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松
(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071)
相對于二尖瓣置換術,二尖瓣成形術更具優(yōu)勢,不僅能保持良好的左心室結構形態(tài),而且術后并發(fā)癥少、血栓發(fā)生率低,遠期效果好[1]。目前,該術式已成為臨床治療二尖瓣關閉不全的主要外科治療手段。為探討該術式的療效,本次研究分析2018年期間本院收治的1例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術治療,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李某某,女,35歲,伴心悸、氣促3個月,夜間端坐呼吸、咳血性泡沫痰1個月。2018年10月14日由于心悸嚴重入院。查體:心尖部可發(fā)現III/6級收縮期雜音(SM),并往左腋下傳導,心尖部可聞及舒張期隆隆樣雜音,為中度,當體位變化時發(fā)生改變。心電圖上可觀察到竇性心動過速。X線胸片上可見左房、右房、左室變大,心胸比為0.60。超聲心動圖顯示左房內徑為43 mm,左室舒張末徑為51 mm,且左房中存在低回聲團,大小為60 mm×35 mm,房間隔上有蒂組織附著在上面,二尖瓣口可見瘤體在其中往返活動。二尖瓣如城墻樣,可發(fā)現前后葉逆向。當關閉時可出現間隙,從而導致二尖瓣關閉不全,程度為中度或重度,三尖瓣呈重度關閉不全。因此,入院診斷結果為:左房粘液瘤、二尖瓣中、重度關閉不全、三尖瓣重度關閉不全。
1.2 手術方法 在低體溫體外循環(huán)心臟停搏時實施手術,具體術式選擇雙孔技術,在手術過程中需摘除左房粘液瘤,然后探查二尖瓣發(fā)現瓣環(huán)明顯變大,前瓣葉較為松弛,腱索比之前變長。在左室進行注水實驗后發(fā)現前瓣葉突入左房,此時,前后瓣葉不能對攏關閉。此時,尋找二尖瓣前后瓣葉兩個交界點分別作一針褥式縫合,將二尖瓣環(huán)縮小,然后在前后瓣葉中間作一“U”型褥式縫合,從而使二尖瓣“雙孔”化。與此同時,三尖瓣選擇Devaga環(huán)縮成形術治療。術后心臟雜音全無,UCG顯示二尖瓣、三尖瓣返流均消失,且左房變小。
本例患者手術成功,術前左心房直徑為(59.6±15.2)mm,術后為(43.7±16.8)m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為(54.5±7.2)mm,術后為(48.1±6.5)m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尖瓣成形術是當前治療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有效術式,通過矯正瓣膜病變,促進二尖瓣生理功能的恢復。該術式具有不少優(yōu)點:(1)無需長時間抗凝治療;(2)降低了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fā)生幾率;(3)能夠保留瓣膜裝置,從而使左心功能得到保護;(4)不會引起生物瓣的衰?。唬?)不會像瓣膜置換術導致溶血、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2]。相對于瓣膜置換術,該術式在瓣膜修復方面更有優(yōu)勢,能夠保留左心室生理解剖結構,便于患者術后迅速恢復,縮短住院時間[3]。該術式已成為臨床治療二尖瓣病變的有效手段,尤其適合單純性、非風濕性的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治療。
根據病理改變的不同,二尖瓣關閉不全可分為三種類型,瓣葉運動無異常,包括瓣環(huán)增大與瓣葉穿孔等,均屬于I型;瓣膜脫垂屬于II型,常見的有腱索斷裂或過長,乳突肌過長等。瓣葉運動受限,瓣下結構粘連等均屬于III型。前兩種類型病變宜選擇成形術,如穿孔修補術、雙孔技術、矩形切除術、人工瓣環(huán)植入術、二尖瓣葉的三角形切除術、二尖瓣腱索縮短術等。第三種類型病變在二尖瓣成形術后初期效果很好,但之后容易復發(fā)[4]。
本次所用“雙孔”技術,操作簡單,效果好,遠期隨診顯示可行性好。該術式適合二尖瓣前葉脫垂,特別適合下列三種情況:術前對二尖瓣關閉不全病變誘因性質不清楚的;術后對引起二尖瓣關閉不全的病變性質不清楚的;多種復合病變導致的二尖瓣關閉不全。在手術過程中必須注意三點:(1)伴有瓣環(huán)擴大者應配合瓣環(huán)成形術,防止術后瓣環(huán)又變大或者發(fā)生變形引起關閉不全。(2)“雙孔”技術通常選擇“U”型褥式縫合,一般只需縫合1針-2針。因為縫合針數過多容易縮小瓣口面積,導致二尖瓣變窄。(3)術中一般在左室進行注水試驗,因為左室內的壓力相對較小,極易造成少量水經瓣口返流。特別是大的瓣體容易表現為穹隆狀膨出,表示手術成功。
總之,二尖瓣成形術是治療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有效術式,臨床應結合患者具體病情選用合適的二尖瓣成形術術式,以期獲得最佳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