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靜
(長治學院思想政治教學研究部,山西 長治 046011)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yè)、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qū)、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fā)展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1]而在全國教育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高?;鶎狱h組織是高校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使命的引領者、管理者、監(jiān)督者,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通過加強自身建設,為高校黨建發(fā)展,高校教學、科研發(fā)展提供堅強保障。
組織力是政黨運用政黨功能,對內進行黨員管理和組織優(yōu)化,對外進行整合社會和增加認同的力量的整體性顯示。這兩方面的結合就是組織力的兩大維度,即內聚和外溢[2]。組織力是黨組織對黨員和群眾進行領導、管理、監(jiān)督和服務的能力,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完成應有工作職責和任務的能力,是黨組織建設取得實效性的能力。
對于高?;鶎狱h組織而言,組織力就是指在黨支部書記領導下,黨組織對高校師生黨員和群眾進行領導、管理、監(jiān)督和服務,落實黨的工作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從而實現高?;鶎狱h組織建設實效性的一種能力。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尤其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人工智能化背景下,人民利益訴求多樣化,價值追求多樣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也面臨著與以往革命、建設時期不同的環(huán)境和問題,給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
高校是高學歷人才集中的場所,是產生、傳播、創(chuàng)新科技、人文知識和理念的重要集散地,以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高素養(yǎng)人才為目標。在國內外經濟社會變革要求下,高校與時俱進,在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專業(yè)建設、學生培養(yǎng)機制等方面也進行了系列改革。高校發(fā)展規(guī)律與改革特點要求黨組織在建設中,以提升組織力為抓手,探索適合高?;鶎狱h組織發(fā)展的模式,從而提高政治領導作用,實現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
自20世紀末高等教育大眾化,高校不斷擴招,高校學生培養(yǎng)模式、就業(yè)體制等發(fā)生重大變化。由于大學畢業(yè)生實行“自主擇業(yè)”“雙向選擇”的就業(yè)政策,大學生根據大學專業(yè)設置選擇符合個人興趣、市場需要的學科門類進行學習,將個人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作為大學生涯重要目標。當前,部分高校試行大類招生制度,從學生角度講,也是為了未來更好的職業(yè)發(fā)展,再加上大學生公寓管理、后勤管理的社會化,學生宿舍成為學生學習、娛樂的主要場所,這些變化給黨組織進行黨員管理、監(jiān)督,進行群眾教育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隨著行政事業(yè)單位的改革,為進一步調動事業(yè)單位人員的積極性,在高校方面,合同聘任制和崗位聘任制逐漸取代事業(yè)編制,績效考核對教師教學、科研工作進行量化,同時對管理干部和行政工作人員工作也實行量化考核,這使得高校教師更加關心個人職稱晉升、個人職業(yè)發(fā)展問題,淡化、弱化和虛化了黨建工作。同時黨建工作方面干部和工作人員在編制、待遇、崗位聘任、職稱評審方面沒有具體規(guī)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建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
高校組織規(guī)模、校區(qū)分布上,普遍求大,專業(yè)設置趨向綜合,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分布分散,流動性大,對黨員和群眾情況難以全面掌握,無法及時把握其思想動態(tài)。同時在高校教學改革背景下,隨著學分制、彈性學年制等制度的實行,班級管理模式也發(fā)生了改變,班級人員流動性增大,班級歸屬感減弱,開展集體活動的難度增加,這些變化都對黨支部的凝聚力、動員力和號召力提出了挑戰(zhàn)。
在教師工作中,隨著協同創(chuàng)新機構的創(chuàng)建,隨著科研機構設置的變化,隨著各種研究團隊、各種實驗室的出現,人員歸屬也出現變化,再加上跨校合作和交叉學科的發(fā)展,教師通常從屬于不同的部門,也不再是唯一的角色。面對黨員流動性、分散性的特點,黨組織須把握新形勢,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拓展黨組織的職能作用。
高校師生大部分為擁有高學歷者,思維活躍,對新思想接受速度快,在高校強調內涵式發(fā)展,強調培養(yǎng)綜合性、創(chuàng)新型人才背景下,其教學、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被不斷強化。同時高校青年教師占比增加,青年教師面臨職稱晉升、子女讀書、教學科研繁重等問題。在強化本科教學地位之背景下,教師教學、科研任務要求更加嚴格,一定程度上給高?;鶎狱h組織開展黨務活動,進行宣傳、教育帶來沖擊。
