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術因其作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所具有的獨特文化底蘊,及其所具有的健身、技擊、競技等實用性功能而得以在高校中被推廣和發(fā)揚。但當前高校武術的推廣與教學中仍存在許多問題,本文以山東大學校園內的武術發(fā)展現(xiàn)狀為研究素材,分析了傳統(tǒng)武術在高校中發(fā)展受限的原因,并提出通過貫徹武術思想,幫助學生認識武術、培養(yǎng)武術意識,增加教學中對抗性訓練的方法,激發(fā)高校學生對于武術學習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帶動廣大高校學生學習武術、練習武術,力求讓大學生一代成為繼承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武術的中堅力量。
關鍵詞:高校 ?傳統(tǒng)武術發(fā)展 ?傳播途徑 ?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215-03
作為中華名族的文化瑰寶,千百年來,武術運動一直是我國人民健身、修身、防身的一門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體系。將中國傳統(tǒng)武術引入中國高校體育教育,有利于完善高校體育教學體系,進一步優(yōu)化高校體育課程,也有助于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同時提升其道德素質與文化認同感。此外,修習武術還可以保護學生遠離傷害,是預防校園暴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從山東大學武術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以此為例進而管中窺豹,討論高校體育教學中武術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以求提升高校的武術教學效果。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
將中國傳統(tǒng)武術合理引入中國高校體育教育,有利于完善高校體育教學體系,進一步優(yōu)化高校體育課程,同時能夠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在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同時提升其道德素質與文化認同感。
1.2 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文從山東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武術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并以此為例,討論高校武術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以求提升高校武術教學效果。立足學生現(xiàn)實需要,基于學生對此課程的興趣及器材、場地、師資等情況,綜合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無結構訪談、邏輯分析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等科學研究方法,分析了目前大學體育開設武術自衛(wèi)防身術課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進一步改進方法。
2 ?高校武術傳播現(xiàn)狀及分析
2.1 高校武術傳播途徑
2.1.1 學校開設的武術及相關課程教學
自1916年武術進入學校,我國武術教育已有百年歷史,但高校武術教育仍然較為落后。筆者所在的山東大學對體育課程算得上重視,在武術課程中,學生需要學習初級一路長拳以及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并且需要通過考試。但在筆者看來,這樣的強制規(guī)定對于學生武術學習的作用并不大,反而會使學生感受到強制性,導致他們在心理上對傳統(tǒng)武術產(chǎn)生厭惡與抵觸情緒。此外,由于武術課程有別于籃球、乒乓球等競技性較強的體育課程,缺乏對抗性或趣味性,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缺乏興趣和積極性。
2.1.2 高校武術協(xié)會
校園里有著豐富多樣的活動和比賽為武術協(xié)會的建立提供了良好背景,許多對需求感興趣甚至一些有過比賽經(jīng)歷的學生源源不斷地加入?yún)f(xié)會。協(xié)會每周進行4次訓練,最初進行基本功訓練,有一定基礎后,會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在老會員的指導下專攻某一個項目。協(xié)會還與武館合作,請武館師傅進行指導。盡管武術協(xié)會給想學習武術的學生提供了平臺,但是對武術感興趣的學生越來越少,老會員們也由于考研及就業(yè)的壓力陸續(xù)離開協(xié)會。
2.1.3 校外學習
校外也不乏傳播武術的武館,進行八極拳、散打、擒拿格斗等可用于實戰(zhàn)的功夫的教授。這些機構普遍利用武術的自衛(wèi)防身等實用價值,吸引廣大武術愛好者。但是對于高校學生,這些機構收費較高,而且大部分人認為武術學習并非必要,導致在這些機構學習武術的人也并不多。
2.2 原因分析
在筆者看來,本校內這3個武術傳播的主要途徑,都無法有效吸引更多大學生投身武術。與籃球等流行體育項目相比,顯然,武術在大學校園中是被冷落的對象。究竟是何原因導致曾輝煌上千年的中華武術落此境地呢?
