眹?yán)叔,即嚴(yán)煊,萬歷《金華府志》卷之十一《官師》“【國朝】教授”下:“嚴(yán)煊,字熙叔,閩人?!薄段墨I錄》卷四《胡母祝氏安人傳》:“及宗韶甫卒……母方三十有六,家漸窮窶,甔盎儲幾不續(xù),而門戶之欲墜者,絲系千鈞耳。母惸惸守遺孤,躬力蠶織,為布帛易粟,取給賓祭之需;命諸孤就外傅,節(jié)縮服食,以資束修。每懇懇懲誡曰:‘毋荒于學(xué),以隳起家之業(yè)。我為人繼嗣,使嗣無似,其如不繼何?’”
5.大概自正統(tǒng)十年(1445)后到天順年間,為龍游邑庠弟子員,屢試場屋不偶,自號鈍舟。
《文獻錄》卷四《胡母祝氏安人傳》:“超以長補邑弟子員,學(xué)克行修,奈屢不利于有司,母愈勵以進。”陳琦《行狀》:“居數(shù)歲,博極諸史,議論精到,遂補邑庠弟子員。每應(yīng)庠序及有司試,恒居優(yōu)等,牧令加禮貌焉,聲稱藉藉,鄉(xiāng)里推其賢……屢試場屋不偶,而學(xué)益充,更號曰鈍舟?!?/p>
上文所引文洪《龍游從學(xué)記》,也表明在景泰年間,胡超都在龍游縣學(xué),“景泰某年,舅氏張宗德先生以乙榜教諭衢之龍游……比行,遂持以去,至止于茲,三十有幾月矣?!睆堊诘拢磸埦V(鋼),《龍游縣志》卷《官師》“教諭”下:“張綱,字宗德,蘇州人,由舉人。升國子助教?!惫饩w《蘇州府志》卷六十一《選舉三·明舉人》“景泰元年庚午科”下:“張鋼,字宗德,府學(xué),國子助教。”時間正相吻合。
胡超從兄胡忠有《壽衢州白太守》詩,中有“鯫生有弟從泮庠,菁莪久矣沾恩光”句,[注]《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六《翰墨流香·臥云詩選》。這“弟”就應(yīng)該是指胡超,此時恰在龍游縣學(xué)也。白太守,白琮,宣德五年(1430)進士,河南新野人,正統(tǒng)后期任衢州知府。[注]參看康熙(光緒重刊)《衢州府志》卷之十二《府官表》,乾隆《新野縣志》卷之三《選舉》。
在這期間,有兩件事,表現(xiàn)出了胡超的識見與情懷。一是“正統(tǒng)己巳(1449),處州民嘯聚為亂,藩臬重臣往撫之,過邑問策,民莫能知。公一見語合,偕軍中議論連日夜,賊用是平。”據(jù)《處州府志》卷之十二《戎事》,“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冬十月,宣慈人葉宗留等嘯聚為亂,詔御史李俊討之”;正統(tǒng)十四年(1449)七月,“兵部尚書孫原貞諭降諸賊,擒賊首陳鑑胡、葉宗留解京伏誅”;景泰元年(1450)二月,“以都御史張楷討宣寇陶得二等,焚其寨以降……楷至衢州分巡,僉事陶成迎之,泣陳其事??直懖⑦M,過蘭溪,御史黃英、林廷舉偕來會,請速進兵”。胡超往軍中議論連日夜,但因僅是邑庠生,正史自然不會有什么記載,而陳琦也是語焉不詳,但其識見,可窺一斑。
二是“景泰初(1450),法令更始,有父執(zhí)祝士恭,于正統(tǒng)季年緣事籍入軍,罹及妻子。時都憲王公英按邑,乃上書白其事,卒弗及孥?!雹萃豕?,即王英,字時彥,江西金溪人,時為南京禮部尚書。[注]參閱《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九十二。
6.明英宗天順三年(1459),援例貢南京太學(xué)。是年,胡超35歲。
胡超在龍游,多次參加鄉(xiāng)試受挫。得益于天順三年的頒布的新政策,得以歲貢生身分進入南京,成為國子生。乾隆《湯溪縣志》卷之七《選舉志·舉人》“胡超”下:“《通志》:天順三年己卯科,奏準(zhǔn)兩京天文生、陰陽生及官生子弟許就在京鄉(xiāng)試?!比f歷《龍游縣志》卷之七《選舉》“歲貢”,胡超名列其中。