十九大以來,隨著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視,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得到提升。高?;鶎狱h組織從隊伍建設、機構設置、制度建設等方面都取得重大進展,基層黨組織功能弱化、虛化、邊緣化等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但是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需要結合高校實際,以提高基層黨組織活動實效性為目標,進行深入分析。
高校黨支部書記在黨組織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黨建的一切政策、活動都需要通過黨支部予以實現,黨支部書記作為黨支部的帶頭人,其決策、協調、服務等能力直接影響黨組織活動的實效性。
黨支部書記一般從各個院系中選取骨干教師擔任。由于在選拔、履職過程中缺乏相應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導致黨支部書記工作積極性不高,存在重教學科研輕黨建現象。一些年輕的教學科研骨干教師由于對黨建工作經驗缺乏,黨建理論學習深度不夠,自我定位模糊,工作職責不清晰,組織領導意識薄弱,致使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在師生中的領導力、凝聚力、威信力缺乏,影響黨支部工作的有效開展。
另一方面,選拔黨建工作經驗豐富的黨員擔任黨支部書記,由于其學術背景缺乏,對高校教學科研工作規(guī)律把握不準,工作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致使黨建、思想政治工作與教學、科研以及日常管理、服務工作無法深度融合,工作中話語權、威信度受到影響,導致黨員黨建工作認同度低。
黨支部書記與黨務工作者往往擔任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對黨務與業(yè)務的關系認識不清晰,對什么是基層黨組織活動,黨組織活動與教學科研工作的關系,黨組織活動與教研室活動、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關系認識不清楚,拋開教研室活動、學生第二課堂活動來開展黨組織活動,工作中常常出現黨務與業(yè)務無法結合,務虛與務實工作結合不緊密的情況。
廣大師生黨員感覺黨組織活動和教學科研工作關系不大,認為占用了工作時間,因此參加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致使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促進高校發(fā)展的功能作用無法有效發(fā)揮,使黨員和群眾對黨組織的認同度降低。
盡管依據學院專業(yè)、班級、年級特點進行了黨支部設置,但是大類招生制、彈性學年制等高校改革措施的相繼出臺,各種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中心,以及實驗室、教師工作坊等高校平臺和機構的相繼涌現,需要黨組織機構按需設置,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依據高校改革和發(fā)展特點,靈活性進行設置。
高校人員流動性大,部分高校按照傳統(tǒng)院系設置黨組織無法有效實現對黨員、群眾的組織與領導,因此需要因時因事靈活設置,并通過建立臨時性黨組織,實現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
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在黨建研究日益系統(tǒng)深化的基礎上,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逐漸體現,黨內民主生活會也趨向規(guī)范,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對內黨員理想信念教育有待加強;對外團結聯系群眾有待加強,服務意識不夠。
高校是思想文化氛圍比較濃厚的場所,高校教師在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會將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西方社會思潮的傳播,一些不良思想對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的腐蝕需要引起重視。當前,高校師生“四個意識”“四個自信”的認識還不到位,政治站位還不高,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還有待繼續(xù)深化和認同。
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是黨組織的重要任務,但是部分師生黨員與群眾聯系不緊密,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到位,導致黨支部服務群眾的能力不足。一部分基層黨組織被動完成上級完成的任務,對群眾的教育也是停留在“開大會、學文件”的層面上。 教師黨員與普通師生缺乏互動、交流和溝通,學生黨員則由于對黨建工作認識不足,工作中存在重視社團活動而忽視黨支部活動的現象。
《關于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的實施意見》中提出黨支部書記要黨建和業(yè)務雙融合、雙促進,這對黨支部書記的選配提出了較高要求,一方面選拔理論功底強的教學科研骨干擔任,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其黨建工作經驗與工作能力指標,選擇“復合型”的黨支部書記。選拔中應充分尊重黨員和群眾意見,上下結合、綜合考慮,提高選拔工作的科學性;應加強對黨支部書記的培訓工作,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黨支部書記從思想意識上對黨建工作重視,同時提升其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程度,提升其黨建工作能力。
黨支部書記在任職過程中,應探索個人教學、科研發(fā)展與黨建工作互相促進的有效機制;應提升黨支部書記工作的積極性,應在政治待遇、經濟待遇方面給予其傾斜,使其在工作中有獲得感、認同感。同時搭建發(fā)展平臺,提供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使黨支部書記有個人發(fā)展空間,將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成為黨建與業(yè)務雙一流的中堅骨干力量。
