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寅,賈 婧
中北大學,山西 太原03005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自于日常生活,只有當核心價值觀重新回歸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重視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注并解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核心價值觀才能成為百姓生活的內在組成部分,這樣才能指導生活并改善生活,才能使它從抽象走向具體、從認知走向認同,從而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實踐。
在現(xiàn)代漢語中,“生活”是指人或生物為了生存和發(fā)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化”最初有“變化”“改變”的含義?!吧罨笔且粋€動態(tài)過程,指的是生活中的變化或者回歸生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是近些年提出的一個新命題,是基于現(xiàn)今價值觀教育過于理論抽象化而提出的,是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真實、可信、可觸、可感的具體事例的形式,被人民群眾接受、理解、認可、內化,使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指導,以此來解決他們在生存、交往、發(fā)展等方面存在的難題,給予人民大眾重要的精神導向。
要想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生活化概念,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認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生活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在相互促進的同時又相互制約,故我們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到民眾生活中進行理解,把它融入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去;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的旨向不是理論層面的闡述抑或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日常生活中具體的人;最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涵蓋的范圍比較廣,不僅涵蓋了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而且涵蓋了整個人生歷程。[1]
為了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首先,要做到內容形象并通俗易懂,就是要求我們把理論內容滲透進具體事例中,避免枯燥的理論教學。不僅要在內容上增加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創(chuàng)新形式,豐富載體,例如通過編寫讀物、發(fā)布公益廣告以及述評、采訪等形式,剖析現(xiàn)象,提煉精神,從而使理論更容易被人民群眾理解踐行。[2]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要具體化,把關注點放在生活的點滴細節(jié)中。雖然核心價值觀是一種集體價值的體現(xiàn),但所需要提出的具體要求是細小而實在的。只有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做法,才能讓大眾感受到核心價值觀能夠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并且為人民所用。最后,要致力于普及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換句話說,就是不論年齡背景、社會階層抑或是知識水平不同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的影響。我們要做到的就是針對不同的人群做好針對性的引導工作,使它從由被少數(shù)人掌握到被多數(shù)人普遍掌握。
生活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然需求,是未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與方向,在提高社會大眾的認同感和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價值觀來源于實踐,故需要回歸到實踐中去。眾所周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們從以往價值觀念中不斷抽象、概括出來的,也只有回歸于生活,才能實現(xiàn)它的價值?!叭可鐣钤诒举|上是實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只有通過實踐這一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才能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和魅力,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理論的檢驗。價值觀是一種理論,與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同,不能直接評估其可行性,要根據(jù)它能否與民眾的實際生活相協(xié)調,是否能推動社會生活向前發(fā)展來檢驗,只有它能與日常生活相適應,被民眾認同,并能推動生活不斷發(fā)展,才能稱之為合理的價值觀。
從我國革命及建設過程來看,人們通常不會從一種價值觀的學理邏輯上去思考其本身的適用性,他們認同該價值觀是由于該價值觀帶給了他們生活的轉變。如果生活不斷變好,自身的利益訴求能夠很快實現(xiàn),那么大家就會認同這種價值觀。由此可見,在生活化過程中,了解社會大眾的物質、心理和情感需求,解決實際問題就顯得非常必要。與此同時,政府需要采取接地氣的宣傳教育,改變社會大眾對核心價值觀的漠視態(tài)度。只有真正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它的核心內涵,提高人民群眾的認同度。
每一個國家都需要以核心價值觀為引導的向心力,有了這種向心力,人們的思想才能統(tǒng)一起來,這樣才能促使人們走向共同的目標,否則就是一盤散沙。[3]
作為我國現(xiàn)階段的主流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增強中華民族向心力方面,具有其他價值觀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xiàn)了一些不利于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民族向心力的消極因素,國際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對我國進行著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的滲透,國內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導致少數(shù)民眾信仰結構的混亂,這種復雜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更需要一種核心價值觀來引導民眾。如果社會缺乏共同的價值標準,那么將很難形成對價值標準和行為準則的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才會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才能保證國家的穩(wěn)定和長久發(fā)展。