陳琦《行狀》:“天順間,援例貢京師,聞琦《詩經(jīng)》得黃景隆先生之傳,遂納交焉,館于家,彼此相資,而《詩經(jīng)》奧旨各渙然矣。比居南雍,琦濫大理寺副,公與今天官吳匏庵先生堂試,每占前列,俱有能文聲。自是講貫益密,造詣益精。琦公退于家,每專公來講論,常至夜分乃歸?!?/p>
此時的胡超,對學(xué)問更是孜孜以求,“既入太學(xué),名稱益盛,見禮于南都公卿,然尚砥礪如少壯時”。④雖然沒有什么社會地位與名分,但因其學(xué)識淵博,已經(jīng)為人所重,“大司寇周公瑄、大理卿夏公時正聞公名,延歸教弟子。四方學(xué)者翕然歸之,相繼俱登科甲,今翰林侍講劉忠皆其人也”。⑤
周瑄(1407-1484),字廷玉,號葵軒,山西陽曲人。由鄉(xiāng)舉入國學(xué),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注]參閱《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五十二。長子周經(jīng),天順?biāo)哪赀M士;次子周纮,成化十四年進士。
夏時正(1412-1499),字季爵,浙江慈溪人,正統(tǒng)十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刑部郎中,擢南京大理卿。[注]乾隆《慈溪縣志》卷八《人物·循吏》有傳。
劉忠(1452-1523),字司直,號野亭,河南陳留人。成化十四年進士,正德年間,官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xué)士,授文淵閣大學(xué)士,晉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xué)士。[注]參閱《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之三十。
7.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四年戊子(1468),胡超以《詩經(jīng)》中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名,刊《詩經(jīng)》文以式天下。是年,胡超44歲。中舉后,遂有省親之行。
胡超中舉人之年,上述《湯溪縣志》《龍游縣志》《蘭溪縣志》以及陳琦的《行狀》、文林的《墓志銘》、吳寬的《墓表》都有明確的記載,茲不贅言。
《文獻錄》卷四《名公投贈》,載有《送胡彥超歸龍丘省親詩》若干首,倪謙的“已用一經(jīng)登桂籍,還將三策獻楓宸”、周纮的“三策明年期共獻,紫宸宮闕五云中”、馬愈的“明年此際君何處,只在蓬萊第一峰”之句,都是對來年會試的美好祝愿。而蔡暹的詩,雖然也飽含祝福之情,但一句“十年太學(xué)味鹽齏”,也是說盡從天順三年至成化四年這十年太學(xué)生涯的艱辛。
遺憾的是,成化五年(1469),胡超依然名落孫山。應(yīng)在此時,更號恥庵。
8.成化八年壬辰(1472),胡超中吳寬榜二甲第七十八名,賜進士出身。是年,胡超48歲。試政工漕,后二年,連續(xù)有湖南、江西之行,并兩度便道歸省。
《恥庵先生遺稿》載有胡超《新建湯溪縣上梁文》,撰寫日期為“成化七年歲舍辛卯閏九月七日”,說明此時的胡超就在湯溪老家?!段墨I錄》卷五載有錢悌的《送胡君彥超赴奉常序》,撰寫時間為“成化七年辛卯九月初吉”。說明胡超即將赴京參加會試。
陳琦《行狀》:“壬辰,中吳匏庵先生榜進士,試政工漕。時湖廣華陽王薨,朝廷賜葬。公奉命往澧州董治其事,不半載而工成。王賜白金、文綺,公咸遜謝焉。明年復(fù)奉命往江西董營尚書王公概墓,酬贈謝辭,輒固拒而返。”沈翼機《浙江通志》卷一百九十一《人物九·介節(jié)》“衢州府”下:“奉使華陽,饋遺皆不取,強之,勉取其一,出投之江,人以投金名其處?!?/p>
