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欣
摘 要:隨著藝術創(chuàng)作成果的不斷更新和藝術視角的轉換,當代北方山水畫越來越多的受到學術界的關注。本文通過對近二十年來國內外有關當代北方山水畫研究成果的回顧與分析,期望能夠找到進一步深入研究當代北方山水畫,拓展當代北方山水畫研究方向的路徑。
關鍵詞:當代北方山水畫 研究成果 發(fā)展現(xiàn)狀
中國山水畫隨著1979年開始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一系列改革的不斷深化,也悄然的發(fā)生著變化。其間關于當代北方山水畫的相關研究也時有出現(xiàn)。本文通過對近二十年來國內外有關當代北方山水畫研究成果的回顧與分析,期望對于進一步深入研究當代北方山水畫,拓展當代北方山水畫研究路徑能夠有所啟示。
一、相關研究概述
當代北方山水畫近幾年越來越受到學界關注,主要在于改革開放以后,國畫界的一些藝術現(xiàn)象和一批杰出的藝術家的涌現(xiàn),以及隨之而出現(xiàn)的不同階段的具體藝術創(chuàng)作成果。
回顧近二十年來,國內有關當代北方山水畫研究的成果,相對較好的首先體現(xiàn)在地域特征和地域題材作品的研究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徐恩存的《心靈的神游——讀于志學冰雪山水畫》、哈爾濱師范大學于顯達教授的《篳路藍縷的拓荒者》、中國藝術研究院李立博士的《太行山題材的當代山水畫研究》,王紹霞的《當代西北山水畫表現(xiàn)形式探究》等。通過研讀,首先發(fā)現(xiàn)地域題材作品研究的文章中尤以“太行山”題材和黑龍江地域性題材作品研究比較突出。其次是關于當代北方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山水畫家及其作品的研究,綜合來說,主要集中在賈又福、盧禹舜、陳平等少數(shù)極為有影響的畫家身上,大多注重繪畫風格的總體把握和作品的分類分析,但缺乏對個人風格演變內在規(guī)律的研究。邵大箴先生的《體悟自然 虔誠與超越——盧禹舜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和王躍奎博士的《大道之行——論盧禹舜的山水畫藝術》,分別從題材選擇和風格分析的角度對盧禹舜先生的作品給與了探討和評價。再其次是關于寫生實踐和藝術思想的研究,比較系統(tǒng)深入研究山水畫寫生的文章是中國美術學院徐新紅的博士畢業(yè)論文《山水畫寫生研究》,其中對當代山水畫寫生論述的部分對于研究當代北方山水畫寫生實踐有重要的啟示意義。薛永年先生在《熔鑄山水精神——論賈又福的山水畫》,金新博士的《愛欲、酒、禪及其他——盧禹舜繪畫中的人文視界》,烏建的《賈又福山水畫教學思想簡述》幾篇則注重畫面所傳達出的人文關懷和審美理念。
國外關于當代北方山水畫的研究目前未見專題性文章,甚至相關論述都十分少見。
目前文獻成果來看,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研究過程中,缺乏對同類具體問題的比對與研究,因此很難對解決具體問題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其二,從繪畫作品研究方面來看,由于集中在少數(shù)代表性畫家局部研究上,很難形成對于當代北方山水的整體認知,因此也就難以對當代北方山水畫發(fā)展方向給出具體建議。
二、相關研究成果分析
當代北方山水畫研究的相關文獻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一是地域特征與地域題材作品研究,二是代表性畫家及其作品研究,三是山水畫寫生實踐的研究,四是藝術思想研究。
1.地域特征與地域題材作品研究
地域文化與地域特征是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地域差異為畫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也為山水畫研究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角度即:從地域性或地域文化角度出發(fā)探討山水畫的藝術風格。