黨支部書記一般都是高學歷出身,因此要充分發(fā)揮知識分子的引領作用,發(fā)揮知識分子的政治、思想、理論素養(yǎng)的示范作用,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組織力,提高黨支部團結凝聚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群眾的信任感,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利益需求。
黨建工作與業(yè)務工作的密切結合,需要尋找好的切入點、好的抓手嵌入業(yè)務工作中,應從有利于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的角度,從有利于高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角度入手,尋找二者的結合點。
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目標和高校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目標相一致,和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目標相一致。因此要看到黨務與業(yè)務的一致性,將黨務與業(yè)務實現深度融合,將黨的思想、路線、方針和政策貫徹到教學、科研和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高?;鶎狱h組織是對社會主義教育方向的把控,是凝聚、組織高校師生實現新時代強國目標的重要力量。
首先是角色定位。教師從業(yè)務上而言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名高校教育者,但首先是一名黨員,因此要提高政治意識,明確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從角色上處理好黨務與業(yè)務的關系,用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指導業(yè)務開展,在業(yè)務開展中始終貫徹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方向。
其次,黨組織建設應與教學科研管理機構、管理模式相配套,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結合高校機構組織改革特點和高校發(fā)展趨向,在了解高校運轉規(guī)律、特點的基礎上,結合黨建工作規(guī)律和特點,相互促進,提高黨組織工作開展的有效性,提升黨組織的組織力。
最后,以業(yè)務提高黨組織黨建工作的支撐力,以業(yè)務與黨務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為基點,黨務會議結合業(yè)務會議,業(yè)務會議以黨建理論思想為指導,“要虛功實做,以黨建工作推動業(yè)務的完成,不斷提升黨建的科學化水平?!盵3]同時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學術活動,以黨的政治思想為指導,提高教師立德樹人的意識,提高教師的政治站位,實現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工作的結合。
新媒體時代下,應充分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探索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工作機制,針對高校人員工作、學習特點,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實現黨支部工作的全覆蓋。在當前黨建平臺基礎上,應深化和整合黨建網絡工作平臺,使更多的工作內容通過網絡貫徹、落實,使外出訪學人員、學生實習人員等不易監(jiān)管人員隨時與黨組織保持聯系,隨時進行學習。
結合高校自身發(fā)展階段、發(fā)展特點,適時調整以院系、班級設置黨支部的組織形式,根據高校教學科研機構、平臺設置特點,實現黨組織機構設置的靈活多樣,提高黨支部對黨員、群眾的凝聚力和動員力。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到“八個統(tǒng)一”,強調 “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要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等。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也要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價值性與知識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尤其在高校,要結合高校師生特點,以黨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為抓手,通過政理與學理的統(tǒng)一,通過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現實邏輯的相統(tǒng)一,增強師生認同感,提高師生的政治覺悟,從而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
高校黨支部工作更要注重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制度性,“基層黨支部必須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變化更新工作方法,以說理為主,攻心為上,做到以理服人,工作入腦入心。”[4]結合重大紀念日,采用師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提高廣大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黨支部工作要提高服務意識,工作內容應貼近黨員、貼近群眾工作生活;應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破除形式主義的工作方式;應關注師生黨員和群眾的職業(yè)幸福感、工作成就感,在思想上為之提供指導,從而以隱形教育、潛移默化的方式增強廣大師生對黨支部工作的認同感、歸屬感,從而從根本上提升黨組織的組織力,提高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