由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需要,我們必須克服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的種種困難,努力從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三個方面尋找其具體路徑。
人本質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人的社會生活就成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我們只有注重經(jīng)濟、政治、文化方面的制度支撐、榜樣行為的影響、日常生活中的宣傳傳播等,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注重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方面的制度支撐。建立核心價值觀需要立足于社會日常生活,它是國家經(jīng)濟、政治以及文化在人們思想中的充分展現(xiàn)。所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與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結合起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從經(jīng)濟層面來講,不僅要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更要積極發(fā)揮政府在優(yōu)化公共服務、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等方面的作用,使發(fā)展成果更加公平地造福于廣大人民群眾,增強價值觀的實際說服力。從政治層面來講,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積極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擴大人民民主權利及政治參與渠道,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從文化層面來講,為人們提供更多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為主流思想的傳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在社會領域,加強對人們普遍關心的住房、醫(yī)療、教育、環(huán)境、社會保障等問題的投入和管理,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構建民意傳達的渠道,如:采取開設市長信箱、開通政府官方微博等方式,搜集民情,確保人們表達訴求的渠道暢通,落實民生需求,創(chuàng)造安全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讓社會大眾安居樂業(y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民眾的認同與支持。
樹立榜樣示范,加強榜樣行為的影響。民眾都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個字,但是事實上他們不是特別清楚這二十四個字的內在解讀和意義,所以我們可以借鑒榜樣這一生動形象的載體來承載其內涵。例如評選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榜”“最美孝心少年”“載人航天英雄群體”是在鼓勵人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最美鄉(xiāng)村醫(yī)生”“最美白衣天使”“最美教師”“先進模范”“創(chuàng)業(yè)先鋒”等評選,就是向全社會宣傳愛崗敬業(yè)的精神;還有“十大誠信企業(yè)評選”是希望在全社會營造一種誠信的氛圍。通過廣泛宣傳榜樣事跡以及多角度地表彰,把榜樣身上承載的主流價值觀念傳遞給人民群眾。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選出符合時代并且相對優(yōu)秀的榜樣,更換落后于時代的榜樣。因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緩慢且復雜的過程,要想達到質的突破,在短短幾年內是無法實現(xiàn)的,因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警醒。由于人類的發(fā)展是復雜且不可控制的,我們不能保證迄今為止所選出的榜樣可以一直保持其先進性,如果現(xiàn)今選出的榜樣在未來不符合榜樣的標準,我們必須及時更換,以免對社會風氣造成不利影響。[4]
優(yōu)化日常生活傳播路徑。第一,鞏固傳統(tǒng)媒體陣地,運用報紙、電視、社區(qū)公告欄等媒介,對各種社會事件進行積極分析,贊賞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合理批判偏離它的行為。對于年紀比較大的人來說,他們對于新興媒體是比較陌生的,傳統(tǒng)媒介在某種程度上依然是他們了解社會和世界的窗口。而且在我國的一些偏遠地區(qū),交通和網(wǎng)絡沒有那么發(fā)達,人們仍然會依靠電視了解外界,因此在現(xiàn)代社會還是需要攻占傳統(tǒng)媒體的陣地。第二,充分發(fā)揮新興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應充分利用論壇、博客、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視頻、直播平臺等新興媒體形式來宣傳和推廣。人們可以在微信微博上發(fā)布社會上發(fā)生的好人好事或者身邊榜樣事跡,發(fā)布一些有意義的短視頻或者短篇小說,并建立網(wǎng)民互動的公共平臺,這樣不僅增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性,還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與,自然而然生活化的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第三,克服負面觀點和錯誤思想的影響,凈化網(wǎng)絡輿論環(huán)境,擴大主流價值觀的聲音。
只有在滿足人民的需要、規(guī)范民眾的行為、增進群眾的意識三個方面努力,才有利于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日常生活的對接,使之內化為民眾的價值追求,外化為民眾的言行舉止。[5]
近代以來,隨著人類對于學校教育的不斷重視,學校教育越來越成為人們從階段教育到終身教育的主要場所。因此,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全生活化,就不能忽視學校教育。一般來說,學校生活主要由課堂和課后組成。
