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玉
核心素養(yǎng)是目前教育教學改革中最受關注的熱點。我們不僅要在觀念上進一步提升、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更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踐行。然而,縱觀小學英語課堂,許多教師對于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融合核心素養(yǎng)理念做得還很不到位。因此,本文以李若涵老師執(zhí)教的閩教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 Weather Part B一課為例,具體剖析如何將核心素養(yǎng)理念落實到日常的英語教學實踐中。
一、關注情境創(chuàng)設,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
英語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中的基礎要素。語言能力即英語語言結構的積累,它不僅指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積累,還包括使用口語和書面語傳遞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的能力。我們欣喜地看到李老師在教學閩教版四年級下冊Unit 6 Weather Part B這一課時,創(chuàng)設了真實且有生活意義的語言情境,在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兼顧學習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李老師以歌曲How is the weather?進行課堂導入,使課堂氣氛輕松愉悅、學生情緒飽滿。接著在Free talk的自由對話環(huán)節(jié)中,其利用生活化的對話情境,詢問天氣和學生的著裝,以及此刻倫敦的天氣情況和著裝情況,和諧地進行師生互動。這不僅對Part A的知識進行了復習,還實現了前后兩課的知識內容和語言結構的過渡與銜接,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詢問天氣這話題的了解與運用,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又如操練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觀看天氣預報、獲取天氣信息,并使用目標語言進行問答,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進行語言交際,以達成教學目標。這樣的活動設計目標明確、有梯度,使學生有足夠的思考與表達的時間與空間,能將語言知識及時轉化為語言技能。
二、關注課堂提問,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
英語學科基本素養(yǎng)的最高層次是思維品質。由于思維品質具有批判性、獨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性等特點,因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必須結合我們的教學活動進行。
課堂提問是很重要的課堂教學活動之一,而問題正是思維的起點,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中,這是最為常見、最受歡迎的教學活動。在本課的語篇教學中,李老師合理、巧妙地設計了多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本學習。在幫助學生獲取文本信息,解決各種問題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得以發(fā)展。例如,李老師在操練“take ?搖?搖?搖? with you”這個知識點時,呈現了幾個不同場景:I want to go ?搖?搖?搖 ?搖(to the park/to a birthday party/shopping/travelling),然后拋出問題“What should I take?”,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場合提出合理的建議。這樣精心設計的問題能激勵學生生成更多思維活動,也啟發(fā)學生利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等認知能力,在知識之間建立更為深刻的聯系,促進知識的記憶、理解與運用。又如本課的鞏固和拓展環(huán)節(jié),李老師還巧妙地設計了根據生活經驗預測天氣的活動,提出“It may? ?搖?搖?搖 ?搖 today.”這樣的問題,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辨析,幫助學生豐富生活智慧并展示了本土諺語文化。
三、關注課外延伸,塑造學生文化品格
學習語言就是學習別人的社會文化。英語語言教學若沒有了文化教育,就容易出現很多交際問題,甚至造成誤解。比如有些學生對西方文化習俗沒有了解,在交流中習慣性用漢語思維問“How old are you?”“How much is your handbag?”等不禮貌的隱私問題,造成交際無法繼續(xù),尷尬收場。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內容,及時滲透文化知識,塑造學生文化品格,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未來合格公民。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敏感的文化嗅覺,能敏銳地洞察、感知中外文化之間的異同,挖掘語言背后的文化內容,抓住契機,將文化品格這樣抽象的概念落實于課堂教學中。在本節(jié)課談論天氣的話題教學中,李老師在課堂中拋出問題:英國人為什么出門總是帶傘?為什么他們見面經常談論天氣?引發(fā)了學生對西方文化探究的極大興趣。教師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及時滲透英國天氣的特點以及人們的交往習慣,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為綜合運用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又如,在教學詞組cats and dogs時,讓學生思考英國人形容傾盆大雨為什么用這樣的諺語,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恰到好處地滲透英文諺語典故,引導學生對異國文化由了解走向理解,形成正確看待異域文化的態(tài)度。教師多元化拓展的文化內容具有及時性、趣味性,而且非常貼近生活實際,能恰到好處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引發(fā)學生對其產生共鳴,從而更深層次理解文化內涵,尊重文化差異。
四、關注語言運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條件,學會學習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能力。學生只有具備英語學習能力,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持久。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學英語的形式不再局限于課堂,也可以在網上進行自我學習。因此,在課前、課中、課后學英語、用英語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學習策略與方法,還要為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例如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學生對單詞的發(fā)音、詞形的記憶都比較薄弱,這就要求教師提高效率,“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李老師在教學sunny,cloudy,windy三個生詞時,讓學生朗讀并發(fā)現詞形規(guī)律,引導學生探究、歸納、利用sun-sunny,cloud-cloudy,wind-windy等詞形變化(+y規(guī)則),培養(yǎng)學生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能力。通過提問“How is the weather in the morning?How is the weather in the afternoon?”兩個問題,讓學生通過Watch and Find活動尋找答案。整個過程教師引導學生獲取關鍵信息,注重策略引導,從而發(fā)展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最后的Writing寫作部分,是一個綜合運用的過程,也是學生語言輸出的過程,可以給學生搭建語言支架引導他們進行探討。如用“How is the weather? What do you wear? What can you do? Whats your feeling?”等問題讓學生探討天氣對衣服和出行的影響以及對不同天氣的喜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回答問題并形成小短文,實現語言的真實運用和產出。關注運用,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將口語轉化為書面表達,說寫結合,內化語言,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yǎng)理念是英語教師的重要任務。在本節(jié)英語課中,李老師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深度剖析教材,全面分析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點,挖掘主題意義,明確教學目標,將核心素養(yǎng)四個維度很好地落實于課堂教學實踐中,很值得一線教師學習探討。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