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漳縣三岔鎮(zhèn)煙坡小學 韓建平
群文閱讀憑借其區(qū)別于傳統(tǒng)講解模式,而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進行的多文章整合的新穎教學思想與方法,成為被小學語文教育領域格外關注的一個研究課題。在新型的外部模式下,其具有偌大的教、學實際空間,囊括對多樣閱讀方法的融入、比較式閱讀方法的運用與交流探討活動的開展,使師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達到鍛煉閱讀能力、拓展聯(lián)系思維與開闊信息視野的目的。
在根據(jù)課程目標的小學語文教材閱讀篇目設計與編訂上,其采用了主題式的組合方法,即圍繞同一主題,基于特定學段學生的理解水平基礎,選取能夠從不同方面或?qū)哟握f明主題的多篇文本,以構成一個具有極強完整性、秩序性和教育意義開發(fā)潛力的相關資源庫。此與群文閱讀以議題為中心的整合性講解特性緊密契合,即為此閱讀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其間蘊含的多樣閱讀方式、比較閱讀方法與交流探討活動的實施可能性無疑成為對于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而言最好的三種切入口。
下面,我以“美和丑”專題下《丑石》《寓言兩則》與《做一個最好的你》三篇文本的群文講解為例,并將此專題細化為以下幾個問題作為中心議題,以更為具體地結合以上三種切入途徑。
1.丑石為什么丑,又為什么美?西施為什么美?而東施為什么丑?經(jīng)過面部整形的人為什么依舊覺得自己丑?
2.何為美?何為丑?
3.美和丑之間有無明顯的界限,即美有無十分之完美,丑有無十分之完丑?
4.在美丑的概念定位下,自己覺得自己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在傳統(tǒng)基于單篇講解的閱讀教學模式下,精讀作為核心手段貫穿于文章行進的始終。其對文章挖掘之深的優(yōu)勢無法否認,但其字斟句酌、細化煩瑣的解讀過程無疑與小學生更為活躍而不受拘束的思維情感訴求相悖反,因此,現(xiàn)實的教學效果與“挖掘之深”的理想預期相差甚遠。而群文閱讀對圍繞同一主題的多篇文本的整合必然要求更多閱讀方式的引入和運用,如速度、默讀、瀏覽與對比閱讀等,其在充分、切實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契合人之大腦的整體性、包容性感知習慣,最大限度上滿足小學生活躍的思維訴求,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為了在有限的課時之內(nèi),提升教學效率,同時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我在同學們第一次的初步閱讀過程中,通過單篇計時的方式讓其進行快速默讀。此時,同學們便會在緊迫感下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會以信息塊整體感知的方式打破以往在精讀方式下的慢速閱讀習慣,且因為符合人大腦接受的規(guī)律而在初步的信息獲取上達到遠高于精讀的理解率。除此之外,在對上述第一個問題進行提問時,我便讓同學們在5分鐘之內(nèi)通過選擇性略讀提取關鍵信息,并將其進行總結。這里的篩選性閱讀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言是必要因素,因為在對全文的初步閱讀之后,生成的是對文本故事的整體感知,而對在故事之下揭示的真正核心人文精髓的思考與領悟才為閱讀之大用。所以,第二遍進行重復讀的目的便是以選擇性閱讀的方式尋找文中的關鍵信號。如此,多樣化閱讀方式的涉及和運用將在靈活性擴閱讀空間的同時,最大程度上鍛煉、提升同學們的多樣化閱讀能力,同時基于特定閱讀目的的引導,此過程亦伴隨著其對文章閱讀理解效果的提升。
