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蓉
【關鍵詞】音樂;先付后仰臥位撫觸;新生兒護理;應用分析
新生兒由于剛剛脫離母體,其本身的抵抗力不足,對外界的環(huán)境難以適應,很容易患病,而影響新生兒的生長和發(fā)育,所以對新生兒進行有效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撫觸是常用的護理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對新生兒的皮膚以及身體部位進行一定的撫摸,來刺激新生兒的皮膚,撫觸的護理模式在新生兒的護理工作中有廣泛的應用。但是在應用過程中,由于新生兒對外界環(huán)節(jié)比較敏感,很容易出現(xiàn)哭鬧的情況,從而影響了撫觸的效果。在撫觸過程中播放一定的音樂,可以放松新生兒的情緒,并配合先俯后仰臥位撫觸,能夠有效提高撫觸的效果,還可以減少新生兒的哭鬧,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音樂配合先俯后仰臥位撫觸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現(xiàn)具體報道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在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間出生的80例新生兒作為臨床研究和觀察的對象,并按照數(shù)字隨機的方法將其分為每組各40例的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新生兒中男性新生兒數(shù)量為18例,女性新生兒數(shù)量為22例,平均胎齡為(40.13±1.01)周,平均體質量為(3.02±1.19)kg;觀察組新生兒中男性新生兒數(shù)量為24例,女性新生兒數(shù)量為16例,平均胎齡為(40.08±1.14)周,平均體質量為(3.19±1.35)kg,所有的新生兒都屬于自然分娩,母乳喂養(yǎng),兩組新生兒的性別、胎齡以及體質方面沒有明顯差異,可以作為臨床研究的對象。
1.2方法80例新生兒均在出生24小時內接受撫觸護理,每次時長約10至15分鐘,其中對照組新生兒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配合標準先仰后俯位撫觸,首先讓新生兒保持仰臥,然后從頭和胸部撫觸,然后側臥撫觸新生兒額四肢,最后俯仰位撫觸新生兒的背部和臀部。
觀察組新生兒則應用音樂配合先俯后仰臥位撫觸,首先可以播放類似搖籃曲形式的胎教音樂,并將音量控制在40~60分貝內,接下來從新生兒的背部進行撫觸,順序依次為頭、胸、腹、四肢以及手足,在撫觸的過程中要保持科室內的溫濕度以及撫觸的流程相同,所有的育嬰師都需要接受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對撫觸護理過程中,要嚴格的按照流程和相關標準進行,撫觸的手法要輕柔,并始終保持微笑以及親切溫柔的目光。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新生兒1-4天的哭鬧情況以及首次胎便和胎便轉黃的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的數(shù)據(jù)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當P<0.05時,則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1~4天的撫觸護理研究可知,在接受撫觸的第一天,觀察組新生兒的哭鬧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在后續(xù)2~4天內,兩組新生兒的哭鬧率無明顯差異;此外,觀察組新生兒的首次胎便以及胎便轉黃的時間也明顯比對照組新生兒快,詳情見表1。
在新生兒的護理工作中,撫觸屬于常見的護理方法,音樂配合先俯后仰臥位撫觸,在新生兒的臨床護理中具有明顯的效果。在撫觸護理中容易一定的胎教音樂,可以放松新生兒額情緒,從而獲得一定的心理安全感,能夠有效的較少新生兒的哭鬧情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音樂配合先俯后仰臥位撫觸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調查結果顯示,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應用音樂配合先俯后仰臥位撫觸,可以有效的減少新生兒的哭鬧情況,能夠讓新生兒得到放松,還可以促進新生兒首次胎便,促進胎便轉黃,對新生兒的發(fā)育和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新生兒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音樂配合先俯后仰臥位撫觸,具有明顯的護理效果,不僅可以有效的改善新生兒的哭鬧情況,還能促進新生兒的排便和轉黃,值得在新生兒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