據(jù)《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一十九記載,華陽王朱友堚當(dāng)薨于成化九年(1473)八月,朝廷賜葬,胡超奉命赴湖南澧州董其事;同書卷一百三十二記載,成化十年(1474)八月,“刑部尚書王概卒”,朝廷“賜葬祭如例”,胡超受命赴江西廬陵董營陵墓。
因湖南、江西與浙江相去不遠(yuǎn),胡超“兩以使事,便道歸省。母懲戒益篤,曰:‘今之仕,惟清與慎,僅可保此身耳。否則反是。汝宜勉之!’”[注]《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四張稷《胡母祝氏安人傳》。由此可見,胡超的清廉與謹(jǐn)慎,深受其母祝氏的影響。而這兩次歸省,胡超還為湯溪辦了兩件文化大事——請大學(xué)士商輅撰寫《建湯溪縣治記》,請狀元、侍郎吳寬撰寫《建湯溪縣儒學(xué)碑記》。[注]兩《記》俱載乾隆《湯溪縣志》卷之九上《藝文志一》。
《文獻錄》卷四《墓志傳贊》有胡超所撰《昌九安人黃氏傳》,其落款為“成化十年歲在甲午仲夏上浣之吉,進士試工部政從弟恥庵胡超拜撰”,說明此時胡超仍然“試政工部”。
9.成化十一年(1475),拜工部都水司主事。是年,胡超51歲。
明何士晉《工部廠庫須知》卷之九:“都水司,掌川潰、陂池、橋道、舟車、織造、衡量之事?!痹诙妓局魇氯紊?,胡超“事僚長惟謹(jǐn),默默干飭,不少推遜;然未嘗矜名衒功,與少年爭捷徑”,④“人果以清慎稱”。
《恥庵先生遺稿》中有一首《留客》詩,其首聯(lián)云“紫禁朝回雨霽時,欲沽美醖典春衣”。有客人來,作為一個朝廷官員,想買酒竟然需要典當(dāng)春衣,可以想見其清貧景象。
10.成化十三年(1477)十月,母親祝氏逝世。是年,胡超53歲。
胡超的母親祝氏,“年三十四歲守志”,在丈夫胡椿去世后,“撫諸幼孤,紡績織絍,不辭勞瘁”,卒年七十六。[注]《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二《青陽遺烈·閫節(jié)》“胡宗韶之妻祝氏”。母親一直是胡超的精神支柱,更是他二十多年淹滯場屋,在舉進士后寄跡官場的無盡動力,因此,當(dāng)成化十三年十月母訃聞報北京時,胡超“不食者數(shù)日,哀毀幾絕”。在準(zhǔn)備丁憂返鄉(xiāng)的幾天內(nèi),他先是請同年楊一清為母親撰寫《行狀》,更請張稷為母立傳,并遍告在京諸友人。于是,蕭冕、左贊、白坦、許廷齊、王鏊、李應(yīng)楨、楊守阯、潘璋等人紛紛為寫《輓章》詩,謝鐸為作《胡母安人祝氏輓詩序》。[注]參看《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四《墓志傳贊》、卷五《名公投贈》。唯楊一清《行狀》僅在張稷所為《胡母祝氏安人傳》提及之。
胡母的葬禮于成化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舉行,中書舍人楊一清,金華府知府周宗智、同知李珍、通判丁镕等親臨現(xiàn)場致奠,楊一清獻上《祭工部胡彥超太安人祝氏文》,周宗智等也有祭文。[注]楊一清、周宗智等祭文載《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四《墓志傳贊》。
在治喪期間,胡超“寢苫枕塊,哀毀欒棘,凡葬祭,一循古制”;在丁憂的3年中,胡超有許多善舉,深得鄉(xiāng)人的好評,“祠堂損壞,葺治唯謹(jǐn);水沖壞里人田地,筑堤以防其患;橋梁傾廢者,集工完之;族黨有喪,貧不能舉者,則卜地葬之。鄉(xiāng)人作十字謠以美之”。⑤
