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史研究
《仁智要錄·調(diào)子品》與古琴“調(diào)意”之淵源與流變 …………………………………… 丁承運(1·004)
以生態(tài)史觀論周詩的社會文化功能(之四)…………………………………………… 呂錘寬(1·010)
六呂名稱及其排列的意義 ……………………………………………………………… 杜亞雄(1·017)
周鐘綜述 ………………………………………………………………………………… 潘建明(2·050)
許?;荨杜_灣音樂史初稿》的歷史語境 ………………………………………………… 田可文(2·068)
葬器?祭器?樂器?——商塤角色之再探討 ……………………………… 孔義龍 王澤豐(3·110)
一組舊照看張子謙在今虞琴社創(chuàng)社前后的琴學活動 ……………………… 王 靜 袁奕雯(3·117)
武漢音樂學院圖書館特色音樂古籍資源的調(diào)查與研究 夏笑吟(3·124)
林謙三“之調(diào)式為調(diào)式”學說的應(yīng)用 …………………………………………………… 鄭榮達(4·069)
絲綢之路音樂研究
龜茲到京都——散樂《蘇莫者》的旅程 ……………………………………… [日]渡邊信一郎(1·022)
民族音樂理論研究
馬邊彝族年: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一部采錄自小涼山真實生活的音像報告 ………………………… 周勤如 路菊芳(1·031)
侗族傳統(tǒng)說唱“君”多聲部音樂研究 ………………………………………… 劉 雯 賈思雨(1·046)
“大越調(diào)”—襄陽腔 ……………………………………………………………………… 劉正維(1·057)
鮑曼對比較音樂學歷史發(fā)展的闡述 …………………………………………………… 麻 莉(1·062)
西安鼓樂何家營鼓樂社音樂文化敘事 ………………………………………………… 閆若彧(2·099)
監(jiān)利秧田號子《啰啰咚》襯詞襯腔探析 ………………………………………………… 唐永榮(2·111)
蒙古族短調(diào)民歌詞曲關(guān)系演變歷史軌跡 ……………………………………………… 烏蘭杰(3·062)
古琴語境與中國樂理話語體系認同 …………………………………………………… 陳雅先(3·078)
長江流域田歌歌種與地理分布——基于長江流域田歌形態(tài)數(shù)據(jù)庫的實證研究 ………………………… 董柳莎 向 文(3·088)
傳播對傳統(tǒng)音樂保護的影響——以臺灣彰化梨春園北管樂團為例……………………………………………… 唐天齊(3·098)
湖北大鼓名家付群剛《三婿拜壽》唱腔分析……………………………………………… 許 璐(4·114)
從時調(diào)歌集《夾竹桃》論馮夢龍的民歌創(chuàng)作觀…………………………………………… 王夢熠(4·125)
西方音樂史研究
“作品”概念與“可能性追求”:1800年前后歐洲音樂發(fā)生了什么?——與莉迪婭·戈爾對話 …………………………………………………………… 姚亞平(1·072)
總體性、連續(xù)性還是偶然性、間斷性?——對文藝復(fù)興音樂中兩個問題的歷史哲學分析 ………………………………… 何寬釗(2·078)
舒伯特《“鱒魚”A大調(diào)五重奏》新解——隱喻與結(jié)構(gòu)再思考 …………………………… 錢瀅舟(2·089)
從戲劇行動素模式看《游吟詩人》女性角色的異質(zhì)性塑造……………………………… 徐 藝(4·076)
作曲技術(shù)理論研究
詞調(diào)變奏·層次與色調(diào)·戲劇傳達——歌劇《駱駝祥子》詞調(diào)手法探析………………………………………………… 楊和平(1·084)
音調(diào)控制論——旋律一體化本質(zhì)的進一步闡釋………………………………………… 蒲亨建(1·100)
嚴格的,還是自由的?——關(guān)于音級集合分析時的截段取樣……………………………………………… 胡 磊(1·111)
辟斯頓綜合調(diào)式半音體系下的非三度結(jié)構(gòu)和聲語言——以五部《弦樂四重奏》為例……………………………………………………… 張寶華(1·122)
巴托克“夜的音樂”及其簡約變奏………………………………………………………… 彭志敏(2·004)
超越調(diào)性:申克分析理論的發(fā)展與延伸——寫在薩爾徹《結(jié)構(gòu)聽覺》譯校后………………………………………… 譯校 姜 蕾(2·019)
序列編序與矩陣算法——論十二音序列矩陣的數(shù)性與神性……………………………………………… 許 ?。?·031)
一抹霞光入管弦——周文中音樂中的中國山水畫情懷……………………………………………… 沈云芳(2·043)
和聲學教材補遺:減八和弦 ……………………………………………………………… 高為杰(3·062)
京劇元素在當代音樂創(chuàng)作語境中的重構(gòu)——揚琴協(xié)奏曲《鳳點頭》創(chuàng)作札記………………………………………………… 徐昌俊(3·044)
坎坷行盡,終見康莊——“流行音樂分析”的學術(shù)發(fā)展歷程……………………………………………… 趙 樸(3·053)
想象與重塑:希納斯特拉《普內(nèi)納二號》的立意、內(nèi)涵與技法研究……………………… 張 一(4·085)
音樂教育與音樂表演理論研究
再談我國流行音樂研究與教學體系的建構(gòu)……………………………………………… 王 淵(1·133)
