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兵
(江西陶瓷工藝美術學院,江西景德鎮(zhèn) 333001)
近些年來,隨著扶貧工作持續(xù)針對性的開展,一些矛盾逐漸凸顯出來?,F實需要最新的理論指導,來解決矛盾。理論上需要對扶貧工作不斷地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終時刻的到來,如何在2020年如期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區(qū)域性整體貧困脫貧的目標?為了更好解決扶貧工作現實矛盾,更好地如期完成扶貧工作目標,需要從指導我們扶貧工作的習近平的扶貧思想中尋找答案。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梳理習近平的扶貧思想,完整準確地理解習近平的扶貧思想,以免造成扶貧工作的偏差和割裂。
為什么要扶貧?這是扶貧工作的動因,也我們扶貧工作中首要解決的問題。習近平從不同角度,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進程中扶貧工作的必要性作出深刻的闡述。我們從三個角度的使然來論述扶貧思想動因論。
習近平同志的扶貧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習近平的扶貧思想是在中國現階段基本國情下,把馬克思主義反貧困思想的基本原理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結合起來,實現中國幾千年來人們夢想著擺脫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夢想。
習近平的扶貧思想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基礎。簡單講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自建黨之日起,我們黨始終不忘初心使命,堅持不懈的致力于民族獨立解放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1]。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實需要是整個社會的小康,縮小農村和連片整體貧困同發(fā)達地區(qū)的差距,讓這些地區(qū)整體脫貧,使3 000多萬人口脫貧。所以習近平強調把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的小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密聯系起來[2]。他認為沒有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習近平高度重視扶貧工作,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把扶貧工作擺到當前三大攻堅戰(zhàn)之一的突出位置。
消除貧困也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習近平、鄧小平都把消除貧困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之一。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一些地區(qū)和一些人長期處在貧困的生活狀態(tài),一直得不到改善和提高,那么人們就會懷疑社會制度問題,這樣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優(yōu)越性沒有體現,這也不叫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是和貧困對立的,認為社會主義制度本質就是要消除貧困,這是題中之義。習近平的扶貧思想就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呼應。
習近平的扶貧思想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宗旨體現“以人民為中心”思想體現我們黨一切工作“為了誰”的問題。習近平第一個提出“以人民為中心”思想?!耙匀嗣駷橹行摹彼枷塍w現的是社會發(fā)展人民中心論。人民是社會發(fā)展的參與者,同時是社會發(fā)展成果的獲得者。“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直接推動者的唯物史觀的繼承與發(fā)展。還創(chuàng)造性地豐富了毛澤東同志的群眾路線以及鄧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理論,更是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治國理政提出了新的思路?!耙匀嗣駷橹行摹彼枷胫饕ǎ鹤鹬厝嗣袢罕姡幌蛉嗣袢罕妼W習;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等內容[3]。扶貧工作正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重要體現。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核心,著力解決貧困地區(qū)貧困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問題,盡最大的努力幫助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最終的價值訴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是我們黨的宗旨使然。習近平的扶貧思想正是踐行這一宗旨的體現。習近平在考察扶貧開發(fā)工作時特別強調扶貧工作黨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是黨的重大職責。
這個重大責任就是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必須實現脫貧目標。也就是習近平反復強調脫貧攻堅是全黨重大責任,也是全社會的重大任務。全黨要發(fā)揮政治優(yōu)勢和社會制度優(yōu)勢。完成脫貧攻堅的歷史性難題。
怎么扶貧?“精準”是扶貧工作的核心要義。習近平認為扶貧工作成敗在于精準扶貧。
這就是習近平的扶貧思想精準論。扶貧思想精準論是在長期消除貧困工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梁家河插隊的萌芽時期。1969年,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當了7年知青,在梁家河他感受到黃土高原淳樸的鄉(xiāng)情,認識到了貧困以及人們向往脫貧的愿景。同時孕育他對貧困人民群眾特殊情感,這些都是習近平的扶貧思想的實踐根源。
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提高了選礦廠的識別能力和應變能力。未來,智能選礦廠是礦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明晰方向,其目標是“去人化”、“輕資產”、“高效率”。智能選礦廠的建設將緊緊圍繞著裝備智能化、業(yè)務流程智能化和知識自動化循序漸進[2]。
河北正定縣等任地方領導的實踐期。20世紀80年代,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搞改革、促生產,摘掉了正定縣“高產窮縣”的帽子。在閩浙地工作期間,面對貧困的地區(qū),他積極探索扶貧工作有效模式。提扶貧要“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和“內生動力”等理念。開創(chuàng)扶貧協作的“閩寧模式”。這些研究、探索的思想在習近平的《擺脫貧困》等一些著作中均有充分體現。
作為總書記的形成期?!熬珳史鲐殹备拍畹氖状翁岢鍪?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時,習近平認為扶貧不要喊口號,不要定太高的目標,要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這是扶貧思想精準論形成標志。