11.成化十六年(1480),服闕踰年后回京,改工部虞衡司主事,分管通州閘河。是年,胡超56歲。
母親辭世,對胡超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因此,在丁憂后踰年不回京。說:“吾讀書,登進士,冀褒封父母。今已歿,無他望矣?!痹诮鹑A知府周宗智等的勸慰下,“公乃行,改虞衡司主事,分管通州閘河,稽其地,多為中貴占據(jù),民償其租。公牒部堂,給還小民。”⑤
12.成化十八年(1482),銓考以清慎聞⑤;次年,擢營繕?biāo)締T外郎,分管通州廠事。是年,胡超59歲。
由于胡超的清慎與治理通州閘河所表現(xiàn)出來的才能,終于在成化十九年(1483)九月二十四日,迎來了朝廷的褒獎及對其父母與妻子的封賞:勅封其父胡椿為承德郎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母祝氏及妻方氏為安人。[注]誥勅文載《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三《誥勅文》。這說明此時的胡超還在虞衡司主事的任上?!稅u庵胡先生遺稿·和唐》末尾,有胡超自撰識語,寫于成化十九年仲夏,有“予承乏虞衡,近委治京河”之語,更是說明擢營繕?biāo)締T外郎,當(dāng)在是年冬季。
胡超分管通州廠事,“通州多京儲,廩廨頻年修治,工浩而難。公剔弊課勤,庶工蝟集,不踰年而百廢畢舉”,因此“能名漸孚于上下”。吳寬亦言“京饟分貯通州,歲修廩庾,費用甚鉅”,胡超能“稽究出入,能除故弊,工役畢舉”。[注]吳寬《匏翁家藏集》卷七十三《明故工部營繕清吏司員外郎致仕胡君墓表》。
13.成化二十年(1484),上疏乞歸。是年胡超60歲。
曾經(jīng)仰慕班超投筆從戎壯舉,而將自己的名字由“特”更名為“超”,且撰《班超傳奇》以見志的胡超,年輕時想必豪情滿懷,“十年鑄就湛盧鋒,喜見吾生膽氣雄”(《述懷》十首之五),但淹滯場屋二十年,心中的痛楚,殊非他人所可體會。在真正踏入仕途(授工部都水司主事)的十年里,“宦途風(fēng)雨少青眼”(《即事》),久不得升遷,故每有歸意,如“短景催人不少留,故園荒寂合歸休”(《和尚參議詩》)、“愁添歲月雙銀鬢,心系鄉(xiāng)園一釣蓬”(《晚歸寓舍》)、“回首鄉(xiāng)園萬余里,松楸零落淚如傾”(《苦雨》)、“水部不堪容浪跡,山居應(yīng)合養(yǎng)閑軀”(《懷歸》)、“故國同胞如問我,年來歸思亂如麻”(《送張訓(xùn)術(shù)歸龍游》)。[注]所引詩作,均載《恥庵先生遺稿》(不分卷)。
是什么支撐著胡超堅持下來的呢?那就是何以告慰父母,特別是含辛茹苦一輩子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母親,“冀褒封父母”,堪稱心聲。也正因如此,丁憂服闕后,踰年不起。周宗智勸慰其回京復(fù)任,說的也是“恩典將頒,何間存歿?”
當(dāng)了解這些之后,我們也就可以理解在父母得到褒封之后,無論在京友朋怎么挽留,胡超堅決乞歸的個中原由了。
胡超致仕回鄉(xiāng),在京友朋吳寬、方票、何遵等賦詩為其送行,吳寬還特別撰寫了《贈工部員外郎胡公致仕序》,謂“凡同年,致其事而去者,僅見公一人”。[注]送行詩,載《青陽胡氏家譜文獻錄》卷五《名公投贈》;吳寬《序》,見《匏翁家藏集》卷四十一。
14.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元年(1488)八月二十日,胡超卒,享年64。