為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生活,首先需要注重課堂教學和培育良好班風。核心價值觀的一個有效傳播路徑就是思想政治課,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認真鉆研教材,認真組織上課內容,還要促進課堂互動性以及學習氛圍的營造,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提高課堂吸引力。同時也可以轉變教學模式,采取學生講課、教師評課的課堂教育模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法,例如可以利用“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方式授課。另外,良好的班級文化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為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圍和多元化的手段,如每天抽出半小時時間觀看新聞,使學生了解當前的主流價值觀,了解國家最新動態(tài);定期組織學生觀看具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增強歷史使命感,激發(fā)愛國之情;定期召開以誠信為主題的班會,引導學生談誠信,分享誠信故事,樹立誠信觀念;在班級選舉中,通過民主投票、民主表決等方式保持投票的公開與透明,培育學生的民主意識。努力營造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的班級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給學生。
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遠不止課堂這一方面,同時學校的文化生活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場所。首先,學??梢耘e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開展校園歌手大賽、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組織學生前往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遺址,促進學生政治覺悟和理想信念的提高;舉辦模擬法庭活動,幫助學生了解法律程序,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了解公正的可貴。組織學生深入公檢法等機關,舉行角色互換等體驗活動,加深學生對法治理念的認識,共同參與構建法治社會。其次,需要在學生社團活動中把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與社團優(yōu)勢相結合,挖掘活動的意義,體現(xiàn)價值觀的作用。通過愛心社團的設立,對養(yǎng)老院、孤兒院等的問候和扶持,鼓勵學生互助友愛,充分調動他們參加公益活動的積極性。最后,組織學生參加實習見習、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基層,深入企業(yè),在社會實踐中促進自身能力以及素質的提高;鼓勵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在公益活動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覺悟;學生在學校中可以參與勤工助學項目,鍛煉自己獨立能力,培養(yǎng)勤儉節(jié)約的品質,培養(yǎng)學生服務國家,奉獻社會的責任感。在這些活動過程中踐行核心價值觀,深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最終實現(xiàn)價值觀的內化。
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家庭而單獨存在,而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又有著廣泛的社會功能,那么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就不能不重視家庭生活。家庭生活主要有三大主要內容,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庭是基礎,家教是保障,家風是風向標。[6]
如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家庭生活的全過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古至今留下了很多關于家風家教的文獻,例如《顏氏家訓》《傅雷家書》《曾國藩家書》等,對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觀念要注意揚棄。第二,在家教家風培育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起著主導作用。家長要善于根據(jù)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家庭道德提煉并形成適合自己家庭發(fā)展的教育方式,注重用家庭規(guī)則約束自己的行為,孝敬父母,團結鄰里,誠實守信,與人友善,時刻謹言慎行,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并將其擴展到社區(qū),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另外,家長與孩子在相處交流的過程中要保持平等的態(tài)度,尊重孩子,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求;在討論家庭事務時,應該讓孩子也參與其中,鼓勵孩子發(fā)表意見,做到兩代人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交流,營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培養(yǎng)孩子對誠信問題的自我判斷力,鼓勵他們從小事做起,比如守時、不說謊,提升孩子的誠信品質。第三,可以在家庭內部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活動。例如,家庭民主評議會,家庭美德故事會、座談會,組織評選家庭道德模范、家庭勞動模范,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進而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中的踐行。第四,加強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對家教家風的推廣。建立有關家教家風的網(wǎng)站,可以經(jīng)常發(fā)布一些有關家教家風的小短文或者短視頻,將典型的家風好故事或家教小格言編成小故事或順口溜,在信息受眾關注度較高的時段搶占時機,使人們形成對良好家風的正確認知和情感體驗。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家庭生活的全過程,最重要的是必須落實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身上,真正將其內化于大眾之心、外化于大眾之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我們需要把生活化作為突破點和著力點,采取多種措施豐富生活化的內容形式、活動項目與載體平臺,不斷強化,真正使人們接受、理解、踐行。