李立博士的《太行山題材的當代山水畫研究》一文,從藝術表現(xiàn)形式和獨特的中國畫審美視角出發(fā),結合當代以太行山題材為主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進行分析,闡釋了太行山題材當代山水畫的產(chǎn)生以及發(fā)展原因?!懂敶鞅鄙剿嫳憩F(xiàn)形式探究》一文中,作者王紹霞通過分析西北地區(qū)畫家趙振川、羅平安、蔣志鑫的藝術作品表現(xiàn)形式,對西北山水畫家們在地域題材作品創(chuàng)作中所取得的成績給與了肯定的,認為“他們通過自我的審美視角,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力求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精神,創(chuàng)作出一大批表現(xiàn)形式各異的作品。畫家趙振川的深沉與靈動并存、羅平安的平面構成與裝飾性、蔣志鑫闊筆濃墨的大寫意表現(xiàn)、周尊圣的‘紅之美,都各具表現(xiàn)風格?!雹傥闹凶髡咭卜治鲫U釋了地域性題材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和所面臨的的困境。
2.代表性畫家及其作品研究
當代北方山水畫發(fā)展過程中,涌現(xiàn)出一批杰出的山水畫大家,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果不僅為全中國的畫家們所關注,更引起了學界的極大興趣,有關研究成果不斷問世。其中關于賈又福、盧禹舜、陳平、于志學等人的研究較為突出。
關于賈又福山水畫的研究成果相對比較多,研究角度與涵蓋內容也非常豐富全面。例如薛永年先生在《熔鑄山水精神——論賈又福的山水畫》一文中,通過對賈又福三個不同時段不同題材的山水畫作品的分析,闡述了賈又福對當代山水畫發(fā)展的歷史貢獻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的重要價值。薛永年認為賈又福先生最突出的貢獻是“復興了晚清以來西學東漸下幾乎割斷的文脈……他以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診釋回應了大變革的時代,發(fā)展了李可染晚年北宋式大山大水的風格和澄懷觀道東方既白的藝術思想,開創(chuàng)了精神性極強時代感鮮明個性突出的民族山水畫新圖式?!雹谧髡哌€認為:“這樣一種把藝術與宇宙時空合起來思考的方式,使水墨形式獲得了最為普通性的存在基礎,也獲得了對有限時空的無限超越。”③
薛永年先生在《我看陳平的畫》一文中,從陳平藝術作品題材和藝術探索的角度,分析了陳平先生的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薛永年認為,陳平取得的成功與他對書法藝術的鉆研有很大關系,他參書入畫,同時致力于傳統(tǒng)山水程式符號的因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關于黑龍江籍畫家盧禹舜的研究主要有邵大箴先生的《體悟自然 虔誠與超越——盧禹舜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一文,文中將中國山水畫所特有的獨特審美價值與盧禹舜先生對自然的獨特感悟結合進行闡述,認為“他立足于宏大雄渾、凝重深沉的北方山水,用心感悟自然,既從自然中獲取創(chuàng)造的資源和力量……盧禹舜大膽探索屬于他自己的山水畫圖式語言,不求筆墨符號、章法與傳統(tǒng)經(jīng)典作品相似,而在與其不同的樣貌中獨顯自己對自然的理解與體會,求在人文意蘊上與傳統(tǒng)精神吻合和銜接。”④王躍奎博士在《大道之行——論盧禹舜的山水畫藝術》一文中分析了盧禹舜先生從1982年始至其后30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并把這三十年分為三個創(chuàng)作階段,分別是第一個時期(1982-1990),意象寫實時期;第二個時期(1990-2002),抽象明道時期;第三階段(2002年以的后十年),色彩造型時期。作者從風格分析的角度,對盧禹舜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題材選擇、藝術表現(xiàn)形式、個人面貌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與解讀,進而對先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成就和影響以及為人為藝的品格給與了肯定的評價。
3.寫生實踐的研究
“師造化”是中國山水畫發(fā)展歷史上的經(jīng)典總結,是學習山水畫的必經(jīng)之路,當代山水畫的“師造化”相較于古代,其實質性的作用體現(xiàn)的會更加直接。古代畫家的“師造化”更傾向于目識心記,當代山水畫的“師造化”不僅強調對大自然的心里感受,還強調真正意義上的對景寫生的實踐,正因為這種區(qū)別,才會引來學界研究的熱情。