長笛界的“貝多芬”——庫勞的長笛音樂研究 …………………………………………… 魏 ?。?·143)
上野健兩部鋼琴作品分析及演奏詮釋——多文化鋼琴音樂研究系列之二………………………………………………… 孟巫娜(1·153)
紀念王義平誕辰百年專欄
一個音樂人和他的時代——紀念父親王義平…………………………………………… 王受之(3·004)
懷念恩師王義平教授……………………………………………………………………… 匡學飛(3·018)
鋼琴曲《恐龍》解析與技法探源…………………………………………………………… 張奕明(3·022)
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音樂作品《恐龍》——紀念王義平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徐根泉(3·028)
2019“和聲學會議”專欄
橫向鏡像結(jié)構(gòu)的教學示范——克拉姆一首《牧歌》中的對稱思維表現(xiàn)方式 …………………………………… 郭 新(4·004)
引用、綜合與融合——趙曦藝術(shù)歌曲《對她說》的音高組織及其風格特色 …………………………… 劉涓涓(4·018)
論秦文琛《彼岸的回聲》《伶?zhèn)愖鳂穲D》中音響展開與核心音高材料的依存關(guān)系……… 張寶華(4·029)
論微分音與傳統(tǒng)音樂語匯的結(jié)合——對帕維爾·米凱頓作品中音高材料的分析 …………………………………… 代 博(4·041)
學術(shù)傳統(tǒng)回歸的祈盼——為“紀念第一屆和聲學學術(shù)報告會四十周年暨2019年和聲學學術(shù)研討會”而作……………………………………………………………………………………………… 楊家林(4·052)
“紀念第一屆和聲學學術(shù)報告會四十周年”座談會摘要………………………… 簡靜雅(整理)(4·059)
音樂學家與音樂傳播研究
杏壇育英 敢為人先——楊匡民先生這樣帶碩士生…………………………………… 蒲亨強(2·117)
數(shù)字媒體時代的“記譜法”對音樂創(chuàng)作與傳播的影響…………………………………… 潘海嘯(2·126)
音樂家與音樂表演研究
弓法修訂與音樂形象塑造的關(guān)系——以黃汛舫小提琴與鋼琴作品《劍》為例………… 張 瑛(2·133)
葉小綱《十二月菊花——為長笛和鋼琴而作》作品及演奏解析………………………… 閻奕妃(2·140)
埃爾加《b小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Op·61)的創(chuàng)作亮點及其演繹 ………………………… 劉夢恬(3·130)
張少甫年譜 ……………………………………………………………………………… 毛貞磊(4·099)
宗師 傳奇——張少甫教授誕辰110周年紀念………………………………………… 匡學飛(4·095)
“預(yù)備拍”指揮教學實踐分析——以俄羅斯指揮教育家伊利亞·穆辛的理論為指導(dǎo) …………………………… 周 進(4·133)
“教無定法”: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法探析…………………………………………… 張 霞(4·140)
樂苑往事
擁有六十年經(jīng)驗與經(jīng)驗用了六十年——李文如紀事點滴 …………………………… 張振濤(4·108)
藝術(shù)管理研究
根植傳統(tǒng)文化,以優(yōu)秀作品塑造藝術(shù)品牌——以中央民族樂團的節(jié)目創(chuàng)新為例 ……………………… 劉斯雨 謝大京 林 一(4·146)
音樂管理專業(yè)課程建設(shè)的幾點思考——以武漢音樂學院音樂管理專業(yè)課程建設(shè)為例 ……………………………… 劉 戀(4·151)
研究述評
音樂如何表現(xiàn)日常生活——評蒂婭·德諾拉《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王文卓(1·161)
文人品格 批評本色——評《梁茂春音樂評論選》的學術(shù)特色與時代價值 …………………………… 易德良(2·147)
走近真實的高句麗——讀王希丹的《集安高句麗墓壁畫的音樂考古學研究》 ……………………… 王子初(2·153)
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樂器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 甘紹成 吳怡玥(2·158)
中國古代音樂制度百年研究回顧 …………………………………………… 張建華 余 虹(3·136)
一套學理通透,內(nèi)容堅實,情感深沉,背景厚重的好書——評周凱模主編《嶺南音樂文化闡釋》叢書 …………………………………… 羅藝峰(3·149)
楚人善歌 和而不同——第三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shù)節(jié)聽曲隨感 ……………………………………… 蔡際洲(3·154)
但見大弦急雨促 難聞小弦私語聲——中國器樂電視大賽臨觀偶感 ………………………………………………… 周 耘(3·158)
變奏究竟意味著什么——視聽普瑞斯納為電影《藍》的配樂 ………………………… 劉 夜(4·157)
學術(shù)會議信息
“紀念第一屆和聲學學術(shù)報告會四十周年暨2019年和聲學學術(shù)研討會”
將于11月上旬在武漢召開 ………………………………………………………… 會議組委會(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