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宏波
[摘要] 目的 探究護理安全管理應用于危重門診急診患者對其院內轉運治療,傷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將該院外科危重門診收治的5 000例傷口處理患者設為該次研究對象,入院時間均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按照患者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各2 500例患者,分別給予傷口護理風險護理管理和常規(guī)護理管理,對兩組患者的傷口感染和愈合情況進行觀察和研究。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院內轉運治療時間為(7.45±1.02)d、焦慮程度為(3.02±0.71)分、疼痛感為(2.23±0.45)分;常規(guī)組患者的院內轉運治療時間為(7.95±1.46)d、焦慮程度為(4.29±0.70)分、疼痛感為(4.02±0.67)分,對其感染發(fā)生率進行比較,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分別為4.00%和16.00%,實驗組的發(fā)生率較低(P<0.05)。結論 給予危重門診急診傷口處理患者傷口風險護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的院內轉運治療,同時緩解患者的焦慮程度和減輕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傷口感染的發(fā)生率,應用效果較為顯著。
[關鍵詞] 外科危重門診;不同傷口;治療方式;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5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1(c)-010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critical outpatient clinics. Methods 5 000 patients with wound treatment admitted to the surgical critical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admission time was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admission order. Each 2 500 patients were given wound care risk management and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the wound infection and heal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studied. Results The in-hospital transport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7.45±1.02)d, the degree of anxiety was (3.02±0.71)points, and the pain was (2.23±0.45)points. The in-hospital transport time of the routine group was (7.95±1.46)d, the degree of anxiety was(4.29±0.70)points, and the pain was (4.02±0.67)point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was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 were 4.00% and 16.00%,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P<0.05). Conclusion The risk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ritically wounded emergency wound treatment can promote the hospital's in-hospital transport therapy to a certain extent, while alleviating the patient's anxiety and reducing the patient's pain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wound infection r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Key words] Surgical critical care clinic; Different wounds; Treatment; Psychological care
受到我國交通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危重門診急診的患者逐漸增多,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傷口,需要展開處理,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針對術后感染和嚴重創(chuàng)傷感染的患者治療難度相對較大,也就是說,傷口感染問題難以處理,還需要將傷口風險護理管理方法進行應用。該次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以5 000例外科危重門診傷口處理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并給予不同的護理方法,對兩組患者的療效及護理情況進行觀察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外科危重門診收治的5 000例傷口處理患者設為該次研究對象,該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學標準,并經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取得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按照患者入院順序,將5 00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實驗組中包含患者2 500例,男性患者數(shù)量為1 730例,女性患者數(shù)量為770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43.4±11.3)歲。常規(guī)組中包含患者2 500例,男性患者數(shù)量為1 690例,女性患者數(shù)量為810例;年齡19~69歲,平均年齡(43.6±11.2)歲。全部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各方面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該研究給予常規(guī)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止血,并對其傷口進行消毒,給予抗炎操作等。
實驗組患者則給予其傷口風險護理管理操作,首先,給予患者傷口情況評定,根據(jù)患者的傷口程度,給予其有效的護理對策。對于正常的傷口,先進行乙醇消毒,再進行燙傷、皮脂腺囊腫、縫合術后、拆線等相應的處理,最后將無菌紗布覆蓋于其上,每2~3天為患者換藥1次;對于發(fā)生術后感染來院進行處理的患者,應首先將膿液擠出,之后再進行縫合等操作;如果患者存在局部皮膚腫脹等情況,首先將壞死組織和異物清除,為患者沖洗傷口后再進行縫合[1]。同時,患者進入醫(yī)院,護理人員應給予熱情的接待;給予患者進行傷口處理期間,保持動作的輕柔和態(tài)度的溫和,以促使患者的緊張情緒得到緩解;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為患者進行自我介紹,以及醫(yī)院專業(yè)性的介紹;在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的過程中,應注意與患者進行目光交流,以促使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得到增加;在對傷口進行處理時,護理人員可以選擇輕松、有趣的內容與患者進行聊天,使患者對于生活的注意力得到分散,從而消除患者緊張以及疼痛的感覺;另外,如果患者的傷口位于面部或是較為明顯的位置,護理人員還應幫助患者對美容方法進行考慮;若患者的傷口處于隱私部位,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保護隱私[2]。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院內轉運治療時間、焦慮程度、疼痛感及感染發(fā)生率進行對比。