新中國成立以來,消滅貧困一直是我們的重要工作。但是貧困標準因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而不斷的提高,人們致貧原因復雜,貧困程度深淺不一等原因的存在,造成這些年我們扶貧工作大多是粗放式?!按笏唷睕]有針對性搞扶貧工作還是比較普遍的。
“精準扶貧”是習近平針對過去投入大但效果不顯著的粗放式扶貧模式提出的全新的扶貧理論。精準扶貧主要在如何識別貧困、如何幫扶貧困、如何管理扶貧工作和如何考核扶貧工作上都做到精準。這是習近平的扶貧思想核心內容。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扶貧工作的不斷開展,“精準扶貧”的方法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具體來說,精準識別找出真貧和致貧原因。精準幫扶即針對不同地區(qū)、不同貧困人口的情況對癥下藥,實行不同的幫扶策略。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就是扶貧中人員分工明確、權責清晰、考核到位。這樣才能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
怎么保證扶貧工作持續(xù)有效開展?依靠黨和政府主導作用這是根本保障。習近平認為要形成扶貧工作機制,各級各部門做到層層權責明晰。
由于我國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程度深淺不一、致貧原因復雜。扶貧工作任務重,時間周期短,涉及扶貧資金量大,這就需要堅強有力可靠的領導力量。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脫貧攻堅責任體系,發(fā)揮黨和政府在扶貧工作上整體效能。
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扶貧工作立為頭等大事,發(fā)揮黨領導一切的政治優(yōu)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集中力量攻克時艱。中央負責頂層設計,各省負責總調度、各市縣負責抓落實。層層落實,簽責任書、立軍令狀。各級黨委負總責,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形成省市縣鄉(xiāng)村五級書記齊抓共管的局面。同時嚴格扶貧考核制度和監(jiān)督制度,建立中央省市三級督查巡查制度。確保陽光扶貧,嚴格審查審計制度。讓每一分扶貧資金來去清清楚楚,有據可查。防止對扶貧資金的挪用、截留、虛報、揮霍、貪污;防止形式主義,讓每個扶貧項目落到實處,要經得住考驗。真正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
“精神扶貧”對貧困地區(qū)人口的精神貧困和思想貧困進行教育幫扶和提供精神和心理上疏導。
“精神扶貧”是我國現階段扶貧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扶貧工作持續(xù)有效開展的智力支持和保障。如今,在一些貧困地區(qū)出現了“等、靠、要”的不良現象,這對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會造成嚴重影響,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貧困地區(qū)人口的精神貧困和思想貧困,為了改變當前貧困戶“等、靠、要”的現狀。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了扶貧要和扶志扶智相結合,要精神和心理上扶貧,并且倡導他們自力更生,勤勞改變貧困現狀。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這是我國當前扶貧工作的一個總基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提到:“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干部、我們的群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講一講‘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的辯證法[4]?!绷暯酵居谩叭貘B先飛”來體現“精神扶貧”的方法,貧困地區(qū)雖然經濟文化落后,但是它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某些特定的領域“先飛”,“先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要解決貧困人口的精神貧困和思想貧困,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然后輔之以必要的扶貧手段,才能使“弱鳥”不斷的強大,造就“先飛”的奇跡。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都必須經歷一個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定量變是基礎,到一定的度,就會形成質變?!熬穹鲐殹币彩侨绱耍霃氐赘淖冐毨丝诘腻e誤思想和“等、靠、要”的現狀,黨和政府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對貧困人口進行長期的思想教育,在“精神扶貧”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堅定的毅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避免好高騖遠,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貧困人口的思想和意志,使貧困人口的“志”和“智”都得到極大的提升,使我國的扶貧工作順利開展。
有了黨和政府保障,扶貧工作就夠嗎?扶貧工作要發(fā)揮好人民主體作用,特別是貧困人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內生動力,自主脫貧,這就是扶貧思想內源論。依靠黨和政府我們可以在貧困地區(qū)造一些新房子,可以改變村容村貌,但是內力不行,勞動力缺少,經濟來源少。這個地區(qū)或這個村持續(xù)發(fā)展就成了問題,或許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貧困地區(qū)或村莊。這就表明扶貧借助外力是必須的,但自力更生是關鍵。
直接給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提供物質支持非常必要,可以解一時之需,但不是長久之計?!笆谌艘詽O”是對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進行扶貧,最終使他們真正脫貧的根本方法,也就是內源扶貧?;诖耍覈诜鲐毠ぷ髦蟹浅V匾晫ω毨У貐^(qū)教育、文化、科技等內生動力的扶持,這就是扶貧思想內源論提出的重要依據。從理論上講,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的發(fā)展內因是關鍵?!皟仍础本褪欠鲐毠ぷ髦胸毨У貐^(qū)和貧困人口脫貧的內因。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才是他們徹底擺脫貧困的關鍵因素。習近平提出:“貧困地區(qū)發(fā)展要靠內生動力,如果憑空救濟出一個新村,簡單改變村容村貌,內在活力不行,勞動力不能回流,沒有經濟上的持續(xù)來源,這個地方下一步發(fā)展還是有問題。一個地方必須有產業(yè),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fā)展?!彼?,在扶貧工作中要重視內源的關鍵作用,通過對貧困地區(qū)進行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扶持,傳授貧困人口脫貧之技,充分發(fā)揮貧困人口脫貧的主觀能動性,做到既治標又治本,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脫貧。