2.2.1 影視宣傳不當造成的興趣缺失
當今許多文化傳播媒介特別是影視傳媒的傳播存在誤導,造成許多學生不能正確認識武術,把“武術和舞術”的含義混淆,認為武術只是體育表演的套路花架子,或者認為武術是暴力行為,這些誤區(qū)都導致他們從內心抵制武術的學習,也大大降低了他們對武術的學習興趣。
2.2.2 武術本身的特點
中國武術的本身特性也決定了它很難被當今的實用主義社會所接受。籃球、羽毛球等體育項目,掌握要領便能很快參與其中,只是水平有高低差距罷了。而對于武術運動來說,它的快感具有遲滯性,這也使得它的實用性不易表現(xiàn)出來,學習武術的興趣也很難培養(yǎng)。在當代普遍追求高效率的大氛圍中,武術這種需要抽出時間持之以恒練習,且很少能夠在生活中運用的運動,也很難被有著沉重學業(yè)負擔的大學生接受。
2.2.3 缺乏傳統(tǒng)武術界“姚明”
中國武術運動界缺乏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人物。現(xiàn)代體育運動界中梅西、姚明、易建聯(lián)等明星,對大學生有著強烈感召力,這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足球、籃球等運動。相比之下,武術界卻缺乏當初李小龍那樣兼具武術真功夫和超強偶像魅力的人物的感召。
3 ?高校武術課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
在高校武術教學中,大多教師只是應大綱要求,遵循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套路動作的教學,卻并不講解其中所蘊含的勁法與理法,導致學生只知其形不懂其意,對于虛實、陰陽,外三合、內三合等內在功法全然不知。在不了解武術內涵的情況下盲目進行武術套路的學習和枯燥乏味的練習自然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磨滅了他們對武術原有的崇敬之情。變成了純粹為了應付考試的學習,如何能夠達到武術教學目的,又如何能夠實現(xiàn)武術的實用價值。
因此,只有讓學生真正認識武術,了解武術的功能作用和拳的勁法、理法,看到武術的實用價值,體驗到學以致用的快感,才能激發(fā)出他們對于武術學習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又要在教學中貫徹武術思想,在校園乃至社會營造一個尚武的大環(huán)境,才能帶動廣大高校學生學習武術、練習武術,最終讓大學生一代成為繼承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武術的中堅力量。
關于高校武術課程的改進和發(fā)展的具體措施,筆者有以下一些看法。
3.1 幫助學生認識武術、培養(yǎng)意識
(1)首先要從身體形態(tài)、神態(tài)、身法方面著手,這也是武術中最基礎的。
身體形態(tài)是指武術基本動作的姿態(tài),它是表達武術意識的載體。神態(tài)是指內在的精神意識,通過面部表情,目光神韻,意貫周身,從而表現(xiàn)出具有武術攻防意識的神態(tài)和氣勢。而身法指的是身體結合武術攻防動作變化的一種武術技法,身體的變化暗含著武術技戰(zhàn)術動作的調整。在武術教學中,對每一個武術動作進行身體形態(tài)、神態(tài)、身法的講解,并由教師親自示范,能夠幫助學生認識武術,培養(yǎng)興趣。
(2)講解套路動作的攻防含義,幫助學生了解武術本質。
武術套路中的攻防技擊,是通過“招式”實現(xiàn)的,其方法極其豐富。以長拳競賽套路第二段中側踹腿接馬步架沖拳為例,它的攻防含義是:側踹腿落地同時右腳插步,右掌抓左肩,意在擒拿固定來犯之手,接著上左步,左臂隨之屈肘上繞,按敵方肘部,呈擒拿之勢。若對手化解,我方右拳順勢攻擊敵方胸部,若其反擊我方頭部,則右拳上架,左拳趁機攻擊其胸部,呈馬步架打之勢。因此教師拆分套路中的招式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招式”的攻防含義,有助于其真正了解武術本質,激發(fā)其武術學習興趣。
3.2 在教學中增加對抗性訓練,實現(xiàn)武術實用價值
技擊是武術最本質的東西,也是武術最能夠吸引學生學習的地方,技擊功能可以通過以下2種形式進行教學。
(1)組織學生之間的對抗性比賽,教師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條件下設置一定規(guī)則,學生根據(jù)學到的技法和戰(zhàn)術,靈活運用,進行自由搏擊。這可以加深學生對武術技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使學生面對危險冷靜應對。
(2)進行自衛(wèi)防身的實戰(zhàn)練習,這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還能使他們在面對危險時用以防身制敵,實現(xiàn)武術的實用價值。
3.3 貫徹武術思想
要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學生武德,讓學生懂得崇德謹己,常言道:無拳無勇,無德無拳,即此謂也,同時還要時刻提醒學生,學習武術重在持之以恒,只有能吃大苦、耐大勞,不急于求成,持之以恒地刻苦練習,并不斷思考、探索,才能在武術上有所成就。另外,要力求在校園內乃至社會營造一個崇尚武術的大環(huán)境,加強宣傳的力度,崇尚傳統(tǒng)的武德、武風,發(fā)揚中華武術的精髓。樹立武術方面的代言人,以點帶面,倡導全民族的運動。
4 ?武術學習對高校學生的意義
4.1 學習武術可以強身健體,練身心練意
武術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涵蓋了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養(yǎng)生學等諸多精華,具有極大的健身價值,如太極拳已成為廣大群眾喜愛的健身項目之一。長期進行武術訓練,能提高人體的力量、速度、耐力、彈跳力、靈活性、協(xié)調性、柔韌性等綜合素質,增強體質,同時提高內臟器官功能,促進身體全面發(fā)展,延緩人體衰老,具有延年益壽的獨特功效。
武術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能夠練身心、練意。長期練武可以使人保持精神充沛,身心俱健,還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人的內在修養(yǎng),達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在練武的過程中,人也可以逐漸做到排除雜念,達到精神的高度集中。
4.2 武術可以保護學生遠離傷害,是預防校園暴力的有效手段
當眾嘲笑、辱罵、毆打、脫衣、強迫拍照,等等,近些年來,惡性校園暴力事件在全國各地頻發(fā)。在曝光的視頻中,我們總能看到殘忍的施暴者、無助的受害者和冷漠的旁觀者。這些頻發(fā)的校園暴力事件,其殘忍程度令人咋舌。保護大學生遠離校園內外的傷害,僅僅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遠遠不夠,只有通過武術以及自衛(wèi)防身的學習,才能使他們在面對危險時能夠防身制敵,真正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5 ?結語
本文以山東大學(威海)為例,剖析了體育武術教學在高校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通過貫徹武術思想,幫助學生認識武術、培養(yǎng)武術意識,來激發(fā)高校學生對于武術學習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帶動廣大高校學生學習武術、練習武術,最終讓大學生一代成為繼承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武術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 高同進.太極拳與學校教育[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6):547,556.
[2] 岳喜芳.試論武術意識及培養(yǎng)[J].博擊(武術科學),2007(1):7-8,11.
[3] 陳蓓.論武術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9,17(4):50-51.
[4] 高同進.淺析武術的功能與作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5):495,509.
[5] 柳葳.高校武術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J].才智,2017(36):40.
[6] 張慶超.普通高校武術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8,8(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