中國美術學院徐新紅博士畢業(yè)論文《山水畫寫生研究》,從中國山水畫審美特征角度出發(fā),探討傳統(tǒng)與當代山水畫寫生在觀察方法及筆墨語言等方面的區(qū)別,得出結論為:“當代山水畫寫生站在繼承傳統(tǒng)筆墨語言、自然結構,借鑒外來文化又不同于彼此的交匯點上,以‘游觀、體悟、默記、對景寫生等方式為寫生源泉,創(chuàng)造了新的筆墨語言,這種綜合的狀態(tài)將影響山水畫當代的圖式形態(tài)?!雹葜档米⒁獾氖?,作者在論述過程中,不僅闡釋了當代山水畫寫生的發(fā)展趨向,同時也注意到了當代山水畫家對寫生的誤區(qū)。這一點也是當代北方山水畫研究者亟待深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4.藝術思想研究
縱觀近二十年當代山水畫研究的相關成果,大多數(shù)集中在對當代一些名家藝術作品的風格分析,并且研究的層次深度也是參差不齊,有些還僅僅停留在對藝術作品風格的感性描述上,缺少學理性的思考。對于藝術思想和藝術精神的研究的成果就更加少見,所見較好的有如下幾篇。
李鐵生編主編《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教學思想及實踐<臨摹篇><寫生篇><創(chuàng)作篇>》一書和烏建的《賈又福山水畫教學思想簡述》一文,著意于賈又福工作室教學方式及教學過程的研究來闡釋賈又福先生的藝術觀念和思想,這種研究途徑個同樣也適用于其他從事藝術教育的畫家。王咯松所著《賈又福畫學思想》、付京生著《賈又福繪畫創(chuàng)作及其美學思維文脈淵源》兩部著作分別從不同角度較為系統(tǒng)的闡釋了賈又福的畫學思想和美學思想的文脈淵源?!侗R禹舜繪畫的美學思想及其藝術創(chuàng)造盧禹舜繪畫的美學思想及其藝術創(chuàng)造》一文中,作者付京生通過對盧禹舜先生幾個不同系列作品的分析,闡釋了盧禹舜繪畫作品的精神內涵,認為這種內涵與畫家對中國傳統(tǒng)水墨文化的定慧雙修密切相關,也與畫家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細致理解分不開。這些觀點對于研究當代北方山水畫都會起到很好的啟示。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李崗在《龍江大氣 夫余泛美——北方山水畫美學價值研究》一文中,站在當代北方山水畫整體價值評價的角度,從文化語境、形態(tài)美學、文化美學等角度進行反思,闡釋了北方山水畫在筆墨語言、題材表現(xiàn)以及精神建構等方面的成果。
結語
當前有關于當代北方山水畫研究的文章,大多數(shù)是一種局部性的研究或者是針對某些畫家作品藝術風格的感性描述,尚缺乏對整體北方山水畫發(fā)展現(xiàn)狀的分析和把握。尤其是藝術表現(xiàn)形式與藝術思想的深入分析還有待進一步挖掘。當然,以上很多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成績也是需要我們有明確的認識和把握的,例如一些較好的個案研究、藝術風格分析等,也都為繼續(xù)深入當代北方山水畫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資料,有些甚至會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
注釋:
①王紹霞.當代西北山水畫表現(xiàn)形式探究[D].沈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http://www.synu.edu.cn/,2016(5).
②③薛永年.熔鑄山水精神——論賈又福的山水畫[J].美術研究,2009(3).
④邵大箴.體悟自然 虔誠與超于——盧禹舜山水畫創(chuàng)作[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3(2).
⑤徐新紅.山水畫寫生研究[D].http://www.caa.edu.cn/index.html,2010(6).
參考文獻:
[1]薛永年.熔鑄山水精神——論賈又福的山水畫[J].美術研究,2009(3).
[2]徐恩存.水墨精神——讀賈又福山水畫藝術[J].國畫家,1998(5).
[3]林彥.盧禹舜藝術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9.
[4]李鐵生.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教學思想及實踐 臨摹篇 寫生篇 創(chuàng)作篇[M].河北美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