相對于傳統(tǒng)單篇閱讀講解模式下對學生思維拘于單篇文本范圍之下的局限性,群文閱讀的實現(xiàn)所需的比較閱讀的主體切入方法將在更助于學生理解主題多面、多層次屬性的同時,大大提升學生通過聯(lián)系知識與分析相同或不同的理念而促成的思維思辨能力。而此恰為語文課程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與學生人格健康成長及其未來發(fā)展的重點要素。
例如:在對第二個問題“何為美,何為丑”關于“外表、堅強、真實和自信”的解答之后,我又讓同學們思考上述第三個問題:“美和丑之間有無明顯的分界?”關于此問題的回答,學生需要基于在一篇文章內(nèi)的對比與在三篇文章內(nèi)的對比,得出一個較為全面深入的結論。即:美和丑之間無明顯界限,因為我們將美的概念或要素定位為:外表的美、精神品質(zhì)的美、真實的美、健康的美與自信的美等。而雖其在外表上確實之丑,但其堅強與默默無聞的品質(zhì)讓其散發(fā)魅力;經(jīng)過面部整形的人擁有了美麗的容顏,但其不知滿足的自卑卻將一個人真正的自信美湮沒了;東施效顰是丑,但東施如若有像丑石一般堅強的品質(zhì)、有經(jīng)過面部整形卻仍認為自己丑的人所沒有的自信,有迎合楚王喜好的大臣沒有的健康,她亦是美的。可見,美和丑沒有絕對的界限,對二者的定性應分方面、分情況考慮。在我的引導下得出此結論的過程亦是同學們在深入理解三篇文章美與丑的意義上進行整體和局部相結合的考慮(對丑石故事的掌握與對其堅強品質(zhì)的注意)、依據(jù)思想搭建文章內(nèi)外之關鍵要素之間聯(lián)系(東施之丑與丑石之美、大臣之丑與面部整形的人之丑相聯(lián)系)、充分分析辨別與總結(自信是美,自卑是丑以及美與丑分方面進行定性)的過程,這便是比較式閱讀方法的裨益。
在群文閱讀的模式下,在比較閱讀的方法中,教學的素材資源具有充分與相互聯(lián)系性的二重特征,以此便生成了一個具有偌大開發(fā)潛力、而包含眾多價值性與多方面角度切入可能性兼?zhèn)涞奶接懣臻g。而此二重要素便恰是有限時間內(nèi)的課堂討論應該具備的特點。且基于滿足上述二重要素的討論所依托、契合的現(xiàn)代化素質(zhì)教育理念,討論過程對課堂氣氛的活躍、對學生思維力、對話表達力的鍛煉與信息視野面的擴大都將呈現(xiàn)出有效的促進、提升作用。
例如:我將最后一個問題“基于對美和丑概念的定位,自己覺得自己應該做什么人”作為討論的話題。學習的最終目的始終在于對自身的反省與回歸,以逐步通過自我塑造建造自我人格、提升自我品質(zhì)。且基于每位同學自身的性格、經(jīng)歷、思維方式與情感,其將皆會有獨特的切入角度,以在此過程中表達自我、影響他人或者傾聽他人、豐富自己。如;其中一組的一位同學回答說:“美主要在內(nèi)心之美,如丑石的堅韌、未整容者的自信、與東施效顰相對的真實與和大臣病態(tài)的細腰相對的健康等,這些品質(zhì)與和此類似的品質(zhì)的具備才是真正的美。所以,我要做一個擁有這些品質(zhì)的人,這些美是我做人的向?qū)А!痹谖艺頁P他的觀點時,另一位同學卻發(fā)出了更為個性化的聲音:“這些從本質(zhì)的角度來說的確是美,但亦不能忽略表面美,因為表面的美的確讓人賞心悅目,且會增加自身自信,從而獲得更多被人引薦、喜愛的機會。這是事實,因為人總歸要在社會中生活和成長。所以,我要做一個內(nèi)外兼修的人……”便是同學們基于自身特殊性和認知角度得出的獨特結論,其在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我思索和表達空間的同時,將有效增進同學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并通過信息集合的方式大大擴展個體學生的個體性思維深度和廣度局限,從而更快成長。
群文閱讀憑借其資源的整合性與對資源排列的有序性而成為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閱讀方式、具有更多教學效果達成空間的新型、有效模式。小學語文教材主題式的閱讀篇目組合設計又為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專題形式下的小學群文閱讀理應被提升至符合現(xiàn)代化教學理念的語文教學日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