焦慮程度以及疼痛感的判定標準均采用模糊數(shù)字評分法,由患者自主為焦慮程度以及疼痛感進行評分,評分范圍為0~10分,評分越高,患者的焦慮程度以及疼痛感越強烈[3]。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 19.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院內轉運治療時間為(7.45±1.02)d、焦慮程度為(3.02±0.71)分、疼痛感為(2.23±0.45)分;常規(guī)組患者的院內轉運治療時間為(7.95±1.46)d、焦慮程度為(4.29±0.70)分、疼痛感為(4.02±0.67)分,對其感染發(fā)生率進行比較,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分別為4.00%和16.00%,實驗組的發(fā)生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醫(yī)院外科危重門診中,外傷治療不僅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外科危重門診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受到我國交通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危重門診急診的患者逐漸增多,其中手術創(chuàng)傷和意外事故都成為患者傷口意外感染的主要因素,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4]。但是因為患者的外傷類型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尤其針對術后感染和嚴重創(chuàng)傷感染的患者治療難度相對較大,需要醫(yī)院相關護理人員提高重視程度,對其展開傷口風險預防管理,能夠給予患者傷口評斷,并對其存在風險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針對于不同的患者,需要進行不同的治療護理干預[5]。從而將患者可能存在的傷口感染問題進行預防,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在該次研究中給予實驗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有利于促使患者的院內轉運治療速度加快,同時有效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將衛(wèi)生部國家中藥管理局,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聯(lián)合部所發(fā)布的《醫(y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guī)定》和原衛(wèi)生部所發(fā)布的《處方管理方法》進行應用,將其當做急診危重患者用藥臨床用藥管理工作的指導方法,對不同患者的用藥時間,用藥種類,用藥方式和用藥劑量等進行登記,并嚴格觀察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用藥的臨床表現(xiàn)等,從而保證能夠對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原因進行有效分析。
開展用藥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針對聯(lián)合用藥展開合理安排。在臨床發(fā)展中,急診危重患者用藥聯(lián)合應用能夠將其治療效果進行有效增強,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并有效縮短其治療時間。但是一但這樣的臨床用藥出現(xiàn)問題,存在不合理情況,則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藥物中毒等不良情況,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更為嚴重的威脅,甚至很容易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的產生。因此,需要在展開臨床急診危重患者用藥用藥治療的工作過程中,能夠將用藥的安全性進行提高,從而保證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其次,還需要注意對藥物的用藥時間等進行注意,針對給藥間隔時間和停藥時間等進行有效控制。針對不同的急診危重患者用藥來說,其對應的給藥時間不同,所對應的毒副作用也是不同的,使得其在人體中的治療效果相差也大,進而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保證治療效果,就需要針對不同藥物和患者病情問題等對患者的用藥時間和停藥時間進行合理安排。
就急診危重患者用藥臨床合理用藥來說,其需要在醫(yī)護人員了解急診危重患者用藥理論知識的情況下,展開急診危重患者用藥過程。在將合理用藥管理措施進行應用的情況下,能夠促進其臨床用藥藥物有效性的充分發(fā)揮,減少藥物對人體不良反應,從而保障人體的生命健康,實現(xiàn)臨床有效治療疾病的根本目的。但是在臨床的實際發(fā)展過程中,其實際用藥難免會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影響,從而對其藥物的藥性造成不良影響。像給藥方式,聯(lián)合方法不當?shù)龋谄鋺貌缓侠淼那闆r下,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需要加強其臨床急診危重患者用藥合理用藥管理工作。
該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院內轉運治療時間為(7.45±1.02)d、焦慮程度為(3.02±0.71)分、疼痛感為(2.23±0.45)分;常規(guī)組患者的院內轉運治療時間為(7.95±1.46)d、焦慮程度為(4.29±0.70)分、疼痛感為(4.02±0.67)分對其感染發(fā)生率進行比較,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分別為4.00%和16.00%,實驗組的發(fā)生率較低(P<0.05)。
綜上所述,給予危重門診急診傷口治療患者傷口風險預防護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的院內轉運治療,同時緩解患者的焦慮程度和減輕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傷口干擾的發(fā)生率,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提高重視程度,展開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 洪菱.護理安全管理對危重門診急診患者院內轉運治療及傷口感染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8,15(4):84-87.
[2]? 陳綿綿,許珊珊,洪菊應,等.FOCUS-PDCA程序在慢性傷口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6,23(22):18-21.
[3]? 韓紅.傷口護理危重門診中標準化換藥流程的建立及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9):19,25.
[4]? 蔣琪霞,王桂玲,彭青,等.技術改良結合??婆嘤栍糜趥谧o理中心的管理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7):994-999.
[5]? 蔣琪霞,彭青,周昕,等.傷口護理風險預案的制訂及應用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968-971.
(收稿日期: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