胡超致仕后的生活及其家人,陳琦《行狀》所述甚詳,茲錄于此:“踰年而疏乞歸,優(yōu)游田里,絕口不言公事,教子侄讀書而已。歲時伏臘,為雞黍之具,與兄弟親戚胥宴于龍秋(土字旁)書院,分題唱和,俗務(wù)不攖于懷。其于后學(xué),善誘善導(dǎo),略無倦色……成化丁未,蒙恩詔在京五品官以禮致仕者,進官一階,廉貧不堪者,每歲給食米四石,衢婺唯公一人應(yīng)詔……得年六十有四。中外宗親,莫不過哀;里人無老少,皆嗟悼之。配方氏,有淑行,封安人。生子男三:曰順,后公三年卒;曰榖,曰綬,補邑庠生,俱有室。女一,適蘭邑庠生郭時明。孫男女各五?!?/p>
胡超自幼“獨奮勵學(xué),不廢蚤夜”,“入南京太學(xué),例得試應(yīng)天府,始舉,得第六名,錄其文為天下式”;④“卒業(yè)南雍,有能文聲”[注]成化《金華府志》卷之十七《人物·國朝湯溪縣》。;又究心《詩經(jīng)》,“凡以《詩經(jīng)》名于時者,雖千里必從質(zhì)焉”;“日閉一室,以書卷自娛”,“性喜吟詠,持筆運思,頃刻滿紙。既老且病,不忘舊習(xí)”,直到去世前數(shù)日,猶吟詠不絕??梢姾囊簧?dāng)創(chuàng)作有不少的詩文。
在現(xiàn)今能看到的各種文獻資料中,提及其作品集的,有如下幾種:
1.《班超傳奇》。這是胡超為邑庠生時,仰慕班超投筆從戎、為國效力的壯舉,不但將改名為超,更字彥超,作此以見志。據(jù)《文獻錄》卷二《青陽遺烈·芳蹤志》所載,“所編《班超傳奇》稿,為西姜甥所得,刊刻行世?!苯癫粋?。
2.《和唐詩》若干卷。⑤據(jù)《恥庵先生稿·和唐》卷尾胡超識語:“予承乏虞衡,近委治京河。公余因閱唐詩鼓吹,輒亦和之,積二百余首。非敢與唐人馳騁,特寫一時之興耳?!敝獮槿斡莺馇謇羲局魇?,治理通州漕河時,公余所作。今存《和唐詩》共有231首,應(yīng)該是完整的。
3.《拙夫外集》。據(jù)陳琦《行狀》,乃“昔在京與諸名公結(jié)社寄贈詩詞”。未見各藏書家有任何著錄,當(dāng)已失傳?,F(xiàn)存《恥庵先生遺稿》有其在京與諸友朋寄贈詩,則或已編入《恥庵集》。
4.《感遇詩》。今存《恥庵先生遺稿》卷末,附有錢悌《感遇詩序》,在敘述了從《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漢樂府以及陳子昂、李白等古風(fēng)之后,云:“今友人胡君彥超,以進士官于尚書工部。其學(xué)長養(yǎng)磨淬,不厭不倦,所負(fù)宏博奧大,聲實騰茂。居郎署也,退直逶迤之暇,著五言古詩一百余篇,誦之為駭汗之久,何其博洽之一至于此。然當(dāng)有漸道扶極,與調(diào)燮之功。今以內(nèi)艱回第,明年春上京,廟堂之上,密贊幾微,呈其雄篇鉅什之出,鏗鍧闕廷,敘九功,正五事,歌大雅,頌清廟,旌勛賢正大之業(yè),扇和風(fēng)慶云之郁,一革淫靡邪僻之俗,于以揚休薦美,翼讚鴻化,固可期也。古風(fēng)之作,假以寓其蘊藉之言云?!痹撔蜃饔诔苫汉?1479),則知胡超這一百余首《感遇詩》就創(chuàng)作于工部都水司主事時。今《恥庵先生遺稿》第二部分,題為《恥庵胡先生遺稿》,共收錄118首詩作,除7首為七言外,其余111首,均為五言古風(fēng)?;蛟S這就是那“一百余首《感遇詩》”。
5.《恥庵集》(《恥庵稿》《恥庵文稿》)十卷?!段墨I錄》卷二《青陽遺烈·芳蹤志》謂“公著述甚富,刻有全集,燬于火?!奔热皇恰翱逃腥?,理應(yīng)有一定的數(shù)量,并得到一定范圍的傳播。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二十“成化壬辰科”下:“胡超《恥庵集》十卷,字彥超,龍游人?!鄙弦夺橹莞尽贰昂稅u庵集》十卷”,《浙江通志》“《恥庵集》十卷,萬歷《龍游縣志》:胡超著,字彥超?!辈恢谴_實看到該書而著錄的,還是像《浙江通志》這樣轉(zhuǎn)相引用而著錄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現(xiàn)在十卷本《恥庵集》已不傳。