在整個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發(fā)揮好人民主體作用,特別是貧困人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內生動力,自主脫貧,是實現真正脫貧的關鍵問題。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習近平向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運用,他用形象而易懂的語言提出了“牽住牛鼻子”的工作方法,他認為在實際的工作中要找對“牛鼻子”,抓牢“牛鼻子”,牽好“牛鼻子”,抓住問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關鍵節(jié)點。把這個方法運用到扶貧工作中,“內源扶貧”就是扶貧工作的“牛鼻子”,牽住了“內源扶貧”這個“牛鼻子”,就抓住了整個扶貧過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激發(fā)困難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通過自己的勤勞來擺脫貧困。
扶貧動力是什么?這是誰來支持扶貧工作的問題。扶貧是全社會的事,不單單是黨和政府的事。習近平說:“脫貧致富不僅僅是貧困地區(qū)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
依靠黨和政府主導作用,定規(guī)劃,建章立制,動員和凝聚各部門、各企事業(yè)單位和集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fā)工作中來。這就是扶貧合力論。
扶貧工作是全黨全社會共同的事,發(fā)揮黨領導一切的政治優(yōu)勢,凝聚更大的扶貧合力,形成扶貧大格局。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力量,在扶貧工作中形成合力。形成全社會共舉共謀共實踐。為什么要全社會參與扶貧工作?因為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國家、政府、企業(yè)、民間團體、家庭、個人等方方面面。調動全社會的積極因素,形成一種社會合力,這樣才能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zhàn)。2017年6月,在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動員社會力量來解決深度貧困問題。
用社會的力量參與扶貧工作,共擔責任,才能形成合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大到政府小到每一個社會成員都積極地為我國的扶貧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動貧困地區(qū)貧困人口整體脫貧,如期實現在全面建成小康到來之際全部脫貧的目標。
關于合力論,習近平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曾經提出了“十個指頭彈鋼琴”的理念,如果把這種理念運用到扶貧工作中,就是扶貧思想合力論形象表現。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22屆索契冬奧會開幕式期間,接受專訪談到中國領導人工作方法時,形象的比喻為要十個指頭彈鋼琴。要想彈奏出優(yōu)美的旋律,十個手指頭必須協調配合,不能平均用力,扶貧也是如此。在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該統籌兼顧社會各方,堅持系統思維,調動社會各方扶貧的積極性,使全社會協調配合,同時又應該分清輕重緩急,做到張弛有度,切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個調子到底。有節(jié)奏地調動社會各界開展扶貧工作,在強大的社會合力中彈奏出扶貧工作的優(yōu)美樂章。
扶貧有沒有條件?也就是說扶貧以不犧牲什么為代價問題。習近平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為經濟的一時發(fā)展而犧牲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代價,這就是扶貧思想條件論。
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多集中在山區(qū)、西部地區(qū)、河源地區(qū)。有的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十分脆弱。扶貧開發(fā)不應犧牲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代價來換得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物質上的利益。相反還要加大對一些生態(tài)系統十分脆弱的地區(qū)進行生態(tài)扶貧。
扶貧思想條件論的形成同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是密切相關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綠色發(fā)展”作為新發(fā)展理念的一維,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時也成為我國扶貧工作的重要遵循,“生態(tài)扶貧”的條件論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出的?,F如今,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大多以犧牲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代價,雖然GDP有所提高,但是很難實現永續(xù)發(fā)展,針對這樣的情況習近平認為對待生態(tài)環(huán)境,要像對我們生命一樣加以保護[5]。要把對自然的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在保護中尊重自然,開發(fā)利用自然。多還舊賬,不欠新賬,在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嚴重的地區(qū)進行“生態(tài)扶貧”,讓大自然充分得到休養(yǎng)生息,才能為我國未來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資源。
習近平的生態(tài)文明思想強調,只有進行“生態(tài)扶貧”,才能正確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倘若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會造成資源趨緊、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破壞等嚴重的問題,勢必會為人類的生存帶來嚴重威脅。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重要組成。就是為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留住綠水青山,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生態(tài)扶貧”的條件論是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重要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貧困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真正意義的脫貧。
總而言之,習近平的扶貧思想是習近平關于扶貧工作的系統理論。它是一個由扶貧思想動因論、扶貧思想精準論、扶貧思想保障論、扶貧思想內源論、扶貧思想合力論、扶貧思想條件論等共同構成體系。各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的,相互依托的,不可分割的。我們在理解和實踐習近平的扶貧思想時。必須站在系統高度來完整準確地理解習近平的扶貧思想,以免在扶貧工作實踐中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