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青島市王臺初級中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新課程標準強調英語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強化任務型教學,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大膽實踐的語言品質,提高學生跨文化意識,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英語新課程標準在英語課程性質中特別說明,英語課程的教學任務就是要“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新課程標準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定位,充分顯示出文化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現(xiàn)階段,中學英語教學仍以課堂教學為基本形式,英語課堂為學生體驗英語文化,模擬英文社會提供了的舞臺。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注意運用正確的英語語言形式,掌握英語詞匯語法,更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英文文化慣性,使學生能自覺地結合具體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學會用地道的英語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不應僅僅局限在英語詞匯語法的教學,更應該在英語課堂上創(chuàng)造更多的英語社會情境,善于把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內容納入英語教學設計和相關的英語語言教學材料中,把英語文化中相關的文化特異性的內容加以綜合利用,編成補充學習資料或學習教材,開設相應的英語文化研究性課程,介紹有關的英語國家的習俗、典故,英國國家的歷史、風土人情,等等。英語詞匯是英文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英語詞匯本身積累了英文國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知識,在使用過程中積累了英文國家豐富的文化意義和歷史故事。在英語課堂上,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加強對跟英語詞匯相關的文化意義的介紹,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基礎上,正確解讀詞匯的褒貶義,防止學生受自身文化因素的影響,單純從英語詞匯本身做主觀性評價。如狗在中西方都是很常見和很重要的動物,但是看法上卻有很大差異。在中文中雖然被認為是對主人忠心耿耿,餓死不離開主人,但在形象上卻是一種卑微的動物,和狗相關的詞匯大多數(shù)是貶義詞,如“狗腿子”“狗仗人勢”“狗急跳墻”,等等。因此,中國人講英語時一般不大用與狗有關的詞匯。而在西方,狗卻享受很高的待遇,是人類最好的朋友(man's best friend),是家中的一員,是感情寄托的對象。有關狗的成語很多,比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得意時;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等等。如果在中國用“Your are a lucky dog”可能會造成不愉快的事情和誤解發(fā)生。當漢語的“走狗”譯成running dog時,西方人認為這狗很好,很可愛。An old dog likes him never barks in vain. Whenever he barks,he always has some wise course.句中“old dog”漢語為“老狗”,說了肯定讓人暴跳如雷,而在英語中卻是“年事已高,卻經(jīng)驗豐富的人”。在中國人的心中,貓溫順可愛,經(jīng)常用“饞貓”來形容人貪嘴,帶有親昵的意思。父母有時用小貓咪來形容自己的孩子,年輕戀人和情人之間也有這樣的昵稱。而在西方語言文化中,cat在傳說中是魔鬼“撒旦”的化身,是中世紀巫婆的守護神,尤其是黑貓,更讓西方人唯恐避之不及。中國人和西方人(尤其是講英語國家的人)在看到“she is a cat”時,可能會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聯(lián)想。中國人可能理解為她是個可愛的人,而英美等國家的人卻理解為她是個包藏禍心的人(a spiteful or unpleasant woman),因為cat在英語中喻指卑鄙的女人,惡婦。不明白英語詞匯的文化內涵,就無法正確運用到英語交際當中。初中英語教材相關的英語課文的內容涉及到什么英語文化,英語教師就十分有必要幫助學生獲取相關的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了解交際發(fā)生的文化信息,這是提高學生正確運用英語進行社會交際的重要保證。了解了相關的文化信息,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避免學生因對英語語用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而造成文化語用失誤。如學生向老師問候說:“Good mor ning,teacher!”(教師,您早!/早上好!)在英美國家里,從早起到中午都可以說:“Good morning”,有時告別時也可以用;而在漢語里只能在早起到上午九時左右說“您早”,告別時不能說“您早”。在漢語中可以把“老師”當作一種稱呼,可是在英語里“teacher”是職業(yè)不是稱呼。因此,在上此課時,我們有必要告訴學生:英美人習慣稱呼老師為Sir或Mr,Mrs××;在日常交際中,關系比較密切還可以直呼其名。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異。此外,我們還應注意英美文化的差異的比較。例如,在建議表達上,英國人說“Let's go!”(我們走吧!)美國人說:“Shall we leave?”(我們可以走了嗎?)他們認為“Let's go!”有命令之意,很不禮貌。因此,我們在講授相關課文時,就應該讓學生注意“Shall we…”和“Let's…”作為兩種不同建議的表達方法在使用上的區(qū)別?,F(xiàn)在的英語教材強調日常交際,課文中有許多涉及到文化差異的日常交際用語和習慣表達方式,教師在授課時,可將它們和文化背景及中英美三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聯(lián)系在一起講,這樣學生才能掌握地道的英美英語,而不是“中國式”的英語。
課外活動是學生自由的天空,廣闊而豐富多彩。課外活動是學生自己的天地,相較于課內教學,課外活動更有吸引力。積極營造英語文化氣息濃厚的課外活動,可以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環(huán)境對人有著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積極創(chuàng)設有利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可以使沉浸于其中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英語文化的熏陶,增長英語文化知識,提升英語交際運用能力。學??梢猿浞掷眯@廣播,播放有關英美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宗教信仰以及歷史文化等專題講座,利用視頻終端展示歐美國家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自然風光,等等。還可以結合具體的學情,組織專題活動,如中西方教育體制比較、中西方飲食文化比較、優(yōu)秀影視作品交流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愛好,在主動學習探究的過程中,鍛煉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外學習活動,使學生對英語文化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達到語言學習和人文素養(yǎng)同步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