6.《文獻錄》卷六《翰墨流香》所載之《恥庵集選》。共收錄109首詩作,其中與《恥庵先生遺稿》(不分卷)中之《恥庵先生遺稿》相重的有62首,與《恥庵先生遺稿·和唐》相重的有14首,與《恥庵胡先生遺稿》相重的有9首,僅見的為24首。
7.《恥庵先生遺稿》(不分卷)。該書為胡超七世孫胡俊生抄本,現(xiàn)藏上海圖書館。該書封面與扉頁所題相同,左側(cè)題有書名——恥庵先生遺稿,右側(cè)標(biāo)注“范行凖先生捐贈”。首頁首行下空白處,有“合眾圖書館藏書印”,右上角有“上海圖書館藏書”印章。尾頁有“湯溪范氏棲芬室圖籍”印章。該書分三部分,一為《恥庵先生遺稿》,存詩文429篇首;二為《恥庵先生遺稿·和唐》,存詩231首;三為《恥庵胡先生遺稿》,存詩119首。后面還附有胡超的《新建湯溪縣上梁文》,吳寬的《恥庵說》,以及錢悌的《感遇詩序》。胡超、吳寬的文章,分別見載于《湯溪縣志》與《匏翁家藏集》,而錢文則僅見于此。
從該書范行準(zhǔn)于1954年6月13日撰寫的《跋尾》可知,該書原由湖南衡山人李洣在民國六年(1917)擔(dān)任湯溪知縣時從青陽胡氏子孫處獲得。壬辰(1952)夏,李洣在上海貧病交加,致函范行準(zhǔn),告知欲“以書易薪米”。范氏“往返數(shù)四”,“以介友人”。李洣“間從祕笈中出示吾邑胡超《恥庵集》,謂此乃人間孤本,歷劫幸存。今老病待盡,以予與胡氏同邑人,又宿嗜縑素,故珍重付託,情意綦至”,將該書贈送給范氏。范氏考慮到湯溪“自超登進士第,后邑之甲科幾盡為青陽人,至清始替,然仍為著姓。而數(shù)百年來,青陽之藝文零落殆盡,不可復(fù)求,此書亦幾成斷種,賴洣左右葆愛,僅存于世,復(fù)珍重付予。予何敢重蹈胡氏后人覆轍以私于一家一姓,隨年運而銷盡哉!”于是將該書捐獻給上海市立合眾圖書館。當(dāng)時接受捐獻的就是潘景鄭,所以在卷尾,亦有他于“壬辰除夕前二日”撰寫的跋尾。
披覽至此,不勝感慨。胡超“著述甚富,刻有全集,毀于火”,何其不幸也!而在胡超去世200年后,有七世孫胡俊臣,不畏寒暑,于綠野堂讀書處,抄錄下780多篇詩文;又230年后,湯溪知縣李洣,于兵燹劫難之余,從胡超后世子孫處覓得此抄本,“左右葆愛”;又30余年后,李洣將該書珍重托付給胡超鄉(xiāng)人范行準(zhǔn),而范氏深知此書寶貴,不敢私美,獻給上海合眾圖書館,使該書最終得以入藏上海圖書館,從而不但范氏“與讀者共守之”之愿得以實現(xiàn),而李洣“三十年來抱殘守缺之雅志”,也終當(dāng)可以不負(fù)。斯又何其幸也!倘無此3人,恐怕胡超的這些詩文,已經(jīng)永遠(yuǎn)消彌于歷史煙塵之中了。故略考此3人與潘景鄭先生事跡,以為永念。
胡俊生,字一之(益之),又字倬臣,行忠十六,明末清初青陽東田村人。善韻律,工詩文。《文獻錄》卷五《名公投贈》載有所撰《續(xù)輯琴月先生琴譜記言》,以及范于樞的《倬臣胡先生續(xù)輯琴譜序》、胡成鵬《太古遺音又跋》,卷六《翰墨流香》有“《益之公遺筆》”,錄其詩2首。
李洣(1884—1953),字佩秋,號小山、龍靡山人,湖南衡陽人。歷任浙江湯溪、象山等縣知事。精于詞學(xué)考據(jù),兼通目錄版本之學(xué)。晚年寓居上海。民國二十年《湯溪縣志》卷之八《職官》“(中華民國)縣知事”下:“六年,李洣,湖南衡山人。八年,許之龍,江蘇人?!眲t李洣任湯溪知事時間為民國六年至八年間,即1917-1919年。該縣志有李洣之序。
范行準(zhǔn)(1906-1998),字天磬,金華市婺城區(qū)厚大鄉(xiāng)人。民間時期,為上海名醫(yī),并就職于上海中華醫(yī)學(xué)會,從事醫(yī)學(xué)史研究及《中華醫(yī)學(xué)》雜志等的編輯工作。1958年調(diào)入北京軍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撰有《明季西洋傳入之醫(yī)學(xué)》《中國預(yù)防醫(yī)學(xué)思想史》《中國醫(yī)學(xué)史略》等,為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中醫(yī)醫(yī)史文獻學(xué)家。
潘景鄭(1907-2003),字良甫,號寄漚,江蘇吳縣人。我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目錄版本學(xué)家和藏書家。合眾圖書館創(chuàng)始人之一,后一直在上海圖書館任職。
胡超其他散見詩文。主要集中收錄在《文獻錄》中,卷一《蘭陰祠略》有《彥超彥本兄弟在蘭陰祖祠聯(lián)句并序》《贈彥彩詩》,卷四《墓志傳贊》有《正八安人江氏贊》《瀫洲先生行實》《亨五公像贊》《胡彥信兄弟墓表》《昌九安人黃氏傳》《琴月先生傳》《一峰先生傳》《亨四公贊》,卷五《名公投贈》有《贈孟翔侄二首并序》。此外,民國《湯溪縣志》卷十九《文征》有胡超撰《孀居為祝氏姪題》一首。
胡超的文章很是少見,所幸《文獻錄》收錄了幾篇所撰紀(jì)念性文章,我們得以一睹胡超的文采。茲錄其《琴月先生傳》于下,以供方家窺豹:
先生胡姓,端名,彥緒字也。世居蘭溪河西,后徙青陽,遂為湯溪人也。七世祖為防御使,甚著功烈。先生祖產(chǎn)饒裕,無紈綺膏粱態(tài),好讀書、作詩、寫畫,精音律,雕刻、繡刺之藝,雖哲匠莫能過。性夷曠,好詼諧,與從兄臥云、松石、一峰三先生,逍遙物外,絕口勢利。
每歲春二三月,于琳湖一峰修竹茂林下,具小酌,鼓雅琴,吹洞簫,撫景而樂,至暮忘歸;夏則命小舟,具筆床、茶灶,入湖內(nèi)可五七里許,兩旁植花柳,舟則隨波上下,荷香馥馥襲人,禽鳥知人事,弄好音相悅,先生披襟散發(fā),擊瓦缶,歌馬紫才《浩浩歌》、陸龜蒙《江湖散人歌》,待月出而還。臥云園中,植菊不下百余本;松石圃中,植桂七八株;一峰軒外,植竹數(shù)百個,號翠云窩。秋八九月,先生日造焉。殺雞為黍,斫紫蟹,劈黃柑,分韻賦詩,經(jīng)旬不厭。
所居兩溪縈繞,九峰、芙蓉峰、蘭陰山環(huán)列數(shù)十里外。冬積雪,素光遠(yuǎn)近奪人目,先生偕臥云輩,披裘策杖,觀溪山之勝,乘興駕小舟,過蘭陰祖祠,訪磐石老衲,見則倚長松下,不顧雪塊墜身,掀髯長嘯。坐方丈煮雪煎茶,酣歌痛飲,人皆笑為狂,先生不顧也。老衲能詩嗜酒,如孤云野鶴,飄然出世。一歲間不知幾會,會則謔浪笑傲,忘形骸于醉鄉(xiāng),不知人世為何如也。
雅敬黎大量、沃昌言、金公遠(yuǎn)三先生談?wù)?,多取裨益。先生雖不同于俗,然達(dá)人高士至其家,皆得見;有不得見者,為之怏然。名家大族聞先生至,則倒履相迎,童仆爭曰“琴月翁來也”。留必經(jīng)月不容去,以先生攻詩書,多技能,不輕責(zé)人故也。妻子或以家事煩,先生拂然曰:“貧固是甘!弗亂我心?!逼缴枭ⅲ痪行」?jié),然大義所關(guān),則凜然有守。至于睦宗族,教子孫,終始任之。著《琴月稿》若干卷、《和唐詩》若干首,所成琴畫,人多寶之。壽止六十有五。
嗚呼!先生逝矣,吾鄉(xiāng)無復(fù)斯人也!議者以詼諧類東方朔,風(fēng)流類阮嗣宗,詩宗溫飛卿,畫學(xué)朱澤民,琴則劉門趣調(diào)也。或病其不用于時。彼用于時者,果皆高于先生耶?噫!使人人皆學(xué)先生,則破斗折衡,民不與爭,不幾于無懷氏、葛天氏之民乎!黎大量嘗謂“士林中不可無斯人”,亦確論也。
超于先生為從弟,蒙先生教而成,則先生之盛德大節(jié),非予發(fā)之而誰發(fā)也。故為之傳其梗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